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比如,他走到飯桌旁,拿起漂着櫻桃的水果湯就喝,猛不防一口咬到櫻桃核上,因而弄傷了齒冠。
“這不,你們看,”他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同時伸開雙臂,“就是這麼回事,我過得就是這麼回事,我就是這麼回事,這就是我的命,我活該是這麼回事!我高高興興地盼着這頓飯,有了那麼一點胃口,天氣很暖和,我還指望着這冷碟能給我提神呢。
可這樣的事竟然非要落在我的頭上。
那好,你們看哪,快樂和我無緣。
我不吃了。
我先回我屋裡去歇着了。
祝你們胃口好!”他最後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離開了飯桌,他心裡很清楚,他們肯定也沒有什麼好胃口了,因為被他撇下的他們心情沉重極了。
可以想見,這種對于童年的緊張經曆的略帶幾分陰郁的快樂再現讓阿德裡安聽了會有多麼高興。
與此同時,我們始終努力壓低我們的笑聲,使之處于充滿體諒和理解的狀态,畢竟事關叙述者的父親。
呂迪格爾讓我們确信,這位一家之主因為社會地位低下而遭受的自卑之苦多多少少地影響到了他們全家,他本人就是帶着這樣一種心靈的創傷離開他的雙親的;然而,他為什麼沒有去讨他父親歡心,讓自己去替他彌補這一缺憾,他為什麼要讓他那要求兒子至少當上行政專員的希望落空,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似乎恰恰就在于他對他的那種行為的耿耿于懷。
人家供他中學畢了業,還送他進大學念書。
可是,他甚至連第二次國家考試都沒有能夠通過,相反,他潛心于文學,甯可放棄家裡的任何經濟幫助,也不去滿足父親那熱切的、但卻讓他反感的願望。
他用自由的格律寫詩,用純粹的散文寫批評文章和短篇小說,然而,迫于經濟壓力,同時也由于他的創作并非那樣的才思泉湧,他于是把工作重點轉到了翻譯,尤其是他最喜愛的語言——英語的翻譯上面,不僅為好幾家出版社翻譯英國和美國的娛樂性強的純文學,而且還受慕尼黑一家豪華珍品出版社的委托,翻譯較為古老的英文作品,斯柯爾頓的道德劇,弗萊徹和韋伯斯特的一些劇本,蒲柏的某些教育詩,但首先是搞出德文版的斯威夫特和理查德森。
他為這些作品配寫實力雄厚的前言,他的翻譯一絲不苟,他對文體風格很有感覺,而且他這人也很有品位,他醉心于對原作的精确再現,竭力追求語言表達上的一緻性,他挖空心思,想盡辦法,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再創作的刺激和艱辛。
然而,他由此而在另外一個層面上陷入那種和他父親一樣的精神狀态。
因為,他覺得自己富于原創能力,天生是當作家的料子,而這個服務于異國财富的工作實屬迫不得已,不僅讓他殚精竭慮,而且還給他打上屈辱的印記,所以,一說起來,他便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他本來是想當作家的,他也堅信自己就是的,然而,可恨的是,為了掙錢口,他卻不得不做了個搞翻譯介紹的文學工匠,這促使他用輕蔑的口吻去批評别人的文章,同時也成為他日常抱怨的對象。
他常常說:“我要是有時間工作而不必賣苦力的話,我倒真想叫你們好好看看我的本事!”在這一點上,阿德裡安是願意相信他的,但我,也許我的評價過于苛刻,但我猜想,他的這種未能如願以償實際上一直以來就是他喜歡找的一個借口,有了這個借口,他就可以自欺欺人,掩蓋他缺乏真正的有說服力的創造力的事實。
但是,不管怎樣,要把他想成一個陰郁易怒的人則是不可能的;相反,他非常快活,甚至可以說是滑稽,他天生具備盎格魯-撒克遜的幽默感,性格也和英國人所說的“孩子氣”一模一樣,隻要是英格蘭的子孫,他總能做到見面就熟。
他們以旅遊者、大陸觀光客、音樂迷來到萊比錫,他和他們相處融洽,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用他們的語言同他們交談,随心所欲地胡侃,他還善于極盡滑稽之能事地去模仿他們本人在說德語方面的嘗試,他模仿他們的口音,模仿他們因受母語的強大影響而不會使用口語表達,模仿他們這些外國人所偏好的極其書面化的代詞“那個”,如他們愛說:“您參觀參觀那個!”而實際上他們想說的隻是:“您瞧那兒!”他的表情也和他們一模一樣——而我到現在為止還沒說過他長什麼樣呢。
他的外表很好,如果撇開他那因為境況所迫而千篇一律的寒酸着裝不說的話,他是一個很優雅、很健碩、很有男士風度的人。
他的面部表情引人注目,十足的貴族氣質僅僅因為西裡西亞人常見的有點分裂并同時女性化的嘴形而受到輕微的削弱。
高大、寬肩、窄臀、長腿的他天天穿着同一套行頭:一件已經相當破舊的方格馬褲、一雙羊毛長襪、一雙粗糙的黃色鞋子、一件粗亞麻布襯衫,襯衫的領子是敞開着的,襯衫的外面随便罩件顔色已經無法确定、袖子也太短的夾克。
他的兩隻手,其十指修長、優雅,橢圓的隆起的指甲形态優美,這樣一來,他的整體形象便呈現出無可否認的紳士風度,他甚至敢于穿着那身反沙龍的日常裝束去參加各種必穿晚禮服不可的社交聚會,不管走到哪裡,他總是比他的那些穿着得體的黑白禮服的對手更讨女人的歡心,而在這樣的招待會上,人們發現,他是女人們毫不掩飾地表達傾慕之情的焦點。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他的衣着太寒酸,而他為此所找的理由則是缺錢,他動不動就會說他缺錢,不過,他的騎士風度倒并未因此受到絲毫影響,相反,這種風度作為一種自然的真實甚至沖破了外殼的阻力,實現了自我的價值,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盡管如此,這種真實卻又是摻雜了一定成分的虛假,所以,從這個複雜的意義上來講,席爾德克納普也是一個徒有其表的騙子。
他雖然看上去像個運動員,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因為他根本不參加體育運動,僅僅隻是冬天在薩克森小瑞士和他的英國客人們一起滑過一點雪,而且還因此患上了腸炎,那程度在我看來還不算輕呢;另外,他的臉色雖然是棕色的,他的肩膀雖然是寬闊的,但他的健康卻未必是最牢靠的,他年輕時曾經肺出血,也就是說傾向于得肺結核。
根據我的觀察,他在女人那裡得到的快樂和她們在他那裡所享受到的快樂并不完全對等——至少從個體上來看是這樣的;因為,就整體而言,她們享受着他的全部尊敬,一種模糊的、廣泛的尊敬,一種完全是針對女性這個性别的,針對全世界的快樂的可能性的尊敬,故而,作為個例是很難在他那裡得到積極的、慷慨的和熱烈的回報的。
隻要他願意,他的風流韻事就會很多,這讓他感到滿足,而他似乎也害怕任何真實的約束,因為他認為那是一種對潛能的掠奪。
潛能是他的領地,可能性的無限的空間是他的王國——在這裡,就此而言,他真可謂是一個作家。
他從他的名字推論出,他的祖先曾經做過騎士和諸侯的騎兵侍從,盡管他本人從未騎過馬,也根本不敢奢望能有一個騎馬的機會,但他仍然還是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騎士。
他頻頻夢見自己騎在馬上;他認為這是尚武的記憶和骨子裡的遺傳所緻。
他還通過左手執缰繩、右手拍馬頸的演示讓我們深信不移,這種躍馬揚鞭的騎士風姿于他是一件多麼自然而然的事情。
“應該”是他挂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禅。
它是一句套話,表示一種對可能性所進行的悲哀的權衡,而實現可能性的決心卻不能下定。
應該幹這幹那,應該是這是那,或者應該有這有那。
應該寫一本關于萊比錫的社會小說,即便是個洗盤子的,也應該周遊世界,應該學習物理、天文,應該購置一個小田莊,用自己的辛勞去耕耘土地。
如果我們在一家殖民地産品專賣店讓服務員磨了一點咖啡,那麼他就會在走出店門的時候若有所思地點頭說道:“應該開一個殖民地産品專賣店!” 至于席爾德克納普的獨立意識,我在前面也已經有所提及。
他對國家公職的厭惡,他對職業的自由選擇,其實已經就是這種意
“這不,你們看,”他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同時伸開雙臂,“就是這麼回事,我過得就是這麼回事,我就是這麼回事,這就是我的命,我活該是這麼回事!我高高興興地盼着這頓飯,有了那麼一點胃口,天氣很暖和,我還指望着這冷碟能給我提神呢。
可這樣的事竟然非要落在我的頭上。
那好,你們看哪,快樂和我無緣。
我不吃了。
我先回我屋裡去歇着了。
祝你們胃口好!”他最後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離開了飯桌,他心裡很清楚,他們肯定也沒有什麼好胃口了,因為被他撇下的他們心情沉重極了。
可以想見,這種對于童年的緊張經曆的略帶幾分陰郁的快樂再現讓阿德裡安聽了會有多麼高興。
與此同時,我們始終努力壓低我們的笑聲,使之處于充滿體諒和理解的狀态,畢竟事關叙述者的父親。
呂迪格爾讓我們确信,這位一家之主因為社會地位低下而遭受的自卑之苦多多少少地影響到了他們全家,他本人就是帶着這樣一種心靈的創傷離開他的雙親的;然而,他為什麼沒有去讨他父親歡心,讓自己去替他彌補這一缺憾,他為什麼要讓他那要求兒子至少當上行政專員的希望落空,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似乎恰恰就在于他對他的那種行為的耿耿于懷。
人家供他中學畢了業,還送他進大學念書。
可是,他甚至連第二次國家考試都沒有能夠通過,相反,他潛心于文學,甯可放棄家裡的任何經濟幫助,也不去滿足父親那熱切的、但卻讓他反感的願望。
他用自由的格律寫詩,用純粹的散文寫批評文章和短篇小說,然而,迫于經濟壓力,同時也由于他的創作并非那樣的才思泉湧,他于是把工作重點轉到了翻譯,尤其是他最喜愛的語言——英語的翻譯上面,不僅為好幾家出版社翻譯英國和美國的娛樂性強的純文學,而且還受慕尼黑一家豪華珍品出版社的委托,翻譯較為古老的英文作品,斯柯爾頓的道德劇,弗萊徹和韋伯斯特的一些劇本,蒲柏的某些教育詩,但首先是搞出德文版的斯威夫特和理查德森。
他為這些作品配寫實力雄厚的前言,他的翻譯一絲不苟,他對文體風格很有感覺,而且他這人也很有品位,他醉心于對原作的精确再現,竭力追求語言表達上的一緻性,他挖空心思,想盡辦法,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再創作的刺激和艱辛。
然而,他由此而在另外一個層面上陷入那種和他父親一樣的精神狀态。
因為,他覺得自己富于原創能力,天生是當作家的料子,而這個服務于異國财富的工作實屬迫不得已,不僅讓他殚精竭慮,而且還給他打上屈辱的印記,所以,一說起來,他便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他本來是想當作家的,他也堅信自己就是的,然而,可恨的是,為了掙錢口,他卻不得不做了個搞翻譯介紹的文學工匠,這促使他用輕蔑的口吻去批評别人的文章,同時也成為他日常抱怨的對象。
他常常說:“我要是有時間工作而不必賣苦力的話,我倒真想叫你們好好看看我的本事!”在這一點上,阿德裡安是願意相信他的,但我,也許我的評價過于苛刻,但我猜想,他的這種未能如願以償實際上一直以來就是他喜歡找的一個借口,有了這個借口,他就可以自欺欺人,掩蓋他缺乏真正的有說服力的創造力的事實。
但是,不管怎樣,要把他想成一個陰郁易怒的人則是不可能的;相反,他非常快活,甚至可以說是滑稽,他天生具備盎格魯-撒克遜的幽默感,性格也和英國人所說的“孩子氣”一模一樣,隻要是英格蘭的子孫,他總能做到見面就熟。
他們以旅遊者、大陸觀光客、音樂迷來到萊比錫,他和他們相處融洽,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用他們的語言同他們交談,随心所欲地胡侃,他還善于極盡滑稽之能事地去模仿他們本人在說德語方面的嘗試,他模仿他們的口音,模仿他們因受母語的強大影響而不會使用口語表達,模仿他們這些外國人所偏好的極其書面化的代詞“那個”,如他們愛說:“您參觀參觀那個!”而實際上他們想說的隻是:“您瞧那兒!”他的表情也和他們一模一樣——而我到現在為止還沒說過他長什麼樣呢。
他的外表很好,如果撇開他那因為境況所迫而千篇一律的寒酸着裝不說的話,他是一個很優雅、很健碩、很有男士風度的人。
他的面部表情引人注目,十足的貴族氣質僅僅因為西裡西亞人常見的有點分裂并同時女性化的嘴形而受到輕微的削弱。
高大、寬肩、窄臀、長腿的他天天穿着同一套行頭:一件已經相當破舊的方格馬褲、一雙羊毛長襪、一雙粗糙的黃色鞋子、一件粗亞麻布襯衫,襯衫的領子是敞開着的,襯衫的外面随便罩件顔色已經無法确定、袖子也太短的夾克。
他的兩隻手,其十指修長、優雅,橢圓的隆起的指甲形态優美,這樣一來,他的整體形象便呈現出無可否認的紳士風度,他甚至敢于穿着那身反沙龍的日常裝束去參加各種必穿晚禮服不可的社交聚會,不管走到哪裡,他總是比他的那些穿着得體的黑白禮服的對手更讨女人的歡心,而在這樣的招待會上,人們發現,他是女人們毫不掩飾地表達傾慕之情的焦點。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他的衣着太寒酸,而他為此所找的理由則是缺錢,他動不動就會說他缺錢,不過,他的騎士風度倒并未因此受到絲毫影響,相反,這種風度作為一種自然的真實甚至沖破了外殼的阻力,實現了自我的價值,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盡管如此,這種真實卻又是摻雜了一定成分的虛假,所以,從這個複雜的意義上來講,席爾德克納普也是一個徒有其表的騙子。
他雖然看上去像個運動員,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因為他根本不參加體育運動,僅僅隻是冬天在薩克森小瑞士和他的英國客人們一起滑過一點雪,而且還因此患上了腸炎,那程度在我看來還不算輕呢;另外,他的臉色雖然是棕色的,他的肩膀雖然是寬闊的,但他的健康卻未必是最牢靠的,他年輕時曾經肺出血,也就是說傾向于得肺結核。
根據我的觀察,他在女人那裡得到的快樂和她們在他那裡所享受到的快樂并不完全對等——至少從個體上來看是這樣的;因為,就整體而言,她們享受着他的全部尊敬,一種模糊的、廣泛的尊敬,一種完全是針對女性這個性别的,針對全世界的快樂的可能性的尊敬,故而,作為個例是很難在他那裡得到積極的、慷慨的和熱烈的回報的。
隻要他願意,他的風流韻事就會很多,這讓他感到滿足,而他似乎也害怕任何真實的約束,因為他認為那是一種對潛能的掠奪。
潛能是他的領地,可能性的無限的空間是他的王國——在這裡,就此而言,他真可謂是一個作家。
他從他的名字推論出,他的祖先曾經做過騎士和諸侯的騎兵侍從,盡管他本人從未騎過馬,也根本不敢奢望能有一個騎馬的機會,但他仍然還是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騎士。
他頻頻夢見自己騎在馬上;他認為這是尚武的記憶和骨子裡的遺傳所緻。
他還通過左手執缰繩、右手拍馬頸的演示讓我們深信不移,這種躍馬揚鞭的騎士風姿于他是一件多麼自然而然的事情。
“應該”是他挂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禅。
它是一句套話,表示一種對可能性所進行的悲哀的權衡,而實現可能性的決心卻不能下定。
應該幹這幹那,應該是這是那,或者應該有這有那。
應該寫一本關于萊比錫的社會小說,即便是個洗盤子的,也應該周遊世界,應該學習物理、天文,應該購置一個小田莊,用自己的辛勞去耕耘土地。
如果我們在一家殖民地産品專賣店讓服務員磨了一點咖啡,那麼他就會在走出店門的時候若有所思地點頭說道:“應該開一個殖民地産品專賣店!” 至于席爾德克納普的獨立意識,我在前面也已經有所提及。
他對國家公職的厭惡,他對職業的自由選擇,其實已經就是這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