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推理 荒誕自由
關燈
小
中
大
有意義的行為方式(即使一有機會我便說一切都沒有意義),這一切都被可能死亡的荒誕性推翻了,令我暈頭轉向。
想到未來,确立目标,有所愛好,這一切意味着相信自由,即使有時深信感受不到自由。
但在這樣的時刻,高層次的自由,即唯一能建立真理的存在自由,我深知是不存在的。
在此死亡是唯一的現實。
死亡之後,木已成舟。
我是沒有永存自由的,隻不過是奴隸,尤其是沒有永恒革命希望的奴隸,這樣的奴隸不去求助藐視。
不革命不藐視,誰能保持當奴隸?沒有永恒作保證,什麼自由能在充分意義上存在? 但同時,荒誕人懂得,迄今為止,與他緊密相連的自由公式建立在他賴以生存的幻想之上。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把他拴住了。
如果他為自己的生活想像出一種目的,他就服從必須達到目的之要求,成為自身自由的奴隸。
由此,做起事來,隻會當仁不讓,俨然是個家長,或工程師,或人民的領導,或郵電所的臨時雇員。
我相信可以選擇做什麼人而不做什麼人。
我無意識相信罷了,這倒是真的。
但同時堅持我對周圍人的信仰公式,對我的人文環境所做的公式:其他人那麼确信是自由的,而且這種好情緒那麼有感染力!盡管可以遠遠地躲開成見,道德的或社會的,但總會接受部分成見,對其中較出色的成見(成見有好有壞嘛),甚至讓生活去适應。
這樣,荒誕人就明白實際上是不自由的。
明确些說,如果我抱有希望,如果我為自己固有的真相擔心,為存在或創造方式擔心,總之,如果我支配自己的生活,并證明我承認生活有意義,那我就為自己創造了藩籬,從而把我的生活圈禁起來了。
那我就像衆多靠精神和心靈吃飯的公務員一般行事了,他們引起我厭惡,我現在看清楚了,他們隻是認真對付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一概無所事事。
在這一點上,荒誕啟發了我:沒有未來嘛。
從此這就成為我極大自由的依據。
這裡我要做兩個對比。
神秘主義者首先發現要給自己一種自由,從而自由地沉溺于他們的神明,自由地認同神明的戒律,他們自己也不知不覺變得自由起來了。
他們是在本能認同的奴隸狀态中獲得無比的獨立性。
但這種自由意味着什麼?可以特别指出,面對自己,他們自我感覺自由,但感到不如被解放那麼自由。
同樣,全盤轉向死亡(死亡在此被視為最明顯的荒誕),荒誕人便感到如釋重負,剩下凝結在他身上那種對死神的偏執關注,把無關的一切都卸掉了。
面對普通的規範,他領略到一種自由。
這裡我們看到存在哲學的開端主題保其全部價值。
返回意識,逃離日常沉睡,形象地表現荒誕自由最初的活動。
但受到攻擊的卻是存在說教,荒誕自由這種精神跳躍骨子裡是逃脫意識。
如出一轍(這是我的第二個對比),古代奴隸是不屬于自己的。
但他們卻體驗到不必有負責感的自由。
這裡涉及事實的比較,而非對謙卑的贊賞。
荒誕人是随俗之人的對立面。
死神也有貴族長老的手段,既鎮壓,也解放。
沉溺于無盡頭的堅信中,從此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相當陌生,足以像情人似的盲目增歲,走完人生曆程,這裡包含一種解放的要素。
有如一切行動自由,這種新生的獨立已告終,不對永恒開支票。
但替代對自由的幻想,人一旦死亡,這些幻想統統停息。
某天拂曉,監獄的門在死囚面前層層打開,死囚表現出神聖的不受約束性,除了生命純粹的火焰外,對一切都令人難以置信的冷漠。
人們感覺得出來,死亡與荒誕,是唯一合乎情理的自由要素:這樣的自由,人心可以體驗和經曆。
這是第二種後果。
荒誕人于是隐約看見一個灼熱而冰冷的、透明而有限的天地,在那裡什麼也幹不了,一切都定得死死的,過了這片天地,便是傾覆和虛無。
荒誕這時可以決定同意在這片天地裡生活,從中汲取自己的力量,對希望予以摒棄,對無慰藉的生活作固執的見證。
然而,在這樣的天地裡生活意味着什麼?眼下隻不過意味着對未來的冷漠和耗盡已知的一切激情。
相信生活的意義,一直意味着一種價值等級,一種選擇,也意味着我們的種種偏愛。
相信荒誕,按我們的定義,則是相反的教益,倒值得一談。
人是否能義無反顧地生活,是我全部興趣之所在。
我寸步不離這塊陣地。
這種外加給我的
想到未來,确立目标,有所愛好,這一切意味着相信自由,即使有時深信感受不到自由。
但在這樣的時刻,高層次的自由,即唯一能建立真理的存在自由,我深知是不存在的。
在此死亡是唯一的現實。
死亡之後,木已成舟。
我是沒有永存自由的,隻不過是奴隸,尤其是沒有永恒革命希望的奴隸,這樣的奴隸不去求助藐視。
不革命不藐視,誰能保持當奴隸?沒有永恒作保證,什麼自由能在充分意義上存在? 但同時,荒誕人懂得,迄今為止,與他緊密相連的自由公式建立在他賴以生存的幻想之上。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把他拴住了。
如果他為自己的生活想像出一種目的,他就服從必須達到目的之要求,成為自身自由的奴隸。
由此,做起事來,隻會當仁不讓,俨然是個家長,或工程師,或人民的領導,或郵電所的臨時雇員。
我相信可以選擇做什麼人而不做什麼人。
我無意識相信罷了,這倒是真的。
但同時堅持我對周圍人的信仰公式,對我的人文環境所做的公式:其他人那麼确信是自由的,而且這種好情緒那麼有感染力!盡管可以遠遠地躲開成見,道德的或社會的,但總會接受部分成見,對其中較出色的成見(成見有好有壞嘛),甚至讓生活去适應。
這樣,荒誕人就明白實際上是不自由的。
明确些說,如果我抱有希望,如果我為自己固有的真相擔心,為存在或創造方式擔心,總之,如果我支配自己的生活,并證明我承認生活有意義,那我就為自己創造了藩籬,從而把我的生活圈禁起來了。
那我就像衆多靠精神和心靈吃飯的公務員一般行事了,他們引起我厭惡,我現在看清楚了,他們隻是認真對付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一概無所事事。
在這一點上,荒誕啟發了我:沒有未來嘛。
從此這就成為我極大自由的依據。
這裡我要做兩個對比。
神秘主義者首先發現要給自己一種自由,從而自由地沉溺于他們的神明,自由地認同神明的戒律,他們自己也不知不覺變得自由起來了。
他們是在本能認同的奴隸狀态中獲得無比的獨立性。
但這種自由意味着什麼?可以特别指出,面對自己,他們自我感覺自由,但感到不如被解放那麼自由。
同樣,全盤轉向死亡(死亡在此被視為最明顯的荒誕),荒誕人便感到如釋重負,剩下凝結在他身上那種對死神的偏執關注,把無關的一切都卸掉了。
面對普通的規範,他領略到一種自由。
這裡我們看到存在哲學的開端主題保其全部價值。
返回意識,逃離日常沉睡,形象地表現荒誕自由最初的活動。
但受到攻擊的卻是存在說教,荒誕自由這種精神跳躍骨子裡是逃脫意識。
如出一轍(這是我的第二個對比),古代奴隸是不屬于自己的。
但他們卻體驗到不必有負責感的自由。
這裡涉及事實的比較,而非對謙卑的贊賞。
荒誕人是随俗之人的對立面。
死神也有貴族長老的手段,既鎮壓,也解放。
沉溺于無盡頭的堅信中,從此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相當陌生,足以像情人似的盲目增歲,走完人生曆程,這裡包含一種解放的要素。
有如一切行動自由,這種新生的獨立已告終,不對永恒開支票。
但替代對自由的幻想,人一旦死亡,這些幻想統統停息。
某天拂曉,監獄的門在死囚面前層層打開,死囚表現出神聖的不受約束性,除了生命純粹的火焰外,對一切都令人難以置信的冷漠。
人們感覺得出來,死亡與荒誕,是唯一合乎情理的自由要素:這樣的自由,人心可以體驗和經曆。
這是第二種後果。
荒誕人于是隐約看見一個灼熱而冰冷的、透明而有限的天地,在那裡什麼也幹不了,一切都定得死死的,過了這片天地,便是傾覆和虛無。
荒誕這時可以決定同意在這片天地裡生活,從中汲取自己的力量,對希望予以摒棄,對無慰藉的生活作固執的見證。
然而,在這樣的天地裡生活意味着什麼?眼下隻不過意味着對未來的冷漠和耗盡已知的一切激情。
相信生活的意義,一直意味着一種價值等級,一種選擇,也意味着我們的種種偏愛。
相信荒誕,按我們的定義,則是相反的教益,倒值得一談。
人是否能義無反顧地生活,是我全部興趣之所在。
我寸步不離這塊陣地。
這種外加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