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本序

關燈
擔心作品篇幅太長,内容過于繁冗,會對讀者的閱讀造成不良影響。

    [35]于是,他就趕緊又對小說的首版進行删減,删去了其中涉及音樂技巧的不少段落。

    [36]1948年,貝爾曼—費舍爾出版社再版《浮士德博士》,這一次使用的就是删減版,不僅如此,出版地點也變為維也納。

    而這一次的文本形态乃是此後一直為德國日耳曼語言文學界認定和沿用的所謂學術版本。

    當然,不同的是,這一版當時還沒有在最後附上“勳伯格是十二音技巧發明人”的那份聲明。

    那份聲明首次出現在同年由蘇爾坎普出版社被特許授權出版的翻印本上。

    [37]而自1951年起,薩·費舍爾出版社在其所有版本中均有收錄這份聲明。

     在德國,對究竟确定這三個版本中的哪一個為主導版本,至今意見仍不統一,主要分歧在于斯德哥爾摩首版和維也納二版之争。

    [38]比較傳統的一派意見主張以在維也納出的第二版為準,事實上,自1948年起,這個維也納第二版的權威性也一直保持了将近五十年才遭到動搖。

    上世紀九十年代,位于美茵河畔法蘭克福的薩·費舍爾出版社刮起複古風,出版了以1947年斯德哥爾摩首版為樣本重新審校修訂的袖珍版,反響良好,至2008年止已經再版達三十七次之多。

     筆者從2003年開始着手《浮士德博士》的中文翻譯工作。

    幸運的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1947年斯德哥爾摩首版和沿用維也納第二版的托馬斯·曼全集,而北京的歌德學院圖書館也能借閱到1997年的袖珍修訂版。

    筆者在對這兩個版本進行通讀和比對的基礎上,發現維也納二版有的,首版全有,而首版有的,二版卻沒有,這是其一;其二,托馬斯·曼是在聽到了讀者的反饋之後再對首版進行的删減,其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單純出于作品文學性本身需要。

    綜合權衡,筆者認為,選擇首版更能夠保持作品的原貌和全貌。

    因此,這本中文的《浮士德博士》是依據1947年斯德哥爾摩首版和1997年袖珍修訂版譯出。

     另外,就語言層面而言,小說從頭到尾充滿隐喻,涉及大量浩繁而罕見的專業術語,如自然科學術語、音樂術語、基督教神學術語等,且經常性使用的語言達六種之多:德語、法語(如第37章)、英語、意大利語、希臘語、拉丁語,甚至還有古德語。

    小說同時還充滿了長篇大論的對世界文化名著的描繪和引用,對于世界音樂史上各個偉大作曲家和名著的大段大段細緻描繪,如丢勒的多幅木版畫(《啟示錄》)和銅版畫作品,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多個劇本,威廉·布萊克、濟慈、魏爾蘭等諸多非德語詩人的英文、法文原詩,音樂方面,對瓦格納等一系列作曲家的音樂體系的專業性極強的描述,外加第12章中對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書信和用語以及德國巴洛克小說《癡兒西木傳》的引用等等,不勝枚舉。

     由于小說的内容和語言極為廣博豐富,有時甚至艱深晦澀,而原書又無任何注釋,考慮到該書對讀者的預備知識要求較高,特殊的用語如第二十五章中對中世紀《浮士德博士民間故事書》裡的有關地獄的幾個概念,又如第三十四章中出現的巴赫之《馬太受難曲》中的“巴拉巴”一詞等,不作注讀者可能會感到費解。

    為此,筆者專門作了大量注釋,以期增添閱讀樂趣。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羅炜 [1]ThomasMann:DoktorFaustus.DieEntstehungdesDoktorFaustus.2.Auflage.FrankfurtamMain:S.FischerVerlag2001.S.698. [2]ErikaMann(Hg.):ThomasMann.Briefe1937-1947.BerlinundWeimar:Aufbau-Verlag1965.S.258. [3]ThomasMann:GesammelteWerkeindreizehnB?nden.2.,durchgeseheneAuflage.BandXI.FrankfurtamMain:S.FischerVerlag1974.S.686. [4]KarlheinzHasselbach:ThomasMann,DoktorFaustus:Interpretation.2.,überarb.u.erg.Auflage.München:R.OldenbourgVerlag1988.S.7. [5]參閱ThomasMann.Gro?ekommentierteFrankfurterAusgabe.Band10.2.ThomasMann:DoktorFaustus.DasLebendesdeutschenTonsetzersAdrianLeverkühn,erz?hltvoneinemFreunde.Kommentar.VonRuprechtWimmerunterMitarbeitvonStephanStachorski.FrankfurtamMain:S.FischerVerlag2007.S.11。

     [6]參閱ThomasMann.Gro?ekommentierteFrankfurterAusgabe.Band10.2.S.9。

     [7]參閱ThomasMann.Gro?ekommentierteFrankfurterAusgabe.Band10.2.S.10。

     [8]參閱ThomasMann.Gro?ekommentierteFrankfurterAusgabe.Band10.2.S.26-27。

     [9]RomanführerA-Z.Hrsg.vonKollektivfürLiteraturgeschichteunterLeitungvonKurtB?ttcherinZusammenarbeitmitGünterAlbrecht.Berlin:VolkundWissenVerlag1974.S.112. [10]以圓括号加阿拉伯數字表示的頁碼引文均出自:ThomasMann:DoktorFaustus.DieEntstehungdesDoktorFaustus.2.Auflage.Frankfurta.M.:S.FischerVerlag2001。

     [11]參閱GunillaBergsten:ThomasMannsDoktorFaustus.UntersuchungenzudenQuellenundzurStrukturdesRomans.2.,erg?nzteAuflage.Tübingen:MaxNiemeyerVerlag1974.S.56-59.FriedrichWambsganz:ThomasMannsDoktorFaustus,dasfehlgeleitetedeutscheGenie.Norderstedt:BooksonDemand2002.S.40-43.KarlheinzHasselbach:ThomasMann,DoktorFaustus:Interpretation.S.41-44。

     [12]HermannKurzke(Hg.):ThomasMann.Ausgew?hlteEssaysindreiB?nden.Band2.PolitischeRedenundSchriften.Frankfurta.M.:Fischer1977.S.281-298.Hier:S.284-285. [13]HermannKurzke(Hg.):ThomasMann.Ausgew?hlteEssaysindreiB?nden.Band2.S.285. [14]參閱Peter-AndréAlt:ThomasMann:DoktorFaustus.DasL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