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推理 荒誕自由

關燈
間,那倒是再現實不過了。

    今日,今日複今日,向着不斷有意識的生靈,這就是荒誕人的理想。

    但這裡,理想一詞走闆了。

    理想不是荒誕人的使命,而僅僅是他推理的第三個結果。

    對荒誕的沉思,從不合人情的焦慮意識出發,在人類反抗的激情火焰中漫遊之後,又回到旅程的終點。

    重要的是前後一緻。

    這裡,我們從世上的一種共識出發。

    而東方思想教導說,我們在選擇反對世界的同時可以從事相同的邏輯努力。

    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并給本散論指出前景和局限。

    但同樣嚴格地對世界進行否定時,我們有時得出某些與吠檀多派(古代印度哲學中的一派)相似的結果,比如關于事業的冷漠性。

    讓·格勒尼埃以這種方式在一本題為《抉擇》的重要著作中,建立了一種真正的“冷漠哲學”。

     綜上所述,我從荒誕取得三個結果,即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我僅僅通過意識的遊戲,就把對死亡的邀請變為生活的準則而且我拒絕自殺。

    想必我認知了在那些日子裡成天萦繞的沉重共鳴。

    但我隻有一句話要說,因為共鳴是不可缺少的。

    尼采寫道:“顯而易見,天上和地上的主要事情就是長期朝一個方向順從:久而久之便産生某些東西,值得為之活在世上,諸如德行,藝術,音樂,舞蹈,理性,精神,某種使舊貌換新顔的東西,某種精美的、瘋魔的或神奇的東西。

    ”[4]他寫此話時,表明了大家風度的道德準則。

    然而,他也指明荒誕人的道路。

    順從灼熱的激情,這既是最容易的又是最困難的。

    好在人與困難較量的同時,偶爾也對自己作出評價。

    惟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到。

     阿蘭說:“祈禱,就是黑暗籠罩思想。

    ”[5]“但精神必須與黑暗相遇”,神秘主義者和存在主義哲學家答道。

    [6]誠然,那不是合眼時産生的黑暗,不是僅僅由人的意志而産生的黑暗,總之,不是精神為了迷失方向而激起的那種漆黑一團的黑夜。

    假如精神應當遇到黑夜,那甯可是絕望的黑夜,盡管這種絕望是清醒的;那甯可是極地的黑夜,精神的不眠之夜,從中也許會升起白色而貞潔的亮光,以智力的光輝把每個物件照得輪廓分明。

    在這個層次上,等值就與滿腔熱情的理解相會了。

    屆時甚至不必審理存在的跳躍了。

    精神在古老的人類形态中重新獲得自身的地位。

    對觀者來說,假如精神是有意識的,這種跳躍仍不失為荒誕的。

    精神要是以為清除了這種反常現象,倒将其全然恢複了。

    以此理由,精神是楚楚可人的;以此名義,一切重歸原位,荒誕世界在其光輝和多樣中再生了。

     然而,淺嘗辄止是糟糕的;滿足于獨自一家的看法,自節矛盾,即自節一切精神力量中最靈敏的力量,是很困難的。

    以上所述僅僅确立一種思想方法。

    現在,重要的是生活。

     [1]歐律狄刻被蛇咬傷緻死。

    其丈夫俄耳甫斯美妙的歌聲感動了冥王,獲準他把妻子帶回人間。

    此處意為:“與歐律狄刻還陽相反。

    ” [2]參見《論神意》,作者塞涅卡(約前65—前4)是古羅馬哲學家、戲劇家。

    他認為上帝喜歡這樣的搏鬥。

     [3]這裡,意志是代理人,傾向維護意識,提供生活紀律,值得重視。

     [4]參見尼采:《超脫善惡》,第183頁。

     [5]阿蘭(1868—1951),法國哲學家、散文家和文學史家。

    此話出于《理念與時代》(1927),伽利瑪出版社,第一卷,第15頁。

    引語原話為:“祈禱,就是感覺到疲倦來臨,黑暗籠罩所有的思想。

    ” [6]參見謝斯托夫:《死亡的啟示》,法文版,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