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八章

關燈
餅吃到了嘴裡。

    因老楊興沖沖而來,待進了老秦家,見院落外三層裡三層,像座縣衙,牲口棚裡騾馬成群,長工都穿着體面衣裳,出來進去,心裡便開始打怵。

    過去他也來過老秦家,但那是賣豆腐,就在老秦家門口候着,跟夥夫打交道,沒進過院子。

    待穿過幾道院落,進了正房,見老秦端坐在太師椅上,瞪着兩隻小眼珠看他,也不說話,等老楊開口,老楊站在地上便有些篩糠。

    冷場半天,老秦眨巴着眼還不說話,老楊終于熬不住了,打了退堂鼓: “東家,算了吧。

    ” 轉身要走。

    老楊不說“算了吧”,老秦就算了;現在老楊說“算了吧”,老秦倒說:“你站住。

    既然算了,你為啥還來?” 老楊低下頭:“東家,我錯了,我癞蛤蟆想吃天鵝肉。

    ” 老秦:“那你就說說,你兒子為啥是癞蛤蟆。

    ” 老楊:“他啥都不會,就會做個豆腐。

    ” 老秦:“做豆腐好哇。

    家有良田千頃,不如薄技在身。

    ” 老楊:“他是個老實疙瘩,連話都說不利索。

    ” 老秦:“話說多了有屁用,我就愛跟人說理,給女兒的事辦成這樣。

    ” 老楊:“他不識字。

    ” 老秦:“李家那個王八蛋倒識字,不怕人壞,就怕壞人也識字。

    ” 老楊:“東家,您就饒了我吧,俺楊家窮。

    ” 一套話說下來,老楊不像來提親,倒像來拆親。

    老秦與老楊說話的時候,秦曼卿在裡間屋偷聽。

    對公開招親的事,老秦有些虛張聲勢,也就做個樣子給人看;看老楊做事滑稽,也是逗他說兩句話解解悶氣。

    但秦曼卿卻是認真的,看話放出去幾天,無人前來求親,還以為大家皆嫌她少一個耳垂,或不願蹚這窪渾水,世上沒有一個知心的。

    現在來了一家,她不知老楊是被吓住了,反覺得他的話句句中聽,便掀開簾子說: “爹,就是楊家吧。

    ” 老秦和老楊都吓了一跳。

    老秦看女兒認了真,忙說: “别急,這才剛開始說。

    ” 秦曼卿: “不用說了。

    如果換個人家來提親,肯定句句說的是自家的好;楊大爺自打進門,處處說自家的不是。

    這樣的人家,世上也算難尋了。

    楊家的孩子跟大爺來賣過豆腐,我見過,買三斤豆腐,他給人稱三斤三兩;賣豆腐是這樣,換别的事,也隻有别人對不住他,他不會對不住别人。

    ” 秦曼卿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楊百業賣豆腐多給人,并不是不會做生意,而是借豆腐發洩對老楊的不滿,現在被秦曼卿當成了他為人處世的人品。

    老秦看自己弄巧成拙,有些慌張,忙說: “剛說一回,事情哪裡能定,總得從長計議。

    ” 秦曼卿像明清小說中的落難小姐一樣,從懷裡掏出一把剪子,“咔嚓”一聲,絞下自己一绺頭發: “爹,你就别騙女兒了,我知道你沒有當真;你沒當真我當真,我還非他家不嫁。

    你要再說别的,我連家也不住了,明天就去雲夢山當尼姑。

    ” 老秦見女兒剪發明志,知事情已無法挽回。

    如再有争執,恐女兒再生出别的變故。

    也是那天晚上腦子一熱,竟聽了女兒公開招親的話,現在十步走了八步,已無法回頭。

    老秦以前不認識老楊,隻知道他是一個賣豆腐的;談了一席話,看他倒是個老實人;就是老楊不老實,老秦也不在意,一個賣豆腐的,就是讓他搗蛋,他還能搗蛋到哪裡去?但他把老楊也想錯了,老楊搗起蛋來,也不按正理;如按正理,也不敢前來提親。

    正是老秦把老楊想錯了,覺得一個老實人家,女兒嫁過去,除了日子上受些苦,别的方面倒不會吃虧。

    一邊對女兒說: “你性子比我還急,這麼大的事,幾句話就定了,将來你不要後悔。

    ” 一邊歎息一聲: “我老秦自生下來,沒這麼被人别過馬腳。

    ” 事情就這麼定了。

    賣豆腐的老楊,事情定過,還不知事情緣何而起。

    秦曼卿手給一绺頭發對老楊說: “大爺,你家要娶我,還得依我一句話。

    ” 老楊擦着頭上的汗: “啥?” 秦曼卿: “咱們今天就算定親,四天後就得娶我,也趕臘月二十九。

    ” 老秦知道女兒的用意,因她與李金龍的婚期,就定在臘月二十九。

    老楊卻有些為難: “東家,事情有些急呀,家裡一點兒準備沒有。

    ” 老秦啐了老楊一口: “讓你準備,你還能準備啥?說是你家娶媳婦,還不得我替你兜着?” 賣豆腐的老楊歡天喜地,從秦家莊回到了楊家莊。

    别人家娶媳婦憑的是家産和人緣;老楊家娶媳婦憑的是幾句話,雖沒人緣,卻有機緣。

    這結果不但老楊沒想到,連趕大車的老馬也沒有想到。

    賣豆腐的老楊,心裡還直感激老馬。

    上次讓楊百利進“延津新學”雖然踏了空,這次去老秦家求親,老馬又立了新功。

    回家與老婆和楊百業說了,老婆也歡天喜地,楊百業臉上倒有些不高興。

    過去老楊不給他尋媳婦他牢騷滿腹,現在老楊把媳婦給他張羅來了,他從另一面又有了不滿。

    楊百業: “我是一個囫囵人,憑啥給我找個缺耳垂的?” 老楊上去踢了他一腳: “你是不缺耳垂,你缺心眼兒。

    ” 楊百業是個窩囊孩子,記打不記吃,順着他的性子,他會節外生枝;打他罵他,他倒沒脾氣。

    兩個兄弟皆脫離老楊另謀出路,隻有他還留在老楊身邊做豆腐,就和窩囊有關。

    他又回頭一想,如果不是有此茬口,自己的婚事還不知要拖到驢年馬月;現在雖然少一隻耳垂,睡覺的時候,馬上能被窩不空,等媳婦到手,又馬上能跟老楊分家。

    兩頭一算賬,也就認可下來。

     臘月二十九,楊家辦喜事。

    臘月二十八是晴天,到了夜裡,天上飄起小雪,一直到天明也沒停。

    因這婚姻不同尋常,十裡八鄉的人,都冒雪來觀看。

    好像不是來看婚事,而是來看新娘缺的那隻耳垂;好像不是來看耳垂,而是來看由于這隻耳垂,生出的一連串故事。

    新娘下轎時刻,人“呼啦”一下往前擁,楊家一堵土牆被擁翻了,雪地上,騰起一股塵煙;煙霧之中,一個老婆婆的腿,“咔嚓”一聲被擠折了。

    哭喊打鬧中,新娘秦曼卿下了花轎。

    過去老楊和楊百業去過老秦家賣豆腐,秦曼卿沒來過楊家莊。

    在明清小說中,富貴女子下嫁,夫家雖破舊皆潔淨,官人雖窮困皆聰明,雖然賣油打柴,但賣油打柴之前,皆是白面書生,會吟詩作畫。

    秦曼卿下了花轎,站在條凳上往楊家舉目一望,心裡就涼了半截。

    楊家破舊倒也破舊,幾間破房東倒西歪,院子裡的地高低不平,雪落在土裡,衆人踏來踏去,成了一片泥濘;家裡破舊秦曼卿料到了,這麼髒亂沒想到。

    接着新郎楊百業跑過來用紅綢牽她,舉手投足,又讓她大失所望。

    過去楊百業去秦家賣豆腐,穿的是家常衣裳,看上去就是個憨厚;現在改了新郎裝束,頭戴借來的禮帽,身穿借來的長袍,胸前挽着紅綢結,衣裳馬上顯得上下不合身,跑起來像個笨拙的猴子,看到秦曼卿時,張着嘴,露出一臉傻笑。

    啥叫傻笑?就是笑得不明不白。

    本來楊百業也沒那麼傻,也是被人山人海的陣勢吓的,臉上的肉便僵在那裡。

    場合一換,人就露出了原形。

    接着他張嘴說了一句話,秦曼卿徹底灰了心。

    楊百業看到秦曼卿臉色轉陰,以為她嫌自己窮,悄聲說了一句: “你不要怕,我賣豆腐時,也背着爹攢着體己。

    ” 秦曼卿歎一口氣,便知生活和明清小說裡不是一回事。

    但事到如今,主意全是自己拿的,想回頭也已經晚了,在樂器的吹打中,不禁流下淚來。

    不是傷悲嫁錯了人家,而是傷悲不該讀書。

     老楊賣了一頭驢,酒席擺了十六桌。

    十六桌酒席老楊家哪裡擺得下?便借了鄰居楊元慶家兩間瓦房。

    楊元慶一開始不同意借房,老楊白送了他兩方豆腐,他才同意了。

    整個婚禮辦得還算熱鬧。

    與大戶人家結親,賣豆腐的老楊擔心婚禮會出岔子,一時做不到的,秦家會挑禮;但婚禮沒出什麼岔子,秦家也沒有挑禮。

    倒是婚禮結束,楊家出了岔子。

    楊家出岔子不是新郎楊百業又露出什麼馬腳,岔子出在楊百順身上。

     楊百順自和殺豬師傅老曾鬧翻之後,無個去處,隻好先回到楊家莊。

    楊百順已經學會殺豬,本來可以單挑另幹;但在手藝行裡,和師傅鬧翻,忘恩負義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