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臉頰。
這是什麼?難道這就是他那時,我幾乎想說:所遭受的,而又被我根本不願知道的神秘力量用來守約的——那些旋律的頓悟中的一個。
他想象的那些其表現力巨大的主題頻繁出現在這部世界末日的作品裡,它們在裡面總是立即經受一種使之冷卻的控制,也就是說它們被嚴加管束,通過轉變思想成為(十二音體系)音列,得到相當于該音樂作品的建築石材的待遇,難道這就是它們之中的一個的展開嗎?我看見他一邊在嘴裡嘟囔着那句“你繼續說!隻管繼續說!”,一邊走到桌旁,一把扯開管弦樂隊草圖,或許真的是用力過猛吧,其中的一張紙在翻的時候被從下面撕破了,而他這時的臉上則是各種表情雜陳,這種表情我不打算再去逐一描繪了,但在我看來,這種表情扭曲了他臉上原有的那種聰穎和自豪的美感。
他就帶着這副表情去看那些草稿,在那上面,那首涉及在四騎士面前逃跑、絆跤、被摔倒在地、被馬蹄踐踏的人類的恐怖合唱,其構思或許已經完成了。
《鳥的哀鳴》中那種交由嘲諷挑剔的巴松管來發出的令人恐怖的叫聲或許已經被記錄下來了,要麼,那支應答輪唱式的交替歌唱的曲子或許也已經連接好了,我的心在我第一次接觸它時就馬上被它深深地打動了——這是一首用耶利米的話改編而成的嚴厲苛刻的合唱賦格曲: “活着的人要怎樣去咕哝呢? 人人都要因為不滿自己的罪孽而咕哝! 就讓我們去探究和檢驗我們的本性, 就讓我們去皈依主吧!…… 我們,我們犯下了罪孽, 我們過去也沒有做到聽話馴服; 因此你沒有廉價地姑息; 你對我們萬分生氣, 你迫害我們,把我們無情地掐死。
…… 你把我們變成糞便和垃圾, 衆民把我們踩在腳底。
” 我稱這支歌為一首賦格曲,而它也是顯得蠻有賦格味兒的,但是,主題卻沒有得到誠實地重複,而是自身随着整體的發展而發展,以至于一種藝術家看似服從的風格開始解體并在一定程度上變得荒唐起來——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和回歸前巴赫時代某些押韻歌謠和尋求曲的古樸的賦格曲形式同時進行的,在這些押韻歌謠和尋求曲裡,賦格曲主題的定義并不總是清晰和固定的。
他的眼睛可能會看向這裡或那裡,他伸手去拿記譜筆,他把拿起的筆又扔到一邊,口中喃喃自語着“好,明天見”,用依舊通紅的額頭沖着我,就這樣,他人又折回去了。
但我卻知道或擔心,他不會遵守這句“明天見”,而是在和我分手之後又會馬上坐下來工作,把在他和我聊天的過程中不請自到地襲上他心頭的那些東西付諸實施——完事之後再服兩片魯米那[5],死死地睡上一覺,必須用睡得死來彌補睡得短,這樣,天一亮就又可以開始。
他引用了下面一段話: “起來吧,洋琴和豎琴! 我要早早把床起。
” 因為他生活在恐懼中,他害怕,他被賜予或他所遭遇的這種頓悟的狀态可能被提前剝奪,事實上,他在這部作品即将殺青之前,這個可怕的結尾,它要求他拿出全部的勇氣,它遠非那種浪漫的拯救音樂,而是對整部作品所具有的神學意義上的否定和決不寬恕的性質的極其無情的證實——事實上,怎麼說呢,恰好就在他要确定這個鐵皮體的過于多聲部的、覆蓋其全部音域、給人以通向絕望沉淪的深淵大門已經打開之印象的音樂之前,他的老毛病又複發了,他的身體重新陷入以前那種疼痛和惡心狀态,處在這種身體狀況之中的他,用他自己的話說,甚至連作曲以及如何作曲,它們是什麼,都記不清楚了。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周,疾病過去之後,他于1919年8月初再度開始工作,搶在這個很多時候是烈日炎炎的月份過去之前,做完了所有的事情。
這部作品的形成時間,按我的算法是四個半月,也就是截至他因身體虛弱而中斷之前。
如果把這個中斷期和結尾工作也考慮在内的話,那麼,他為寫下這部《約翰啟示錄》草稿所需的時間總共也就六個月,的确是足以令人感到吃驚的了。
[1]心理學術語,指躁狂症的症狀。
[2]梅希蒂爾德·馮·馬格德堡(約1212-1283):又譯馬格德堡的梅希蒂爾德,修女和神秘主義者。
[3]希爾德加德·馮·賓根(1098-1179):最早的女性作曲家,她正式身份是“聖希爾德加德”,德國的女修道院長,也是女性文學家、畫家、科學家和預言家。
12世紀很少有女性從事創作,而被喻為萊茵河女先知的希爾德加德卻有許多理論作品。
[4]山名,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以北。
[5]一種鎮靜安眠藥。
這是什麼?難道這就是他那時,我幾乎想說:所遭受的,而又被我根本不願知道的神秘力量用來守約的——那些旋律的頓悟中的一個。
他想象的那些其表現力巨大的主題頻繁出現在這部世界末日的作品裡,它們在裡面總是立即經受一種使之冷卻的控制,也就是說它們被嚴加管束,通過轉變思想成為(十二音體系)音列,得到相當于該音樂作品的建築石材的待遇,難道這就是它們之中的一個的展開嗎?我看見他一邊在嘴裡嘟囔着那句“你繼續說!隻管繼續說!”,一邊走到桌旁,一把扯開管弦樂隊草圖,或許真的是用力過猛吧,其中的一張紙在翻的時候被從下面撕破了,而他這時的臉上則是各種表情雜陳,這種表情我不打算再去逐一描繪了,但在我看來,這種表情扭曲了他臉上原有的那種聰穎和自豪的美感。
他就帶着這副表情去看那些草稿,在那上面,那首涉及在四騎士面前逃跑、絆跤、被摔倒在地、被馬蹄踐踏的人類的恐怖合唱,其構思或許已經完成了。
《鳥的哀鳴》中那種交由嘲諷挑剔的巴松管來發出的令人恐怖的叫聲或許已經被記錄下來了,要麼,那支應答輪唱式的交替歌唱的曲子或許也已經連接好了,我的心在我第一次接觸它時就馬上被它深深地打動了——這是一首用耶利米的話改編而成的嚴厲苛刻的合唱賦格曲: “活着的人要怎樣去咕哝呢? 人人都要因為不滿自己的罪孽而咕哝! 就讓我們去探究和檢驗我們的本性, 就讓我們去皈依主吧!…… 我們,我們犯下了罪孽, 我們過去也沒有做到聽話馴服; 因此你沒有廉價地姑息; 你對我們萬分生氣, 你迫害我們,把我們無情地掐死。
…… 你把我們變成糞便和垃圾, 衆民把我們踩在腳底。
” 我稱這支歌為一首賦格曲,而它也是顯得蠻有賦格味兒的,但是,主題卻沒有得到誠實地重複,而是自身随着整體的發展而發展,以至于一種藝術家看似服從的風格開始解體并在一定程度上變得荒唐起來——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和回歸前巴赫時代某些押韻歌謠和尋求曲的古樸的賦格曲形式同時進行的,在這些押韻歌謠和尋求曲裡,賦格曲主題的定義并不總是清晰和固定的。
他的眼睛可能會看向這裡或那裡,他伸手去拿記譜筆,他把拿起的筆又扔到一邊,口中喃喃自語着“好,明天見”,用依舊通紅的額頭沖着我,就這樣,他人又折回去了。
但我卻知道或擔心,他不會遵守這句“明天見”,而是在和我分手之後又會馬上坐下來工作,把在他和我聊天的過程中不請自到地襲上他心頭的那些東西付諸實施——完事之後再服兩片魯米那
他引用了下面一段話: “起來吧,洋琴和豎琴! 我要早早把床起。
” 因為他生活在恐懼中,他害怕,他被賜予或他所遭遇的這種頓悟的狀态可能被提前剝奪,事實上,他在這部作品即将殺青之前,這個可怕的結尾,它要求他拿出全部的勇氣,它遠非那種浪漫的拯救音樂,而是對整部作品所具有的神學意義上的否定和決不寬恕的性質的極其無情的證實——事實上,怎麼說呢,恰好就在他要确定這個鐵皮體的過于多聲部的、覆蓋其全部音域、給人以通向絕望沉淪的深淵大門已經打開之印象的音樂之前,他的老毛病又複發了,他的身體重新陷入以前那種疼痛和惡心狀态,處在這種身體狀況之中的他,用他自己的話說,甚至連作曲以及如何作曲,它們是什麼,都記不清楚了。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周,疾病過去之後,他于1919年8月初再度開始工作,搶在這個很多時候是烈日炎炎的月份過去之前,做完了所有的事情。
這部作品的形成時間,按我的算法是四個半月,也就是截至他因身體虛弱而中斷之前。
如果把這個中斷期和結尾工作也考慮在内的話,那麼,他為寫下這部《約翰啟示錄》草稿所需的時間總共也就六個月,的确是足以令人感到吃驚的了。
12世紀很少有女性從事創作,而被喻為萊茵河女先知的希爾德加德卻有許多理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