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複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

關燈
書的計策,借些因頭,作為發兵的話柄。

    到了差人回國,将努爾哈赤的言語,一一傳達,納林布祿勃然道:“有這樣大言,我明日便去滅除了他。

    ”差人道:“主子不要輕觑滿洲,他部下多是勇夫,不容易對仗呢!”納林布祿道:“你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看你爺明日踏平滿洲哩。

    ”越會說大話,越是沒用。

    次日,便差各将弁四路下書,糾合遠近各部,合攻滿洲,事成當平分滿洲土地。

    過了數日,哈達、輝發、烏拉三部,各率三千兵到葉赫;又過了數日,長白山下的珠舍哩讷殷二部,已有複書,說已各發兵二千,在中途等候;又過了數日,蒙古的科爾沁錫伯卦勒察三部,或發兵一千,或發兵一千五百,也到葉赫境内。

    是時納林布祿歡喜異常,忙把部下的兵卒,一齊發出,除老弱不計外,統計有一萬多人,會合各部聯軍,祭旗出發。

    途中又會着長白山下二部兵士,共得三萬多人,浩浩蕩蕩,殺奔滿洲來。

    寫得有聲有色,以襯下文努爾哈赤之能。

     驚報傳到努爾哈赤耳中,即饬兵士駐守劄喀城,阻住葉赫各部兵來路。

    納林布祿到了劄喀城,望見城上旗幟鮮明,刀槍森豎,料知有備,令軍士退後三裡,紮定營寨。

    次日,有探馬來報,說滿洲主努爾哈赤帶領全部人馬,紮住古埒山,納林布祿全不在意。

    原來劄喀城在赫圖阿拉西北六十裡,城右有古埒山,蜿蜿蜒蜒,包圍大城。

    兵法雲:“倚山為寨。

    ”所以努爾哈赤在山下立營。

    納林布祿不知占奪此山,已輸了一着。

    又次日,納林布祿正準備迎敵,聞報敵兵已到,即出帳上馬,率軍對仗。

    但見前面來的滿洲軍,隻有百餘騎,老少不一,帶兵的頭目,也沒有十分骁勇。

    分明是誘敵的兵。

    他在馬上大笑道:“這樣小妮子,也想同我對仗,真是滿洲的氣數。

    ”慢着!話未畢,旁閃出一将道:“人人說滿洲強盛,看這等老弱殘兵,教咱們一隊兵士,已殺他片甲不留,各部将弁,都可休息,主子更不必勞動呢。

    ”納林布祿視之,乃是葉赫西城統領,名叫布塞,即大喜道:“你去罷!”布塞便率隊上前,呐一聲喊,直撲滿洲軍,滿洲軍不與交戰,竟向後退去。

    其詐可知。

    布塞一馬當先,乘勢追趕,隻見滿洲軍都退入山谷中,布塞也不管好歹,追入山谷。

    粗莽之至。

    忽喊聲大起,一彪軍從谷内擁出,截住布塞厮殺,正酣鬥間,科爾沁部統領明安亦率部兵追至,他恐布塞得了首功,故急急趕來。

    滿洲軍見布塞得了援軍,又紛紛退走。

    此路伏兵,乃是誘敵。

    布塞仍策馬前進,明安率兵緊随,轉了一坡,又過一坡,越走越險,越險越窄。

    走入死路去了。

    刺斜裡喊聲又起,複來一彪軍,将布塞、明安的兵,截作兩段,前面的滿洲軍,也回轉身來,夾攻布塞。

    布塞軍頓時大亂,忽有一将持刀突入,到布塞馬前,布塞措手不及,被他一刀劈于馬下。

    部下軍士,無處逃生,都做了刀頭之鬼。

    真正片甲不留。

    明安知前軍被截,急忙退走。

    确是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情形。

    不想滿洲軍已滿山遍野的掩殺前來,明安隻得縱馬而逃,不顧山路上下,拼命的奔走。

    忽聞撲搨一聲,馬被陷入淖中,明安急忙下馬,輕輕的抓上山壁,已是拖泥帶水的要不得,他便棄了鞍馬,帶扒帶走的逃了去。

    要想争功,便落到這般田地。

     當時納林布祿信了布塞的言語,回入帳中,滿望捷報,忽聽帳外喊聲震地,急上馬出視,正遇着一彪雄軍,為首的一員大将,眉現殺氣,眼露威棱,手中持一大刀,旋風般殺将來。

    看官!你道是誰?就是滿洲主努爾哈赤。

    此處方現。

    納林布祿忙拔刀對敵,戰了三五回合,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正惶急間,旁邊走過了布占泰,是烏拉部貝勒的兄弟,見納林布祿刀法散亂,忙向前敵住,納林布祿才一歇手,猛聽得大喝一聲,布占泰已被努爾哈赤活擒了去。

    這納林布祿吓得魂不附體,忙轉身向寨後逃走,各部兵見主寨已破,尚有何心再與抵敵,人人喪魄,個個逃生。

    正是: 一聲鼙鼓喧天日,八面威風掃地時。

     不知納林布祿得逃脫與否,且待下回說明。

     圖倫城主尼堪外蘭,與葉赫部主納林布祿,名為滿洲之仇敵,實皆滿洲之功臣。

    自古英雄豪傑,不經心志之拂亂,未必能奮發有為,故敵國外患之來,實磨砺英豪之一塊試金石也。

    本回上半截,叙努爾哈赤之勇,下半截,述努爾哈赤之智,智深勇沉,信不愧為開國主,然皆由激勵而成。

    古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者,于此可見矣。

    文中運實于虛,寫得英采動人,确是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