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落石出
關燈
小
中
大
兒,都不打算久留。
他還要回到這兒的。
所以說,他不定什麼時候又溜回來了。
”她朝店裡搖了搖頭說,“跟我來,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 樓梯,灰色的走廊。
奈聞到了各種氣味:廁所消毒劑、酒氣、熄滅的煙頭。
在一扇門後面,一個喝得醉醺醺的房客一會兒号啕痛哭一會兒又高聲歌唱,也聽不出是悲傷還是歡樂。
“吵死了,荷蘭佬!再吵就給我滾出去!”女房主大叫道。
“就是這兒。
”她一邊對奈說,一邊把他帶進一間黑漆漆的儲藏室,她擰亮了燈,“那邊有個盒子,他讓我替他保管,等他回來拿。
” 這是一個紙闆箱,并未封上但捆着繩子。
箱子頂上用蠟筆寫着一句類似埃及法老詛咒似的警告:注意!佩裡·史密斯所有物!當心勿動!奈解開繩子,很失望地發現這和捆綁克拉特一家的打結法并不相同。
他剛打開箱子,一隻蟑螂鑽了出來,女房東一腳踩了上去,用金色皮涼鞋的鞋跟把它碾得粉碎。
在奈仔細檢查史密斯的物品時,女房東不禁叫了一聲:“嘿!這個小偷,這是我的毛巾。
”除了毛巾以外,細心的奈還在筆記本裡記下了下列物品:“一隻髒兮兮的枕頭,一個檀香山紀念品,一條粉紅色的嬰兒毛毯,一條卡其褲,一口鋁鍋以及一柄用來煎薄餅的鍋鏟。
”其他雜物還包括一個貼滿男性健身運動照的剪報本(裡面多是滿身大汗的舉重大漢);一個裝着許多藥品的鞋盒,裡面有口腔發炎時用的漱口劑和藥粉,還有許多阿司匹林片。
令人費解的是,至少有十幾瓶,其中幾瓶已經空了。
“全是破爛!”女房東說,“全是垃圾!” 這話沒錯。
即使對于一個渴望得到線索的調查員而言,這些東西也毫無價值。
不過,奈還是很高興看到這些東西,每一件物品,從止疼藥片到髒兮兮的枕頭,都使他對主人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這是一個孤獨、小氣的人。
第二天,在裡諾,奈作記錄時寫到:“上午九時,在内華達州裡諾沃休縣警長辦公室,報告人見到了刑事調查組負責人比爾·德裡斯科爾先生。
在聽了案情簡介後,德裡斯科爾先生又看了希科克和史密斯兩人的照片、指紋和通緝令。
兩名嫌疑犯以及他們使用的汽車均已登記尋緝中。
上午十點三十分,在内華達州裡諾警察局刑偵科,報告人見到了警官阿貝·菲洛赫。
菲洛赫警官和報告人一起查閱警局的檔案,在記錄重大罪行檔案中,并沒有發現希科克和史密斯的名字。
核對當票的結果也沒有發現任何與丢失的收音機有關的情況。
警方已發出無限期訓令,要求嚴密注意該收音機在裡諾城典當行中的出現。
調查員曾遍訪當地每家典當行,出示史密斯和希科克的照片,并再度尋訪核查收音機的下落。
上述典當行有些從照片上認出了史密斯,覺得有些面熟,但沒能提供更詳細的情況。
” 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下午奈出發去尋找佩裡的父親特克斯·約翰·史密斯,他的第一站是郵局。
那兒一位經管普通信件的郵務員告訴他用不着去内華達州其他地方找了,因為這個人已在八月份離開,現在住在阿拉斯加州瑟克爾城附近,他的郵件是轉送那個地方的。
奈要求他詳細談談老史密斯的情況。
郵務員說:“天哪!這可真難說。
這個家夥很難找個合适的字眼來形容,他自稱是‘獨狼’。
他的很多信上都是這個名字。
他的信不多,可經常會收到一大包目錄和廣告小冊子。
你可不知道有多少人寫信去要這種東西!大概是沒有人給他們寫信吧。
你問他多大年紀?我看有六十了吧。
一身西部的打扮,穿着牛仔靴,戴着寬邊高頂帽。
他告訴我他以前是個表演牛仔競技的,我經常和他聊天。
這幾年他差不多每天都來郵局轉轉。
有時一個多月不見他的人影,回來總說他找礦去了。
今年八月的一天,有個年輕人來郵局,就在這個窗口前,說他來找他父親特克斯·約翰·史密斯,問我是否知道在哪兒能找到他。
他看起來不像他父親;他父親嘴唇薄,是愛爾蘭人,而他看上去差不多完全是個印第安人,頭發黑得像鞋油,一雙眼睛也同樣烏黑發亮。
可第二天,他父親來郵局證實了這件事,說他兒子剛從軍隊退伍,他們倆準備去阿拉斯加,他對那裡的情況很熟悉。
我想他可能在那裡開過一家旅店,或者是一家供獵人住的小木屋。
他說他們打算在那兒住上兩年。
自從那次以後,我就再也沒見過他,父子倆誰也沒見過。
” 約翰遜一家是最近才搬到舊金山這個社區的。
這是位于該城北部山坡上的中産階級居住區。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的午後,年輕的約翰遜夫人正在家中等待客人的到來。
三位女鄰居要來喝茶、吃點心,也許還要玩牌。
女主人有些緊張,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在新家中款待客人。
此刻,她一邊注意傾聽是否有人按響門鈴,一邊作最後的檢查,這裡扯扯線頭,那裡重新動一下聖誕一品紅[2]的位置。
這間房子與山坡上其他房子一樣,是典型的郊區平房,平凡而舒适。
約翰遜夫人非常喜歡這裡:紅木制成的鑲闆,鋪滿整個房間的地毯,前後兩扇大玻璃窗——從後窗望出去,可以看到近處的小山和峽谷,遠處的大海和天空,如畫的景色令她着迷。
房間後面小小的花園更讓她感到驕傲;她丈夫是一位保險推銷員,平日愛好木工,在花園周圍修了一道白色的籬笆,蓋了一個狗窩,還給孩子們做了一個沙坑和一架秋千。
此刻,戶外氣候宜人,兩個小兒子和一個女兒正和他們的狗在花園裡玩,她希望孩子們能一直高高興興地玩到客人們離開。
門鈴響了,約翰遜夫人走到門口,她穿着一件自認為最得體的衣服——黃色的針織洋裝——不僅襯托出她的身材,也凸顯了她那印第安人淡茶色的臉頰和一頭利落的烏黑短發。
她打開門,準備迎接三位鄰居,然而出現在她面前的卻是兩個陌生男人,他們摘下帽子然後出示了裝有警徽的皮夾。
“您是約翰遜夫人嗎?”其中一人問道,“我叫奈,這位是格斯裡檢察官。
我們隸屬于舊金山警察局,堪薩斯方面請我們調查你弟弟佩裡·埃德加·史密斯的有關情況。
他最近好像一直沒有向他的假釋官報到,不知您是否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 得知警察再次對她弟弟的行為感興趣,約翰遜夫人并不窘惱,甚至毫不感到意外。
真正令她不安的是不想讓客人進來時看到她正被兩個警員盤問。
她說:“不,我一無所知。
我四年沒見過佩裡了。
” “這是件要緊的事,約翰遜夫人,”奈說,“我們希望跟你談一談。
” 約翰遜夫人讓步了,她請他們進屋,給兩人沖了咖啡。
她說:“我已經四年沒有見過佩裡了。
他假釋後我就再沒收到過他的信。
今年夏天他出獄後曾到裡諾去看望我父親。
父親在一封信裡對我說他已經返回阿拉斯加了,佩裡也同去。
後來他又來了一封信,我想是在九月份吧,說他非常生氣,他和佩裡吵了一架,還沒到阿拉斯加就分手了。
佩裡走了,我父親一個人去了阿拉斯加。
” “打那以後他沒給你寫過信嗎?” “是的,沒寫過。
” “那麼你弟弟有沒有可能最近又回去和你父親會合了呢?就在上個月。
” “我不知道,我也不關心。
” “你們關系不太好?” “和佩裡?是的,我怕他。
” “但是他在蘭辛坐牢期間你經常寫信給他,至少堪薩斯州警方是這麼對我說的。
”奈說。
一旁的格斯裡檢察官似乎滿足于當個局外人。
“我想幫助他。
我希望能改變他的一些想法。
現在我算明白了,别人的勸阻對佩裡而言一文不值。
對任何人他都毫無尊敬。
” “談談他的朋友吧。
你覺得他可能會和誰在一起?” “喬·詹姆斯。
”她解釋說詹姆斯是個年輕的印第安伐木工兼漁夫,住在華盛頓州貝靈漢附近的森林裡。
她和詹姆斯并不熟,但是她知道詹姆斯和他的家人都是慷慨善良的人,過去經常照顧佩裡。
在佩裡的朋友中,她唯一見過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士,一九五五年六月曾來過她家,身上帶着佩裡的一封信,信裡說她是他妻子。
“他說他有點麻煩事,問我能不能照顧一下她,等他回來把她接走。
那姑娘看起來不超過二十歲,實際上她隻有十四歲,當然她不可能結過婚。
但當時我被騙了。
我同情她,讓她和我們住在一起。
但沒過多久——不到一個星期——她就走了。
而且,還順便帶走了我們家的行李箱和所有能搬得動的東西——我的衣服、我丈夫的銀器,甚至連廚房裡的鐘也不放過。
” “此事發生時,你住在哪裡?” “丹佛。
” “你在堪薩斯州的斯科特堡住過嗎?” “沒有,我從未去過堪薩斯州。
” “那麼你有一個住在斯科特堡的妹妹嗎?” “我妹妹已經死了,我就一個妹妹。
” 奈笑了一下說:“約翰遜夫人,你應該明白我們這次來訪是考慮到你弟弟會和你聯系,寫信、打電話或者來看你。
” “我希望他别和我聯系。
實際上,他不知道我們已經搬家了。
他認為我們還住在丹佛。
求你了,如果你找到他,不要給他我的住址,我害怕。
” “你這麼說,是因為你認為他會傷害你?人身傷害?” 她想了想,不知該如何回答,于是說不知道。
“但是我害怕他。
我一直害怕他。
他有時好像心腸很好,富有同情心,溫柔而且愛哭,甚至有時聽音樂也會讓他哭鼻子。
小的時候他經常因為黃昏日落掉眼淚,他說日落太美了。
月亮也是如此。
啊,他可以騙過你,他能讓你為他而難過……” 門鈴響了。
約翰遜夫人很尴尬,面露難色地望着大門,奈領會了她的心意(後來在報告中寫到,“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她一直保持着鎮靜和親切,是一位個性突出的人”),拿起他的棕色硬沿帽,說道:“很抱歉,給您添麻煩了,約翰遜夫人。
但是如果您有佩裡的消息,我們希望您能與我們聯系,請給格斯裡檢察官打電話。
” 兩位警員走後,那種令奈印象深刻的鎮靜漸漸消失了,一種熟悉的絕望開始籠罩心頭。
她一直在努力控制,直到客人們都離去,直到給孩子們喂過飯洗了澡,讓他們祈禱然後上床睡覺。
這之後,她的情緒才猶如來自海上的夜霧籠罩街燈一般,緊緊包圍了她。
她說自己害怕佩裡,她确實怕他。
但她隻是害怕佩裡嗎?還是更害怕降臨到弗羅·巴斯克金和特克斯·約翰·史密斯四個孩子頭上的命運?她所深愛的長兄開槍自殺了;弗恩從窗戶上掉了下來,也許是自己跳下去的;佩裡行兇,成了罪犯。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但令她備受折磨的是她覺得也許有一天自己也會被那可怕的命運壓倒,不是變瘋,就是患上不治之症,或者在一場火災中失去她所珍視的一切——住宅、丈夫和子女。
丈夫出差去了。
她獨自在家時從未想過飲酒,但是今晚她倒了一杯烈酒,然後在卧室的沙發上躺了下來,将一本相冊放到膝蓋上。
首頁是她父親的一張照片,那是一九二二年他和年輕的印第安女騎手弗羅·巴斯克金締結良緣時在照相館裡拍的。
這張照片常常刺痛約翰遜夫人。
因為看到這張照片,她才會明白,為什麼盡管兩個人看上去如此不般配,但母親還是嫁給了父親。
照片中的小夥子散發出迷人的男性氣概。
所有的一切,那高高昂起的充滿自信的頭顱,姜黃色的頭發,眯縫着的左眼(仿佛正在瞄準一個目标),纏在脖子上的小牛仔圍巾,都那麼具有吸引力。
總的來說,約翰遜夫人對父親的态度是既愛又恨、自相矛盾,但父親身上有一點是她一直敬佩的,那就是剛毅的性格。
盡管她很清楚在别人的眼裡他是多麼古怪;她也覺得父親古怪,但他仍然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他做起事情來應付自如。
他伐木時想讓樹往哪個方向倒就能往哪個方向倒;他會剝熊皮、修理手表、蓋房子、烤蛋糕、補襪子,還會用彎曲的大頭針和線釣鲑魚;他還曾經獨自一人在阿拉斯加熬過了冬天。
獨自一人,在約翰遜夫人看來,孤獨是他父親這類男人的生活方式。
妻子、兒女和小心翼翼的生活是不适合他們的。
她翻閱了幾頁童年時的照片,分别是在猶他、内華達、愛達荷和俄勒岡等州生活時照的。
那時“特克斯和弗羅”的牛仔騎術競技生涯已經結束,全家人住在一輛舊卡車裡,四處尋找工作。
當時是一九三三年,要找到一份工作可不那麼容易。
在一張照片上,四個孩子光着腳,穿着工裝褲,個個都瘦弱而疲憊。
照片下方寫着一行字:“一九三三年,特克斯·約翰·史密斯一家在俄勒岡采漿果。
”當時全家僅有的食物就是浸泡在甜膩的煉乳中的漿果和酸面包。
芭芭拉·約翰遜還記得全家人曾一連四天隻有爛香蕉果腹,結果佩裡拉了肚子,疼得整晚号叫,而博博(芭芭拉也叫博博)垂淚不止,害怕他死掉。
博博比佩裡大三歲。
她喜愛佩裡,他是她兒時唯一的玩具。
她把佩裡當成一個布娃娃,為他洗澡,為他梳頭,吻他,有時還拍他屁股。
有一張照片,是姐弟倆一起在科羅拉多州一條清澈的小溪中洗澡,兩人一絲不挂,弟弟的肚子圓滾滾的,活像個被太陽曬黑的小丘比特,他正抓着姐姐的手咯咯地笑着,仿佛溪水裡有一隻手正在撓他。
在另一張照片裡,姐弟倆坐在一匹小馬上,頭和臉都貼在一起,在他們身後是火燒後的荒山。
(約翰遜夫人不敢肯定,但她認為這張照片大概是在偏僻的内華達州牧場照的。
他們住在那兒時父親和母親打了一架,在這場可怕的打鬥裡,馬鞭、滾燙的開水以及煤油燈都成了武器,他們的婚姻自此也宣告結束。
) 後來,當孩子們和母親搬到舊金山居住時,博博對弟弟的愛意漸漸減弱直至消失。
他再也不是她的布娃娃了,變成了一個野蠻人,一個小偷和強盜。
他第一次被捕是在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七日,那一天正是他八歲生日。
最終,在數次被關進警察局和教養院後,他回到了父親的身邊,博博再次見到他已是多年以後。
其間她也隻在照片上見過弟弟——父親有時把一些照片寄給其他幾個孩子——這些照片她都放在了相冊裡。
在每張照片下面都有白墨水寫的說明,例如“佩裡、爸爸和他們的愛斯基摩狗”、“佩裡和爸爸在淘金”及“佩裡在阿拉斯加獵熊”。
在最後這張照片中,他還是個十五歲的孩子,頭戴皮帽,腳穿雪鞋,站在積滿雪的樹林中,腋下夾着一把獵槍,臉上凍得發暗,眼神凄然無光。
約翰遜夫人看着這張照片,不禁想起了佩裡到丹佛去拜訪她時的一個“場面”。
那是一九五五年的春天,實際上那是她最後一次見到他。
他們當時正在談論和父親在一起的童年生活,突然喝多了的佩裡把她推到了牆上,按在那兒說:“我不過是他的黑奴,僅此而已。
他迫使我拼命幹活,可從不給我一個錢……博博,現在是我在講話,你别插嘴,否則我把你扔進河裡去。
就像那次在日本一樣,我把一個從沒見過的家夥抓起來扔下橋去!” “博博,請聽我說,你認為我喜歡我自己嗎?哦,我本來可以成為另外一個人!但是那個渾蛋從未給我一點機會!他不讓我去上學。
好,好,就算我是壞孩子。
可後來我求他同意我去上學,我碰巧長了一個聰明的腦袋,可能你不了解,我真的很聰明,有天才。
但是我沒受過教育,就因為他不想讓我去學任何東西,隻想讓我幫他搬搬運運。
愚昧無知,他就想讓我成為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才能一直和他在一起。
可你們都讀了書,你,吉米,弗恩都上了學,你們都受過教育。
隻有我沒有。
我恨你,恨爸爸,恨你們所有的人!” 佩裡這語氣仿佛認為他的哥哥姐姐的生活一直是一帆風順的!是啊,假如清理媽媽醉酒後的嘔吐物,從來穿不好吃不飽也算在内的話。
不過,三個人的确念完了高中,這是真的。
實際上,吉米是以全班最高的成績畢業的,這完全是他靠自己的實力獲得的榮譽。
芭芭拉·約翰遜認為,這種個性正是他後來自殺的誘因。
性格堅強,勇氣十足,勤奮工作,這些卻不曾為特克斯的幾個子女帶來好運。
他們共有的宿命抹殺了他們兄弟姐妹的一切美德。
當然,佩裡和弗恩還稱不上有什麼好品行。
弗恩十四歲那年,自己改了名字叫喬伊(意味着歡樂),此後短短的一生中,她竭力證明自己改這個名字是值得的。
她是一個放蕩的女孩,是“大衆情人”,說難聽些,她和誰都能勾搭起來,對男人從不加以防範,但那些男人卻從沒有給她帶來過好運,甚至還總使她倒黴。
母親因酒精中毒死去,她因此害怕喝酒,但她最後還是愛上了杯中物。
還不到二十歲,弗恩“喬伊”就開始每天必喝一瓶啤酒。
後來,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她從旅館的窗戶上掉了下去。
在下墜過程中,她砸在劇院的一頂大帳篷上,從上面彈起後,被一輛出租車碾于輪下。
警察在樓上那間空蕩蕩的房間裡找到了她的鞋,以及一個空空的錢包和一隻空的威士忌酒瓶。
人們可以理解弗恩并寬恕她,但吉米就不同了。
約翰遜夫人看着吉米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水手服——二戰期間他曾在海軍服役——年紀輕輕,瘦長、蒼白的臉上流露出幾分莊嚴的神色。
他站在那裡,一隻手放在他身旁姑娘的腰際,那是他的太太,她手腕上的玻璃飾品映射出落日的餘晖。
照約翰遜夫人看來,他們倆是不該結婚的,因為他們毫無共同之處:吉米是嚴肅的,而這位聖疊戈少女不過是個對水手着迷的糊塗女孩兒。
但吉米傾注在她身上的遠非正常的愛情,而是一種激情,一種從病理學的角度才能解釋的激情。
至于這位姑娘,她肯定是愛吉米的,傾心于他,不然不會和他結婚。
要是吉米相信或者能相信這一點該多好!然而忌妒心害了他。
一想起那些在她結婚之前曾和她睡過覺的男人,吉米就深感苦惱。
他認定,她直到現在還和男人勾勾搭搭,每次他出海或者白天不在家時,她就背叛自己,和好多情人鬼混。
他無休止地逼妻子承認這些所謂情人的存在。
後來,她用一杆獵槍對準自己的眉心,扣動了扳機。
當吉米發現時,他沒有叫警察。
他抱起妻子,把她放在床上,然後在她身邊躺下。
第二天黎明時分,他把槍重新裝上子彈,開槍自殺了。
在吉米和妻子的照片對面是一張佩裡身穿軍裝的照片。
這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下面還有一段文字:“阿拉斯加美國陸軍司令部攝。
二等兵,佩裡·埃德加·史密斯,二十三歲,首批返回阿拉斯加的朝戰軍人,抵達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時受到新聞處官員梅森上尉的歡迎。
史密斯在二十四師擔任工兵十五個月之久,他此行從西雅圖到安克雷奇的機票是北太平洋航空公司贈送的。
空中小姐林恩·馬奎斯對他含笑歡迎。
(美國陸軍軍方圖片)”梅森上尉與二等兵史密斯握手時,眼睛注視着他,但史密斯卻在盯着照相機。
約翰遜夫人所看到的表情,或者說她認為的,不是感激而是傲慢,不是自豪而是十足的自負。
他說自己曾把一個在橋上遇見的素不相識的人扔到河裡,這不是不可思議的。
他當然幹得出來,對此她一點兒都不懷疑。
她合上相冊,打開電視,但心情仍無法平靜。
他會找來嗎?警員已經找到了她,難道佩裡就找不到嗎?他别想讓自己幫他,她甚至不會讓他進門。
前門是鎖着的,但是通往花園的門還沒上鎖。
花園裡滿是白色的海霧,媽媽、吉米和弗恩的靈魂也許就在霧裡吧。
約翰遜夫人闩上門時,死了的與活着的親人,一一在她腦海中浮現。
暴雨傾盆。
迪克跑了起來,佩裡也在跑,但他跑得沒有迪克快,他腿短,而且還拿着行李箱。
迪克把佩裡遠遠甩在了後面,自己先找到了一個躲雨的地方——公路附近的一個谷倉。
在離開奧馬哈後,他們在救世軍的收容所裡過了一夜,第二天一位卡車司機帶着他們穿過内布拉斯加州界,來到衣阿華州。
但是打那以後,他們一直在走路。
天降大雨時,他們離一個名叫坦維萊村的衣阿華州居住區還有十六英裡。
谷倉裡漆黑一片。
“迪克?”佩裡問。
“我在這兒。
”迪克正趴在一堆幹草上應道。
佩裡濕透了,渾身發抖,在迪克身邊倒了下來。
“我凍死了,”他一邊說着,一邊往幹草堆裡鑽,“我冷得要命,就算你點着稻草把我活活燒死,我也不會罵你的。
”他很餓,饑腸辘辘。
昨天晚上,他們隻喝了幾碗救世軍的湯,而今天他們隻吃了巧克力和口香糖,這還是迪克從一家百貨店的糖果貨架上偷來的。
“還有好時巧克力嗎?”佩裡問。
沒有了,隻剩下一盒口香糖。
他們分了口香糖,躺下來開始嚼。
每人隻有兩塊半薄荷味的,迪克最喜歡,而佩裡更喜歡水果味的。
錢是個大問題。
缺錢已經迫使迪克作出了一個被佩裡認為是“瘋了”的決定:返回堪薩斯城。
當迪克第一次說起要回去時,佩裡說:“你應該去看看醫生。
”此刻,在寒冷的黑夜裡,兩人緊緊地擠在一起,聽着外面的雨聲,又一次為此争論起來。
佩裡又一次列舉了這樣做的危險,此時迪克肯定正因違反假釋規定而受到通緝——更别說還有别的婁子。
但是迪克沒有被說服,他堅持堪薩斯城是一個“可以成功地開很多假支票的地方”。
“我當然知道我們必須小心點。
我知道他們已經發出了通緝令,因為我們以前在那兒開過假支票。
但是這次我們可以快些,一天就夠了。
如果我們弄的錢夠多,我們也許還可以到佛羅裡達去試試。
在邁阿密過聖誕節,如果那兒不錯的話,就在那裡過冬。
”但是佩裡一邊嚼着口香糖,一邊打着寒戰,生着悶氣。
迪克說:“怎麼樣,親愛的?再幹一次?你為什麼就不能忘掉那件事呢?他們不會發現什麼線索的。
永遠也别想發現。
” 佩裡說:“也許你錯了。
但如果你錯了,那就意味着咱們都得進‘角落’了。
”兩個人以前從未提起過堪薩斯州的這一極刑——絞刑。
“角落”是堪薩斯州監獄的犯人給裡面放着絞刑架的小屋所取的名字。
迪克說:“可笑,你可笑死我了。
”他劃了根火柴,想抽煙,但是借助閃爍的火光看見的東西使他一骨碌爬了起來,他走過谷倉,來到畜欄。
隻見一輛車停放在那裡,是一輛黑白兩色的一九五六年的雪佛蘭,鑰匙還留在車上呢。
杜威決心不讓“普通人”知道克拉特案件取得了重大進展。
他決心如此之大,以至于加登城的兩位民間喉舌都毫不知情,這兩位一位是《電訊報》的編輯比爾·布朗,另一位是當地KIUL廣播電台經理羅伯特·威爾斯。
在簡要說明形勢後,杜威強調了他把保密視為最重要事情的理由:“各位牢記,有可能這兩人是無辜的。
” 這種可能性的确很大,因此不能排除。
告密者弗洛伊德·威爾斯的話也許是編造的;犯人們用說謊話的方式獲取好感或吸引官方的注意,也是很可能的。
但是即便此人每句話都是真的,杜威和他的同事也沒能挖掘出一點确鑿有力的證據,作為“呈堂證供”。
他們的發現也許可以解釋成一個罕見但看似合理的巧合。
難道就因為史密斯到堪薩斯州來拜訪他的朋友希科克,就因為希科克有一支和作案槍支口徑相同的槍,就因為嫌疑犯用虛假的理由來解釋他們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裡的活動,就可以認定他們就是謀殺案的兇手嗎?“但是我們确信他們倆就是兇手。
我們全這麼認為。
否則我們就不會向十七個州發出警報,從阿拉斯加到俄勒岡。
但是記住:我們也許要過好多年才能抓住他們。
他們也許已經分開了,或者離開了美國。
他們有可能去了阿拉斯加,在阿拉斯加隐藏起來可不難。
他們逍遙得越久,我們破案的可能就越小。
坦率地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掌握的線索還不多。
我們也許明天就能抓住那兩個惡魔,但也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證實他們有罪。
” 杜威并沒有言過其實。
除了那兩個腳印——一個是菱形痕迹,一個貓爪圖案——兇手沒有留下一條線索。
既然他們如此小心翼翼,那麼他們一定很早就處理掉那兩雙鞋了。
同樣,那台收音機也被處理掉了。
而這隻是假設是他們偷走的。
杜威不太願意作這種假設,因為在他看來,謀殺如此殘酷、兇手如此狡猾,這和偷一台收音機毫不協調,甚至有些荒謬。
很難想象,兇手進入房間為了找保險箱,結果沒有找到,于是便因為幾美元和一台小型便攜式收音機而對四人大開殺戒。
“嫌疑犯不坦白,我們就永遠别想判決,”他說,“這就是我的觀點。
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十二萬分地小心。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逃脫了。
好,我們就不要讓他們覺察任何異常。
他們越是覺得安全,我們就會越快抓住他們。
” 但是在加登城這樣一個小鎮,秘密可是件罕見的東西。
警長辦公室在法院大樓的三層,僅占三個房間,裡面的家具不多,但仍顯得擁擠。
任何來這裡探望的人都會察覺出一種古怪近乎詭異的氣氛。
過去數星期來急匆匆的腳步以及憤怒的埋怨蓦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令人心驚肉跳的平靜,此刻充滿了整個房間。
辦公室秘書理查森太太,這個非常大方爽快的人突然有了一種講究的怪癖,說話輕聲細語的,走路也踮着腳尖。
她的上司——警長及其下屬、杜威以及從堪薩斯州調查局借調來的調查員們,也都慢慢地邊走邊談,聲音壓得很低。
這種情形仿佛獵人躲藏在樹林裡,生怕突然的聲響或動作會把正朝這邊走來的野獸吓跑似的。
人們議論紛紛。
華倫旅館的特裡爾咖啡屋被加登城的商人們視為一個私人俱樂部,那裡是猜測和流言的大本營。
有人聽說,一位名人将被逮捕。
還有人說,謀殺案是堪薩斯州小麥種植者聯合會的死敵雇來的職業殺手幹的,理由是克拉特先生曾在這個進步組織裡面擔任要職。
在所有的故事裡,最接近正确答案的是一位著名的汽車經銷商講的(他拒絕透露消息來源):“好像是一個曾在一九四七年或四八年間為克拉特先生工作過的人幹的。
那人是個普通的牧場雇工。
他後來進了監獄,是州立監獄,坐牢期間他一直在想克拉特先生有多富。
所以一個月前,在他出獄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這裡搶劫并殺死了克拉特一家。
” 但是在七英裡之外的霍爾科姆村,卻再也聽不到聳人聽聞的傳言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在于克拉特一家的悲劇已經成為社區兩個主要流言集散地——郵局和哈特曼咖啡館——的禁忌。
“我自己,我一個字也不想聽,”哈特曼太太說,“我對他們說,我們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誰也不信任,彼此吓唬,怕得要死。
我要說的是,如果你要談論這件事,就别進我的店門。
”默爾特·克萊爾太太的态度更是強硬,“村裡的人來我這買張五分錢的郵票,以為就可以消磨半個鐘頭,直到把克拉特一家的事情嚼爛了為止。
他們全是一群造謠的響尾蛇!我可沒時間聽他們扯這些,我要工作,我是代表美國政府的公務員。
不管怎麼說,也确實讓人洩氣。
艾爾·杜威和那些來自托皮卡和堪薩斯城的警察們,應該是“比松節油還管用”。
但是今天誰會認為他們能抓住真兇?所以我說明智的做法就是閉嘴!人活着總有一死,至于怎麼死法就别在意了;死了就是死了。
何苦要像一堆病貓一樣吵吵鬧鬧沒個完,難道就因為赫伯·克拉特的喉嚨被割斷了?不管怎麼說,這樣太不正常了。
波利·斯特林,住在教師公寓的那位太太今天早上來這兒說,直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了,孩子們才開始安靜下來。
這使我想到,如果警察真的抓住了兇手會怎麼樣?如果那樣,那人肯定是大夥兒都認識的,那肯定會再次把火煽起來。
一壺水好不容易涼下來,到時候又要滾起來。
要我說,我們這樣實在是夠了。
” 天色尚早,還不到九點鐘,佩裡是這家自助洗衣店的第一位顧客。
他打開鼓鼓囊囊的草編行李箱,取出一堆内褲、襪子和襯衫(有些是他的,有些是迪克的),塞進洗衣機,同時往機器裡丢進一枚假冒的鉛做的圓片,這種東西他在墨西哥買了很多。
佩裡很熟悉此類洗衣店的操作,他經常光顧這些地方,通常他會靜靜地坐着,看着衣服洗幹淨,覺得愉快而“放松”。
但今天卻不行,他憂心忡忡。
迪克不顧他的警告,固執己見,于是他們就來到了這裡,重返堪薩斯城,身無分文,還開着一輛偷來的車!他們在小雨中開了一晚上車,途中兩次停下來加油,那時小鎮都沉浸在夢鄉中,街道上空空蕩蕩的,他們就把别人汽車裡的油吸到自己的車裡。
(這是佩裡幹的,他自認為是“絕頂高手,隻要有一根橡膠管,我就等于有了旅行全國的信用卡。
”)他們天亮時抵達堪薩斯城。
兩人首先去了機場,在男衛生間裡刷牙洗臉刮胡子,然後在候機大廳裡睡了兩個小時,才返回到城裡。
正是在那時,迪克把佩裡放在洗衣店,答應一個小時之内回來接他。
衣服洗淨并烘幹後,佩裡重新裝好了行李箱。
已經十點多了,迪克“肯定還在什麼地方開假支票”,這會兒還不見人影。
他坐在一張長椅上等着,一臂之遠的地方有一個女式錢包,誘惑着他把手伸過去。
然而,錢包主人的模樣卻使他不敢下手,因為這位女士是幾個忙着洗衣服的女人中最強壯的。
從前,當他還是個在舊金山的大街上亂跑的野孩子時,曾和一個“中國小孩”(記不清是湯米·張還是湯米·李)合夥偷錢包。
回想起他們的胡作非為,佩裡既愉快又興奮。
“比如有一次我們盯上了一個老太太,她可真老,湯米搶她的手提袋,但她不放手,兇得像個母老虎。
湯米死命地拽,她使勁兒地拉。
後來她看到我在一旁時,就喊:‘幫幫我!幫幫我!’我說:‘去你的!老太婆,我是幫他的!’然後狠狠一拳把她捶在地上。
我們搶來的全部财産是九十美分,我記得很清楚。
我們去一家中國餐館悄悄地吃了一頓。
” 事隔多年,一切似乎并沒有什麼變化。
佩裡年紀長了二十多歲,體重也增加了一百多磅,他的生活卻一點兒沒有改善。
他仍然是個頑童,也就是說靠偷點兒小錢過日子。
(真是不可思議,以他的智力,以他的才能,何至于此?) 牆上的鐘一直吸引着佩裡的視線。
十點半時,他開始擔心了;十一點時他的兩條腿開始疼了起來,對他而言,這是驚慌即将到來的表現——“血液開始冒泡了”。
他吃了一片阿司匹林,試圖抹去、至少淡化那些不斷湧入腦海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可怕畫面:迪克落入警方之手,也許是在開假支票或者違反交通規則的時候被查出開的是贓車,這是很有可能的。
也許就在此時,迪克被一群警察圍着盤問呢。
他們不是追問開假支票或偷汽車之類的瑣事,而是謀殺案!不知為什麼,迪克确信誰也不會把開假支票或偷汽車與謀殺聯系起來。
同時,在此刻,一輛滿載着堪薩斯州警察的汽車正往洗衣店趕過來。
但是,不對,他想太多了。
迪克絕不會幹那種“沒種”的事。
隻要想一想他以前經常說的那些話:“他們就是把我打昏,我也絕不會說一個字。
”當然,迪克是個“吹牛大王”,佩裡已經看透了,他隻有在自己占上風的時候才會表現得十分強硬。
突然——謝天謝地——佩裡想起了一個至少不那麼令人絕望的理由來解釋為何迪克會遲到。
他一定是去看望他父母了。
這件事很冒險,但迪克對父母“放心不下”,至少他自己是這樣宣稱。
昨天晚上,在冒雨趕路的時候,他曾對佩裡說:“我很想去看看我父母。
他們不會透露此事的。
我的意思是,他們不會把這事告訴給警察,他們不會讓我們倆陷入麻煩。
隻是我沒臉去見他們,我怕我媽會說起開假支票以及不告而别的事,她會數落我一頓。
但是我希望能給他們打個電話,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希科克家沒有電話;否則佩裡早就打電話去問迪克在不在家了。
又過了幾分鐘,他又一次确信迪克已經被捕。
他的腿越來越疼,如同閃電般傳遍全身,洗衣房裡的味道、蒸汽的臭味突然令他感到惡心,迫使他站了起來,跑到門外。
他站在街邊吐得像個“口水都嘔光了的醉鬼”。
堪薩斯城!他不是早就知道堪薩斯會帶來壞運氣?難道他沒有苦苦哀求迪克不要回來?此刻,也許就在此刻,迪克一定在後悔沒聽他的話。
他在想,那麼我該怎麼辦?“兜裡隻有一兩枚硬币和一堆鉛片”,他能去哪兒?誰能幫助他呢?博博?不可能!但她丈夫也許會幫他。
當時,如果當時弗德裡克有自己的主意,擔保在佩裡出獄後給他找份工作,他早就獲得假釋了。
但博博不同意。
她已經說過這隻會帶來麻煩,也許還有危險,她在給佩裡的信中就是這麼說的。
别急,找個好日子,他一定會去“報答”她,找點樂子,和她說說、露露自己的本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她對她這樣受人尊重、生活安逸、自鳴得意的人,他會怎麼做。
是的,非得讓她知道自己會是多麼危險的人物,她最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這難道不值得去一趟丹佛嗎?這正是他想做的,去丹佛拜訪約翰遜夫婦。
弗德裡克最好想辦法幫他重新謀生,否則别想甩開他! 佩裡正胡思亂想的時候,迪克突然來到他身邊。
“嗨,佩裡,”他說道,“你病了嗎?” 迪克的聲音猶如一劑特效鎮靜劑注入佩裡的血管,引起了一陣情感騷亂:緊張與放松,憤怒與溫情在體内互相沖撞。
他握緊雙拳伸向迪克,“你這個王八蛋。
” 迪克咧嘴笑道:“好了,咱們又可以去吃一頓了。
” 在堪薩斯城迪克最喜歡的一家經濟餐館老鷹餐廳裡,迪克一邊吃着辣椒,一邊向佩裡道歉:“對不起,親愛的。
我知道你會着急的,以為我被警察纏上了。
但是你實在不知道我運氣會有多好,我可不能說放棄就放棄。
”他解釋說,在離開佩裡後,他去了曾經工作過的馬克别克公司,想找到一個汽車牌照,換下那輛偷來的雪佛蘭的衣阿華州牌照。
“我來和走都沒人看見。
這個公司經常做報廢汽車的生意。
果真,在公司房子的後面,在一輛撞壞了的德索托汽車上還挂着堪薩斯州車牌。
”“那車牌現在在哪裡?”“已經挂在咱們車上了,兄弟。
” 換下車牌後,迪克把原來的扔到了一座郊區水庫。
然後,他開車去了高中同學斯蒂夫工作的加油站,用一張支票兌換了五十元現金。
以前,這種“搶自己人”
他還要回到這兒的。
所以說,他不定什麼時候又溜回來了。
”她朝店裡搖了搖頭說,“跟我來,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 樓梯,灰色的走廊。
奈聞到了各種氣味:廁所消毒劑、酒氣、熄滅的煙頭。
在一扇門後面,一個喝得醉醺醺的房客一會兒号啕痛哭一會兒又高聲歌唱,也聽不出是悲傷還是歡樂。
“吵死了,荷蘭佬!再吵就給我滾出去!”女房主大叫道。
“就是這兒。
”她一邊對奈說,一邊把他帶進一間黑漆漆的儲藏室,她擰亮了燈,“那邊有個盒子,他讓我替他保管,等他回來拿。
” 這是一個紙闆箱,并未封上但捆着繩子。
箱子頂上用蠟筆寫着一句類似埃及法老詛咒似的警告:注意!佩裡·史密斯所有物!當心勿動!奈解開繩子,很失望地發現這和捆綁克拉特一家的打結法并不相同。
他剛打開箱子,一隻蟑螂鑽了出來,女房東一腳踩了上去,用金色皮涼鞋的鞋跟把它碾得粉碎。
在奈仔細檢查史密斯的物品時,女房東不禁叫了一聲:“嘿!這個小偷,這是我的毛巾。
”除了毛巾以外,細心的奈還在筆記本裡記下了下列物品:“一隻髒兮兮的枕頭,一個檀香山紀念品,一條粉紅色的嬰兒毛毯,一條卡其褲,一口鋁鍋以及一柄用來煎薄餅的鍋鏟。
”其他雜物還包括一個貼滿男性健身運動照的剪報本(裡面多是滿身大汗的舉重大漢);一個裝着許多藥品的鞋盒,裡面有口腔發炎時用的漱口劑和藥粉,還有許多阿司匹林片。
令人費解的是,至少有十幾瓶,其中幾瓶已經空了。
“全是破爛!”女房東說,“全是垃圾!” 這話沒錯。
即使對于一個渴望得到線索的調查員而言,這些東西也毫無價值。
不過,奈還是很高興看到這些東西,每一件物品,從止疼藥片到髒兮兮的枕頭,都使他對主人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這是一個孤獨、小氣的人。
第二天,在裡諾,奈作記錄時寫到:“上午九時,在内華達州裡諾沃休縣警長辦公室,報告人見到了刑事調查組負責人比爾·德裡斯科爾先生。
在聽了案情簡介後,德裡斯科爾先生又看了希科克和史密斯兩人的照片、指紋和通緝令。
兩名嫌疑犯以及他們使用的汽車均已登記尋緝中。
上午十點三十分,在内華達州裡諾警察局刑偵科,報告人見到了警官阿貝·菲洛赫。
菲洛赫警官和報告人一起查閱警局的檔案,在記錄重大罪行檔案中,并沒有發現希科克和史密斯的名字。
核對當票的結果也沒有發現任何與丢失的收音機有關的情況。
警方已發出無限期訓令,要求嚴密注意該收音機在裡諾城典當行中的出現。
調查員曾遍訪當地每家典當行,出示史密斯和希科克的照片,并再度尋訪核查收音機的下落。
上述典當行有些從照片上認出了史密斯,覺得有些面熟,但沒能提供更詳細的情況。
” 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下午奈出發去尋找佩裡的父親特克斯·約翰·史密斯,他的第一站是郵局。
那兒一位經管普通信件的郵務員告訴他用不着去内華達州其他地方找了,因為這個人已在八月份離開,現在住在阿拉斯加州瑟克爾城附近,他的郵件是轉送那個地方的。
奈要求他詳細談談老史密斯的情況。
郵務員說:“天哪!這可真難說。
這個家夥很難找個合适的字眼來形容,他自稱是‘獨狼’。
他的很多信上都是這個名字。
他的信不多,可經常會收到一大包目錄和廣告小冊子。
你可不知道有多少人寫信去要這種東西!大概是沒有人給他們寫信吧。
你問他多大年紀?我看有六十了吧。
一身西部的打扮,穿着牛仔靴,戴着寬邊高頂帽。
他告訴我他以前是個表演牛仔競技的,我經常和他聊天。
這幾年他差不多每天都來郵局轉轉。
有時一個多月不見他的人影,回來總說他找礦去了。
今年八月的一天,有個年輕人來郵局,就在這個窗口前,說他來找他父親特克斯·約翰·史密斯,問我是否知道在哪兒能找到他。
他看起來不像他父親;他父親嘴唇薄,是愛爾蘭人,而他看上去差不多完全是個印第安人,頭發黑得像鞋油,一雙眼睛也同樣烏黑發亮。
可第二天,他父親來郵局證實了這件事,說他兒子剛從軍隊退伍,他們倆準備去阿拉斯加,他對那裡的情況很熟悉。
我想他可能在那裡開過一家旅店,或者是一家供獵人住的小木屋。
他說他們打算在那兒住上兩年。
自從那次以後,我就再也沒見過他,父子倆誰也沒見過。
” 約翰遜一家是最近才搬到舊金山這個社區的。
這是位于該城北部山坡上的中産階級居住區。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的午後,年輕的約翰遜夫人正在家中等待客人的到來。
三位女鄰居要來喝茶、吃點心,也許還要玩牌。
女主人有些緊張,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在新家中款待客人。
此刻,她一邊注意傾聽是否有人按響門鈴,一邊作最後的檢查,這裡扯扯線頭,那裡重新動一下聖誕一品紅
這間房子與山坡上其他房子一樣,是典型的郊區平房,平凡而舒适。
約翰遜夫人非常喜歡這裡:紅木制成的鑲闆,鋪滿整個房間的地毯,前後兩扇大玻璃窗——從後窗望出去,可以看到近處的小山和峽谷,遠處的大海和天空,如畫的景色令她着迷。
房間後面小小的花園更讓她感到驕傲;她丈夫是一位保險推銷員,平日愛好木工,在花園周圍修了一道白色的籬笆,蓋了一個狗窩,還給孩子們做了一個沙坑和一架秋千。
此刻,戶外氣候宜人,兩個小兒子和一個女兒正和他們的狗在花園裡玩,她希望孩子們能一直高高興興地玩到客人們離開。
門鈴響了,約翰遜夫人走到門口,她穿着一件自認為最得體的衣服——黃色的針織洋裝——不僅襯托出她的身材,也凸顯了她那印第安人淡茶色的臉頰和一頭利落的烏黑短發。
她打開門,準備迎接三位鄰居,然而出現在她面前的卻是兩個陌生男人,他們摘下帽子然後出示了裝有警徽的皮夾。
“您是約翰遜夫人嗎?”其中一人問道,“我叫奈,這位是格斯裡檢察官。
我們隸屬于舊金山警察局,堪薩斯方面請我們調查你弟弟佩裡·埃德加·史密斯的有關情況。
他最近好像一直沒有向他的假釋官報到,不知您是否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 得知警察再次對她弟弟的行為感興趣,約翰遜夫人并不窘惱,甚至毫不感到意外。
真正令她不安的是不想讓客人進來時看到她正被兩個警員盤問。
她說:“不,我一無所知。
我四年沒見過佩裡了。
” “這是件要緊的事,約翰遜夫人,”奈說,“我們希望跟你談一談。
” 約翰遜夫人讓步了,她請他們進屋,給兩人沖了咖啡。
她說:“我已經四年沒有見過佩裡了。
他假釋後我就再沒收到過他的信。
今年夏天他出獄後曾到裡諾去看望我父親。
父親在一封信裡對我說他已經返回阿拉斯加了,佩裡也同去。
後來他又來了一封信,我想是在九月份吧,說他非常生氣,他和佩裡吵了一架,還沒到阿拉斯加就分手了。
佩裡走了,我父親一個人去了阿拉斯加。
” “打那以後他沒給你寫過信嗎?” “是的,沒寫過。
” “那麼你弟弟有沒有可能最近又回去和你父親會合了呢?就在上個月。
” “我不知道,我也不關心。
” “你們關系不太好?” “和佩裡?是的,我怕他。
” “但是他在蘭辛坐牢期間你經常寫信給他,至少堪薩斯州警方是這麼對我說的。
”奈說。
一旁的格斯裡檢察官似乎滿足于當個局外人。
“我想幫助他。
我希望能改變他的一些想法。
現在我算明白了,别人的勸阻對佩裡而言一文不值。
對任何人他都毫無尊敬。
” “談談他的朋友吧。
你覺得他可能會和誰在一起?” “喬·詹姆斯。
”她解釋說詹姆斯是個年輕的印第安伐木工兼漁夫,住在華盛頓州貝靈漢附近的森林裡。
她和詹姆斯并不熟,但是她知道詹姆斯和他的家人都是慷慨善良的人,過去經常照顧佩裡。
在佩裡的朋友中,她唯一見過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士,一九五五年六月曾來過她家,身上帶着佩裡的一封信,信裡說她是他妻子。
“他說他有點麻煩事,問我能不能照顧一下她,等他回來把她接走。
那姑娘看起來不超過二十歲,實際上她隻有十四歲,當然她不可能結過婚。
但當時我被騙了。
我同情她,讓她和我們住在一起。
但沒過多久——不到一個星期——她就走了。
而且,還順便帶走了我們家的行李箱和所有能搬得動的東西——我的衣服、我丈夫的銀器,甚至連廚房裡的鐘也不放過。
” “此事發生時,你住在哪裡?” “丹佛。
” “你在堪薩斯州的斯科特堡住過嗎?” “沒有,我從未去過堪薩斯州。
” “那麼你有一個住在斯科特堡的妹妹嗎?” “我妹妹已經死了,我就一個妹妹。
” 奈笑了一下說:“約翰遜夫人,你應該明白我們這次來訪是考慮到你弟弟會和你聯系,寫信、打電話或者來看你。
” “我希望他别和我聯系。
實際上,他不知道我們已經搬家了。
他認為我們還住在丹佛。
求你了,如果你找到他,不要給他我的住址,我害怕。
” “你這麼說,是因為你認為他會傷害你?人身傷害?” 她想了想,不知該如何回答,于是說不知道。
“但是我害怕他。
我一直害怕他。
他有時好像心腸很好,富有同情心,溫柔而且愛哭,甚至有時聽音樂也會讓他哭鼻子。
小的時候他經常因為黃昏日落掉眼淚,他說日落太美了。
月亮也是如此。
啊,他可以騙過你,他能讓你為他而難過……” 門鈴響了。
約翰遜夫人很尴尬,面露難色地望着大門,奈領會了她的心意(後來在報告中寫到,“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她一直保持着鎮靜和親切,是一位個性突出的人”),拿起他的棕色硬沿帽,說道:“很抱歉,給您添麻煩了,約翰遜夫人。
但是如果您有佩裡的消息,我們希望您能與我們聯系,請給格斯裡檢察官打電話。
” 兩位警員走後,那種令奈印象深刻的鎮靜漸漸消失了,一種熟悉的絕望開始籠罩心頭。
她一直在努力控制,直到客人們都離去,直到給孩子們喂過飯洗了澡,讓他們祈禱然後上床睡覺。
這之後,她的情緒才猶如來自海上的夜霧籠罩街燈一般,緊緊包圍了她。
她說自己害怕佩裡,她确實怕他。
但她隻是害怕佩裡嗎?還是更害怕降臨到弗羅·巴斯克金和特克斯·約翰·史密斯四個孩子頭上的命運?她所深愛的長兄開槍自殺了;弗恩從窗戶上掉了下來,也許是自己跳下去的;佩裡行兇,成了罪犯。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但令她備受折磨的是她覺得也許有一天自己也會被那可怕的命運壓倒,不是變瘋,就是患上不治之症,或者在一場火災中失去她所珍視的一切——住宅、丈夫和子女。
丈夫出差去了。
她獨自在家時從未想過飲酒,但是今晚她倒了一杯烈酒,然後在卧室的沙發上躺了下來,将一本相冊放到膝蓋上。
首頁是她父親的一張照片,那是一九二二年他和年輕的印第安女騎手弗羅·巴斯克金締結良緣時在照相館裡拍的。
這張照片常常刺痛約翰遜夫人。
因為看到這張照片,她才會明白,為什麼盡管兩個人看上去如此不般配,但母親還是嫁給了父親。
照片中的小夥子散發出迷人的男性氣概。
所有的一切,那高高昂起的充滿自信的頭顱,姜黃色的頭發,眯縫着的左眼(仿佛正在瞄準一個目标),纏在脖子上的小牛仔圍巾,都那麼具有吸引力。
總的來說,約翰遜夫人對父親的态度是既愛又恨、自相矛盾,但父親身上有一點是她一直敬佩的,那就是剛毅的性格。
盡管她很清楚在别人的眼裡他是多麼古怪;她也覺得父親古怪,但他仍然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他做起事情來應付自如。
他伐木時想讓樹往哪個方向倒就能往哪個方向倒;他會剝熊皮、修理手表、蓋房子、烤蛋糕、補襪子,還會用彎曲的大頭針和線釣鲑魚;他還曾經獨自一人在阿拉斯加熬過了冬天。
獨自一人,在約翰遜夫人看來,孤獨是他父親這類男人的生活方式。
妻子、兒女和小心翼翼的生活是不适合他們的。
她翻閱了幾頁童年時的照片,分别是在猶他、内華達、愛達荷和俄勒岡等州生活時照的。
那時“特克斯和弗羅”的牛仔騎術競技生涯已經結束,全家人住在一輛舊卡車裡,四處尋找工作。
當時是一九三三年,要找到一份工作可不那麼容易。
在一張照片上,四個孩子光着腳,穿着工裝褲,個個都瘦弱而疲憊。
照片下方寫着一行字:“一九三三年,特克斯·約翰·史密斯一家在俄勒岡采漿果。
”當時全家僅有的食物就是浸泡在甜膩的煉乳中的漿果和酸面包。
芭芭拉·約翰遜還記得全家人曾一連四天隻有爛香蕉果腹,結果佩裡拉了肚子,疼得整晚号叫,而博博(芭芭拉也叫博博)垂淚不止,害怕他死掉。
博博比佩裡大三歲。
她喜愛佩裡,他是她兒時唯一的玩具。
她把佩裡當成一個布娃娃,為他洗澡,為他梳頭,吻他,有時還拍他屁股。
有一張照片,是姐弟倆一起在科羅拉多州一條清澈的小溪中洗澡,兩人一絲不挂,弟弟的肚子圓滾滾的,活像個被太陽曬黑的小丘比特,他正抓着姐姐的手咯咯地笑着,仿佛溪水裡有一隻手正在撓他。
在另一張照片裡,姐弟倆坐在一匹小馬上,頭和臉都貼在一起,在他們身後是火燒後的荒山。
(約翰遜夫人不敢肯定,但她認為這張照片大概是在偏僻的内華達州牧場照的。
他們住在那兒時父親和母親打了一架,在這場可怕的打鬥裡,馬鞭、滾燙的開水以及煤油燈都成了武器,他們的婚姻自此也宣告結束。
) 後來,當孩子們和母親搬到舊金山居住時,博博對弟弟的愛意漸漸減弱直至消失。
他再也不是她的布娃娃了,變成了一個野蠻人,一個小偷和強盜。
他第一次被捕是在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七日,那一天正是他八歲生日。
最終,在數次被關進警察局和教養院後,他回到了父親的身邊,博博再次見到他已是多年以後。
其間她也隻在照片上見過弟弟——父親有時把一些照片寄給其他幾個孩子——這些照片她都放在了相冊裡。
在每張照片下面都有白墨水寫的說明,例如“佩裡、爸爸和他們的愛斯基摩狗”、“佩裡和爸爸在淘金”及“佩裡在阿拉斯加獵熊”。
在最後這張照片中,他還是個十五歲的孩子,頭戴皮帽,腳穿雪鞋,站在積滿雪的樹林中,腋下夾着一把獵槍,臉上凍得發暗,眼神凄然無光。
約翰遜夫人看着這張照片,不禁想起了佩裡到丹佛去拜訪她時的一個“場面”。
那是一九五五年的春天,實際上那是她最後一次見到他。
他們當時正在談論和父親在一起的童年生活,突然喝多了的佩裡把她推到了牆上,按在那兒說:“我不過是他的黑奴,僅此而已。
他迫使我拼命幹活,可從不給我一個錢……博博,現在是我在講話,你别插嘴,否則我把你扔進河裡去。
就像那次在日本一樣,我把一個從沒見過的家夥抓起來扔下橋去!” “博博,請聽我說,你認為我喜歡我自己嗎?哦,我本來可以成為另外一個人!但是那個渾蛋從未給我一點機會!他不讓我去上學。
好,好,就算我是壞孩子。
可後來我求他同意我去上學,我碰巧長了一個聰明的腦袋,可能你不了解,我真的很聰明,有天才。
但是我沒受過教育,就因為他不想讓我去學任何東西,隻想讓我幫他搬搬運運。
愚昧無知,他就想讓我成為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才能一直和他在一起。
可你們都讀了書,你,吉米,弗恩都上了學,你們都受過教育。
隻有我沒有。
我恨你,恨爸爸,恨你們所有的人!” 佩裡這語氣仿佛認為他的哥哥姐姐的生活一直是一帆風順的!是啊,假如清理媽媽醉酒後的嘔吐物,從來穿不好吃不飽也算在内的話。
不過,三個人的确念完了高中,這是真的。
實際上,吉米是以全班最高的成績畢業的,這完全是他靠自己的實力獲得的榮譽。
芭芭拉·約翰遜認為,這種個性正是他後來自殺的誘因。
性格堅強,勇氣十足,勤奮工作,這些卻不曾為特克斯的幾個子女帶來好運。
他們共有的宿命抹殺了他們兄弟姐妹的一切美德。
當然,佩裡和弗恩還稱不上有什麼好品行。
弗恩十四歲那年,自己改了名字叫喬伊(意味着歡樂),此後短短的一生中,她竭力證明自己改這個名字是值得的。
她是一個放蕩的女孩,是“大衆情人”,說難聽些,她和誰都能勾搭起來,對男人從不加以防範,但那些男人卻從沒有給她帶來過好運,甚至還總使她倒黴。
母親因酒精中毒死去,她因此害怕喝酒,但她最後還是愛上了杯中物。
還不到二十歲,弗恩“喬伊”就開始每天必喝一瓶啤酒。
後來,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她從旅館的窗戶上掉了下去。
在下墜過程中,她砸在劇院的一頂大帳篷上,從上面彈起後,被一輛出租車碾于輪下。
警察在樓上那間空蕩蕩的房間裡找到了她的鞋,以及一個空空的錢包和一隻空的威士忌酒瓶。
人們可以理解弗恩并寬恕她,但吉米就不同了。
約翰遜夫人看着吉米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水手服——二戰期間他曾在海軍服役——年紀輕輕,瘦長、蒼白的臉上流露出幾分莊嚴的神色。
他站在那裡,一隻手放在他身旁姑娘的腰際,那是他的太太,她手腕上的玻璃飾品映射出落日的餘晖。
照約翰遜夫人看來,他們倆是不該結婚的,因為他們毫無共同之處:吉米是嚴肅的,而這位聖疊戈少女不過是個對水手着迷的糊塗女孩兒。
但吉米傾注在她身上的遠非正常的愛情,而是一種激情,一種從病理學的角度才能解釋的激情。
至于這位姑娘,她肯定是愛吉米的,傾心于他,不然不會和他結婚。
要是吉米相信或者能相信這一點該多好!然而忌妒心害了他。
一想起那些在她結婚之前曾和她睡過覺的男人,吉米就深感苦惱。
他認定,她直到現在還和男人勾勾搭搭,每次他出海或者白天不在家時,她就背叛自己,和好多情人鬼混。
他無休止地逼妻子承認這些所謂情人的存在。
後來,她用一杆獵槍對準自己的眉心,扣動了扳機。
當吉米發現時,他沒有叫警察。
他抱起妻子,把她放在床上,然後在她身邊躺下。
第二天黎明時分,他把槍重新裝上子彈,開槍自殺了。
在吉米和妻子的照片對面是一張佩裡身穿軍裝的照片。
這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下面還有一段文字:“阿拉斯加美國陸軍司令部攝。
二等兵,佩裡·埃德加·史密斯,二十三歲,首批返回阿拉斯加的朝戰軍人,抵達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時受到新聞處官員梅森上尉的歡迎。
史密斯在二十四師擔任工兵十五個月之久,他此行從西雅圖到安克雷奇的機票是北太平洋航空公司贈送的。
空中小姐林恩·馬奎斯對他含笑歡迎。
(美國陸軍軍方圖片)”梅森上尉與二等兵史密斯握手時,眼睛注視着他,但史密斯卻在盯着照相機。
約翰遜夫人所看到的表情,或者說她認為的,不是感激而是傲慢,不是自豪而是十足的自負。
他說自己曾把一個在橋上遇見的素不相識的人扔到河裡,這不是不可思議的。
他當然幹得出來,對此她一點兒都不懷疑。
她合上相冊,打開電視,但心情仍無法平靜。
他會找來嗎?警員已經找到了她,難道佩裡就找不到嗎?他别想讓自己幫他,她甚至不會讓他進門。
前門是鎖着的,但是通往花園的門還沒上鎖。
花園裡滿是白色的海霧,媽媽、吉米和弗恩的靈魂也許就在霧裡吧。
約翰遜夫人闩上門時,死了的與活着的親人,一一在她腦海中浮現。
暴雨傾盆。
迪克跑了起來,佩裡也在跑,但他跑得沒有迪克快,他腿短,而且還拿着行李箱。
迪克把佩裡遠遠甩在了後面,自己先找到了一個躲雨的地方——公路附近的一個谷倉。
在離開奧馬哈後,他們在救世軍的收容所裡過了一夜,第二天一位卡車司機帶着他們穿過内布拉斯加州界,來到衣阿華州。
但是打那以後,他們一直在走路。
天降大雨時,他們離一個名叫坦維萊村的衣阿華州居住區還有十六英裡。
谷倉裡漆黑一片。
“迪克?”佩裡問。
“我在這兒。
”迪克正趴在一堆幹草上應道。
佩裡濕透了,渾身發抖,在迪克身邊倒了下來。
“我凍死了,”他一邊說着,一邊往幹草堆裡鑽,“我冷得要命,就算你點着稻草把我活活燒死,我也不會罵你的。
”他很餓,饑腸辘辘。
昨天晚上,他們隻喝了幾碗救世軍的湯,而今天他們隻吃了巧克力和口香糖,這還是迪克從一家百貨店的糖果貨架上偷來的。
“還有好時巧克力嗎?”佩裡問。
沒有了,隻剩下一盒口香糖。
他們分了口香糖,躺下來開始嚼。
每人隻有兩塊半薄荷味的,迪克最喜歡,而佩裡更喜歡水果味的。
錢是個大問題。
缺錢已經迫使迪克作出了一個被佩裡認為是“瘋了”的決定:返回堪薩斯城。
當迪克第一次說起要回去時,佩裡說:“你應該去看看醫生。
”此刻,在寒冷的黑夜裡,兩人緊緊地擠在一起,聽着外面的雨聲,又一次為此争論起來。
佩裡又一次列舉了這樣做的危險,此時迪克肯定正因違反假釋規定而受到通緝——更别說還有别的婁子。
但是迪克沒有被說服,他堅持堪薩斯城是一個“可以成功地開很多假支票的地方”。
“我當然知道我們必須小心點。
我知道他們已經發出了通緝令,因為我們以前在那兒開過假支票。
但是這次我們可以快些,一天就夠了。
如果我們弄的錢夠多,我們也許還可以到佛羅裡達去試試。
在邁阿密過聖誕節,如果那兒不錯的話,就在那裡過冬。
”但是佩裡一邊嚼着口香糖,一邊打着寒戰,生着悶氣。
迪克說:“怎麼樣,親愛的?再幹一次?你為什麼就不能忘掉那件事呢?他們不會發現什麼線索的。
永遠也别想發現。
” 佩裡說:“也許你錯了。
但如果你錯了,那就意味着咱們都得進‘角落’了。
”兩個人以前從未提起過堪薩斯州的這一極刑——絞刑。
“角落”是堪薩斯州監獄的犯人給裡面放着絞刑架的小屋所取的名字。
迪克說:“可笑,你可笑死我了。
”他劃了根火柴,想抽煙,但是借助閃爍的火光看見的東西使他一骨碌爬了起來,他走過谷倉,來到畜欄。
隻見一輛車停放在那裡,是一輛黑白兩色的一九五六年的雪佛蘭,鑰匙還留在車上呢。
杜威決心不讓“普通人”知道克拉特案件取得了重大進展。
他決心如此之大,以至于加登城的兩位民間喉舌都毫不知情,這兩位一位是《電訊報》的編輯比爾·布朗,另一位是當地KIUL廣播電台經理羅伯特·威爾斯。
在簡要說明形勢後,杜威強調了他把保密視為最重要事情的理由:“各位牢記,有可能這兩人是無辜的。
” 這種可能性的确很大,因此不能排除。
告密者弗洛伊德·威爾斯的話也許是編造的;犯人們用說謊話的方式獲取好感或吸引官方的注意,也是很可能的。
但是即便此人每句話都是真的,杜威和他的同事也沒能挖掘出一點确鑿有力的證據,作為“呈堂證供”。
他們的發現也許可以解釋成一個罕見但看似合理的巧合。
難道就因為史密斯到堪薩斯州來拜訪他的朋友希科克,就因為希科克有一支和作案槍支口徑相同的槍,就因為嫌疑犯用虛假的理由來解釋他們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裡的活動,就可以認定他們就是謀殺案的兇手嗎?“但是我們确信他們倆就是兇手。
我們全這麼認為。
否則我們就不會向十七個州發出警報,從阿拉斯加到俄勒岡。
但是記住:我們也許要過好多年才能抓住他們。
他們也許已經分開了,或者離開了美國。
他們有可能去了阿拉斯加,在阿拉斯加隐藏起來可不難。
他們逍遙得越久,我們破案的可能就越小。
坦率地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掌握的線索還不多。
我們也許明天就能抓住那兩個惡魔,但也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證實他們有罪。
” 杜威并沒有言過其實。
除了那兩個腳印——一個是菱形痕迹,一個貓爪圖案——兇手沒有留下一條線索。
既然他們如此小心翼翼,那麼他們一定很早就處理掉那兩雙鞋了。
同樣,那台收音機也被處理掉了。
而這隻是假設是他們偷走的。
杜威不太願意作這種假設,因為在他看來,謀殺如此殘酷、兇手如此狡猾,這和偷一台收音機毫不協調,甚至有些荒謬。
很難想象,兇手進入房間為了找保險箱,結果沒有找到,于是便因為幾美元和一台小型便攜式收音機而對四人大開殺戒。
“嫌疑犯不坦白,我們就永遠别想判決,”他說,“這就是我的觀點。
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十二萬分地小心。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逃脫了。
好,我們就不要讓他們覺察任何異常。
他們越是覺得安全,我們就會越快抓住他們。
” 但是在加登城這樣一個小鎮,秘密可是件罕見的東西。
警長辦公室在法院大樓的三層,僅占三個房間,裡面的家具不多,但仍顯得擁擠。
任何來這裡探望的人都會察覺出一種古怪近乎詭異的氣氛。
過去數星期來急匆匆的腳步以及憤怒的埋怨蓦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令人心驚肉跳的平靜,此刻充滿了整個房間。
辦公室秘書理查森太太,這個非常大方爽快的人突然有了一種講究的怪癖,說話輕聲細語的,走路也踮着腳尖。
她的上司——警長及其下屬、杜威以及從堪薩斯州調查局借調來的調查員們,也都慢慢地邊走邊談,聲音壓得很低。
這種情形仿佛獵人躲藏在樹林裡,生怕突然的聲響或動作會把正朝這邊走來的野獸吓跑似的。
人們議論紛紛。
華倫旅館的特裡爾咖啡屋被加登城的商人們視為一個私人俱樂部,那裡是猜測和流言的大本營。
有人聽說,一位名人将被逮捕。
還有人說,謀殺案是堪薩斯州小麥種植者聯合會的死敵雇來的職業殺手幹的,理由是克拉特先生曾在這個進步組織裡面擔任要職。
在所有的故事裡,最接近正确答案的是一位著名的汽車經銷商講的(他拒絕透露消息來源):“好像是一個曾在一九四七年或四八年間為克拉特先生工作過的人幹的。
那人是個普通的牧場雇工。
他後來進了監獄,是州立監獄,坐牢期間他一直在想克拉特先生有多富。
所以一個月前,在他出獄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這裡搶劫并殺死了克拉特一家。
” 但是在七英裡之外的霍爾科姆村,卻再也聽不到聳人聽聞的傳言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在于克拉特一家的悲劇已經成為社區兩個主要流言集散地——郵局和哈特曼咖啡館——的禁忌。
“我自己,我一個字也不想聽,”哈特曼太太說,“我對他們說,我們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誰也不信任,彼此吓唬,怕得要死。
我要說的是,如果你要談論這件事,就别進我的店門。
”默爾特·克萊爾太太的态度更是強硬,“村裡的人來我這買張五分錢的郵票,以為就可以消磨半個鐘頭,直到把克拉特一家的事情嚼爛了為止。
他們全是一群造謠的響尾蛇!我可沒時間聽他們扯這些,我要工作,我是代表美國政府的公務員。
不管怎麼說,也确實讓人洩氣。
艾爾·杜威和那些來自托皮卡和堪薩斯城的警察們,應該是“比松節油還管用”。
但是今天誰會認為他們能抓住真兇?所以我說明智的做法就是閉嘴!人活着總有一死,至于怎麼死法就别在意了;死了就是死了。
何苦要像一堆病貓一樣吵吵鬧鬧沒個完,難道就因為赫伯·克拉特的喉嚨被割斷了?不管怎麼說,這樣太不正常了。
波利·斯特林,住在教師公寓的那位太太今天早上來這兒說,直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了,孩子們才開始安靜下來。
這使我想到,如果警察真的抓住了兇手會怎麼樣?如果那樣,那人肯定是大夥兒都認識的,那肯定會再次把火煽起來。
一壺水好不容易涼下來,到時候又要滾起來。
要我說,我們這樣實在是夠了。
” 天色尚早,還不到九點鐘,佩裡是這家自助洗衣店的第一位顧客。
他打開鼓鼓囊囊的草編行李箱,取出一堆内褲、襪子和襯衫(有些是他的,有些是迪克的),塞進洗衣機,同時往機器裡丢進一枚假冒的鉛做的圓片,這種東西他在墨西哥買了很多。
佩裡很熟悉此類洗衣店的操作,他經常光顧這些地方,通常他會靜靜地坐着,看着衣服洗幹淨,覺得愉快而“放松”。
但今天卻不行,他憂心忡忡。
迪克不顧他的警告,固執己見,于是他們就來到了這裡,重返堪薩斯城,身無分文,還開着一輛偷來的車!他們在小雨中開了一晚上車,途中兩次停下來加油,那時小鎮都沉浸在夢鄉中,街道上空空蕩蕩的,他們就把别人汽車裡的油吸到自己的車裡。
(這是佩裡幹的,他自認為是“絕頂高手,隻要有一根橡膠管,我就等于有了旅行全國的信用卡。
”)他們天亮時抵達堪薩斯城。
兩人首先去了機場,在男衛生間裡刷牙洗臉刮胡子,然後在候機大廳裡睡了兩個小時,才返回到城裡。
正是在那時,迪克把佩裡放在洗衣店,答應一個小時之内回來接他。
衣服洗淨并烘幹後,佩裡重新裝好了行李箱。
已經十點多了,迪克“肯定還在什麼地方開假支票”,這會兒還不見人影。
他坐在一張長椅上等着,一臂之遠的地方有一個女式錢包,誘惑着他把手伸過去。
然而,錢包主人的模樣卻使他不敢下手,因為這位女士是幾個忙着洗衣服的女人中最強壯的。
從前,當他還是個在舊金山的大街上亂跑的野孩子時,曾和一個“中國小孩”(記不清是湯米·張還是湯米·李)合夥偷錢包。
回想起他們的胡作非為,佩裡既愉快又興奮。
“比如有一次我們盯上了一個老太太,她可真老,湯米搶她的手提袋,但她不放手,兇得像個母老虎。
湯米死命地拽,她使勁兒地拉。
後來她看到我在一旁時,就喊:‘幫幫我!幫幫我!’我說:‘去你的!老太婆,我是幫他的!’然後狠狠一拳把她捶在地上。
我們搶來的全部财産是九十美分,我記得很清楚。
我們去一家中國餐館悄悄地吃了一頓。
” 事隔多年,一切似乎并沒有什麼變化。
佩裡年紀長了二十多歲,體重也增加了一百多磅,他的生活卻一點兒沒有改善。
他仍然是個頑童,也就是說靠偷點兒小錢過日子。
(真是不可思議,以他的智力,以他的才能,何至于此?) 牆上的鐘一直吸引着佩裡的視線。
十點半時,他開始擔心了;十一點時他的兩條腿開始疼了起來,對他而言,這是驚慌即将到來的表現——“血液開始冒泡了”。
他吃了一片阿司匹林,試圖抹去、至少淡化那些不斷湧入腦海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可怕畫面:迪克落入警方之手,也許是在開假支票或者違反交通規則的時候被查出開的是贓車,這是很有可能的。
也許就在此時,迪克被一群警察圍着盤問呢。
他們不是追問開假支票或偷汽車之類的瑣事,而是謀殺案!不知為什麼,迪克确信誰也不會把開假支票或偷汽車與謀殺聯系起來。
同時,在此刻,一輛滿載着堪薩斯州警察的汽車正往洗衣店趕過來。
但是,不對,他想太多了。
迪克絕不會幹那種“沒種”的事。
隻要想一想他以前經常說的那些話:“他們就是把我打昏,我也絕不會說一個字。
”當然,迪克是個“吹牛大王”,佩裡已經看透了,他隻有在自己占上風的時候才會表現得十分強硬。
突然——謝天謝地——佩裡想起了一個至少不那麼令人絕望的理由來解釋為何迪克會遲到。
他一定是去看望他父母了。
這件事很冒險,但迪克對父母“放心不下”,至少他自己是這樣宣稱。
昨天晚上,在冒雨趕路的時候,他曾對佩裡說:“我很想去看看我父母。
他們不會透露此事的。
我的意思是,他們不會把這事告訴給警察,他們不會讓我們倆陷入麻煩。
隻是我沒臉去見他們,我怕我媽會說起開假支票以及不告而别的事,她會數落我一頓。
但是我希望能給他們打個電話,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希科克家沒有電話;否則佩裡早就打電話去問迪克在不在家了。
又過了幾分鐘,他又一次确信迪克已經被捕。
他的腿越來越疼,如同閃電般傳遍全身,洗衣房裡的味道、蒸汽的臭味突然令他感到惡心,迫使他站了起來,跑到門外。
他站在街邊吐得像個“口水都嘔光了的醉鬼”。
堪薩斯城!他不是早就知道堪薩斯會帶來壞運氣?難道他沒有苦苦哀求迪克不要回來?此刻,也許就在此刻,迪克一定在後悔沒聽他的話。
他在想,那麼我該怎麼辦?“兜裡隻有一兩枚硬币和一堆鉛片”,他能去哪兒?誰能幫助他呢?博博?不可能!但她丈夫也許會幫他。
當時,如果當時弗德裡克有自己的主意,擔保在佩裡出獄後給他找份工作,他早就獲得假釋了。
但博博不同意。
她已經說過這隻會帶來麻煩,也許還有危險,她在給佩裡的信中就是這麼說的。
别急,找個好日子,他一定會去“報答”她,找點樂子,和她說說、露露自己的本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她對她這樣受人尊重、生活安逸、自鳴得意的人,他會怎麼做。
是的,非得讓她知道自己會是多麼危險的人物,她最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這難道不值得去一趟丹佛嗎?這正是他想做的,去丹佛拜訪約翰遜夫婦。
弗德裡克最好想辦法幫他重新謀生,否則别想甩開他! 佩裡正胡思亂想的時候,迪克突然來到他身邊。
“嗨,佩裡,”他說道,“你病了嗎?” 迪克的聲音猶如一劑特效鎮靜劑注入佩裡的血管,引起了一陣情感騷亂:緊張與放松,憤怒與溫情在體内互相沖撞。
他握緊雙拳伸向迪克,“你這個王八蛋。
” 迪克咧嘴笑道:“好了,咱們又可以去吃一頓了。
” 在堪薩斯城迪克最喜歡的一家經濟餐館老鷹餐廳裡,迪克一邊吃着辣椒,一邊向佩裡道歉:“對不起,親愛的。
我知道你會着急的,以為我被警察纏上了。
但是你實在不知道我運氣會有多好,我可不能說放棄就放棄。
”他解釋說,在離開佩裡後,他去了曾經工作過的馬克别克公司,想找到一個汽車牌照,換下那輛偷來的雪佛蘭的衣阿華州牌照。
“我來和走都沒人看見。
這個公司經常做報廢汽車的生意。
果真,在公司房子的後面,在一輛撞壞了的德索托汽車上還挂着堪薩斯州車牌。
”“那車牌現在在哪裡?”“已經挂在咱們車上了,兄弟。
” 換下車牌後,迪克把原來的扔到了一座郊區水庫。
然後,他開車去了高中同學斯蒂夫工作的加油站,用一張支票兌換了五十元現金。
以前,這種“搶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