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推理 荒誕的藩籬
關燈
小
中
大
保持沉默,一切就在精神懷念的統合中得到反映,并排列得井然有序。
但這個世界隻要動一動,就會分崩離析:無數閃爍的碎片自告奮勇地來到認識的眼前。
不必抱希望有朝一日會重建這個世界親切而平靜的表面,給我們心靈以安甯。
繼那麼多世紀的探索之後,繼思想家們那麼多次讓賢之後,我們心明眼亮了。
就我們的全部認識而言,這一點是千真萬确的。
除了職業的唯理論者,人們如今對真正的認識已不抱希望。
假如一定要寫人類思想唯一有意義的曆史,那隻得寫人類世代相繼的悔恨史和無能史了。
确實,我能說“我知道”誰的什麼和什麼的什麼。
我身上的這顆心,我能體驗到,并能判定其存在。
這個世界,我能觸及也能判定其存在。
我的學問僅此而已,其餘有待營造。
因為,假如我試圖把握我所确認的這個我,并加以定位和概括,那麼這個我隻不過是一掬之水,會從我的指縫流走。
我可以把“這個我”會擺出的各種面孔一張張描繪出來,還可以描繪别人給予“這個我”的各種面貌,包括其出身、教育、熱忱或沉默、偉大或卑劣。
但不可把面貌相加。
這顆心即使屬于我,我也永遠無法确定。
我對自己存在的确信和我對這種确信試圖賦予的内容,兩者之間的鴻溝,永遠也填不滿。
我永遠是自己的陌路人。
在心理學上,如同在邏輯學上,有真理又沒有真理。
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其價值等同我們忏悔室裡的“要有德行”。
兩者既流露懷念,也表露無知。
無非拿重大的主題做遊戲,是毫無結果的。
這些遊戲隻在符合近乎确切的尺度時才說得過去。
瞧,比如樹木吧,我熟悉樹木的粗糙、水分,嗅得出樹木的氣味。
草的芬芳,星的馥郁,夜晚,心情舒坦的某些晚上,我怎能否認我體驗到了強而有力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的全部科學,壓根兒不能使我确信這個世界是屬于我的。
你們給我描繪世界,教我歸類世界。
你們列舉地球的規律,在我渴求知識的時候,我同意地球的規律是真實的。
你們剖析地球的機制,于是我的希望為之倍增。
末了,你們告訴我神奇美好又多姿多彩的宇宙歸結為原子,而原子又歸結為電子。
所有這一切好得很,我等着你們繼往開來。
但你們對我說有一種見不着的星球系統,有不少電子圍繞一個核團團轉動。
你們用形象向我解釋了世界。
于是我看出你們是在做詩,那我就一輩子也弄不清楚了。
我還沒來得及發火,你們已經改變理論了,難道不是這樣嗎?這麼說來,本該教我懂得一切的科學在假設中就結束了,清醒的認識在隐喻中沉沒了,不确定性在藝術作品中找到了歸宿。
難道我先前需要付出這麼多努力嗎?與之相比,山丘柔和的線條和夜晚摸着激跳的心口,教給我更多的東西。
言歸正傳,如果說我通過科學懂得現象并一一曆數,我卻不能因此而說已理解世界。
即使我用腳丈量過全球的高山峻嶺,也不會知道得更多。
你們讓我在寫實和假設之間選擇,寫實是可靠的,但對我毫無教益,而假設即便對我有教益,卻根本不可靠。
我對自己對世界都陌生,唯一可依賴的,是用某種思想武裝起來,而這種思想一旦肯定什麼就否定自身;我惟有拒絕認知和摒棄生命才能得到安甯,而且好勝的願望總是在藐視其沖擊的藩籬上碰壁,這是怎樣的狀況呢?有志者,必挑起悖論。
一切就緒,按部就班,就等着出現中了毒的安甯,那正是無憂無慮、心靈麻木或緻命的摒棄所造成的。
智力以自身的方式也讓我明白世界是荒誕的。
作為對立面的盲目性,徒然聲稱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而我則一直期待着證據,一直期待着理性有理。
但盡管經曆了那麼多自以為是的世紀,外加産生過那麼多振振有詞的雄辯家,但我清楚此說不對。
至少在這方面,恕我孤陋寡聞,是不走運的。
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性,實踐的或精神的,所謂決定論,所謂解釋萬象的種種範疇,無一不使正直的人嗤之以鼻。
與精神根本不搭界。
被否定的精神,真知灼見是受到束縛的。
在這種難以估算而有限度的天地裡,人的命運從此有了意義。
一個非理性族群站起來了,周匝而圍,直至終了。
荒誕感恢複了明智,如今又得到了協調,于是清晰起來了,明确起來了。
我說過世界是荒誕的,未免操之過急了。
世界本身不可理喻,我們所能說的,僅此而已。
所謂荒誕,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願望之間的沖突,弄個水落石出的呼喚響徹人心的最深處。
荒誕取決于人,也不多不少取決于世界。
荒誕是目前人與世界唯一的聯系,把兩者拴在一起,正如惟有仇恨才能把世人鎖住。
我在失度的世界裡曆險,所能清晰辨别的,僅此而已。
就此打住吧。
荒誕規範着我與生活的關系,假如我把這種荒誕當真,假如我心中充滿在世界奇觀面前激動不已的情感,充滿科學研究迫使我具備的明智,那麼我就應當為這些确認犧牲一切,就應當正視這些确認,并加以維護。
尤其應當據此而規範我的行為,不管産生什麼後果,都緊跟不舍。
我這裡講的是正直性。
但我要求事先知道思想是否能在這些荒漠中成活。
我獲悉思想至少已進入這些荒漠,在那裡找到了面包,明白了先前隻是靠幻象充饑的。
思想給人類思考最迫切的幾個主題提供了機會。
荒誕從被承認之日起,就是一種激情,最撕心裂肺的激情。
但,全部的問題在于人是否能靠激情生活,還在于是否能接受激情的深層法則,即激情在振奮人心的同時也在焚毀人心。
這還不是我們将要提出的法則,而是處于上述體驗的中心,會有時間再談的。
不如先承認産生于荒漠的主題和沖動吧,隻要一一列舉就行了。
這些東西如今也衆所周知了。
這不,一直就有人捍衛非
但這個世界隻要動一動,就會分崩離析:無數閃爍的碎片自告奮勇地來到認識的眼前。
不必抱希望有朝一日會重建這個世界親切而平靜的表面,給我們心靈以安甯。
繼那麼多世紀的探索之後,繼思想家們那麼多次讓賢之後,我們心明眼亮了。
就我們的全部認識而言,這一點是千真萬确的。
除了職業的唯理論者,人們如今對真正的認識已不抱希望。
假如一定要寫人類思想唯一有意義的曆史,那隻得寫人類世代相繼的悔恨史和無能史了。
确實,我能說“我知道”誰的什麼和什麼的什麼。
我身上的這顆心,我能體驗到,并能判定其存在。
這個世界,我能觸及也能判定其存在。
我的學問僅此而已,其餘有待營造。
因為,假如我試圖把握我所确認的這個我,并加以定位和概括,那麼這個我隻不過是一掬之水,會從我的指縫流走。
我可以把“這個我”會擺出的各種面孔一張張描繪出來,還可以描繪别人給予“這個我”的各種面貌,包括其出身、教育、熱忱或沉默、偉大或卑劣。
但不可把面貌相加。
這顆心即使屬于我,我也永遠無法确定。
我對自己存在的确信和我對這種确信試圖賦予的内容,兩者之間的鴻溝,永遠也填不滿。
我永遠是自己的陌路人。
在心理學上,如同在邏輯學上,有真理又沒有真理。
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其價值等同我們忏悔室裡的“要有德行”。
兩者既流露懷念,也表露無知。
無非拿重大的主題做遊戲,是毫無結果的。
這些遊戲隻在符合近乎确切的尺度時才說得過去。
瞧,比如樹木吧,我熟悉樹木的粗糙、水分,嗅得出樹木的氣味。
草的芬芳,星的馥郁,夜晚,心情舒坦的某些晚上,我怎能否認我體驗到了強而有力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的全部科學,壓根兒不能使我确信這個世界是屬于我的。
你們給我描繪世界,教我歸類世界。
你們列舉地球的規律,在我渴求知識的時候,我同意地球的規律是真實的。
你們剖析地球的機制,于是我的希望為之倍增。
末了,你們告訴我神奇美好又多姿多彩的宇宙歸結為原子,而原子又歸結為電子。
所有這一切好得很,我等着你們繼往開來。
但你們對我說有一種見不着的星球系統,有不少電子圍繞一個核團團轉動。
你們用形象向我解釋了世界。
于是我看出你們是在做詩,那我就一輩子也弄不清楚了。
我還沒來得及發火,你們已經改變理論了,難道不是這樣嗎?這麼說來,本該教我懂得一切的科學在假設中就結束了,清醒的認識在隐喻中沉沒了,不确定性在藝術作品中找到了歸宿。
難道我先前需要付出這麼多努力嗎?與之相比,山丘柔和的線條和夜晚摸着激跳的心口,教給我更多的東西。
言歸正傳,如果說我通過科學懂得現象并一一曆數,我卻不能因此而說已理解世界。
即使我用腳丈量過全球的高山峻嶺,也不會知道得更多。
你們讓我在寫實和假設之間選擇,寫實是可靠的,但對我毫無教益,而假設即便對我有教益,卻根本不可靠。
我對自己對世界都陌生,唯一可依賴的,是用某種思想武裝起來,而這種思想一旦肯定什麼就否定自身;我惟有拒絕認知和摒棄生命才能得到安甯,而且好勝的願望總是在藐視其沖擊的藩籬上碰壁,這是怎樣的狀況呢?有志者,必挑起悖論。
一切就緒,按部就班,就等着出現中了毒的安甯,那正是無憂無慮、心靈麻木或緻命的摒棄所造成的。
智力以自身的方式也讓我明白世界是荒誕的。
作為對立面的盲目性,徒然聲稱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而我則一直期待着證據,一直期待着理性有理。
但盡管經曆了那麼多自以為是的世紀,外加産生過那麼多振振有詞的雄辯家,但我清楚此說不對。
至少在這方面,恕我孤陋寡聞,是不走運的。
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性,實踐的或精神的,所謂決定論,所謂解釋萬象的種種範疇,無一不使正直的人嗤之以鼻。
與精神根本不搭界。
被否定的精神,真知灼見是受到束縛的。
在這種難以估算而有限度的天地裡,人的命運從此有了意義。
一個非理性族群站起來了,周匝而圍,直至終了。
荒誕感恢複了明智,如今又得到了協調,于是清晰起來了,明确起來了。
我說過世界是荒誕的,未免操之過急了。
世界本身不可理喻,我們所能說的,僅此而已。
所謂荒誕,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願望之間的沖突,弄個水落石出的呼喚響徹人心的最深處。
荒誕取決于人,也不多不少取決于世界。
荒誕是目前人與世界唯一的聯系,把兩者拴在一起,正如惟有仇恨才能把世人鎖住。
我在失度的世界裡曆險,所能清晰辨别的,僅此而已。
就此打住吧。
荒誕規範着我與生活的關系,假如我把這種荒誕當真,假如我心中充滿在世界奇觀面前激動不已的情感,充滿科學研究迫使我具備的明智,那麼我就應當為這些确認犧牲一切,就應當正視這些确認,并加以維護。
尤其應當據此而規範我的行為,不管産生什麼後果,都緊跟不舍。
我這裡講的是正直性。
但我要求事先知道思想是否能在這些荒漠中成活。
我獲悉思想至少已進入這些荒漠,在那裡找到了面包,明白了先前隻是靠幻象充饑的。
思想給人類思考最迫切的幾個主題提供了機會。
荒誕從被承認之日起,就是一種激情,最撕心裂肺的激情。
但,全部的問題在于人是否能靠激情生活,還在于是否能接受激情的深層法則,即激情在振奮人心的同時也在焚毀人心。
這還不是我們将要提出的法則,而是處于上述體驗的中心,會有時間再談的。
不如先承認産生于荒漠的主題和沖動吧,隻要一一列舉就行了。
這些東西如今也衆所周知了。
這不,一直就有人捍衛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