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煩躁,總之是束手無策、憂心忡忡,如此一來,還是沉重。
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以的,除非是當着朋友的面,因為這裡并不十分看重那條保密的戒律,那條騎士戒律要求對風流韻事守口如瓶,他可是一直在恪守這條戒律的,他可不是那種嘴巴不牢靠的人。
但他也并不是一個純粹的騎士,他說,如果隻把他看成這類人的話——看成一個膚淺的花花公子,看成一個塞拉東[8]的話,媽呀,那也太恐怖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他是一個人,也是一個藝術家,他會不屑一顧地沖着這種騎士的嚴守秘密吹口哨——當然隻是在他有心情吹口哨的情況下,對于這一點,他這個聽他說話的人肯定也和全世界所有的人一樣,是非常了解的。
總而言之,這裡說的就是伊涅絲·羅德,叫英斯提托利斯更正确一些,以及他和她的那種關系,而他卻拿這種關系毫無辦法。
“我對此毫無辦法,阿德裡安,請你相信——請您相信我!我沒有勾引她,而是她勾引的我,那小矮子英斯提托利斯頭上的綠帽子,如果可以用這個愚蠢的說法的話,那可全是她一手給戴上的,不關我的事。
如果一個女人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地死死抓住您不放,您會怎麼辦?您會把您的上衣脫給她,自己抽身逃跑嗎?不,現在沒有人會這樣做了,相反,這裡現在又有了不能放棄、必須遵守的騎士戒律,更何況那個女人還很漂亮,雖然是那種帶點不幸和痛苦的漂亮。
可他自己也是不幸和痛苦得很啊,他是一個盡心竭力的,并且常常充滿苦悶的藝術家;他不是個快樂小夥或陽光少年,或者是人家想象中的别的什麼東西。
伊涅絲對他寄予了種種想象,完全錯誤的想象,而這又導緻了一種傾斜的關系,好像這樣一種關系連同其愚蠢無聊的局面本身還斜得不夠似的,這種關系另外還要不斷制造那些愚蠢無聊的局面,迫使你和每個人交往起來都非得小心翼翼不可。
伊涅絲可以比較容易地逾越所有障礙,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在狂熱地愛着——正是由于她的這種做法是建立在錯誤的想象的基礎之上,所以他就更可以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了。
他在這裡是吃虧的,他并不愛她:“坦率地說,我承認,我從未愛過她;我對她始終隻懷有一種類似于兄弟和朋友的感情,而我之所以還這樣和她勾搭在一起,讓這種被她死死抓住不放的愚蠢關系拖延下去,純粹是因為我這一邊所堅持奉行的那種騎士的義務。
”不過,他此外肯定還滿懷信任地說了下面的這番話:如果情欲,一種恰恰是絕望的情欲,是發自女方,而男方卻隻是在履行騎士的義務的話,那麼,這種關系是很讓人尴尬,甚至是很讓人掉價的。
不管怎樣,這種關系,它颠倒了占有關系,導緻女人在愛情中占據令人不悅的主導地位,以至于,他不得不說,伊涅絲在對待他的人格、對待他的身體的方式上,真的完全就跟一個男人應該對待一個女人的身體那樣,一點不假——外加她那病态的和抽風的,同時也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把他的人完全據為己有的醋意:沒有任何道理地,如前所說,因為他就是受夠了她的身體,受夠了她的人和她的死抓不放,而坐在他對面的這位讓他看不見的人幾乎想象不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對他而言,接近一個同時也是被他自己奉為高人的高人,這樣的一個高人的領地,和這樣的一個高人交流,這該是怎樣令人清新振奮的事情啊。
别人對他的評價大都是錯誤的:他其實更願意和這樣的一個男人進行一次嚴肅的、旨在提升和促進他的談話,而不是躺在女人們那裡;是的,如果要他說出自己的性格特點的話,那麼,在經過細緻入微的考察之後,他自诩自己的天性是柏拉圖式的,他相信,這種柏拉圖式的天性應該是對他最好的刻畫。
而說到這裡,突然地,似乎也是為了直觀展現他剛才的言論,魯迪話鋒一轉,把話題扯到那首小提琴協奏曲上,說他是多麼多麼渴望得到它,說阿德裡安應該為他而寫它,應該根據他的特點來寫它,若可能的話,應該宣布演出權隻為他一個人所獨有,這就是他的夢想!“我需要您,阿德裡安,為了我的上升,我的完美,我的提高,也為了使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别的糾纏。
”我保證,我說的都是實話,我在這件事情上,在這個要求上是認真的,我還從來沒有這樣認真對待過什麼呢。
而我希望您為我而寫的這首協奏曲,僅僅隻是這一要求的一個最為簡明扼要的,我想說的是:一個象征性的表達。
您将把它寫得美妙無比,比德裡烏斯[9]和普羅科菲耶夫[10]還要好很多——在重要樂章裡使用一種聞所未聞的簡單而又可唱的第一主題,讓這個主題在華彩樂段之後重新開始,在古典小提琴協奏曲裡,最精彩之處始終都是獨奏雜技結束之後第一主題重新開始的那個時刻。
但您根本不需要這樣做,您根本就不需要華彩樂段,這真的已經過時,您可以推翻所有的陳規俗套,包括樂章的劃分——您的這首曲子根本沒必要有樂章,依我看,就可以把那個很快的快闆放在中間,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魔鬼的顫音,你在這裡隻管盡你所能地巧妙處理節奏,結尾可以來段柔闆,作為美化——無論怎樣打破常規都不為過,總之,我的真實意圖是想把它表演得讓人看了之後眼饞,驚羨不已。
我會把它吃進自己的肚子裡,甚至進入夢鄉也在演奏它,愛撫它,就像一個母親一樣地呵護它的每一個音符,因為我對它就是母親,而您就是它的父親,它就相當于我們倆的孩子,一個柏拉圖式的孩子,是的,我們的協奏曲,它就如同是我對這所謂的柏拉圖式所作的全部理解的真正實現。
—— 這就是施維爾特費格當時所說的話。
我在前面的字裡行間已經多次為他說了好話,而且,即便是在今天,在我重新回憶這一切的時候,我仍然把針對他的調子定得很溫和,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對他那悲慘的結局的于心不忍。
然而,讀者現在将會更容易理解我先前曾經用在他身上的一些個措辭了,如“小精靈般的天真無邪”或“幼稚無知的魔力”什麼的,我認為這都是他天性中所固有的東西。
我要是阿德裡安的話——當然,把我置于他的位置上是很荒唐的——我就會對魯道夫所說的好多話不能容忍。
那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對黑暗的濫用。
不僅僅隻是他一再過分公開他和伊涅絲的不正當關系——他在另一個方面也做得像淘氣鬼般的過分,過分到了該受懲罰的地步。
在黑暗的誘惑下,我想說的是,如果這裡用誘惑的概念似乎已經是完全正确,而說它是過分親昵地對孤獨所展開的一次灑脫的襲擊反倒并不見得更好的話。
這實際上就是對施維爾特費格和阿德裡安之間關系的一個叫法。
這次襲擊前後花費了幾年時間,不可否認,它是取得了某種充滿傷感的成功的:在這樣一種追求面前,孤獨被持續地證明是沒有反抗能力的,然而追求者卻也最終走向了毀滅。
[1]《聖經》典故。
死海附近的兩座城市,其居民多行不義,作惡多端,為耶和華不容,降硫磺與火将該城毀滅。
後常被喻作活該遭受天譴的罪惡之地。
[2]薩爾瑪特人是古希臘羅馬對數個多次侵入羅馬帝國各行省的東歐遊牧民族的稱呼,後來這個詞演變成為一個對野蠻東歐的比喻。
[3]法文,意為“那份光榮”。
[4]這是一種富含芒硝的礦泉水,常被加工用作瀉藥。
[5]貝爾特爾·托爾瓦爾德森(1770-1844):丹麥雕刻家,斯堪的納維亞古典雕刻藝術的最重要的代表。
[6]吉烏澤培·塔爾蒂尼(1692-1770):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魔鬼的顫音》是其最有名的奏鳴曲。
[7]馬努埃爾·德·法雅(1876-1946):西班牙作曲家,重要作品有舞劇《愛情魔法師》和鋼琴與樂隊曲《西班牙花園之夜》。
[8]為17世紀法國一部宮廷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後用以泛指備受愛情折磨的男子。
[9]弗雷德裡克·德裡烏斯(1863-1934):德國出生的作曲家,主要在法國工作生活,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等。
[10]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俄國作曲家,作品有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童話《彼得和狼》、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多部歌劇和交響曲等。
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以的,除非是當着朋友的面,因為這裡并不十分看重那條保密的戒律,那條騎士戒律要求對風流韻事守口如瓶,他可是一直在恪守這條戒律的,他可不是那種嘴巴不牢靠的人。
但他也并不是一個純粹的騎士,他說,如果隻把他看成這類人的話——看成一個膚淺的花花公子,看成一個塞拉東
他是一個人,也是一個藝術家,他會不屑一顧地沖着這種騎士的嚴守秘密吹口哨——當然隻是在他有心情吹口哨的情況下,對于這一點,他這個聽他說話的人肯定也和全世界所有的人一樣,是非常了解的。
總而言之,這裡說的就是伊涅絲·羅德,叫英斯提托利斯更正确一些,以及他和她的那種關系,而他卻拿這種關系毫無辦法。
“我對此毫無辦法,阿德裡安,請你相信——請您相信我!我沒有勾引她,而是她勾引的我,那小矮子英斯提托利斯頭上的綠帽子,如果可以用這個愚蠢的說法的話,那可全是她一手給戴上的,不關我的事。
如果一個女人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地死死抓住您不放,您會怎麼辦?您會把您的上衣脫給她,自己抽身逃跑嗎?不,現在沒有人會這樣做了,相反,這裡現在又有了不能放棄、必須遵守的騎士戒律,更何況那個女人還很漂亮,雖然是那種帶點不幸和痛苦的漂亮。
可他自己也是不幸和痛苦得很啊,他是一個盡心竭力的,并且常常充滿苦悶的藝術家;他不是個快樂小夥或陽光少年,或者是人家想象中的别的什麼東西。
伊涅絲對他寄予了種種想象,完全錯誤的想象,而這又導緻了一種傾斜的關系,好像這樣一種關系連同其愚蠢無聊的局面本身還斜得不夠似的,這種關系另外還要不斷制造那些愚蠢無聊的局面,迫使你和每個人交往起來都非得小心翼翼不可。
伊涅絲可以比較容易地逾越所有障礙,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在狂熱地愛着——正是由于她的這種做法是建立在錯誤的想象的基礎之上,所以他就更可以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了。
他在這裡是吃虧的,他并不愛她:“坦率地說,我承認,我從未愛過她;我對她始終隻懷有一種類似于兄弟和朋友的感情,而我之所以還這樣和她勾搭在一起,讓這種被她死死抓住不放的愚蠢關系拖延下去,純粹是因為我這一邊所堅持奉行的那種騎士的義務。
”不過,他此外肯定還滿懷信任地說了下面的這番話:如果情欲,一種恰恰是絕望的情欲,是發自女方,而男方卻隻是在履行騎士的義務的話,那麼,這種關系是很讓人尴尬,甚至是很讓人掉價的。
不管怎樣,這種關系,它颠倒了占有關系,導緻女人在愛情中占據令人不悅的主導地位,以至于,他不得不說,伊涅絲在對待他的人格、對待他的身體的方式上,真的完全就跟一個男人應該對待一個女人的身體那樣,一點不假——外加她那病态的和抽風的,同時也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把他的人完全據為己有的醋意:沒有任何道理地,如前所說,因為他就是受夠了她的身體,受夠了她的人和她的死抓不放,而坐在他對面的這位讓他看不見的人幾乎想象不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對他而言,接近一個同時也是被他自己奉為高人的高人,這樣的一個高人的領地,和這樣的一個高人交流,這該是怎樣令人清新振奮的事情啊。
别人對他的評價大都是錯誤的:他其實更願意和這樣的一個男人進行一次嚴肅的、旨在提升和促進他的談話,而不是躺在女人們那裡;是的,如果要他說出自己的性格特點的話,那麼,在經過細緻入微的考察之後,他自诩自己的天性是柏拉圖式的,他相信,這種柏拉圖式的天性應該是對他最好的刻畫。
而說到這裡,突然地,似乎也是為了直觀展現他剛才的言論,魯迪話鋒一轉,把話題扯到那首小提琴協奏曲上,說他是多麼多麼渴望得到它,說阿德裡安應該為他而寫它,應該根據他的特點來寫它,若可能的話,應該宣布演出權隻為他一個人所獨有,這就是他的夢想!“我需要您,阿德裡安,為了我的上升,我的完美,我的提高,也為了使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别的糾纏。
”我保證,我說的都是實話,我在這件事情上,在這個要求上是認真的,我還從來沒有這樣認真對待過什麼呢。
而我希望您為我而寫的這首協奏曲,僅僅隻是這一要求的一個最為簡明扼要的,我想說的是:一個象征性的表達。
您将把它寫得美妙無比,比德裡烏斯
但您根本不需要這樣做,您根本就不需要華彩樂段,這真的已經過時,您可以推翻所有的陳規俗套,包括樂章的劃分——您的這首曲子根本沒必要有樂章,依我看,就可以把那個很快的快闆放在中間,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魔鬼的顫音,你在這裡隻管盡你所能地巧妙處理節奏,結尾可以來段柔闆,作為美化——無論怎樣打破常規都不為過,總之,我的真實意圖是想把它表演得讓人看了之後眼饞,驚羨不已。
我會把它吃進自己的肚子裡,甚至進入夢鄉也在演奏它,愛撫它,就像一個母親一樣地呵護它的每一個音符,因為我對它就是母親,而您就是它的父親,它就相當于我們倆的孩子,一個柏拉圖式的孩子,是的,我們的協奏曲,它就如同是我對這所謂的柏拉圖式所作的全部理解的真正實現。
—— 這就是施維爾特費格當時所說的話。
我在前面的字裡行間已經多次為他說了好話,而且,即便是在今天,在我重新回憶這一切的時候,我仍然把針對他的調子定得很溫和,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對他那悲慘的結局的于心不忍。
然而,讀者現在将會更容易理解我先前曾經用在他身上的一些個措辭了,如“小精靈般的天真無邪”或“幼稚無知的魔力”什麼的,我認為這都是他天性中所固有的東西。
我要是阿德裡安的話——當然,把我置于他的位置上是很荒唐的——我就會對魯道夫所說的好多話不能容忍。
那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對黑暗的濫用。
不僅僅隻是他一再過分公開他和伊涅絲的不正當關系——他在另一個方面也做得像淘氣鬼般的過分,過分到了該受懲罰的地步。
在黑暗的誘惑下,我想說的是,如果這裡用誘惑的概念似乎已經是完全正确,而說它是過分親昵地對孤獨所展開的一次灑脫的襲擊反倒并不見得更好的話。
這實際上就是對施維爾特費格和阿德裡安之間關系的一個叫法。
這次襲擊前後花費了幾年時間,不可否認,它是取得了某種充滿傷感的成功的:在這樣一種追求面前,孤獨被持續地證明是沒有反抗能力的,然而追求者卻也最終走向了毀滅。
死海附近的兩座城市,其居民多行不義,作惡多端,為耶和華不容,降硫磺與火将該城毀滅。
後常被喻作活該遭受天譴的罪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