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成為他搞帶點苦味的幽默和說盎格魯撒克遜笑話的一個源泉,也成為阿德裡安快活起來的一個源泉,除了呂迪格爾,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夠讓他如此輕松地超越肉體的痛苦,進入自由戲谑的、開懷大笑的天地。
不言而喻,市政議員夫人羅德太太也時不時地會走出她那充斥着過多的市民階級家具的藏身之處,跑到這邊來小坐片刻,如果見不到阿德裡安本人的話,她就會向施魏格施迪爾太太打聽他的情況。
如果他在家招待她,或者他們在外面碰上,那麼,她就會跟他講她的兩個女兒,由于她的門牙已經掉了一顆,所以在整個講述的過程中,她都始終能夠做到笑不露齒;因為,這裡也和她前額的頭發一樣,都是讓她不敢見人的難堪之處。
她說,克拉麗莎非常熱愛她的藝術家職業,雖然觀衆的反應有些冷淡,評論界也挑剔得很,還有那個狂妄無情的導演,他總是在她興沖沖地準備把她一個人的單獨表演進行到底之時,在後台對着她叫喊“速度,速度!”,企圖以此敗壞她的興緻,但是,這些統統都沒有能夠降低她從事這個職業的樂趣。
她在策勒的第一個聘用合同已經到期了,而她的下一個也沒有讓她提升多少:她現在在遙遠的東普魯士的埃爾濱演些小情人的角色,不過,她有希望被聘用到帝國西部,也就是到普福爾茨海姆,如果從那裡最後再往卡爾斯魯厄或斯圖加特的舞台上跳,那距離就不算遙遠了。
而從事這種職業生涯的關鍵就在于,不能總是在小地方呆着,而是要能夠及時進入一家州立劇院或是一家省城的在精神文化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私人劇院立足。
克拉麗莎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夠實現。
但是,從她的來信,至少是從她給她姐姐的信中可以看出,她所取得的成功更多的是個人生活的,也就是說:情愛的,而不是藝術的性質。
她發現有很多人在追求自己,而用冷嘲熱諷去拒絕這些追求也牽扯了她的一部分精力。
她雖然沒有直接告訴過她母親,但在給伊涅絲的信中卻透露說,有一個有錢的百貨公司老闆,一個保養得很好的白胡子老頭,有意讓她做他的情人,許諾給她房子、車子,讓她穿金戴銀,永葆嬌媚;如果她答應了的話,她就可以叫那個無恥地叫喊“速度,速度!”的導演住口,同時也可以讓寫劇評的那些個人改口。
可是,她太驕傲了,太驕傲了,根本不能容忍把她的生活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
在她看來,這關系到她的人格,而不是她的人;那個大商販遭到了拒絕,而克拉麗莎又重新去埃爾濱開始了新的奮鬥。
相比之下,市政議員夫人說起她在慕尼黑的女兒伊涅絲時就沒有那麼詳細了:她的生活似乎的确是更平穩、更正常、更有保障一些了——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的,而羅德夫人顯然也隻願意從表面上來看待它,也就是說,她所描繪的伊涅絲的婚姻是幸福的,然而,她的這種描繪卻是表面得不能再表面了,盡管感情豐富。
當時正好是那對雙胞胎出生,市政議員夫人并非特别情真意切地談及這件大事——談及那三個嬌生慣養的、雪白雪白的小東西,她偶爾也會進到她們居住的那間理想的兒童房裡去看望她們。
她用強調的語氣,同時也不無自豪地贊揚她的大女兒有一股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說憑着這股精神,她,即便境況惡劣,照舊知道如何把她的家務打理得無可挑剔。
但讓人分辨不出的是,她對那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即她和施維爾特費格的事,是真的不知道呢,還是故意裝作不知道。
而阿德裡安,正如讀者諸君現在所知道的那樣,那時則是通過我的口才了解到這些事情的真相的。
有一天,魯道夫甚至當面向他進行了忏悔——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這位小提琴家在我們的朋友的老毛病急性發作期間表現得非常熱心、忠誠和親近,好像他就是要抓住這次機會向他表明他是多麼看重他的親善、他的好感似的——當然還不止于此:我的印象是,他認為,應該乘阿德裡安處在痛苦的、弱化的和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一定程度上無助的狀态的時候,來向他提供他全部的永不氣餒的和受到諸多個人魅力支撐的幫助,以消除他那種矜持、冷淡、嘲諷地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态度,這種态度,出于多少也是嚴肅的原因,讓他感到難過,或者讓他感到痛苦,或者有損他的虛榮心,或者傷害到一份真正的感情——天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如果要談論魯道夫那善于調情的天性的話——而這也是必須被提及的一點——那麼就很容易陷入那種言多必失的危險。
當然,也不應該說得太少,而在我看來,就我而言,他的這種天性,這種天性的顯露,始終都是籠罩在一種絕對天真、幼稚、甚至是鬼怪精靈般的魔性的光環之下的,而我以為,這種魔性的燦爛的反光,我偶爾也在他的那雙漂亮無比的藍眼睛裡見到過。
夠了,我剛才已經說過,施維爾特費格對阿德裡安的病十分上心,殷勤有加。
他常常打電話到施魏格施迪爾太太那裡打聽他的病情并表示,隻要他的病情哪怕是勉強能夠容忍他的探望,而他的探望也能夠幫他散心的話,他就要去看他。
而時隔不久,在病情有所好轉的那幾天裡,他倒也真還是經允許來了一趟,他把自己對于這次重逢的最動人的喜悅全部挂在了臉上,他一見面,就用“你”叫了阿德裡安兩次,直到第三次,因為人家根本不理這茬,才又改過口來,而隻滿足于在叫名字的時候用“您”即可了。
而阿德裡安這邊呢,一方面是為了對他有所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想試探一下,也偶爾會叫他的名字,不過并不是以那種小化了的、親切的、在施維爾特費格那裡是習以為常的昵稱形式,而是以全稱的形式,也就是魯道夫,但随即卻又不再使用這個形式。
另外,他還會對這位小提琴家最近所取得的那些美好的成就表示祝賀。
他在紐倫堡舉辦了一場自己的音樂會,尤其是他對巴赫(專為小提琴而寫)的那部E大調組曲的卓越再現,激起觀衆和新聞界的巨大反響。
此後,他又緊接着在音樂廳舉辦的一場慕尼黑學院音樂會上作為獨奏出場,他對塔爾蒂尼[6]所進行的那種幹淨、甜美和技巧上臻于完美的演繹受到了人們非同尋常的喜愛。
沒有人計較他的聲音小。
他隻有通過音樂(以及個性)來彌補這個不足。
他就要登上撞塞子樂隊第一小提琴的寶座,因為先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為了潛心教學準備辭職走人了,雖然他還很年輕——而他比他實際的年齡看上去還要年輕很多,是的,奇怪得很,甚至比我初次認識他的時候還年輕——但他的這次榮升現在已經是一個确定無疑的事實了。
即便如此,魯迪仍然還是顯得有些郁郁寡歡,這是由于他在私生活方面的某些遭遇——由于他和伊涅絲·英斯提托利斯之間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而有關這種關系的詳細情況,當他有機會和阿德裡安四目相向的時候,他全都充滿信任地告訴給了他。
此外,在這裡用“四目相向”一詞倒也并不是特别正确,或者說并不是特别充分,因為這次談話實際上是在那間昏暗的屋子裡進行的,他們彼此其實根本看不見或者是隻能隐隐約約看見對方——這種客觀情況,毫無疑問,對施維爾特費格的自白而言,具有鼓舞和放松作用。
那是1919年1月的一個極其晴朗的日子,天空蔚藍,陽光燦爛,到處是一派白雪皚皚的景象,阿德裡安在魯道夫剛到門口,剛在外面的露天裡和他打完第一聲招呼之後,就突然地感到劇烈的頭痛起來,沒有辦法,他隻好請他的客人和他一起到那片被實踐證明是舒适的、具有保護作用的昏暗裡呆上至少是一小會兒。
原來,他最初所呆的那間尼基客廳他現在已經不住了,而是換到了那間修道院院長室,而且這院長室另外還用擋光的百葉窗和窗簾給封了個嚴嚴實實,以至于整個屋子呈現出一副為我所熟悉的樣子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黑暗,然後他們學着大緻地區分出家具的位置,覺察到從外面滲透進來的微光和牆上的一絲蒼白的光。
阿德裡安坐在他自己的天鵝絨椅子上,一再在黑暗中為自己提出的過分要求表示歉意,而在書桌前面的那隻薩沃納羅拉沙發椅上落座的施維爾特費格卻一個勁地表示并不介意。
還說隻要這樣能夠讓前者覺得舒服——而他完全能夠想象得出,這樣做肯定對他大有裨益,那麼,這樣就是他所最喜歡的。
他們壓低嗓門,甚至是悄聲交談,部分是由于阿德裡安的身體狀況使然,部分則是因為人在黑暗中會不由自主地降低聲調。
黑暗甚至會讓人産生某種程度的不想說話、希望結束談話的傾向,然而,施維爾特費格的德累斯頓文明和社交素養卻容不得任何的停頓,他滔滔不絕地越過極點,打破僵局,盡管身處沉沉黑暗之中的他并不能夠确定那另外一個人的反應究竟如何。
他先是順便提了提驚險的政局和發生在帝國首都的鬥争,然後又把話題扯到最新的音樂上來,魯道夫還極為純正地用口哨吹了點法雅[7]的《西班牙花園之夜》和德彪西的長笛、小提琴和豎琴奏鳴曲。
他也吹了《愛的徒勞》中的那支布列舞曲,完全用的是它本來的調,并且緊接着又吹了木偶戲《邪惡詭計》中那個流淚的小狗的滑稽主旋律,不過,他卻始終不能正确判斷出阿德裡安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最後,他長歎一聲說,他根本沒有心情吹口哨,他這心裡其實是相當沉重的,或者,即便不是沉重,那可也是生氣、郁悶
不言而喻,市政議員夫人羅德太太也時不時地會走出她那充斥着過多的市民階級家具的藏身之處,跑到這邊來小坐片刻,如果見不到阿德裡安本人的話,她就會向施魏格施迪爾太太打聽他的情況。
如果他在家招待她,或者他們在外面碰上,那麼,她就會跟他講她的兩個女兒,由于她的門牙已經掉了一顆,所以在整個講述的過程中,她都始終能夠做到笑不露齒;因為,這裡也和她前額的頭發一樣,都是讓她不敢見人的難堪之處。
她說,克拉麗莎非常熱愛她的藝術家職業,雖然觀衆的反應有些冷淡,評論界也挑剔得很,還有那個狂妄無情的導演,他總是在她興沖沖地準備把她一個人的單獨表演進行到底之時,在後台對着她叫喊“速度,速度!”,企圖以此敗壞她的興緻,但是,這些統統都沒有能夠降低她從事這個職業的樂趣。
她在策勒的第一個聘用合同已經到期了,而她的下一個也沒有讓她提升多少:她現在在遙遠的東普魯士的埃爾濱演些小情人的角色,不過,她有希望被聘用到帝國西部,也就是到普福爾茨海姆,如果從那裡最後再往卡爾斯魯厄或斯圖加特的舞台上跳,那距離就不算遙遠了。
而從事這種職業生涯的關鍵就在于,不能總是在小地方呆着,而是要能夠及時進入一家州立劇院或是一家省城的在精神文化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私人劇院立足。
克拉麗莎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夠實現。
但是,從她的來信,至少是從她給她姐姐的信中可以看出,她所取得的成功更多的是個人生活的,也就是說:情愛的,而不是藝術的性質。
她發現有很多人在追求自己,而用冷嘲熱諷去拒絕這些追求也牽扯了她的一部分精力。
她雖然沒有直接告訴過她母親,但在給伊涅絲的信中卻透露說,有一個有錢的百貨公司老闆,一個保養得很好的白胡子老頭,有意讓她做他的情人,許諾給她房子、車子,讓她穿金戴銀,永葆嬌媚;如果她答應了的話,她就可以叫那個無恥地叫喊“速度,速度!”的導演住口,同時也可以讓寫劇評的那些個人改口。
可是,她太驕傲了,太驕傲了,根本不能容忍把她的生活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
在她看來,這關系到她的人格,而不是她的人;那個大商販遭到了拒絕,而克拉麗莎又重新去埃爾濱開始了新的奮鬥。
相比之下,市政議員夫人說起她在慕尼黑的女兒伊涅絲時就沒有那麼詳細了:她的生活似乎的确是更平穩、更正常、更有保障一些了——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的,而羅德夫人顯然也隻願意從表面上來看待它,也就是說,她所描繪的伊涅絲的婚姻是幸福的,然而,她的這種描繪卻是表面得不能再表面了,盡管感情豐富。
當時正好是那對雙胞胎出生,市政議員夫人并非特别情真意切地談及這件大事——談及那三個嬌生慣養的、雪白雪白的小東西,她偶爾也會進到她們居住的那間理想的兒童房裡去看望她們。
她用強調的語氣,同時也不無自豪地贊揚她的大女兒有一股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說憑着這股精神,她,即便境況惡劣,照舊知道如何把她的家務打理得無可挑剔。
但讓人分辨不出的是,她對那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即她和施維爾特費格的事,是真的不知道呢,還是故意裝作不知道。
而阿德裡安,正如讀者諸君現在所知道的那樣,那時則是通過我的口才了解到這些事情的真相的。
有一天,魯道夫甚至當面向他進行了忏悔——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這位小提琴家在我們的朋友的老毛病急性發作期間表現得非常熱心、忠誠和親近,好像他就是要抓住這次機會向他表明他是多麼看重他的親善、他的好感似的——當然還不止于此:我的印象是,他認為,應該乘阿德裡安處在痛苦的、弱化的和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一定程度上無助的狀态的時候,來向他提供他全部的永不氣餒的和受到諸多個人魅力支撐的幫助,以消除他那種矜持、冷淡、嘲諷地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态度,這種态度,出于多少也是嚴肅的原因,讓他感到難過,或者讓他感到痛苦,或者有損他的虛榮心,或者傷害到一份真正的感情——天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如果要談論魯道夫那善于調情的天性的話——而這也是必須被提及的一點——那麼就很容易陷入那種言多必失的危險。
當然,也不應該說得太少,而在我看來,就我而言,他的這種天性,這種天性的顯露,始終都是籠罩在一種絕對天真、幼稚、甚至是鬼怪精靈般的魔性的光環之下的,而我以為,這種魔性的燦爛的反光,我偶爾也在他的那雙漂亮無比的藍眼睛裡見到過。
夠了,我剛才已經說過,施維爾特費格對阿德裡安的病十分上心,殷勤有加。
他常常打電話到施魏格施迪爾太太那裡打聽他的病情并表示,隻要他的病情哪怕是勉強能夠容忍他的探望,而他的探望也能夠幫他散心的話,他就要去看他。
而時隔不久,在病情有所好轉的那幾天裡,他倒也真還是經允許來了一趟,他把自己對于這次重逢的最動人的喜悅全部挂在了臉上,他一見面,就用“你”叫了阿德裡安兩次,直到第三次,因為人家根本不理這茬,才又改過口來,而隻滿足于在叫名字的時候用“您”即可了。
而阿德裡安這邊呢,一方面是為了對他有所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想試探一下,也偶爾會叫他的名字,不過并不是以那種小化了的、親切的、在施維爾特費格那裡是習以為常的昵稱形式,而是以全稱的形式,也就是魯道夫,但随即卻又不再使用這個形式。
另外,他還會對這位小提琴家最近所取得的那些美好的成就表示祝賀。
他在紐倫堡舉辦了一場自己的音樂會,尤其是他對巴赫(專為小提琴而寫)的那部E大調組曲的卓越再現,激起觀衆和新聞界的巨大反響。
此後,他又緊接着在音樂廳舉辦的一場慕尼黑學院音樂會上作為獨奏出場,他對塔爾蒂尼
沒有人計較他的聲音小。
他隻有通過音樂(以及個性)來彌補這個不足。
他就要登上撞塞子樂隊第一小提琴的寶座,因為先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為了潛心教學準備辭職走人了,雖然他還很年輕——而他比他實際的年齡看上去還要年輕很多,是的,奇怪得很,甚至比我初次認識他的時候還年輕——但他的這次榮升現在已經是一個确定無疑的事實了。
即便如此,魯迪仍然還是顯得有些郁郁寡歡,這是由于他在私生活方面的某些遭遇——由于他和伊涅絲·英斯提托利斯之間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而有關這種關系的詳細情況,當他有機會和阿德裡安四目相向的時候,他全都充滿信任地告訴給了他。
此外,在這裡用“四目相向”一詞倒也并不是特别正确,或者說并不是特别充分,因為這次談話實際上是在那間昏暗的屋子裡進行的,他們彼此其實根本看不見或者是隻能隐隐約約看見對方——這種客觀情況,毫無疑問,對施維爾特費格的自白而言,具有鼓舞和放松作用。
那是1919年1月的一個極其晴朗的日子,天空蔚藍,陽光燦爛,到處是一派白雪皚皚的景象,阿德裡安在魯道夫剛到門口,剛在外面的露天裡和他打完第一聲招呼之後,就突然地感到劇烈的頭痛起來,沒有辦法,他隻好請他的客人和他一起到那片被實踐證明是舒适的、具有保護作用的昏暗裡呆上至少是一小會兒。
原來,他最初所呆的那間尼基客廳他現在已經不住了,而是換到了那間修道院院長室,而且這院長室另外還用擋光的百葉窗和窗簾給封了個嚴嚴實實,以至于整個屋子呈現出一副為我所熟悉的樣子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黑暗,然後他們學着大緻地區分出家具的位置,覺察到從外面滲透進來的微光和牆上的一絲蒼白的光。
阿德裡安坐在他自己的天鵝絨椅子上,一再在黑暗中為自己提出的過分要求表示歉意,而在書桌前面的那隻薩沃納羅拉沙發椅上落座的施維爾特費格卻一個勁地表示并不介意。
還說隻要這樣能夠讓前者覺得舒服——而他完全能夠想象得出,這樣做肯定對他大有裨益,那麼,這樣就是他所最喜歡的。
他們壓低嗓門,甚至是悄聲交談,部分是由于阿德裡安的身體狀況使然,部分則是因為人在黑暗中會不由自主地降低聲調。
黑暗甚至會讓人産生某種程度的不想說話、希望結束談話的傾向,然而,施維爾特費格的德累斯頓文明和社交素養卻容不得任何的停頓,他滔滔不絕地越過極點,打破僵局,盡管身處沉沉黑暗之中的他并不能夠确定那另外一個人的反應究竟如何。
他先是順便提了提驚險的政局和發生在帝國首都的鬥争,然後又把話題扯到最新的音樂上來,魯道夫還極為純正地用口哨吹了點法雅
他也吹了《愛的徒勞》中的那支布列舞曲,完全用的是它本來的調,并且緊接着又吹了木偶戲《邪惡詭計》中那個流淚的小狗的滑稽主旋律,不過,他卻始終不能正确判斷出阿德裡安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最後,他長歎一聲說,他根本沒有心情吹口哨,他這心裡其實是相當沉重的,或者,即便不是沉重,那可也是生氣、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