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推理 荒誕自由

關燈
生活面貌,我能将就嗎?然而,面對這特殊的擔憂,對荒誕的信仰相等于用經驗的數量來代替經驗的質量。

    假如我确信這樣的生活隻有荒誕的面目,假如我體會到生活的全部平衡取決于一種永恒的對立,即我有意識的反抗與其在掙紮時有難言之隐之間那種永恒的對立,假如我承認我的自由隻在與其有限的命運相關時才有意義,那麼我不得不說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和睦,而是生活得最充實。

    我不必操心這是庸俗還是令人厭惡,是風雅還是令人遺憾。

    這裡,價值判斷給排除了,一勞永逸地讓位于事實判斷。

    我隻需從我的所見所聞得出結論,不拿任何假設的東西去冒險。

    假定這樣生活是不正直的,那麼是真正的正直迫使我不正直。

     生活得最充實,從廣義上講,這條生活準則毫無意義。

    必須将其明确下來。

    首先似乎對數量這個概念挖掘得不夠。

    因為數量概念可以使人了解大部分人類經驗。

    一個人的道德,其價值等級,隻是通過人經曆的經驗所積累的數量和種類來看才有意義。

    然而,現代生活的條件強加給大多數人同樣數量的經驗,從而也是同樣深刻的經驗。

    誠然,也非常應當重視個體的本能性貢獻,就是他身上的“已知項”。

    但我不能對此作出判斷,我的準則在這裡再次表明是處理直接顯而易見的事情。

    于是我看清,一種共同道德的特性與其說在于推動道德原則的重要理想,不如說更在于可以分門别類的經驗标準。

    說得強詞奪理一點兒,希臘人曾有他們娛樂的道德,正如我們現今有八小時工作制的道德。

    但已經有許多人,包括最具悲劇性的人物讓我們預感到,一種更加漫長的經驗會改變這張價值表。

    他們促使我們像冒險家那樣想像平常事,單憑經驗的數量就打破所有的紀錄(我故意使用體育用語),從而赢得自己的道德。

    數量有時出産質量。

    按照科學理論最新的定性成果,一切物質都由若幹能量中心構成。

    其或多或少的數量形成或多或少的特殊性。

    十億個離子和一個離子的區别,不僅在數量,也在質量。

    類似之處在人類經驗中很容易找到。

    不過,讓我們擺脫浪漫主義吧;當一個人決意接受打賭并嚴格遵守他所認可的賭規時,那就讓我們弄明白上述形态意味着什麼。

     打破所有的紀錄,這首先并且惟獨要盡可能經常面對世界。

    如何做得到不鬧矛盾和不搞文字遊戲呢?因為,荒誕,一方面指出一切經驗都是無足輕重的,另一方面又趨向最大量的經驗。

    那麼怎能不跟上述那類衆多的人随波逐流呢?如何選擇給我們帶來盡可能多的人文材料的生活形式呢?從而怎樣引入另一類人硬要摒棄的價值等級呢? 但依然是荒誕及其矛盾的生命向我們訴說。

    因為錯誤在于認為經驗數量取決于我們的生活環境,其實隻取決于我們自己。

    這裡,不妨簡單地看問題。

    對于兩個壽命相等的人,世界始終提供相同數量的經驗。

    我們必須對此有所意識。

    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感覺越多越好,這就是生活,生活得越充實越好。

    清醒占上風的地方,價值等級就沒有用了。

    不如再簡單化一點兒,這麼說吧,唯一的障礙,唯一“錯過賺錢的機會”,是由過早死亡造成的。

    這裡所烘托的天地得以生存,隻因與死亡這個恒定的例外相對立。

    就這樣,在荒誕人看來,任何深度、任何動情、任何激情、任何犧牲都不能把四十年有意識的生活和六十年持續的清醒等量齊觀,即使他希望如此也不行。

    對虛無觀如此不同的概念作同樣的思考,絲毫于現實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在虛無的心理經驗中,考慮到二十年後将發生的事情,我們自己的虛無才真正有意義。

    從某個方面來看,虛無完完全全是由未來的生活總和造成的,而未來生活則是不屬于我們的了。

    瘋狂和死亡,是荒誕人不可救藥的事情。

    人是不可選擇的。

    他具備的荒誕和多餘的生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取決于其反面,即死亡[3]。

    講句掂斤播兩的話,這僅僅是個運氣問題。

    不同意也得同意。

    二十年的生活與經驗,是永遠替代不了的。

     像希臘人如此老資格的民族,居然期望早夭的人們受到諸神的寵愛,未免輕率得離奇了。

    假如人們願意承認,進入諸神可笑的世界,等于永遠失去最純潔的快樂,所謂快樂就是感覺,就是感覺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