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要決(後抄末)
關燈
小
中
大
皆是真如之相狀故。
然今此相非有似有故名虛假。
雲似雲假其義無别。
但是非實諸相狀也。
虛假相狀必似實物。
相似之貌必是虛假。
似與假義無别也。
所以色心萬差事相。
衆緣生故定是虛假。
以虛假故一切唯似。
似外更無依他體性。
愚夫迷于此相似貌誤謂實物。
謂實物故如有實物。
是即凡夫胸中所蓄。
如是思蓄。
由此造諸輪回妄業。
豈不悲哉。
故實生滅但是妄情之分别也。
勝義谛中定無實。
但有分别所起行相猶如幻事迷惑覺慧。
似生似生非滅似滅。
由此義故一切無定。
以無定故無有相縛。
若言于法有定相者。
即是小乘及外道也。
今破彼執豈還同彼。
是故說名一切唯識。
無定實境。
亦容言一切唯境。
無定實心。
心亦境故(舍濫留純。
恐濫外故不名唯境。
實亦許故)色聲香等種種之差别更互相望皆以如是。
故于一法含于萬法亦複不違。
此即緣起因果道理。
法爾本來非定異故。
得有如是之妙義也。
所以論雲定異應非因果性故。
疏亦述雲法爾因果非即離故。
如是等文處處非一。
其意顯然問。
性相決判自宗大綱。
今所成立大非其相。
仍甚難信。
就中有為法中。
色心是實。
本無今有還無。
是即實生實滅也。
而今撥之雲似生滅無實生滅。
尤不可也。
加之理智冥合者。
真如是境界。
正智是能緣。
此智能證得真如故稱冥合也。
今何雲理是智性耶。
理若能緣智之性者。
如屬能緣。
爾時所緣是何法耶。
或無所緣。
智雲何起。
又解釋中有其證耶答。
夫不由安立本性自淨是為真法。
設名為實設名為似。
名想所及皆非真法。
何為定量自是非他。
若夫得證無諸執人。
為遣他執假立名想為方便時。
設言實有設言似有俱亦無失。
何為定量又及诤論。
是非俱是夢中是非。
假實皆是覺前假實。
若無執者何遮之耶。
設有執者豈許之耶。
所以今言假似遮實有者。
但遮定執之實有也。
若執假似為究竟者亦應遮之。
豈有定哉。
然所難趣頗似偏門。
恐是定有定别堅執欤。
若爾甚非。
今所成者性相大綱。
全不亂之。
如幻性相宗本意故。
所遮唯是定執性相。
定執性相宗所破故。
何偏執着堕所破法。
汝不見乎。
瑜伽唯識盛破實法之執。
今所定執實生實滅。
何故異于彼實法耶。
若雲雖假種子生故世俗門中施設實者。
自本不遮。
勝義谛中皆虛幻故。
雲實雲假皆方便中。
實有順執故為俗谛。
虛假違執故為真門宗家釋雲。
于俗谛中可名實有。
推入勝義虛妄假法。
或雲。
又即推入第一真中亦非即離。
理稍殊勝故。
虛幻法故。
何有定離。
入作用别亦非定即。
或雲。
推入真門理皆無别等皆此意也。
何滞随事差别淺俗。
不信勝義真門談耶。
随事差别為第二俗。
若執著者即第一俗。
今所成者超過其分。
是故說雲似生滅。
何況生滅是不相應。
設第二俗豈為實乎。
今雲實者是何門乎。
又不見乎唯識論雲。
非有似有诳惑愚夫。
非色似色非外似外如夢所緣。
不可執為是實外色等。
若雲雖言非有似有不可說雲似生滅者。
都無其理。
今此有者即是今有暫有之有。
此外有分不可得故。
其有豈非生滅之生。
若是生者。
既雲似有甯非似生。
生若似者滅豈實滅。
都無生滅之實物體。
而實滅義不可得故。
凡許非有似有等義而不可許似生似滅義。
不足論欤。
若雲非有遮所執有。
似有即是似所執有。
更不遮彼依他有者。
今所成者即其義也。
誰言本自遮依他有。
今為成依他遮于非依他盡于種種言論者也。
何有執定有為依他有。
返遮假似謂非依他。
言颠倒者豈非此耶。
若雲假物而實生者自語相違。
實生假法不可得故。
若猶執着。
汝自可披廣百論說如文思惟。
彼(第五第九)廣破外道餘宗實有生滅。
我本串習與彼所破同耶異耶。
性若質直以之可足。
其上猶執。
可見彼論第十卷文。
彼有大乘家邪正。
所謂清辨學徒依圓空見。
瑜伽學徒依圓有見。
護法正義不二中道。
今此科判秋篠解釋。
子島釋之。
此上猶執不可治也凡我宗意。
第二俗中建立如幻夢性相。
假分八識王所種類。
且論二乘五性不同。
有為無為由此相分。
有漏無漏由此各别。
種子現行實法假法四緣十因五果等相無一而亂。
如是建立方便引攝。
令知唯心如幻道理。
不如是者不能信解一切諸法自心分别。
緣所生故如幻如夢不可執義。
所以如是委細解釋令知之也。
既得知已速入勝義。
無有一法而可執着。
一切性相非一似一非異似異。
非有似有非無似無。
非色似色非心似心。
非實似實非假似假。
非因似因非果似果。
非生似生非滅似滅。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四分三量等種種相一切皆爾。
一一非言皆遮思議。
思者分别。
議者語言。
遮者絕亡。
一切分别一切語言皆盡絕亡名勝義谛。
是即并遮遍持所執。
思議所及皆所執故。
一一似言皆表依他。
緣所生法唯似分故。
此緣生理即是真如。
如是诠顯離言義理。
雖雲離言還是诠門故名言诠中道。
于此亦有三重階級。
如幻事相。
因果道理。
二空真如。
如次名之前三勝義。
若都不诠但止思惟。
即是第四勝義。
勝義是名離言中道。
以前諸重皆是為令入于此之漸次方便。
其第二俗判性相者。
即假施設此真谛中不即義門建立法也。
何乍學于如幻性相還堕依他定有之執。
豈乍習于唯心妙理剩滞外境當情之相。
願早翻彼一俗妄境速應人此四真覺路矣次真如非外亦非相分。
若非自心之自性者。
是何法耶。
如所難者既成外境。
豈唯識極還緣外境。
是以本頌雲智都無所得釋論判雲一切境相皆不現前。
若心性外别得如者。
何得說言智都無所得。
若智品前猶有境者。
甯可判雲皆不現前。
若強
然今此相非有似有故名虛假。
雲似雲假其義無别。
但是非實諸相狀也。
虛假相狀必似實物。
相似之貌必是虛假。
似與假義無别也。
所以色心萬差事相。
衆緣生故定是虛假。
以虛假故一切唯似。
似外更無依他體性。
愚夫迷于此相似貌誤謂實物。
謂實物故如有實物。
是即凡夫胸中所蓄。
如是思蓄。
由此造諸輪回妄業。
豈不悲哉。
故實生滅但是妄情之分别也。
勝義谛中定無實。
但有分别所起行相猶如幻事迷惑覺慧。
似生似生非滅似滅。
由此義故一切無定。
以無定故無有相縛。
若言于法有定相者。
即是小乘及外道也。
今破彼執豈還同彼。
是故說名一切唯識。
無定實境。
亦容言一切唯境。
無定實心。
心亦境故(舍濫留純。
恐濫外故不名唯境。
實亦許故)色聲香等種種之差别更互相望皆以如是。
故于一法含于萬法亦複不違。
此即緣起因果道理。
法爾本來非定異故。
得有如是之妙義也。
所以論雲定異應非因果性故。
疏亦述雲法爾因果非即離故。
如是等文處處非一。
其意顯然問。
性相決判自宗大綱。
今所成立大非其相。
仍甚難信。
就中有為法中。
色心是實。
本無今有還無。
是即實生實滅也。
而今撥之雲似生滅無實生滅。
尤不可也。
加之理智冥合者。
真如是境界。
正智是能緣。
此智能證得真如故稱冥合也。
今何雲理是智性耶。
理若能緣智之性者。
如屬能緣。
爾時所緣是何法耶。
或無所緣。
智雲何起。
又解釋中有其證耶答。
夫不由安立本性自淨是為真法。
設名為實設名為似。
名想所及皆非真法。
何為定量自是非他。
若夫得證無諸執人。
為遣他執假立名想為方便時。
設言實有設言似有俱亦無失。
何為定量又及诤論。
是非俱是夢中是非。
假實皆是覺前假實。
若無執者何遮之耶。
設有執者豈許之耶。
所以今言假似遮實有者。
但遮定執之實有也。
若執假似為究竟者亦應遮之。
豈有定哉。
然所難趣頗似偏門。
恐是定有定别堅執欤。
若爾甚非。
今所成者性相大綱。
全不亂之。
如幻性相宗本意故。
所遮唯是定執性相。
定執性相宗所破故。
何偏執着堕所破法。
汝不見乎。
瑜伽唯識盛破實法之執。
今所定執實生實滅。
何故異于彼實法耶。
若雲雖假種子生故世俗門中施設實者。
自本不遮。
勝義谛中皆虛幻故。
雲實雲假皆方便中。
實有順執故為俗谛。
虛假違執故為真門宗家釋雲。
于俗谛中可名實有。
推入勝義虛妄假法。
或雲。
又即推入第一真中亦非即離。
理稍殊勝故。
虛幻法故。
何有定離。
入作用别亦非定即。
或雲。
推入真門理皆無别等皆此意也。
何滞随事差别淺俗。
不信勝義真門談耶。
随事差别為第二俗。
若執著者即第一俗。
今所成者超過其分。
是故說雲似生滅。
何況生滅是不相應。
設第二俗豈為實乎。
今雲實者是何門乎。
又不見乎唯識論雲。
非有似有诳惑愚夫。
非色似色非外似外如夢所緣。
不可執為是實外色等。
若雲雖言非有似有不可說雲似生滅者。
都無其理。
今此有者即是今有暫有之有。
此外有分不可得故。
其有豈非生滅之生。
若是生者。
既雲似有甯非似生。
生若似者滅豈實滅。
都無生滅之實物體。
而實滅義不可得故。
凡許非有似有等義而不可許似生似滅義。
不足論欤。
若雲非有遮所執有。
似有即是似所執有。
更不遮彼依他有者。
今所成者即其義也。
誰言本自遮依他有。
今為成依他遮于非依他盡于種種言論者也。
何有執定有為依他有。
返遮假似謂非依他。
言颠倒者豈非此耶。
若雲假物而實生者自語相違。
實生假法不可得故。
若猶執着。
汝自可披廣百論說如文思惟。
彼(第五第九)廣破外道餘宗實有生滅。
我本串習與彼所破同耶異耶。
性若質直以之可足。
其上猶執。
可見彼論第十卷文。
彼有大乘家邪正。
所謂清辨學徒依圓空見。
瑜伽學徒依圓有見。
護法正義不二中道。
今此科判秋篠解釋。
子島釋之。
此上猶執不可治也凡我宗意。
第二俗中建立如幻夢性相。
假分八識王所種類。
且論二乘五性不同。
有為無為由此相分。
有漏無漏由此各别。
種子現行實法假法四緣十因五果等相無一而亂。
如是建立方便引攝。
令知唯心如幻道理。
不如是者不能信解一切諸法自心分别。
緣所生故如幻如夢不可執義。
所以如是委細解釋令知之也。
既得知已速入勝義。
無有一法而可執着。
一切性相非一似一非異似異。
非有似有非無似無。
非色似色非心似心。
非實似實非假似假。
非因似因非果似果。
非生似生非滅似滅。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四分三量等種種相一切皆爾。
一一非言皆遮思議。
思者分别。
議者語言。
遮者絕亡。
一切分别一切語言皆盡絕亡名勝義谛。
是即并遮遍持所執。
思議所及皆所執故。
一一似言皆表依他。
緣所生法唯似分故。
此緣生理即是真如。
如是诠顯離言義理。
雖雲離言還是诠門故名言诠中道。
于此亦有三重階級。
如幻事相。
因果道理。
二空真如。
如次名之前三勝義。
若都不诠但止思惟。
即是第四勝義。
勝義是名離言中道。
以前諸重皆是為令入于此之漸次方便。
其第二俗判性相者。
即假施設此真谛中不即義門建立法也。
何乍學于如幻性相還堕依他定有之執。
豈乍習于唯心妙理剩滞外境當情之相。
願早翻彼一俗妄境速應人此四真覺路矣次真如非外亦非相分。
若非自心之自性者。
是何法耶。
如所難者既成外境。
豈唯識極還緣外境。
是以本頌雲智都無所得釋論判雲一切境相皆不現前。
若心性外别得如者。
何得說言智都無所得。
若智品前猶有境者。
甯可判雲皆不現前。
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