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明人士
關燈
小
中
大
表面上仍然是個冷靜的年輕壯漢,目光平靜,帶點兒微微的睡意。
有段時間迪克認為自己能夠駕馭抑或掌控他朋友這種爆發性的冷熱無常脾氣,但他錯了,這個發現令他對佩裡逐漸失去了信心,他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隻是下意識地覺得他應該對佩裡有所戒備,但卻奇怪為什麼自己實際上并不害怕他。
“在我内心深處,”佩裡繼續說道,“我從未想過我能做出那種事。
” “那個黑鬼你怎麼解釋?”迪克說道。
一陣死寂。
迪克意識到佩裡正在盯着他。
一個星期前,佩裡在堪薩斯城買了一副極為講究的墨鏡,鑲着銀灰色的邊,配有反光的鏡片。
迪克讨厭這副墨鏡;他對佩裡說,要是被人看見“和戴着這種鬼玩意兒的人在一起”,他會感到恥辱的。
實際上,真正令他厭惡的是那鏡片:佩裡的眼睛隐藏在後面,令他覺得很不舒服。
“不過是一個黑鬼,”佩裡回答,“就另當别論了。
” 這個牽強的回答促使迪克繼續問道:“真是你幹的嗎?像你說的那樣把他殺了?”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因為他最初對佩裡的興趣、對佩裡性格和潛力的判斷都建立在這件事上。
佩裡曾告訴他如何親手打死一個黑人。
“當然是我幹的。
隻是一個黑鬼,那不一樣。
”佩裡接着說道,“知道真正困擾我的是什麼嗎?是那件事。
原因就在于我不相信,誰能做出那種事來還逃之夭夭。
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幹下那樣的事,還能毫無牽連。
我的意思是,困擾我的是這個,我總想着事情遲早會暴露。
” 雖然小時候上過教堂,但迪克從未“想過”自己會信上帝,也從未受過迷信的困擾。
與佩裡不同,他不相信一塊鏡子碎了就意味着七年的厄運,也不相信從玻璃反射出來的新月光輝是邪惡到來的征兆。
但佩裡的這種敏銳而淩亂的直覺也引發了迪克内心的疑慮。
當這個疑慮在迪克的頭腦中盤旋時,迪克難免也感到痛苦:他們兩個“向上帝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後,真的能逃脫懲罰嗎?”突然,迪克對佩裡說道:“現在,你給我閉嘴!”然後,他踩下油門,倒車,離開了海角。
在他們前面的泥土路上,他看見一條狗,正在溫暖的陽光下小跑着。
群山。
幾隻老鷹在明亮的天空中盤旋。
當佩裡問迪克“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時,他知道自己又挑起了一場令迪克不快的談話,他本該盡量避免的。
他同意迪克的觀點:為什麼總是沒完沒了地說呢?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一旦他“記起某些事情”(黑屋子裡爆發出的藍光、一個大玩具熊的玻璃眼睛),回想起某些聲音,特别是那幾個最能啃噬人心的字眼,(“噢,不!噢,求你了!不!不!不!不!求你别……噢,不要!求你了!”)一種無助的恐懼就抓住了他。
而且,有些聲音怎麼也揮之不去:銀币在地闆上滾動,硬木樓梯上的腳步以及呼吸與喘氣聲,一個喉嚨被切斷了的男人的呼噜聲,這些都令他心悸。
當佩裡說“我認為我們倆肯定什麼地方有毛病”時,他承認了一件他不想承認的事。
畢竟,設想自己也許“不正常”是“令人痛苦的”,特别是那毛病根本不是自己的過錯,而“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們家的德性!母親是個酒鬼,酒後嘔吐窒息而死。
她的兩兒兩女中,隻有小女兒芭芭拉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結了婚,安分地相夫教子。
另一個女兒弗恩在舊金山一家旅館跳窗自殺。
(佩裡“設法向自己解釋她是失足滑下去的”,因為他一直愛着弗恩。
她是“那麼可愛的一個人”,“很有藝術氣質”,跳舞“很厲害”,還擅長歌唱。
“如果她能有半分運氣,以她的相貌和條件,肯定會有所成就,肯定會出人頭地。
想到她爬上窗台,從十五層樓上跳下來,真令人感到難過。
”)還有大哥吉米,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妻子逼得自殺了,然後他也自殺了。
不久,他聽見迪克說:“饒了我吧,寶貝兒。
我可是個正常人。
”這簡直讓人笑掉大牙!但不必介意,管它呢。
“在我内心深處,”佩裡接着說道,“我從未想過我會做那種事。
”剛說完,他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迪克當然會這樣問:“那個黑鬼是怎麼回事?”他當時對迪克講這個故事無非是為了博取迪克的友情,希望迪克因此會“看得起”他,認為他“冷酷”,和迪克一樣“充滿男子漢氣概”。
因此,有一天他們倆讀到《讀者文摘》上一篇題為“你洞察他人性格的能力有多強?”的文章,(“當你在牙醫診所或火車站等候時,不妨研究一下身邊的人們不經意流露出的小細節,比如說走路的姿勢:兩腿筆直可以看出這人堅毅不屈的個性,走路踉踉跄跄則表示猶豫不決……”)兩人進行了讨論。
佩裡說:“我一直都是一個傑出的觀察者,否則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很能判斷什麼時候信任什麼人。
這點你就不太行了,迪克。
但是我已經開始信任你了。
你會見到我這樣做,因為我打算有一天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你。
我會告訴你一件我從未告訴過别人的事。
就連威利-傑伊都沒告訴。
就是我殺了一個人的事。
”佩裡看出來,迪克對此很感興趣,他聽得很出神。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拉斯維加斯,我住在一個供餐的舊公寓,那兒過去曾是妓院,但妓女們早就不在了。
那個地方十年前就該拆掉,總之我在的時候已經有些垮了。
我住在頂樓最便宜的房間,那個黑鬼也住在那兒。
他叫金,是外地人。
住在那上面的除了我們兩個人,還有數以萬計的蟑螂。
金不是很年輕了,但他曾做過多年修路和别的苦差事,所以體格還很棒。
他戴着眼鏡,整天讀書。
他從不關自己房間的門。
每次從他門口經過時,我總能看見他赤條條地躺在床上。
他那會兒正閑着,說上一份工作攢了點錢,現在就想在床上躺着,讀點書,搖搖扇子,喝點啤酒。
他讀的東西全很無聊——連環漫畫和牛仔的荒唐故事什麼的。
說實話,他人不錯。
有時我們一起喝杯啤酒,他還借給過我十塊錢。
我沒有理由害他。
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們坐在閣樓上,天熱得我睡不着,于是我說,‘走吧,金,我們去兜兜風。
’我有一輛偷來的舊車,我把它漆成了銀色,管它叫銀色幽靈。
我們開出去好遠,一直開進了沙漠。
沙漠裡很涼爽。
我們停下車,又喝了些啤酒。
金走出車,我跟在他後面。
他沒看見我拿起了一根鐵鍊,一根我藏在座位底下的自行車鍊條。
實際上,直到下手的時候,我還說不清為什麼要幹掉他。
我抽在他的臉上,把眼鏡打碎了。
我不停地打。
後來,我一點感覺也沒有,就把他留在了那兒。
許多日子過去了,我也從未聽人談起過這件事。
也許除了秃鷹,根本就沒人發現他。
” 這個故事有一部分是真實的。
佩裡的确認識一個叫金的黑人。
但是如果那個人死了,也與他毫無關系,他從未動過金一個手指頭。
佩裡自己心裡有數,金也許還躺在某地的床上,扇着扇子,喝着啤酒呢。
“結果呢?像你說的那樣把他打死了?”迪克問道。
佩裡既沒有撒謊的天才,也沒多少撒謊的經驗。
但是,一旦他講了一件虛構的事,就會一口咬定。
“當然,我殺了他。
隻不過一個黑鬼。
這就不同了。
”此刻他說,“知道真正困擾我的是什麼嗎?是那件事。
我就是無法相信,誰能做出那種事還逃之夭夭?”他懷疑迪克也不相信,因為他多少也已經感染到自己那種詭秘的、良心上的不安了。
所以他才會說:“你現在給我閉嘴!” 車子還在開。
在前方一百英尺處,一條狗正沿着路邊小跑。
迪克猛然向狗撞去。
這是一條老得半死的雜種狗,瘦得皮包骨頭,一身污穢,這麼一撞,就像一隻鳥一樣,立刻完蛋了。
但迪克很滿意。
“夥計!”他叫道。
每次一追狗,他就這樣叫,而每次一有這樣的機會,他絕不放過。
“夥計!我們肯定殺得它落花流水!” 感恩節過去了,打野雞的季節也即将結束,但是晴朗而溫暖的晚秋天氣尚未消逝。
最後一批外地來的新聞記者确信這個案子大概永遠破不了了,也離開了加登城。
但是對芬尼縣的人來說,這個案子并沒有完結,至少對那些光顧霍爾科姆最受歡迎的聚會場所——哈特曼咖啡館的人而言,還沒結束。
“自從出了這件麻煩事,我們這裡的生意一直忙得不可開交。
”哈特曼太太掃了一眼自己這間算得上溫暖舒适的小館子,這裡的每一小塊地方都或坐或站或倚地擠滿了渾身煙味、喝着咖啡的農夫或農牧場雇工。
“都是一群像老娘們兒似的家夥。
”哈特曼太太的表姐、女郵政局長克萊爾碰巧在場,她補充說,“假如是春天活兒忙的時候,他們不會來這兒的。
但是現在麥子已經割了,冬天就快來了,除了坐在這兒你吓我、我吓你之外,他們沒有别的好做。
你認識《電訊報》的比爾·布朗吧?看過他寫的那篇社論嗎?标題是‘另一場犯罪’那篇。
他說,‘所有人應立即停止嚼舌頭這種行徑。
’因為無憑無據地瞎說,也是犯罪。
但是你能指望什麼呢?看看周圍這群家夥,哪個不是獐頭鼠目、滿嘴瞎話的?哈!費盡力氣也是白說。
” 從哈特曼咖啡館傳出的一個流言牽涉到泰勒·瓊斯,他的産業緊鄰着河谷農場。
在哈特曼咖啡館的顧客裡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謀殺者的目标是瓊斯先生及其家人,而不是克拉特一家。
“這樣才講得通,”其中一個這樣争辯道,“泰勒·瓊斯比赫伯·克拉特富多了。
假設行兇者不是咱附近的人,又假設他也許是被雇來的,他隻曉得兇宅的路徑。
唉,這是很容易弄錯的。
轉錯一個彎,結果來到了克拉特家。
”“瓊斯說法”傳了又傳,特别對着瓊斯一家吹了過去,好在那是一個有涵養而且很理性的家庭,始終不為謠言所困。
一張便餐櫃台,幾張桌子,架着一副烤架的壁爐以及一台冰箱和一台收音機,這就是哈特曼咖啡館的全部家當。
“但是我們的顧客喜歡這裡,”女老闆說道,“他們不喜歡也沒辦法。
除此以外,他們沒有别的地方去,除非他們開車一去七英裡才能找到另一家。
不管怎麼說,我做買賣厚道,而且自從梅布爾來這兒工作後,咖啡也變得特别香。
”梅布爾就是赫爾姆太太。
“悲劇發生後,我說,‘梅布爾,現在你沒工作了,你為什麼不到我的咖啡館裡幫幫忙呢?煮煮咖啡,端端盤子什麼的。
’結果呢,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人都到這兒來了,他們用各種問題糾纏梅布爾。
問的全是關于那場悲劇的事。
但梅布爾不像默爾特表姐,也不像我。
她很害羞。
再說了,她也不知道什麼特别的事情。
她不見得比其他人知道得多。
”但是大多數光臨哈特曼咖啡館的人都認為她一定瞞着一些事。
實際上确實如此。
杜威曾和她談過幾次話并要求她對談話内容保密,特别是她不得提起失蹤的收音機以及在南希鞋裡找到的手表。
這就是為什麼她對阿齊貝爾德·威廉·華倫-布朗太太說:“任何看報紙的人知道的和我一樣多,甚至比我還多,因為我不看報紙。
” 阿齊貝爾德·威廉·華倫-布朗太太是一位不苟言笑、身材矮胖、四十出頭,說話帶一口不太地道的上流社會腔調的英國婦人,她和咖啡館的其他常客毫無相似之處,在這樣一種環境裡,她就好像是掉進火雞圍欄裡的一隻孔雀。
有一次,她向一位熟人解釋為什麼她和丈夫放棄“英國北部的家産”,從世代居住的家——“最令人高興的,哦,最優雅的老房子”,搬到西堪薩斯平原上一座破舊的、讓人極為不快的農場,“稅!親愛的。
遺産稅重得要命。
這就是逼得我們離開英格蘭的原因。
是的,我們是一年前離開的,毫無遺憾。
一點兒也不遺憾。
我們喜歡這裡。
簡直喜歡極了。
當然,雖然這兒和我們以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那種生活我們曾經很熟悉,巴黎、羅馬、蒙特卡羅、倫敦。
我确實偶爾想念倫敦。
哦,我并不是真的想念它——那種忙亂的生活,永遠打不着出租車,總要擔心穿着和打扮。
絕對不喜歡。
我們喜歡這裡。
我猜有些人,他們知道我們的過去,了解我們以前的生活,會感覺奇怪,我們住在這兒不覺得太寂寞了嗎?我們本來是想要定居到大西部的。
懷俄明、内華達最理想了。
我們曾盤算過在那邊說不定能挖到一口油井。
但是在半路上,我們在加登城停下來看望朋友,實際是朋友的朋友,但他們熱情得不得了,堅持要我們多留些日子。
我們想,嗨,倒也是,為什麼不在這兒買塊地,開個牧場呢?或者種種田?不瞞您說,到今天我們還沒打定主意究竟是開牧場呢還是開農場。
奧斯汀醫生也問我們是否覺得這裡太安靜了。
實際上,不,實際上我從未見過比這兒更熱鬧的地方,比空襲還要命:火車,郊狼,整夜裡還不知有什麼怪物在不停鬼号,吵死了!自從兇殺案以後,我更有些受不了了。
很多事情都讓我這麼覺得。
我們那所破房子老是發出吱吱咯咯的聲音。
别誤會,我不是在抱怨。
說真的,這間房子還是挺實用的,現代化設備齊全;可是,天哪!它那咳嗽和哼唧聲真夠嗆!天黑後,一起風,可惡的大草原的風,聽上去就像是吓人的呻吟。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神經有點緊張,便免不了疑神疑鬼地瞎想。
天哪!那一家真夠可憐的!不,我們沒有打過交道。
我隻見過克拉特先生一次,是在‘聯邦大廈’。
” 十二月初,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咖啡館就有兩個常客宣布他們将打點行裝,不但要離開芬尼縣,還要離開堪薩斯州。
第一位是為萊斯特·麥科伊幹活的佃農——麥科伊先生是西堪薩斯州聞名的農場主和商人。
這位佃農說:“我和麥科伊先生談過了。
盡量讓他知道霍爾科姆及其周圍發生了這種事,誰在這裡能睡着覺呢?我老婆睡不着,也不讓我睡。
所以我對麥科伊先生說,盡管我喜歡他這兒,但是他最好另找一個人來。
因為我們要搬家了,搬到東科羅拉多州去。
也許在那兒我能好好歇歇。
” 第二個宣布要走的是蘆田太太。
她帶着四個臉蛋紅撲撲的孩子來到了咖啡館。
她讓孩子們在餐桌前站成一排,然後對哈特曼太太說:“給布魯斯一盒糖漿玉米花。
博比想要一杯可樂。
邦妮瓊,你呢?我們知道你的感受,但是别這樣,過來吃點兒吧。
媽媽請客。
”邦妮瓊搖了搖頭,蘆田太太接着說道:“她有點兒傷心。
她不想離開這兒。
這兒有她的學校和所有的朋友。
” “唉呀,我說,”哈特曼太太沖邦妮瓊笑了笑,說道,“那沒什麼好傷心的。
從霍爾科姆學校轉到加登城高中會有更多的男孩的。
” 邦妮瓊說:“你不明白。
爸爸想把我們帶到内布拉斯加州去。
” 貝絲·哈特曼太太看着孩子的媽媽,仿佛希望她否認女兒的說法。
“這是真的,貝絲。
”蘆田說道。
“我不知該說些什麼。
”哈特曼太太說,她的聲音充滿驚訝和失望。
蘆田一家是霍爾科姆的一部分,人人都欣賞他們。
這家人總是高高興興的,工作勤奮、與人為善、慷慨大方,雖然他們沒有多少可慷慨的東西。
蘆田太太說:“我們讨論搬家已經很久了。
英夫,是他認為我們在别的地方也許會過得更好。
” “你們打算什麼時候走?” “把東西賣光以後就走。
但是不管怎樣,也會在聖誕節之後了。
因為我們還沒有給牙醫錢呢。
是給英夫的聖誕節禮物,我和孩子們打算送給他三顆金牙。
” 哈特曼太太歎了口氣。
“我不知說什麼好。
我希望你們别走,别賣光東西,離開我們。
”她又歎了口氣,“看起來大家都要走了。
活着的,或是死了的。
” “唉,你以為我願意離開這兒嗎?”蘆田太太說,“這裡是我們住過的最好的地方。
但英夫是一家之主,他說我們可以在内布拉斯加找到一塊更好的田。
聽我說,貝絲,”蘆田太太想皺皺眉頭,但她那張圓胖光滑的面孔不太容易做到,“我們以前常為這件事争個不休。
有一晚我實在拗不過他,隻好說:‘好吧,你是當家的,我們走吧。
’自從赫伯家出事後,我覺得住在這附近也很不好受。
我說的是我自己,對我而言是如此的。
所以我不再争了,我說‘好吧’。
”說着,她随手拿了一塊糖漿玉米花。
“唉,我忘不了這件事,我沒辦法把這件事從腦子裡抹去。
我喜歡赫伯。
你可知道,我是見過他生前最後一面的人嗎?嗯,我和孩子們。
我們去加登城參加4-H俱樂部的聚會,赫伯開車送我們回家。
我記得在路上我對赫伯說的最後一些話。
我告訴他,我想象不出有什麼事能讓他害怕,不管形勢如何,他總有辦法對付。
”她若有所思地嚼着玉米花,又拿起博比的可樂喝了一口,然後說道:“說也奇怪,但是,你知道,貝絲,我敢打賭,他當時不害怕。
我的意思是,不管當時發生了什麼,我敢斷定,直到最後,他都不相信會發生。
因為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
他那樣的一個人。
” 陽光熾熱。
一艘名叫“埃斯特莉塔”的小船停泊在平靜的海面上。
船上有四個人,迪克、佩裡、一個墨西哥小夥子和一個名叫奧托的有錢的德國中年人。
“再唱一個吧。
”奧托說道。
佩裡彈着吉他,以沙啞但悅耳的聲音唱了一首《漫山煙霧》: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上, 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中傷, 但是當我們死去,棺木即将合上, 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
我活着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把花兒送上…… 佩裡和迪克在墨西哥城待了一個星期,然後就驅車南下,一路由庫埃納瓦卡、塔克西科來到阿卡普爾科。
在阿卡普爾科一家自動電唱機開得震天響的酒吧裡,他們遇見了滿腿汗毛、異常好客的奧托,是迪克和他“釣上的”。
但是這位紳士,這位從漢堡來此度假的律師“已經有了一個朋友”,一個自稱是牛仔的阿卡普爾科的年輕人。
“他是個值得信任的人,”佩裡有一次提起牛仔時說,“雖然有時候卑鄙得像猶大,但是,哦,老兄,他是個有趣的家夥。
一個真正的快騎好手。
迪克也很喜歡他,我們相處得很好。
” 牛仔在自己舅舅家為這兩個遍體文身的流浪漢找到一個住處,還答應幫助佩裡提高西班牙語水平。
他和那個來自漢堡的度假者的關系令他們獲益匪淺,他們一起喝酒、吃飯、玩女人,這些費用都由奧托承擔。
奧托似乎認為他的比索花得值,單從他喜歡迪克的葷笑話就可以看出來。
每天,四個朋友駕着奧托租來的深海捕魚船“埃斯特莉塔号”,沿着海岸遨遊。
牛仔擔任船長;奧托素描、釣魚;佩裡給魚鈎裝餌,做着白日夢、唱唱歌,有時也扯動一下魚線;迪克無所事事,隻是一味地無病呻吟,抱怨日子太無聊,懶洋洋地躺着,被太陽曬得昏昏欲睡,活像一隻午睡時的蜥蜴。
但是佩裡卻說:“終于對了,生活就應當是這個樣子。
”然而,他知道好景不長——實際上,這種生活将在當天結束。
第二天,奧托就要回德國,而佩裡和迪克将駕車返回墨西哥城——迪克堅持要這樣做。
“必須如此,寶貝兒。
”一回兩人為此争論時,迪克說,“這種生活的确很好。
太陽照在你的背上挺舒服,但是錢卻嘩嘩地流走了。
等把車賣掉後,我們還剩什麼呢?” 也真的是所剩無幾。
因為那天在堪薩斯城亂開支票騙到的照相機、男式襯衫的鍊扣與電視機,已經全都當掉了。
而且,他們把那副雙筒望遠鏡和灰色的奇尼斯牌便攜式收音機都賣給了迪克在墨西哥城結交的警察。
“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返墨西哥城,把車賣掉,我也許能在修車廠找到一份工作。
不管怎麼說,那兒的待遇不錯。
那兒的機會更好。
上帝啊,我真想再享受享受伊内茲那個小妞。
”伊内茲是個妓女,是在墨西哥城美術館的台階上和迪克勾搭上的,(這次參觀美術館,實在是為了讓佩裡開心一下。
)她才十八歲,迪克答應娶她。
但是他也答應要娶瑪麗亞,一位五十歲的女人,據說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墨西哥銀行家”的遺孀。
他們是在一家酒吧裡相遇的,第二天早上,她就付給他相當于七塊美金的代價。
“所以,你看怎麼樣?”迪克對佩裡說,“我們把車賣掉。
找一份工作。
攢點兒錢。
然後再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他的語氣聽起來仿佛佩裡對将來全無打算似的。
也許他們會用那輛老雪佛蘭換兩三百塊錢。
照他以往對迪克的認識——現在他真正了解了——迪克會立刻把錢花在伏特加和女人身上。
佩裡唱歌的時候,奧托在速寫本上給他畫了幅素描。
畫得還有幾分神似,畫家注意到模特臉上一個不易為他人察覺的表情,一種惡作劇、孩子般逗樂的邪念,像一個不懷好意的愛神,正在張弓準備射出一支毒箭。
他赤裸着上身,(佩裡“恥于”脫掉褲子,“恥于”穿泳褲,因為他擔心他的那條傷腿會讓人“感到惡心”,所以盡管他幻想着水下的事情,老是談起潛水,但卻一次也沒下過水。
)奧托畫下了遍布他發達的胸肌和臂膀,以及長滿老繭但卻像女孩子的小手上的各色文身。
他把這個速寫本作為分别禮物送給了佩裡,其中還有迪克的幾張“裸體習作”。
奧托合上本子,佩裡放下吉他,牛仔收起錨、發動了引擎。
起航的時間到了。
他們在離岸十英裡的海面上,海水呈現出暗黑色。
佩裡催迪克趕快釣魚。
“我們也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他說。
“什麼機會?” “抓一條大魚啊。
” “上帝啊,我的頭疼得厲害!”迪克說,“我不舒服。
”迪克常犯偏頭疼的毛病,他認為這是那次汽車事故的後果。
“求你了,寶貝兒,讓我們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好不好?” 然而沒過多久,迪克就忘記了頭疼。
他站起來,激動得大喊大叫。
奧托和牛仔也叫了起來。
佩裡真的釣到了“一條大魚”。
一條十英尺長的旗魚躍出水面,它忽而跳起彎成一條彩虹,忽而落下深深地躲在水中,把漁線扯得死緊。
就這樣上升、飛躍、落下又上升,一個小時過去了,又過了半個多小時,那位被汗水濕透的垂釣者才把它連拉帶扯地拖上船來。
有個老頭兒,整天帶着一架老式的木頭盒子照相機在阿卡普爾科海港徘徊。
“埃斯特莉塔号”駛進碼頭時,奧托請他替佩裡拍了六張與獵物的合照。
老頭兒的拍照技術糟透了,洗出來的照片又黑又模糊。
不過,這些照片仍然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佩裡的表情,他那無瑕的得意架勢、無比幸福的神情,就像經常出現于他夢中的那隻黃色大鳥終于帶着他飛向天堂一樣。
十二月的一天下午,保羅·赫爾姆正在小花園裡修剪枝葉,正是這個花園使邦妮·克拉特成為加登城園藝俱樂部的一個成員。
這是一項令人傷感的工作,因為這使他想起在另一個下午他做過同樣的事情。
那天,凱尼恩來幫他的忙,那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凱尼恩、南希以及他們的父母。
幾周來,赫爾姆先生感到越來越吃力。
他“健康不佳”,(實際情況比他知道的還糟,他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日子可活。
)為許多事情憂心忡忡,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工作。
他懷疑這個活兒自己做不了多久了。
别人或許不了解内情,但是他明白那些“小姐們”——貝弗裡和伊芙安娜,想把農場賣了。
雖然他曾在咖啡館裡聽一個年輕人說:“那件神秘的案子一天不破,有誰會買下那塊地方?”但一想起要有外人來這裡,收割“我們的田地”,他就覺得“不是滋味”。
赫爾姆表示異議,是為赫伯着想。
他指出:這塊地“隻應由克拉特的家人來照管”。
他記得有一次赫伯曾對他說:“我希望在這片土地上永遠有克拉特家的子孫和赫爾姆的子弟。
”赫伯說這話時還僅僅是一年前。
天啊,要是農場賣掉了,他該怎麼辦呢?他覺得自己“太老了,到别處去恐怕也不行了”。
不過,他又不能沒有工作,他願意工作。
他說自己可不是那種坐到火爐邊跷起二郎腿享清福的人。
但是這些日子來,農場的一切又讓他觸景生情:緊鎖的房屋,南希的馬孤零零地被遺棄在田野,被風吹落的蘋果在樹下腐爛,還有以往的那些聲音——凱尼恩召喚南希接電話與赫伯輕快地招呼“早安,保羅”,現在通通消失了。
他和赫伯一直“相處甚好”,彼此從未有過一句争執。
但是,為什麼那些從縣警長辦公室來的人老是問他問題?難道他們認為他“隐瞞了什麼事情”?也許他不該提起墨西哥人。
他曾告訴艾爾文·杜威,在十一月十四日星期六案發當天,大約下午四點鐘,有兩個墨西哥人,一個留着小胡子,另一個滿臉麻子,曾出現在河谷農場。
赫爾姆先生看見他們敲了辦公室的門,赫伯走出來與他們在草坪上交談,大概十分鐘之後,兩個陌生人繃着臉走開了。
赫爾姆先生猜想他們是來找工作的,結果被告知沒有工作可做。
糟糕的是,雖然赫爾姆先生多次被召喚去講述當天目睹的一切經過,但這件事他卻是在案發兩個星期後才向警方提起,就像他跟杜威解釋的那樣,“我是後來突然想起來的”。
可是杜威和那幾個調查人員好像并不相信他,他們的神情仿佛懷疑他有意捏造出這件事來誤導他們。
他們傾向于相信鮑勃·約翰遜,那個保險推銷員,星期六他在克拉特先生的辦公室待了一個下午。
他“絕對肯定”從下午兩點到六點十分,他是克拉特先生唯一的訪客。
赫爾姆先生同樣很明确:兩個墨西哥人,一個留着胡子,一個滿臉麻子,下午四點。
赫伯要是活着一定會告訴他們真相,讓他們相信他,相信保羅·赫爾姆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但是赫伯已不在人世了。
邦妮也不在了。
她的卧室的窗戶可以俯瞰花園,通常在她“發病”的時候,赫爾姆先生會看見她長時間地站在窗前,癡癡地盯着花園,仿佛她所看到的東西對她施了魔法。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她對一位朋友說,“我真的相信花朵、樹木、鳥兒和人是一樣的,都可以思考,可以相互交談。
如果我們努力去聽,就能聽見它們在說話。
隻要把所有其他聲音從腦子裡攆出去,就可以。
靜靜地,努力傾聽。
我現在也還相信,隻是無法再靜下心來……”) 回憶着邦妮站在窗前的情形,赫爾姆先生禁不住擡起頭來,仿佛希望看見她,一個窗戶後面的鬼魂。
假如真是那樣,也許并不會像他真正看到的東西那樣令他驚恐——那裡竟然有一隻抓着窗簾的手,還有一雙眼睛。
“可是,”他後來描述說,“那時太陽正照在房屋這邊。
”這使得窗玻璃閃閃發光,窗簾後的人影也跟着晃動。
等到赫爾姆先生用手遮住晃動的陽光定睛再看時,窗簾突然合上了,窗戶後面空空如也。
“我眼睛不太好,我懷疑是不是看花了眼,”他回憶說,“但我确信眼睛沒有欺騙我,我肯定絕對不是鬼魂,因為我根本不相信有鬼這回事。
那麼會是誰呢?在這兒鬼鬼祟祟的。
除了警察,沒人有權利進入這裡。
而且他們是怎麼進去的呢?所有的地方都鎖上了,就好像收音機預報龍卷風要來時做的那樣。
我愣住了。
但是我不敢一個人進去看個究竟。
我放下手裡的活兒,穿過農田跑到霍爾科姆。
一到那兒,我就立刻給魯濱遜警長打電話,告訴他有人闖進了克拉特家的宅子。
他們很快就全體出動。
州警、警長和他的手下、堪薩斯州調查局的艾爾文·杜威也來了。
當他們包圍了房子正準備采取行動時,前門突然開了。
”走出來一個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人: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眼神呆滞,頭發亂糟糟的,腰間槍帶上挂着一把三八口徑的手槍。
“我猜,當時在場的所有人的腦子裡都蹦出一個念頭,就是他,就是他來這兒殺了克拉特一家。
”赫爾姆先生繼續說道,“他一動也沒動,靜靜地站着,隻是眨了眨眼。
他們繳了他的槍,立即開始審問他。
” 這個男人姓艾德裡安,喬納森·丹尼爾·艾德裡安。
去新墨西哥州路經此地,目前沒有固定住所。
他為什麼要闖進克拉特家?是如何闖進來的?他給他們演示了一遍(他撬開一個下水井的井蓋,爬過水管道,便到了屋中的地下室)。
至于動機,他說自己讀過報紙對這件案子的報道,很是好奇,想看看那個地方到底什麼樣。
“然後,”據赫爾姆最後回憶,“有人問他是不是個搭便車的流浪漢,是不是想搭便車去新墨西哥。
他說不是,他自己開着車呢。
車就停在小路上。
于是所有的人都去看他的車。
等到他們發現車裡的東西時,其中一個人——也許是艾爾文·杜威——對喬納森·丹尼爾·艾德裡安說,‘先生,看來有些事我們得談談了。
’因為他們在車裡發現了一杆十二口徑的獵槍和一把獵刀。
” 墨西哥城一家旅館的房間。
房間裡有一個時髦而俗氣的櫃子,上面鑲着一面紫色的鏡子,在鏡子的一角貼着一張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寫的住宿規定:退房時間為下午兩點。
也就是說,時間一到,房客們要麼離開,要麼再交一天的房租,這完全不在現在的兩位房客思考的事情之列,他們隻想着能否把以前的房租交上。
因為一切果真不出佩裡所料:迪克把車賣了,三天以後,賣車得來的兩百塊錢大部分已經不見了蹤影。
第四天,迪克出去要找份正經的活兒幹,晚上回來他對佩裡說:“他媽的!你知道他們給多少錢?多少工資?一個熟練的機修工一天才兩塊錢!墨西哥!親愛的,我受夠了。
我們必須離開這兒。
回美國去。
得了吧,我現在什麼也不想聽。
什麼鑽石、埋藏的寶藏什麼的!醒醒吧,小男孩兒。
根本沒有什麼成箱的金子,也沒有沉船。
就算有又怎樣?見鬼,你連遊泳都不會!”第二天,迪克就向他的兩位墨西哥女友中較富的那位銀行家的遺孀借了錢,買了兩張經由聖疊戈、最遠可達加利福尼亞州巴斯托的汽車票。
他說:“到那之後,我們走也走回去了。
” 當然,佩裡可以堅持自己的主意,留在墨西哥,迪克愛他媽的去哪兒就去哪兒。
為什麼不呢?他不是一直都“孤零零”的,沒有“真正的朋友”嗎?(除了灰頭發、灰眼睛、“聰明絕頂的”威利-傑伊。
)但是他害怕離開迪克,就連這個念頭也讓他“渾身難受”,仿佛離開迪克就像是下決心從時速九十九英裡的火車上跳下去似的。
有段時間迪克認為自己能夠駕馭抑或掌控他朋友這種爆發性的冷熱無常脾氣,但他錯了,這個發現令他對佩裡逐漸失去了信心,他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隻是下意識地覺得他應該對佩裡有所戒備,但卻奇怪為什麼自己實際上并不害怕他。
“在我内心深處,”佩裡繼續說道,“我從未想過我能做出那種事。
” “那個黑鬼你怎麼解釋?”迪克說道。
一陣死寂。
迪克意識到佩裡正在盯着他。
一個星期前,佩裡在堪薩斯城買了一副極為講究的墨鏡,鑲着銀灰色的邊,配有反光的鏡片。
迪克讨厭這副墨鏡;他對佩裡說,要是被人看見“和戴着這種鬼玩意兒的人在一起”,他會感到恥辱的。
實際上,真正令他厭惡的是那鏡片:佩裡的眼睛隐藏在後面,令他覺得很不舒服。
“不過是一個黑鬼,”佩裡回答,“就另當别論了。
” 這個牽強的回答促使迪克繼續問道:“真是你幹的嗎?像你說的那樣把他殺了?”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因為他最初對佩裡的興趣、對佩裡性格和潛力的判斷都建立在這件事上。
佩裡曾告訴他如何親手打死一個黑人。
“當然是我幹的。
隻是一個黑鬼,那不一樣。
”佩裡接着說道,“知道真正困擾我的是什麼嗎?是那件事。
原因就在于我不相信,誰能做出那種事來還逃之夭夭。
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幹下那樣的事,還能毫無牽連。
我的意思是,困擾我的是這個,我總想着事情遲早會暴露。
” 雖然小時候上過教堂,但迪克從未“想過”自己會信上帝,也從未受過迷信的困擾。
與佩裡不同,他不相信一塊鏡子碎了就意味着七年的厄運,也不相信從玻璃反射出來的新月光輝是邪惡到來的征兆。
但佩裡的這種敏銳而淩亂的直覺也引發了迪克内心的疑慮。
當這個疑慮在迪克的頭腦中盤旋時,迪克難免也感到痛苦:他們兩個“向上帝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後,真的能逃脫懲罰嗎?”突然,迪克對佩裡說道:“現在,你給我閉嘴!”然後,他踩下油門,倒車,離開了海角。
在他們前面的泥土路上,他看見一條狗,正在溫暖的陽光下小跑着。
群山。
幾隻老鷹在明亮的天空中盤旋。
當佩裡問迪克“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時,他知道自己又挑起了一場令迪克不快的談話,他本該盡量避免的。
他同意迪克的觀點:為什麼總是沒完沒了地說呢?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一旦他“記起某些事情”(黑屋子裡爆發出的藍光、一個大玩具熊的玻璃眼睛),回想起某些聲音,特别是那幾個最能啃噬人心的字眼,(“噢,不!噢,求你了!不!不!不!不!求你别……噢,不要!求你了!”)一種無助的恐懼就抓住了他。
而且,有些聲音怎麼也揮之不去:銀币在地闆上滾動,硬木樓梯上的腳步以及呼吸與喘氣聲,一個喉嚨被切斷了的男人的呼噜聲,這些都令他心悸。
當佩裡說“我認為我們倆肯定什麼地方有毛病”時,他承認了一件他不想承認的事。
畢竟,設想自己也許“不正常”是“令人痛苦的”,特别是那毛病根本不是自己的過錯,而“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們家的德性!母親是個酒鬼,酒後嘔吐窒息而死。
她的兩兒兩女中,隻有小女兒芭芭拉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結了婚,安分地相夫教子。
另一個女兒弗恩在舊金山一家旅館跳窗自殺。
(佩裡“設法向自己解釋她是失足滑下去的”,因為他一直愛着弗恩。
她是“那麼可愛的一個人”,“很有藝術氣質”,跳舞“很厲害”,還擅長歌唱。
“如果她能有半分運氣,以她的相貌和條件,肯定會有所成就,肯定會出人頭地。
想到她爬上窗台,從十五層樓上跳下來,真令人感到難過。
”)還有大哥吉米,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妻子逼得自殺了,然後他也自殺了。
不久,他聽見迪克說:“饒了我吧,寶貝兒。
我可是個正常人。
”這簡直讓人笑掉大牙!但不必介意,管它呢。
“在我内心深處,”佩裡接着說道,“我從未想過我會做那種事。
”剛說完,他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迪克當然會這樣問:“那個黑鬼是怎麼回事?”他當時對迪克講這個故事無非是為了博取迪克的友情,希望迪克因此會“看得起”他,認為他“冷酷”,和迪克一樣“充滿男子漢氣概”。
因此,有一天他們倆讀到《讀者文摘》上一篇題為“你洞察他人性格的能力有多強?”的文章,(“當你在牙醫診所或火車站等候時,不妨研究一下身邊的人們不經意流露出的小細節,比如說走路的姿勢:兩腿筆直可以看出這人堅毅不屈的個性,走路踉踉跄跄則表示猶豫不決……”)兩人進行了讨論。
佩裡說:“我一直都是一個傑出的觀察者,否則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很能判斷什麼時候信任什麼人。
這點你就不太行了,迪克。
但是我已經開始信任你了。
你會見到我這樣做,因為我打算有一天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你。
我會告訴你一件我從未告訴過别人的事。
就連威利-傑伊都沒告訴。
就是我殺了一個人的事。
”佩裡看出來,迪克對此很感興趣,他聽得很出神。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拉斯維加斯,我住在一個供餐的舊公寓,那兒過去曾是妓院,但妓女們早就不在了。
那個地方十年前就該拆掉,總之我在的時候已經有些垮了。
我住在頂樓最便宜的房間,那個黑鬼也住在那兒。
他叫金,是外地人。
住在那上面的除了我們兩個人,還有數以萬計的蟑螂。
金不是很年輕了,但他曾做過多年修路和别的苦差事,所以體格還很棒。
他戴着眼鏡,整天讀書。
他從不關自己房間的門。
每次從他門口經過時,我總能看見他赤條條地躺在床上。
他那會兒正閑着,說上一份工作攢了點錢,現在就想在床上躺着,讀點書,搖搖扇子,喝點啤酒。
他讀的東西全很無聊——連環漫畫和牛仔的荒唐故事什麼的。
說實話,他人不錯。
有時我們一起喝杯啤酒,他還借給過我十塊錢。
我沒有理由害他。
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們坐在閣樓上,天熱得我睡不着,于是我說,‘走吧,金,我們去兜兜風。
’我有一輛偷來的舊車,我把它漆成了銀色,管它叫銀色幽靈。
我們開出去好遠,一直開進了沙漠。
沙漠裡很涼爽。
我們停下車,又喝了些啤酒。
金走出車,我跟在他後面。
他沒看見我拿起了一根鐵鍊,一根我藏在座位底下的自行車鍊條。
實際上,直到下手的時候,我還說不清為什麼要幹掉他。
我抽在他的臉上,把眼鏡打碎了。
我不停地打。
後來,我一點感覺也沒有,就把他留在了那兒。
許多日子過去了,我也從未聽人談起過這件事。
也許除了秃鷹,根本就沒人發現他。
” 這個故事有一部分是真實的。
佩裡的确認識一個叫金的黑人。
但是如果那個人死了,也與他毫無關系,他從未動過金一個手指頭。
佩裡自己心裡有數,金也許還躺在某地的床上,扇着扇子,喝着啤酒呢。
“結果呢?像你說的那樣把他打死了?”迪克問道。
佩裡既沒有撒謊的天才,也沒多少撒謊的經驗。
但是,一旦他講了一件虛構的事,就會一口咬定。
“當然,我殺了他。
隻不過一個黑鬼。
這就不同了。
”此刻他說,“知道真正困擾我的是什麼嗎?是那件事。
我就是無法相信,誰能做出那種事還逃之夭夭?”他懷疑迪克也不相信,因為他多少也已經感染到自己那種詭秘的、良心上的不安了。
所以他才會說:“你現在給我閉嘴!” 車子還在開。
在前方一百英尺處,一條狗正沿着路邊小跑。
迪克猛然向狗撞去。
這是一條老得半死的雜種狗,瘦得皮包骨頭,一身污穢,這麼一撞,就像一隻鳥一樣,立刻完蛋了。
但迪克很滿意。
“夥計!”他叫道。
每次一追狗,他就這樣叫,而每次一有這樣的機會,他絕不放過。
“夥計!我們肯定殺得它落花流水!” 感恩節過去了,打野雞的季節也即将結束,但是晴朗而溫暖的晚秋天氣尚未消逝。
最後一批外地來的新聞記者确信這個案子大概永遠破不了了,也離開了加登城。
但是對芬尼縣的人來說,這個案子并沒有完結,至少對那些光顧霍爾科姆最受歡迎的聚會場所——哈特曼咖啡館的人而言,還沒結束。
“自從出了這件麻煩事,我們這裡的生意一直忙得不可開交。
”哈特曼太太掃了一眼自己這間算得上溫暖舒适的小館子,這裡的每一小塊地方都或坐或站或倚地擠滿了渾身煙味、喝着咖啡的農夫或農牧場雇工。
“都是一群像老娘們兒似的家夥。
”哈特曼太太的表姐、女郵政局長克萊爾碰巧在場,她補充說,“假如是春天活兒忙的時候,他們不會來這兒的。
但是現在麥子已經割了,冬天就快來了,除了坐在這兒你吓我、我吓你之外,他們沒有别的好做。
你認識《電訊報》的比爾·布朗吧?看過他寫的那篇社論嗎?标題是‘另一場犯罪’那篇。
他說,‘所有人應立即停止嚼舌頭這種行徑。
’因為無憑無據地瞎說,也是犯罪。
但是你能指望什麼呢?看看周圍這群家夥,哪個不是獐頭鼠目、滿嘴瞎話的?哈!費盡力氣也是白說。
” 從哈特曼咖啡館傳出的一個流言牽涉到泰勒·瓊斯,他的産業緊鄰着河谷農場。
在哈特曼咖啡館的顧客裡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謀殺者的目标是瓊斯先生及其家人,而不是克拉特一家。
“這樣才講得通,”其中一個這樣争辯道,“泰勒·瓊斯比赫伯·克拉特富多了。
假設行兇者不是咱附近的人,又假設他也許是被雇來的,他隻曉得兇宅的路徑。
唉,這是很容易弄錯的。
轉錯一個彎,結果來到了克拉特家。
”“瓊斯說法”傳了又傳,特别對着瓊斯一家吹了過去,好在那是一個有涵養而且很理性的家庭,始終不為謠言所困。
一張便餐櫃台,幾張桌子,架着一副烤架的壁爐以及一台冰箱和一台收音機,這就是哈特曼咖啡館的全部家當。
“但是我們的顧客喜歡這裡,”女老闆說道,“他們不喜歡也沒辦法。
除此以外,他們沒有别的地方去,除非他們開車一去七英裡才能找到另一家。
不管怎麼說,我做買賣厚道,而且自從梅布爾來這兒工作後,咖啡也變得特别香。
”梅布爾就是赫爾姆太太。
“悲劇發生後,我說,‘梅布爾,現在你沒工作了,你為什麼不到我的咖啡館裡幫幫忙呢?煮煮咖啡,端端盤子什麼的。
’結果呢,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人都到這兒來了,他們用各種問題糾纏梅布爾。
問的全是關于那場悲劇的事。
但梅布爾不像默爾特表姐,也不像我。
她很害羞。
再說了,她也不知道什麼特别的事情。
她不見得比其他人知道得多。
”但是大多數光臨哈特曼咖啡館的人都認為她一定瞞着一些事。
實際上确實如此。
杜威曾和她談過幾次話并要求她對談話内容保密,特别是她不得提起失蹤的收音機以及在南希鞋裡找到的手表。
這就是為什麼她對阿齊貝爾德·威廉·華倫-布朗太太說:“任何看報紙的人知道的和我一樣多,甚至比我還多,因為我不看報紙。
” 阿齊貝爾德·威廉·華倫-布朗太太是一位不苟言笑、身材矮胖、四十出頭,說話帶一口不太地道的上流社會腔調的英國婦人,她和咖啡館的其他常客毫無相似之處,在這樣一種環境裡,她就好像是掉進火雞圍欄裡的一隻孔雀。
有一次,她向一位熟人解釋為什麼她和丈夫放棄“英國北部的家産”,從世代居住的家——“最令人高興的,哦,最優雅的老房子”,搬到西堪薩斯平原上一座破舊的、讓人極為不快的農場,“稅!親愛的。
遺産稅重得要命。
這就是逼得我們離開英格蘭的原因。
是的,我們是一年前離開的,毫無遺憾。
一點兒也不遺憾。
我們喜歡這裡。
簡直喜歡極了。
當然,雖然這兒和我們以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那種生活我們曾經很熟悉,巴黎、羅馬、蒙特卡羅、倫敦。
我确實偶爾想念倫敦。
哦,我并不是真的想念它——那種忙亂的生活,永遠打不着出租車,總要擔心穿着和打扮。
絕對不喜歡。
我們喜歡這裡。
我猜有些人,他們知道我們的過去,了解我們以前的生活,會感覺奇怪,我們住在這兒不覺得太寂寞了嗎?我們本來是想要定居到大西部的。
懷俄明、内華達最理想了。
我們曾盤算過在那邊說不定能挖到一口油井。
但是在半路上,我們在加登城停下來看望朋友,實際是朋友的朋友,但他們熱情得不得了,堅持要我們多留些日子。
我們想,嗨,倒也是,為什麼不在這兒買塊地,開個牧場呢?或者種種田?不瞞您說,到今天我們還沒打定主意究竟是開牧場呢還是開農場。
奧斯汀醫生也問我們是否覺得這裡太安靜了。
實際上,不,實際上我從未見過比這兒更熱鬧的地方,比空襲還要命:火車,郊狼,整夜裡還不知有什麼怪物在不停鬼号,吵死了!自從兇殺案以後,我更有些受不了了。
很多事情都讓我這麼覺得。
我們那所破房子老是發出吱吱咯咯的聲音。
别誤會,我不是在抱怨。
說真的,這間房子還是挺實用的,現代化設備齊全;可是,天哪!它那咳嗽和哼唧聲真夠嗆!天黑後,一起風,可惡的大草原的風,聽上去就像是吓人的呻吟。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神經有點緊張,便免不了疑神疑鬼地瞎想。
天哪!那一家真夠可憐的!不,我們沒有打過交道。
我隻見過克拉特先生一次,是在‘聯邦大廈’。
” 十二月初,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咖啡館就有兩個常客宣布他們将打點行裝,不但要離開芬尼縣,還要離開堪薩斯州。
第一位是為萊斯特·麥科伊幹活的佃農——麥科伊先生是西堪薩斯州聞名的農場主和商人。
這位佃農說:“我和麥科伊先生談過了。
盡量讓他知道霍爾科姆及其周圍發生了這種事,誰在這裡能睡着覺呢?我老婆睡不着,也不讓我睡。
所以我對麥科伊先生說,盡管我喜歡他這兒,但是他最好另找一個人來。
因為我們要搬家了,搬到東科羅拉多州去。
也許在那兒我能好好歇歇。
” 第二個宣布要走的是蘆田太太。
她帶着四個臉蛋紅撲撲的孩子來到了咖啡館。
她讓孩子們在餐桌前站成一排,然後對哈特曼太太說:“給布魯斯一盒糖漿玉米花。
博比想要一杯可樂。
邦妮瓊,你呢?我們知道你的感受,但是别這樣,過來吃點兒吧。
媽媽請客。
”邦妮瓊搖了搖頭,蘆田太太接着說道:“她有點兒傷心。
她不想離開這兒。
這兒有她的學校和所有的朋友。
” “唉呀,我說,”哈特曼太太沖邦妮瓊笑了笑,說道,“那沒什麼好傷心的。
從霍爾科姆學校轉到加登城高中會有更多的男孩的。
” 邦妮瓊說:“你不明白。
爸爸想把我們帶到内布拉斯加州去。
” 貝絲·哈特曼太太看着孩子的媽媽,仿佛希望她否認女兒的說法。
“這是真的,貝絲。
”蘆田說道。
“我不知該說些什麼。
”哈特曼太太說,她的聲音充滿驚訝和失望。
蘆田一家是霍爾科姆的一部分,人人都欣賞他們。
這家人總是高高興興的,工作勤奮、與人為善、慷慨大方,雖然他們沒有多少可慷慨的東西。
蘆田太太說:“我們讨論搬家已經很久了。
英夫,是他認為我們在别的地方也許會過得更好。
” “你們打算什麼時候走?” “把東西賣光以後就走。
但是不管怎樣,也會在聖誕節之後了。
因為我們還沒有給牙醫錢呢。
是給英夫的聖誕節禮物,我和孩子們打算送給他三顆金牙。
” 哈特曼太太歎了口氣。
“我不知說什麼好。
我希望你們别走,别賣光東西,離開我們。
”她又歎了口氣,“看起來大家都要走了。
活着的,或是死了的。
” “唉,你以為我願意離開這兒嗎?”蘆田太太說,“這裡是我們住過的最好的地方。
但英夫是一家之主,他說我們可以在内布拉斯加找到一塊更好的田。
聽我說,貝絲,”蘆田太太想皺皺眉頭,但她那張圓胖光滑的面孔不太容易做到,“我們以前常為這件事争個不休。
有一晚我實在拗不過他,隻好說:‘好吧,你是當家的,我們走吧。
’自從赫伯家出事後,我覺得住在這附近也很不好受。
我說的是我自己,對我而言是如此的。
所以我不再争了,我說‘好吧’。
”說着,她随手拿了一塊糖漿玉米花。
“唉,我忘不了這件事,我沒辦法把這件事從腦子裡抹去。
我喜歡赫伯。
你可知道,我是見過他生前最後一面的人嗎?嗯,我和孩子們。
我們去加登城參加4-H俱樂部的聚會,赫伯開車送我們回家。
我記得在路上我對赫伯說的最後一些話。
我告訴他,我想象不出有什麼事能讓他害怕,不管形勢如何,他總有辦法對付。
”她若有所思地嚼着玉米花,又拿起博比的可樂喝了一口,然後說道:“說也奇怪,但是,你知道,貝絲,我敢打賭,他當時不害怕。
我的意思是,不管當時發生了什麼,我敢斷定,直到最後,他都不相信會發生。
因為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
他那樣的一個人。
” 陽光熾熱。
一艘名叫“埃斯特莉塔”的小船停泊在平靜的海面上。
船上有四個人,迪克、佩裡、一個墨西哥小夥子和一個名叫奧托的有錢的德國中年人。
“再唱一個吧。
”奧托說道。
佩裡彈着吉他,以沙啞但悅耳的聲音唱了一首《漫山煙霧》: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上, 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中傷, 但是當我們死去,棺木即将合上, 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
我活着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把花兒送上…… 佩裡和迪克在墨西哥城待了一個星期,然後就驅車南下,一路由庫埃納瓦卡、塔克西科來到阿卡普爾科。
在阿卡普爾科一家自動電唱機開得震天響的酒吧裡,他們遇見了滿腿汗毛、異常好客的奧托,是迪克和他“釣上的”。
但是這位紳士,這位從漢堡來此度假的律師“已經有了一個朋友”,一個自稱是牛仔的阿卡普爾科的年輕人。
“他是個值得信任的人,”佩裡有一次提起牛仔時說,“雖然有時候卑鄙得像猶大,但是,哦,老兄,他是個有趣的家夥。
一個真正的快騎好手。
迪克也很喜歡他,我們相處得很好。
” 牛仔在自己舅舅家為這兩個遍體文身的流浪漢找到一個住處,還答應幫助佩裡提高西班牙語水平。
他和那個來自漢堡的度假者的關系令他們獲益匪淺,他們一起喝酒、吃飯、玩女人,這些費用都由奧托承擔。
奧托似乎認為他的比索花得值,單從他喜歡迪克的葷笑話就可以看出來。
每天,四個朋友駕着奧托租來的深海捕魚船“埃斯特莉塔号”,沿着海岸遨遊。
牛仔擔任船長;奧托素描、釣魚;佩裡給魚鈎裝餌,做着白日夢、唱唱歌,有時也扯動一下魚線;迪克無所事事,隻是一味地無病呻吟,抱怨日子太無聊,懶洋洋地躺着,被太陽曬得昏昏欲睡,活像一隻午睡時的蜥蜴。
但是佩裡卻說:“終于對了,生活就應當是這個樣子。
”然而,他知道好景不長——實際上,這種生活将在當天結束。
第二天,奧托就要回德國,而佩裡和迪克将駕車返回墨西哥城——迪克堅持要這樣做。
“必須如此,寶貝兒。
”一回兩人為此争論時,迪克說,“這種生活的确很好。
太陽照在你的背上挺舒服,但是錢卻嘩嘩地流走了。
等把車賣掉後,我們還剩什麼呢?” 也真的是所剩無幾。
因為那天在堪薩斯城亂開支票騙到的照相機、男式襯衫的鍊扣與電視機,已經全都當掉了。
而且,他們把那副雙筒望遠鏡和灰色的奇尼斯牌便攜式收音機都賣給了迪克在墨西哥城結交的警察。
“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返墨西哥城,把車賣掉,我也許能在修車廠找到一份工作。
不管怎麼說,那兒的待遇不錯。
那兒的機會更好。
上帝啊,我真想再享受享受伊内茲那個小妞。
”伊内茲是個妓女,是在墨西哥城美術館的台階上和迪克勾搭上的,(這次參觀美術館,實在是為了讓佩裡開心一下。
)她才十八歲,迪克答應娶她。
但是他也答應要娶瑪麗亞,一位五十歲的女人,據說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墨西哥銀行家”的遺孀。
他們是在一家酒吧裡相遇的,第二天早上,她就付給他相當于七塊美金的代價。
“所以,你看怎麼樣?”迪克對佩裡說,“我們把車賣掉。
找一份工作。
攢點兒錢。
然後再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他的語氣聽起來仿佛佩裡對将來全無打算似的。
也許他們會用那輛老雪佛蘭換兩三百塊錢。
照他以往對迪克的認識——現在他真正了解了——迪克會立刻把錢花在伏特加和女人身上。
佩裡唱歌的時候,奧托在速寫本上給他畫了幅素描。
畫得還有幾分神似,畫家注意到模特臉上一個不易為他人察覺的表情,一種惡作劇、孩子般逗樂的邪念,像一個不懷好意的愛神,正在張弓準備射出一支毒箭。
他赤裸着上身,(佩裡“恥于”脫掉褲子,“恥于”穿泳褲,因為他擔心他的那條傷腿會讓人“感到惡心”,所以盡管他幻想着水下的事情,老是談起潛水,但卻一次也沒下過水。
)奧托畫下了遍布他發達的胸肌和臂膀,以及長滿老繭但卻像女孩子的小手上的各色文身。
他把這個速寫本作為分别禮物送給了佩裡,其中還有迪克的幾張“裸體習作”。
奧托合上本子,佩裡放下吉他,牛仔收起錨、發動了引擎。
起航的時間到了。
他們在離岸十英裡的海面上,海水呈現出暗黑色。
佩裡催迪克趕快釣魚。
“我們也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他說。
“什麼機會?” “抓一條大魚啊。
” “上帝啊,我的頭疼得厲害!”迪克說,“我不舒服。
”迪克常犯偏頭疼的毛病,他認為這是那次汽車事故的後果。
“求你了,寶貝兒,讓我們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好不好?” 然而沒過多久,迪克就忘記了頭疼。
他站起來,激動得大喊大叫。
奧托和牛仔也叫了起來。
佩裡真的釣到了“一條大魚”。
一條十英尺長的旗魚躍出水面,它忽而跳起彎成一條彩虹,忽而落下深深地躲在水中,把漁線扯得死緊。
就這樣上升、飛躍、落下又上升,一個小時過去了,又過了半個多小時,那位被汗水濕透的垂釣者才把它連拉帶扯地拖上船來。
有個老頭兒,整天帶着一架老式的木頭盒子照相機在阿卡普爾科海港徘徊。
“埃斯特莉塔号”駛進碼頭時,奧托請他替佩裡拍了六張與獵物的合照。
老頭兒的拍照技術糟透了,洗出來的照片又黑又模糊。
不過,這些照片仍然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佩裡的表情,他那無瑕的得意架勢、無比幸福的神情,就像經常出現于他夢中的那隻黃色大鳥終于帶着他飛向天堂一樣。
十二月的一天下午,保羅·赫爾姆正在小花園裡修剪枝葉,正是這個花園使邦妮·克拉特成為加登城園藝俱樂部的一個成員。
這是一項令人傷感的工作,因為這使他想起在另一個下午他做過同樣的事情。
那天,凱尼恩來幫他的忙,那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凱尼恩、南希以及他們的父母。
幾周來,赫爾姆先生感到越來越吃力。
他“健康不佳”,(實際情況比他知道的還糟,他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日子可活。
)為許多事情憂心忡忡,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工作。
他懷疑這個活兒自己做不了多久了。
别人或許不了解内情,但是他明白那些“小姐們”——貝弗裡和伊芙安娜,想把農場賣了。
雖然他曾在咖啡館裡聽一個年輕人說:“那件神秘的案子一天不破,有誰會買下那塊地方?”但一想起要有外人來這裡,收割“我們的田地”,他就覺得“不是滋味”。
赫爾姆表示異議,是為赫伯着想。
他指出:這塊地“隻應由克拉特的家人來照管”。
他記得有一次赫伯曾對他說:“我希望在這片土地上永遠有克拉特家的子孫和赫爾姆的子弟。
”赫伯說這話時還僅僅是一年前。
天啊,要是農場賣掉了,他該怎麼辦呢?他覺得自己“太老了,到别處去恐怕也不行了”。
不過,他又不能沒有工作,他願意工作。
他說自己可不是那種坐到火爐邊跷起二郎腿享清福的人。
但是這些日子來,農場的一切又讓他觸景生情:緊鎖的房屋,南希的馬孤零零地被遺棄在田野,被風吹落的蘋果在樹下腐爛,還有以往的那些聲音——凱尼恩召喚南希接電話與赫伯輕快地招呼“早安,保羅”,現在通通消失了。
他和赫伯一直“相處甚好”,彼此從未有過一句争執。
但是,為什麼那些從縣警長辦公室來的人老是問他問題?難道他們認為他“隐瞞了什麼事情”?也許他不該提起墨西哥人。
他曾告訴艾爾文·杜威,在十一月十四日星期六案發當天,大約下午四點鐘,有兩個墨西哥人,一個留着小胡子,另一個滿臉麻子,曾出現在河谷農場。
赫爾姆先生看見他們敲了辦公室的門,赫伯走出來與他們在草坪上交談,大概十分鐘之後,兩個陌生人繃着臉走開了。
赫爾姆先生猜想他們是來找工作的,結果被告知沒有工作可做。
糟糕的是,雖然赫爾姆先生多次被召喚去講述當天目睹的一切經過,但這件事他卻是在案發兩個星期後才向警方提起,就像他跟杜威解釋的那樣,“我是後來突然想起來的”。
可是杜威和那幾個調查人員好像并不相信他,他們的神情仿佛懷疑他有意捏造出這件事來誤導他們。
他們傾向于相信鮑勃·約翰遜,那個保險推銷員,星期六他在克拉特先生的辦公室待了一個下午。
他“絕對肯定”從下午兩點到六點十分,他是克拉特先生唯一的訪客。
赫爾姆先生同樣很明确:兩個墨西哥人,一個留着胡子,一個滿臉麻子,下午四點。
赫伯要是活着一定會告訴他們真相,讓他們相信他,相信保羅·赫爾姆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但是赫伯已不在人世了。
邦妮也不在了。
她的卧室的窗戶可以俯瞰花園,通常在她“發病”的時候,赫爾姆先生會看見她長時間地站在窗前,癡癡地盯着花園,仿佛她所看到的東西對她施了魔法。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她對一位朋友說,“我真的相信花朵、樹木、鳥兒和人是一樣的,都可以思考,可以相互交談。
如果我們努力去聽,就能聽見它們在說話。
隻要把所有其他聲音從腦子裡攆出去,就可以。
靜靜地,努力傾聽。
我現在也還相信,隻是無法再靜下心來……”) 回憶着邦妮站在窗前的情形,赫爾姆先生禁不住擡起頭來,仿佛希望看見她,一個窗戶後面的鬼魂。
假如真是那樣,也許并不會像他真正看到的東西那樣令他驚恐——那裡竟然有一隻抓着窗簾的手,還有一雙眼睛。
“可是,”他後來描述說,“那時太陽正照在房屋這邊。
”這使得窗玻璃閃閃發光,窗簾後的人影也跟着晃動。
等到赫爾姆先生用手遮住晃動的陽光定睛再看時,窗簾突然合上了,窗戶後面空空如也。
“我眼睛不太好,我懷疑是不是看花了眼,”他回憶說,“但我确信眼睛沒有欺騙我,我肯定絕對不是鬼魂,因為我根本不相信有鬼這回事。
那麼會是誰呢?在這兒鬼鬼祟祟的。
除了警察,沒人有權利進入這裡。
而且他們是怎麼進去的呢?所有的地方都鎖上了,就好像收音機預報龍卷風要來時做的那樣。
我愣住了。
但是我不敢一個人進去看個究竟。
我放下手裡的活兒,穿過農田跑到霍爾科姆。
一到那兒,我就立刻給魯濱遜警長打電話,告訴他有人闖進了克拉特家的宅子。
他們很快就全體出動。
州警、警長和他的手下、堪薩斯州調查局的艾爾文·杜威也來了。
當他們包圍了房子正準備采取行動時,前門突然開了。
”走出來一個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人: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眼神呆滞,頭發亂糟糟的,腰間槍帶上挂着一把三八口徑的手槍。
“我猜,當時在場的所有人的腦子裡都蹦出一個念頭,就是他,就是他來這兒殺了克拉特一家。
”赫爾姆先生繼續說道,“他一動也沒動,靜靜地站着,隻是眨了眨眼。
他們繳了他的槍,立即開始審問他。
” 這個男人姓艾德裡安,喬納森·丹尼爾·艾德裡安。
去新墨西哥州路經此地,目前沒有固定住所。
他為什麼要闖進克拉特家?是如何闖進來的?他給他們演示了一遍(他撬開一個下水井的井蓋,爬過水管道,便到了屋中的地下室)。
至于動機,他說自己讀過報紙對這件案子的報道,很是好奇,想看看那個地方到底什麼樣。
“然後,”據赫爾姆最後回憶,“有人問他是不是個搭便車的流浪漢,是不是想搭便車去新墨西哥。
他說不是,他自己開着車呢。
車就停在小路上。
于是所有的人都去看他的車。
等到他們發現車裡的東西時,其中一個人——也許是艾爾文·杜威——對喬納森·丹尼爾·艾德裡安說,‘先生,看來有些事我們得談談了。
’因為他們在車裡發現了一杆十二口徑的獵槍和一把獵刀。
” 墨西哥城一家旅館的房間。
房間裡有一個時髦而俗氣的櫃子,上面鑲着一面紫色的鏡子,在鏡子的一角貼着一張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寫的住宿規定:退房時間為下午兩點。
也就是說,時間一到,房客們要麼離開,要麼再交一天的房租,這完全不在現在的兩位房客思考的事情之列,他們隻想着能否把以前的房租交上。
因為一切果真不出佩裡所料:迪克把車賣了,三天以後,賣車得來的兩百塊錢大部分已經不見了蹤影。
第四天,迪克出去要找份正經的活兒幹,晚上回來他對佩裡說:“他媽的!你知道他們給多少錢?多少工資?一個熟練的機修工一天才兩塊錢!墨西哥!親愛的,我受夠了。
我們必須離開這兒。
回美國去。
得了吧,我現在什麼也不想聽。
什麼鑽石、埋藏的寶藏什麼的!醒醒吧,小男孩兒。
根本沒有什麼成箱的金子,也沒有沉船。
就算有又怎樣?見鬼,你連遊泳都不會!”第二天,迪克就向他的兩位墨西哥女友中較富的那位銀行家的遺孀借了錢,買了兩張經由聖疊戈、最遠可達加利福尼亞州巴斯托的汽車票。
他說:“到那之後,我們走也走回去了。
” 當然,佩裡可以堅持自己的主意,留在墨西哥,迪克愛他媽的去哪兒就去哪兒。
為什麼不呢?他不是一直都“孤零零”的,沒有“真正的朋友”嗎?(除了灰頭發、灰眼睛、“聰明絕頂的”威利-傑伊。
)但是他害怕離開迪克,就連這個念頭也讓他“渾身難受”,仿佛離開迪克就像是下決心從時速九十九英裡的火車上跳下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