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複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

關燈
卻說布庫裡雍順所建的鄂多哩城,在今遼甯省勒福善河西岸,去甯古塔西南三百多裡,此地背山面水,形勢頗佳,究竟是小小部落,無甚威名。

    當時明朝統一中原,定都燕京,隻在山海關附近設防,塞外荒地,視同化外;就是比鄂多哩城,闊大幾倍,也不暇去理保,何況這一個小小土堡呢?誰知深山大澤,實生龍蛇,自布庫裡雍順開基後,子子孫孫,相傳不絕,其間雖疊有興衰,到了明朝中葉,出了一個孟特穆,智略過人,把祖基格外恢拓,漸漸西略,移住赫圖阿拉地。

    赫圖阿拉在長白山脈北麓,後來改名興京便是。

     孟特穆四世孫名叫福滿,福滿有六子,第四子覺昌安,繼承先業,居住赫圖阿拉城,還有五子,亦各築城堡,環衛赫圖阿拉統稱甯古塔貝勒。

    覺昌安率領各貝勒,攻破鄰近部落,拓地漸廣,生了數子,四子名塔克世,娶喜塔喇氏為婦,這喜塔喇氏并非天女,呼應得妙。

    偏生出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兒子來。

    這人就是大清國第一代皇帝,清朝子孫,稱為太祖,努爾哈赤是他英名。

    衆兒郎喝一聲采。

    他出世時,祖、父俱存。

    他有一個堂姐,是覺昌安女孫,出嫁與古埒城阿太章京,已有數年,不料明朝遣總兵李成梁,駐守遼西,陰忌覺昌安,招誘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合兵圍攻古埒城。

    這古埒城地方狹小,哪裡當得住大軍,連忙差人到覺羅部求救。

    覺昌安得報,恐女孫被陷,遂與塔克世帶領全部兵士,馳救古埒城,與敵兵接仗,不分勝負。

    阿太章京見救兵已到,開城迎入,城中得了一支生力軍,人心少安。

     覺昌安上城巡視,不分晝夜,每日指揮部衆,極力防禦。

    忽見城下一人,扣馬而至,大呼開門,覺昌安從上俯視,其人非他,乃圖倫城主尼堪外蘭也。

    原來尼堪外蘭,舊隸覺昌安部下,因此相識。

    便問汝來何意?答言聞主子到此,特來禀見。

    覺昌安見無随兵,即開門納入。

    尼堪外蘭既入城,至覺昌安前,即抱膝請安。

    覺昌安命之起坐,問何故聯明攻城?尼堪外蘭婉言謝罪,并雲:“前未知古埒城主,與主子有親,故敢冒犯,今聞主子遠道馳救,方識有婚姻關系;現已向明李總兵前,盛說主子威德及人,不宜與敵,李總兵已願退兵,若主子再令古埒城主,向明廷歲獻方物,李總兵且當上表明廷,請給主子封爵,管領建州。

    ”明稱長白山郚為建州衛。

    覺昌安道:“汝言果真麼?”尼堪外蘭急得發誓道:“如有狂言,願死亂刀之下。

    ”大詐似信。

    覺昌安大喜,令阿太章京設宴相待,席間叙談。

    尼堪外蘭極力趨承,越說得天花亂墜,什麼龍虎将軍印,什麼建州衛都督敕書,不由覺昌安不信。

    喜人家拍馬屁,總要吃虧。

    飲畢,辭去。

    次日城下各軍,果然齊退。

    阿太章京見敵軍退盡,拜謝覺昌安父子救援之恩,一面備辦盛筵,款待覺昌安父子,一面烹羊宰豬,犒飨軍士。

    大衆飲得酩酊大醉,至晚各自鼾睡。

    醉死夢生。

    誰知蓦地裡炮聲大震,喊殺連天,衆人從睡夢中驚醒,不識何處大兵,從天而下,身不及披衣,而頭已斷,手不及持刃,而臂已離,紛紛擾擾的一夜,城中的兵民,多半向鬼門關上挂号報到;覺昌安父子及阿太章京兩夫妻,也親親熱熱,一淘兒歸陰去了。

    趣語。

    古人說得好:“福兮禍倚,樂極悲生。

    ”隻為覺昌安誤信奸言,遂中了尼堪外蘭的詭計。

    到此方說出原因。

     是時努爾哈赤年方二十五歲,因祖父二人往援古埒城,常着人探聽消息,先接到明軍撤圍的音信,頗自安心,嗣後續聞警耗,至祖父被害一節,不覺大叫一聲,暈倒于地。

    頗有孝思。

    及衆人救醒,放聲大哭。

    連他伯叔兄弟,都各凄然。

    當下檢查武庫,隻留遺甲十五副,一一攜出,指示伯叔兄弟,提出複仇二字,哀懇臂助。

    那時伯叔兄弟,自然感憤得很,分着遺甲,一擁出城,向東而去。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此舉不謂無名。

     且說尼堪外蘭用詭計襲破古埒城,擄了些金銀财寶,搬回圖倫,終日流連酒色,任情取樂。

    想是活得不耐煩了。

    忽報努爾哈赤兵到,頓覺倉皇失措,勉強招集部衆,出城對敵。

    努爾哈赤不待圖倫兵列陣,即縱馬直出。

    當先踹入敵陣中,部衆乘勢跟上,逢人便殺,見首辄斫,仿佛是生龍活虎一般,圖倫兵從未見過這般厲害,霎時間紛紛退走。

    尼堪外蘭見事不妙,忙拍轉馬頭,落荒逃走。

    此時恰無計可施了。

    努爾哈赤追趕不及,收兵入圖倫城,下令降者免死。

    城内外兵民,聞此号令,都投首乞降。

    休息一天,複發兵追尋尼堪外蘭,終無下落。

    旋探知尼堪外蘭已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