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願再替他張羅什麼。
同時也想讓楊摩西自己出門碰壁,磨練一下他的意志,說不定有一天浪子回頭也料不定。
主也是講磨練和考驗人的。
但楊摩西哪裡是經得起磨練和考驗的人。
經不起磨練和考驗并不是說他沒有這個心志,而是和老詹一樣,沒這個時間。
一天不張羅生計,一天就沒有飯吃;餓着肚子,哪裡還有閑心信主?老詹不願管他,他也就離開了老詹。
自與老詹分手,楊摩西開始在延津縣城四處打零工。
他也想過重去開封,但現在去開封,和當初想去開封又不同:沒經過老蔣的染坊和老魯的竹業社,楊摩西還有膽量去外地;經過這些波折,對去外地的前景,心裡更加打鼓,隻好先在延津縣城待着,看将來有無别的機會。
一開始在延津貨棧扛大包,工錢倒一把一結;但扛了半個月,貨棧老斷貨源,養不住人,便離開了貨棧,開始重操染坊的舊業,沿街給各個店鋪挑水。
有人家讓他挑水,他就飽一頓;沒人家讓他挑水,他就饑一頓。
夜裡仍睡到貨棧的貨棚裡。
與前些日子相比,除了有時肚子挨餓,身子倒自由了;夜裡不用再聽經,也能睡個安穩覺。
睡安穩之後,夜裡倒是睡不着了。
貨棧對面有段家一個醬鋪,有時楊摩西半夜爬起來,看對面醬鋪門前挂的燈籠。
燈籠上寫着兩個字,一個是“段”字,一個是“醬”字;風一刮,這“段”字和“醬”字,便在風中飄。
本來不跟老詹和主了,楊摩西可以把名字再改回來,重叫楊百順;但楊摩西一個挑水的,名字到底叫啥,無人認真,别人不認真,光自己認真有啥用?當初老詹給他改名時還有些鄭重,現在想把名字改回去,就鄭重不起來了;延津縣城的人隻知道他叫楊摩西,“摩西,給挑缸水!”他也沒法挨個解釋,自己不叫楊摩西了,本名叫個楊百順。
又想起《聖經》裡說的,摩西當年領着以色列人走出了埃及,沒想到事到如今,卻淪落到延津挑水,楊摩西倒“撲哧”笑了。
這樣饑一頓飽一頓,轉眼就到了年底。
每年到年底,延津縣城要鬧一次社火。
說是年底,其實是轉年的元宵節,但大家還是習慣說年底。
縣城東街有個打兔的叫老馮,既上山用火铳打兔,也到十字街頭賣熏好的兔肉。
老馮是個豁嘴,除了打兔賣熏兔,最喜熱鬧。
每年年底城裡鬧社火,都歸他張羅,是城裡社火會的會首。
每年一到年底,老馮便集結一百多人,踩着高跷,穿着彩衣,用油彩塗着臉,敲鑼打鼓,從城裡穿過。
平時大家從事五行八作,現在每個人都改做另外一個人:或是百年前千年前的一個人,如共工、勾龍、蚩尤、祝融、文王、纣王、妲己等;或是生活中沒影的人,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嫦娥、閻王、小鬼等;或是戲裡的生、淨、旦、末、醜,隻裝扮一個大概,不具體要求他是誰。
社火一般要鬧七天,從陰曆十三,直鬧到陰曆二十。
這年陰曆元宵節,老馮又領着社火隊大鬧縣城。
但今年又與往年不同,前些年延津的縣長是老胡,老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管做木匠,對每年的社火不聞不問。
後來縣長換成了小韓,小韓雖然隻做過大半年縣長,就被省長老費撤了職,但他做縣長跨年頭,也趕上過元宵節。
但小韓隻愛有秩序地講話,他講,衆人聽;對這種群魔亂舞的場面,隻覺得是一個亂。
好好的街道,被社火隊弄得塵土飛揚。
元宵節舞社火時,小韓站在街上看了一眼,用手帕捂着鼻子說: “何謂群氓?指的就是這個。
” 更覺得辦學的必要。
而新任縣長老史,對社火的看法,卻與老胡、小韓不同。
不同不是喜歡這種亂,而是亂與亂又有不同。
生活中他反對亂,但一個人扮成另一個人在街上舞,他覺得這不叫亂,恰恰是靜。
他喜歡舞台上的人連說帶唱,原因也在這裡。
社火又與一出戲不同,戲中隻有幾個人在變,現在一百多人都比畫着變成了另一個人,這就不是靜不靜的事了;如全民都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再堅持原來的那個,從此就天下大治了。
從陰曆十三起,老史就讓人把太師椅搬到津河橋上,身披狐皮大衣,居高臨下,看萬民舞社火。
戲院也就是老詹的教堂本也唱着錫劇,但老史撇下錫劇,專門來看社火。
社火隊看縣長也來觀看,社火舞起來,架勢又與往年不同。
每天一大早,天剛麻麻亮,鑼鼓就敲響了,社火隊圍着津河在舞,圍觀的人成山成海;到了晚上,河邊擠掉的鞋,能拾三籮筐。
正月還是寒冬,硬是讓老馮的社火隊舞成了春天。
圍觀的人跟着社火跑出一頭汗,老史在津河橋上幹坐着,一坐一天,不覺得冷,也不覺得餓,中午也不回縣政府打盹,就吃随從送的幾個熱包子。
但社火舞到第三天,出了事故。
事故說起來也不大,一個社火隊的主角,扮閻羅的雜貨鋪掌櫃老鄧病了。
老鄧的雜貨鋪叫“大魁商号”,老鄧的女兒叫鄧秀芝,小名叫二妞;去年她說錯一句話,把一隻耳垂說成耳朵,硬是把同學秦曼卿和李金龍的婚姻拆散了,秦曼卿後來嫁給了楊摩西的哥哥楊百業。
老鄧昨天晚上身子還好好的,今天早起肚子突然疼起來,疼得在床上打滾。
原以為是蟲子鬧的,請來中醫老褚,老褚按了按老鄧的肚子,說不是蛔蟲鬧的,是幾根腸子絞在了一起,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東西絞在一起;麻煩麻煩,就是相同的麻攪在了一起;開劑藥吃下去,要麼将腸子捋順了,要麼就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了。
老鄧登時疼昏過去,鄧家的人“嗚啦”一下哭了。
等社火隊上了街,會首老馮才聞知老鄧的消息,一下把老馮急蒙了。
老馮急蒙不是着急老鄧的死活,而是社火隊裡少了一個閻羅,社火就耍不開了。
本來社火隊有一百多人,少一個閻羅不算什麼。
但老馮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一百多人一百多個角色,每一個角色都無法替代,每一個角色也不可或缺,突然一個角色沒了,鍊條就斷了。
譬如沒了閻羅,小鬼就不成立了,鬧社火之中,閻羅還要審判小鬼呢;按此推論,把陰間的人都拿下去,陽間的人就沒有依托;陰間陽間的人都沒了,單靠傳說和戲文中的人,哪裡撐得起這個世界?于是他止住鑼鼓點,開始急如星火地尋找新的閻羅。
但急手現抓,哪裡找得來?找了蔑匠老王,找了鞋匠老趙,找了做醋的老李,找了賣鴨梨的老馬,不是本人腳手不利索,上不得台面,就是像卷包回唐山的小韓一樣,厭煩這種熱鬧,或是怕湊熱鬧耽誤自己的生意。
找閻羅找了半個上午,社火隊還沒有開耍,把老馮急出一頭汗。
把老馮急出一頭汗沒啥,縣長老史不明就裡,在橋上也等急了。
派人問清緣由,又派人告訴老馮: “既然找不着閻羅,還是先舞起來要緊,别讓這麼多人幹等着。
” 又說: “也可以邊舞邊找嘛。
” 縣長說可以邊舞邊找,老馮卻認為先舞這一段,無法向人交代,也無法向自己交代。
他先放下閻羅不找,親自到橋上,向老史說明其中的利害,老史倒被他說笑了: “我一輩子性慢,性急了一次,又急錯了。
” 又說: “還是照你老馮說的辦,萬事不能湊合,一湊合就亂了套。
那就找,那就幹等着。
” 老馮又下橋焦急地找。
找了打鐵的老蔺,廚子老魏,也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人;讓他們看熱鬧行,一說讓他們上場子,他們竟轉頭跑了。
越是着急,越無抓撓處。
正無抓撓處,老馮從焦急等待看社火的人海裡,突然發現人縫裡的楊摩西。
楊摩西看社火老不開耍,正張頭探腦,往人海裡瞅人。
老馮看他頭、身、腿、腳還合适,太陽已經快晌午了,也是退而求其次,一把将楊摩西從人群裡揪出來,問他願不願扮閻羅。
楊摩西本也是個喜歡熱鬧的人,當年他崇拜的對象就是羅家莊喊喪的羅長禮;羅長禮就是一個能支撐大場面的人,其呼風喚雨的能力,不比張羅社火的老馮差;村裡舞社火時,楊摩西也參加過;隻是這幾年楊摩西走岔了路,先後跟着賣豆腐的老楊、殺豬的老曾、染坊的老蔣、牧師老詹、竹業社的老魯當徒弟,跟一個人,消磨一回性子,把喜歡熱鬧的本性給消磨沒了,或者把世上還有熱鬧這回事給忘了;脫離這些人後,才恢複了自由,跟着社火隊看了四天熱鬧。
熱鬧是看了,但也耽誤了給人挑水,到了飯點沒飯吃,肚子是癟的。
突然有人提出讓他上陣
同時也想讓楊摩西自己出門碰壁,磨練一下他的意志,說不定有一天浪子回頭也料不定。
主也是講磨練和考驗人的。
但楊摩西哪裡是經得起磨練和考驗的人。
經不起磨練和考驗并不是說他沒有這個心志,而是和老詹一樣,沒這個時間。
一天不張羅生計,一天就沒有飯吃;餓着肚子,哪裡還有閑心信主?老詹不願管他,他也就離開了老詹。
自與老詹分手,楊摩西開始在延津縣城四處打零工。
他也想過重去開封,但現在去開封,和當初想去開封又不同:沒經過老蔣的染坊和老魯的竹業社,楊摩西還有膽量去外地;經過這些波折,對去外地的前景,心裡更加打鼓,隻好先在延津縣城待着,看将來有無别的機會。
一開始在延津貨棧扛大包,工錢倒一把一結;但扛了半個月,貨棧老斷貨源,養不住人,便離開了貨棧,開始重操染坊的舊業,沿街給各個店鋪挑水。
有人家讓他挑水,他就飽一頓;沒人家讓他挑水,他就饑一頓。
夜裡仍睡到貨棧的貨棚裡。
與前些日子相比,除了有時肚子挨餓,身子倒自由了;夜裡不用再聽經,也能睡個安穩覺。
睡安穩之後,夜裡倒是睡不着了。
貨棧對面有段家一個醬鋪,有時楊摩西半夜爬起來,看對面醬鋪門前挂的燈籠。
燈籠上寫着兩個字,一個是“段”字,一個是“醬”字;風一刮,這“段”字和“醬”字,便在風中飄。
本來不跟老詹和主了,楊摩西可以把名字再改回來,重叫楊百順;但楊摩西一個挑水的,名字到底叫啥,無人認真,别人不認真,光自己認真有啥用?當初老詹給他改名時還有些鄭重,現在想把名字改回去,就鄭重不起來了;延津縣城的人隻知道他叫楊摩西,“摩西,給挑缸水!”他也沒法挨個解釋,自己不叫楊摩西了,本名叫個楊百順。
又想起《聖經》裡說的,摩西當年領着以色列人走出了埃及,沒想到事到如今,卻淪落到延津挑水,楊摩西倒“撲哧”笑了。
這樣饑一頓飽一頓,轉眼就到了年底。
每年到年底,延津縣城要鬧一次社火。
說是年底,其實是轉年的元宵節,但大家還是習慣說年底。
縣城東街有個打兔的叫老馮,既上山用火铳打兔,也到十字街頭賣熏好的兔肉。
老馮是個豁嘴,除了打兔賣熏兔,最喜熱鬧。
每年年底城裡鬧社火,都歸他張羅,是城裡社火會的會首。
每年一到年底,老馮便集結一百多人,踩着高跷,穿着彩衣,用油彩塗着臉,敲鑼打鼓,從城裡穿過。
平時大家從事五行八作,現在每個人都改做另外一個人:或是百年前千年前的一個人,如共工、勾龍、蚩尤、祝融、文王、纣王、妲己等;或是生活中沒影的人,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嫦娥、閻王、小鬼等;或是戲裡的生、淨、旦、末、醜,隻裝扮一個大概,不具體要求他是誰。
社火一般要鬧七天,從陰曆十三,直鬧到陰曆二十。
這年陰曆元宵節,老馮又領着社火隊大鬧縣城。
但今年又與往年不同,前些年延津的縣長是老胡,老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管做木匠,對每年的社火不聞不問。
後來縣長換成了小韓,小韓雖然隻做過大半年縣長,就被省長老費撤了職,但他做縣長跨年頭,也趕上過元宵節。
但小韓隻愛有秩序地講話,他講,衆人聽;對這種群魔亂舞的場面,隻覺得是一個亂。
好好的街道,被社火隊弄得塵土飛揚。
元宵節舞社火時,小韓站在街上看了一眼,用手帕捂着鼻子說: “何謂群氓?指的就是這個。
” 更覺得辦學的必要。
而新任縣長老史,對社火的看法,卻與老胡、小韓不同。
不同不是喜歡這種亂,而是亂與亂又有不同。
生活中他反對亂,但一個人扮成另一個人在街上舞,他覺得這不叫亂,恰恰是靜。
他喜歡舞台上的人連說帶唱,原因也在這裡。
社火又與一出戲不同,戲中隻有幾個人在變,現在一百多人都比畫着變成了另一個人,這就不是靜不靜的事了;如全民都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再堅持原來的那個,從此就天下大治了。
從陰曆十三起,老史就讓人把太師椅搬到津河橋上,身披狐皮大衣,居高臨下,看萬民舞社火。
戲院也就是老詹的教堂本也唱着錫劇,但老史撇下錫劇,專門來看社火。
社火隊看縣長也來觀看,社火舞起來,架勢又與往年不同。
每天一大早,天剛麻麻亮,鑼鼓就敲響了,社火隊圍着津河在舞,圍觀的人成山成海;到了晚上,河邊擠掉的鞋,能拾三籮筐。
正月還是寒冬,硬是讓老馮的社火隊舞成了春天。
圍觀的人跟着社火跑出一頭汗,老史在津河橋上幹坐着,一坐一天,不覺得冷,也不覺得餓,中午也不回縣政府打盹,就吃随從送的幾個熱包子。
但社火舞到第三天,出了事故。
事故說起來也不大,一個社火隊的主角,扮閻羅的雜貨鋪掌櫃老鄧病了。
老鄧的雜貨鋪叫“大魁商号”,老鄧的女兒叫鄧秀芝,小名叫二妞;去年她說錯一句話,把一隻耳垂說成耳朵,硬是把同學秦曼卿和李金龍的婚姻拆散了,秦曼卿後來嫁給了楊摩西的哥哥楊百業。
老鄧昨天晚上身子還好好的,今天早起肚子突然疼起來,疼得在床上打滾。
原以為是蟲子鬧的,請來中醫老褚,老褚按了按老鄧的肚子,說不是蛔蟲鬧的,是幾根腸子絞在了一起,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東西絞在一起;麻煩麻煩,就是相同的麻攪在了一起;開劑藥吃下去,要麼将腸子捋順了,要麼就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了。
老鄧登時疼昏過去,鄧家的人“嗚啦”一下哭了。
等社火隊上了街,會首老馮才聞知老鄧的消息,一下把老馮急蒙了。
老馮急蒙不是着急老鄧的死活,而是社火隊裡少了一個閻羅,社火就耍不開了。
本來社火隊有一百多人,少一個閻羅不算什麼。
但老馮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一百多人一百多個角色,每一個角色都無法替代,每一個角色也不可或缺,突然一個角色沒了,鍊條就斷了。
譬如沒了閻羅,小鬼就不成立了,鬧社火之中,閻羅還要審判小鬼呢;按此推論,把陰間的人都拿下去,陽間的人就沒有依托;陰間陽間的人都沒了,單靠傳說和戲文中的人,哪裡撐得起這個世界?于是他止住鑼鼓點,開始急如星火地尋找新的閻羅。
但急手現抓,哪裡找得來?找了蔑匠老王,找了鞋匠老趙,找了做醋的老李,找了賣鴨梨的老馬,不是本人腳手不利索,上不得台面,就是像卷包回唐山的小韓一樣,厭煩這種熱鬧,或是怕湊熱鬧耽誤自己的生意。
找閻羅找了半個上午,社火隊還沒有開耍,把老馮急出一頭汗。
把老馮急出一頭汗沒啥,縣長老史不明就裡,在橋上也等急了。
派人問清緣由,又派人告訴老馮: “既然找不着閻羅,還是先舞起來要緊,别讓這麼多人幹等着。
” 又說: “也可以邊舞邊找嘛。
” 縣長說可以邊舞邊找,老馮卻認為先舞這一段,無法向人交代,也無法向自己交代。
他先放下閻羅不找,親自到橋上,向老史說明其中的利害,老史倒被他說笑了: “我一輩子性慢,性急了一次,又急錯了。
” 又說: “還是照你老馮說的辦,萬事不能湊合,一湊合就亂了套。
那就找,那就幹等着。
” 老馮又下橋焦急地找。
找了打鐵的老蔺,廚子老魏,也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人;讓他們看熱鬧行,一說讓他們上場子,他們竟轉頭跑了。
越是着急,越無抓撓處。
正無抓撓處,老馮從焦急等待看社火的人海裡,突然發現人縫裡的楊摩西。
楊摩西看社火老不開耍,正張頭探腦,往人海裡瞅人。
老馮看他頭、身、腿、腳還合适,太陽已經快晌午了,也是退而求其次,一把将楊摩西從人群裡揪出來,問他願不願扮閻羅。
楊摩西本也是個喜歡熱鬧的人,當年他崇拜的對象就是羅家莊喊喪的羅長禮;羅長禮就是一個能支撐大場面的人,其呼風喚雨的能力,不比張羅社火的老馮差;村裡舞社火時,楊摩西也參加過;隻是這幾年楊摩西走岔了路,先後跟着賣豆腐的老楊、殺豬的老曾、染坊的老蔣、牧師老詹、竹業社的老魯當徒弟,跟一個人,消磨一回性子,把喜歡熱鬧的本性給消磨沒了,或者把世上還有熱鬧這回事給忘了;脫離這些人後,才恢複了自由,跟着社火隊看了四天熱鬧。
熱鬧是看了,但也耽誤了給人挑水,到了飯點沒飯吃,肚子是癟的。
突然有人提出讓他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