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複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
關燈
小
中
大
明邊,乃回赫圖阿拉城,修書緻明朝邊吏,書中大意,是請歸祖父喪,及拿交尼堪外蘭。
明邊吏将此書上達明廷,此時正在明朝萬曆年間,老成凋謝,佞人用事,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飯袋,誤國該死。
見了此書,就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是萬不能允的;有的說是允他一半。
嗣經執掌朝綱的大員,以李成梁無故興兵,亦屬非是,但執送尼堪外蘭,有損國威,不若歸喪給爵,買他歡心為是。
神宗皇帝準了此議,遂令差官奉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建州衛都督冊書一函,龍虎将軍印一顆,并送還覺昌安父子的棺木。
若此,努爾哈赤,也算是萬分榮幸了。
差官到了赫圖阿拉城,努爾哈赤以禮迎入,北向受封。
是已有君臣之分了。
隻因尼堪外蘭未曾拿交,仍央差官回請。
差官去後,待至數月,毫無音響,努爾哈赤複仇心切,鎮日裡招兵買馬,大修戰具,分黃紅藍白四旗,編成隊伍,旌旗變色,壁壘生新。
一日升帳宣令,饬部下頭目,排隊出發,直指明邊。
衆頭目請道:“此去攻明,必須經過某某部落,須先向假道方可。
”努爾哈赤道:“不必!有我當先開路,汝等緊随便是。
”大衆無言可說,便跟着努爾哈赤出城。
車馳馬驟,風掣電馳,所過各部落,毫無防備,由他進行;稍強橫的部民,攔阻馬頭,不是被刀殺死,便是被箭射死。
太不講理!行了數日,距明境隻三十裡,努爾哈赤便命部衆停住,紮好了營,令隊長齊薩率壯士數十人,往明境叩關,索交尼堪外蘭。
是時明總兵李成梁,已由明廷譴責,說他無端啟釁,褫職回籍。
掉了一個新總兵,懦弱無能,聞覺羅部遣衆叩關,驚慌得了不得,不得已派一屬弁,與軍士百人,出城與齊薩會議。
齊薩所說的,無非是索交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差弁無可辯駁,隻得唯唯而還。
也是尼堪外蘭惡貫滿盈,命數該絕,正在城中探聽消息,踯躅前行,無巧不成話,偏與差弁相遇;差弁即将他騙入署中,禀明總兵,一聲呼喝,将尼堪外蘭反綁起來,推入囚車,遣兩役舁出,像扛豬的扛了去,趣絕。
扛到郊外,送交清營。
當由垂辮的兵役數名,從囚車内一把抓出,拖入帳中,尼堪外蘭已魂飛天外,但聞得一聲驚堂木,接連有“你這騙賊,也有今日”兩語,正思開目張望,可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魂靈,歸入地府,适應了前日誓言。
一報還一報,騙子究竟做不得,假願也是罰不得。
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歲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并許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句中有眼。
遠近部落,又被他并吞不少。
那時這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乘着這如日方升的氣象,想統一滿洲,奠定國基,當命工匠興起土木,建築一所堂子,作為祭神的場所;工匠等忙碌未了,忽掘起一塊大碑,上有六個大字,忙報知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不見猶可,見了碑文,暗覺驚詫異常。
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向工人道:“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确肖雄主口吻。
看官!你道這碑文是如何說?乃是“滅建州者葉赫”六字。
煞是可驚,隐為後文伏筆。
此碑既由工人擊斷,努爾哈赤始退回帳中,心中卻悶悶不樂。
次日來了一個外使,說是奉葉赫貝勒命,來此下書,努爾哈赤暗想道:“偌大這葉赫部,乃竟來與我作對麼?”躊躇了一會,方喚來使入帳。
來使呈上書信,努爾哈赤展視之,但見書上寫着: 葉赫國大貝勒納林布祿,緻書滿洲都督努爾哈赤麾下:爾處滿洲,我處扈倫,言語相通,勢同一國,今所有國土,爾多我寡,盍割地與我? 努爾哈赤看到此句,不由得怒氣上沖,将來書扯得粉碎,擲還來使;并向來使說道:“我國寸土寸金,就使汝主首級來換,也是不允。
”說罷,命左右逐出來使。
使者抱頭鼠竄而去。
努爾哈赤即于次日出城閱兵,嚴行部勒,詳申軍律,并命軍士日夜操練,專待葉赫兵到,與他厮殺。
有備無患。
且說葉赫國在滿洲北方,與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互為聯絡,名扈倫四部,明朝稱他為海西衛。
又以哈達居南,叫作南關,葉赫居北,叫作北關。
葉赫為扈倫大國,清滅葉赫,始及明境,故叙述較詳。
葉赫最強,又與明朝互通聘問,明朝亦略給金帛,令他防衛塞外。
葉赫主納林布祿聞努爾哈赤統一滿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勢力未足的時候,翦滅了他,方無後虞,思想也自不錯,可惜沒有能力。
隻是無故不能發兵,遂想出下
明邊吏将此書上達明廷,此時正在明朝萬曆年間,老成凋謝,佞人用事,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飯袋,誤國該死。
見了此書,就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是萬不能允的;有的說是允他一半。
嗣經執掌朝綱的大員,以李成梁無故興兵,亦屬非是,但執送尼堪外蘭,有損國威,不若歸喪給爵,買他歡心為是。
神宗皇帝準了此議,遂令差官奉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建州衛都督冊書一函,龍虎将軍印一顆,并送還覺昌安父子的棺木。
若此,努爾哈赤,也算是萬分榮幸了。
差官到了赫圖阿拉城,努爾哈赤以禮迎入,北向受封。
是已有君臣之分了。
隻因尼堪外蘭未曾拿交,仍央差官回請。
差官去後,待至數月,毫無音響,努爾哈赤複仇心切,鎮日裡招兵買馬,大修戰具,分黃紅藍白四旗,編成隊伍,旌旗變色,壁壘生新。
一日升帳宣令,饬部下頭目,排隊出發,直指明邊。
衆頭目請道:“此去攻明,必須經過某某部落,須先向假道方可。
”努爾哈赤道:“不必!有我當先開路,汝等緊随便是。
”大衆無言可說,便跟着努爾哈赤出城。
車馳馬驟,風掣電馳,所過各部落,毫無防備,由他進行;稍強橫的部民,攔阻馬頭,不是被刀殺死,便是被箭射死。
太不講理!行了數日,距明境隻三十裡,努爾哈赤便命部衆停住,紮好了營,令隊長齊薩率壯士數十人,往明境叩關,索交尼堪外蘭。
是時明總兵李成梁,已由明廷譴責,說他無端啟釁,褫職回籍。
掉了一個新總兵,懦弱無能,聞覺羅部遣衆叩關,驚慌得了不得,不得已派一屬弁,與軍士百人,出城與齊薩會議。
齊薩所說的,無非是索交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差弁無可辯駁,隻得唯唯而還。
也是尼堪外蘭惡貫滿盈,命數該絕,正在城中探聽消息,踯躅前行,無巧不成話,偏與差弁相遇;差弁即将他騙入署中,禀明總兵,一聲呼喝,将尼堪外蘭反綁起來,推入囚車,遣兩役舁出,像扛豬的扛了去,趣絕。
扛到郊外,送交清營。
當由垂辮的兵役數名,從囚車内一把抓出,拖入帳中,尼堪外蘭已魂飛天外,但聞得一聲驚堂木,接連有“你這騙賊,也有今日”兩語,正思開目張望,可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魂靈,歸入地府,适應了前日誓言。
一報還一報,騙子究竟做不得,假願也是罰不得。
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歲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并許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句中有眼。
遠近部落,又被他并吞不少。
那時這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乘着這如日方升的氣象,想統一滿洲,奠定國基,當命工匠興起土木,建築一所堂子,作為祭神的場所;工匠等忙碌未了,忽掘起一塊大碑,上有六個大字,忙報知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不見猶可,見了碑文,暗覺驚詫異常。
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向工人道:“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确肖雄主口吻。
看官!你道這碑文是如何說?乃是“滅建州者葉赫”六字。
煞是可驚,隐為後文伏筆。
此碑既由工人擊斷,努爾哈赤始退回帳中,心中卻悶悶不樂。
次日來了一個外使,說是奉葉赫貝勒命,來此下書,努爾哈赤暗想道:“偌大這葉赫部,乃竟來與我作對麼?”躊躇了一會,方喚來使入帳。
來使呈上書信,努爾哈赤展視之,但見書上寫着: 葉赫國大貝勒納林布祿,緻書滿洲都督努爾哈赤麾下:爾處滿洲,我處扈倫,言語相通,勢同一國,今所有國土,爾多我寡,盍割地與我? 努爾哈赤看到此句,不由得怒氣上沖,将來書扯得粉碎,擲還來使;并向來使說道:“我國寸土寸金,就使汝主首級來換,也是不允。
”說罷,命左右逐出來使。
使者抱頭鼠竄而去。
努爾哈赤即于次日出城閱兵,嚴行部勒,詳申軍律,并命軍士日夜操練,專待葉赫兵到,與他厮殺。
有備無患。
且說葉赫國在滿洲北方,與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互為聯絡,名扈倫四部,明朝稱他為海西衛。
又以哈達居南,叫作南關,葉赫居北,叫作北關。
葉赫為扈倫大國,清滅葉赫,始及明境,故叙述較詳。
葉赫最強,又與明朝互通聘問,明朝亦略給金帛,令他防衛塞外。
葉赫主納林布祿聞努爾哈赤統一滿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勢力未足的時候,翦滅了他,方無後虞,思想也自不錯,可惜沒有能力。
隻是無故不能發兵,遂想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