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吧,用不着寫出來向衆人張揚。
” 張大經滿臉通紅,不好再看下去,勉強笑一笑,由四名親兵護衛着,向他姨太太住的公館去了,心中暗暗地感激獻忠。
獻忠把筆和賬單子又交給舉人,請他接着往下寫,自己回老營去了。
五丈長的粉壁差不多寫滿了,才把清單抄完。
早有許多老百姓圍了上來,探着頭看。
有識字的人小聲念出來,不識字的人用心靜聽。
念完賬單以後,人們發出來啧啧的驚歎和小聲辱罵。
張獻忠從轅門裡走出來,看看賬單很清楚,也沒遺漏,對王秉真點頭笑笑,又對老百姓說: “你們瞧瞧,上自總理大人,下至地方紳士,都說咱張獻忠是賊,可是他們連賊也不如。
他們是賊身上的虱子。
這一年多,我身上的血可給他們吸了不少。
難道他們比賊高貴些?” 老百姓笑起來,提着那些官紳們的名兒罵。
突然有人在張獻忠的背後問: “敬軒将軍,這些賬是你寫給大家看,還是打算日後讨還呢?” 獻忠回頭一看,抓着方嶽宗的手大聲說:“啊呀,老方,你也在這裡看!”他快活地大笑一陣,接着說:“當然不要了。
不過,俗話說:親雖親,财帛分。
寫出來讓谷城百姓都瞧瞧,免得日後這班官紳老爺們假撇清,昧着良心說他們沒有受賄。
”說到這裡,他忽然轉向王秉真,叫着說:“舉人!舉人!我想起來啦,請你在後邊注上一筆:隻有襄陽道王瑞柟沒有受我張獻忠的賄,隻他一個!” 方嶽宗點點頭說:“對,對,應該加上一句。
像這樣不受賄的官兒,如今是鳳毛麟角了。
” 王秉真寫了一句:“襄陽道王瑞柟,不受獻忠賄者止此人耳。
”獻忠看了,點點頭,又對王秉真擠擠眼睛,表示很滿意,說: “可見咱張獻忠決不冤枉一個居官清白的人!雖說王瑞柟幾次同左良玉定計要殺咱老子,可是人家不受賄,這一點就叫人尊敬。
”他拍一下方嶽宗的肩頭,問:“怎麼,方兄,還不趕快搬出谷城麼?” “已經派人下鄉去叫佃戶們趕快拉牛車來運東西,大概晚半天才能趕來。
舍下人口多,東西多,怕今晚不能出城了。
” “你要早點走,有什麼困難就來找咱。
”獻忠又拉住王秉真,湊近他的耳朵小聲說:“夥計,這照壁上都是你親筆寫的字,想賴也賴不掉。
怎麼,還不肯死心塌地跟俺老張下水麼?” “哪裡,哪裡。
我一定跟随大帥。
”王秉真又出了一身汗。
獻忠對着舉人擠着眼睛笑一笑,匆匆地離開衆人,騎上馬出城布置去了。
雖然左良玉在五月初六日的下午就知道張獻忠已經起事,但是不敢貿然向谷城進攻。
他一面飛禀總理,一面繼續集結隊伍,等待機會。
到第二天,他慢慢向谷城移動,并派出少數部隊向城郊試探。
初七日下午,城裡的居民絕大部分都逃走了,沒有逃的隻是極少數無力遷移的人,或者是舍不得房屋和東西的老年人,還有的是受了主人之命留下來看家的老仆人。
街上看不見行人,顯得空虛而凄涼。
農民軍仍在拆城,為着怕官軍的奸細混進城來,各城門都鎖了。
張獻忠得到報告,知道左良玉和羅岱的人馬已經向谷城移動,但是他并不急着離開,仍在西城上督率着将士拆城。
方嶽宗因昨天佃戶來的牛車不夠,今天上午又叫來兩輛,所以全家老小幾十口直耽誤到今天下午申刻時候才動身出城。
誰知一到西城門,城門落鎖,不能出去。
他同守城門的弟兄們說了許多好話,遭到守城門的弟兄們堅決拒絕。
一個陝西口音的頭目瞪着眼睛說: “不行!沒有大帥的令箭,誰也不能出進!” “我叫方嶽宗,同大帥很熟……” “你同大帥熟有什麼用?這是軍令!”小頭目揮着手說:“站遠!站遠!走開,車輛後退!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獻忠偶一回頭,看見西大街上紮着五六輛牛車,十幾乘小轎,幾匹牲口,車上拉着東西,轎子裡都坐着女人和孩子,另外有許多人跟在車後。
他向城牆下邊問: “是誰家還沒出城?” 方嶽宗聽見是獻忠的聲音,趕快從城門下退到大街上,擡頭一看,喜出望外,大聲說: “敬軒将軍救我!敬軒将軍救我!” “嗨!你還沒有出城麼?” “沒有呀!你看,家裡人多,一直耽擱到現在!” 獻忠吩咐守門的弟兄們快把城門打開,讓方府老小出城,并對方嶽宗說: “再耽誤片刻,我一離開這兒,你就逃不出去啦!” 方嶽宗一家人出城以後,張獻忠又派人在城裡敲鑼叫喊,催居民即速出城,免遭官軍屠戮。
他不放心,親自騎着馬在幾條背街上巡視一趟。
走到一家門外,聽見裡邊有女人和小孩子的哭聲,他停住馬,派一個親兵進去看看。
過了片刻,親兵出來報告說這一家沒有男人,隻有一個寡婦帶着三個小孩子,還有一個年老的婆母,等着親戚從鄉下來接,沒有等到,所以全家抱着哭泣。
獻忠沒有做聲,跳下戰馬,彎腰走進破闆門,一直往茅屋裡走。
婆媳倆知道他是張獻忠,趕快止住哭,慌得不知所措。
獻忠說: “不要怕,不要怕。
你們城外可有親戚?” 老婆婆抽咽着回答說:“大帥,我女婿住在西鄉,離城十八裡,昨兒就托人帶口信兒,原說今兒來接俺們,可是沒來。
你看我們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沒有一個男人,出不去城,隻有等死!”說畢,又哭了起來。
獻忠在三個小孩子的身上打量一眼,又打量一下一些破破爛爛的衣服都已包好,放在床上。
他躊躇片刻,對一個親兵頭目說: “木生,派兩個弟兄牽三匹牲口送她們到親戚家去。
送去後不必轉回城,在去石花街的路上等我。
” 老婦和媳婦始而吃驚,随即跪下磕頭,連說:“感謝大帥恩典,救俺一家老小的命!”獻忠揮一下手,沒有做聲,走出闆門,騎上馬往别處去了。
當天黃昏,張獻忠率領着殿後部隊離開谷城,向石花街進發。
二更以後,他到了設在石花街附近的老營。
石花街是卧佛川和古洋河彙合的地方,也是一個軍事沖要,所以張獻忠打算在這裡停留兩三天,等待從襄陽來的追兵。
從石花街往西去是通向武當山、均州、鄖陽、白河、興安和漢中的要道,往西南通往房縣、興山、歸州和巴東。
獻忠的老營駐紮石花街西南,靠近往房縣的山路旁邊。
他剛進老營寨中,張可旺就向他禀報:王秉真在黃昏後逃走了。
獻忠一怔,瞪大眼睛問: “真是逃了?” 張可旺說:“來到這裡後,他趁着兵荒馬亂,離開老營,帶着一個仆人開小差了。
” 徐以顯用平淡的口吻說:“性一這人,舍不得祖宗家業,又念念不忘他是舉人,原無心追随大帥起義。
我早就料到他遲早會逃,不過沒有想到他逃得這樣快。
” 可旺又說:“孩兒聽說王舉人逃了之後,本想派幾支弟兄追趕,務要把他捉回。
可是軍師說他既然跟咱不是一條心,就讓他滾開拉倒,不主張派人追趕。
父帥,要不要派人将他捉回?” 張獻忠心中很不高興,捋着大胡子思索片刻,忽然臉上露出來輕蔑的笑容,把大胡子一抛,說: “就聽軍師的話,不用追他狗日的啦。
咱們起義,不是拉人赴席。
願意幹的跟老子來。
貪生怕死,留戀家業,或是跟朱家朝廷割不斷恩情的,滾他娘的去。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左良玉害怕中了埋伏,過了兩天才進入谷城,大肆搶劫,殺死了一些沒有逃走的居民報功,放火燒毀了許多房屋。
塘馬帶着關于張獻忠起事的緊急文書,文書上插着羽毛,在五月初六的晚上從襄陽出發,沿途更換,日夜不停,越過新野,越過南陽,越過許昌、開封和大名,直向北京奔去。
半個中國都被張獻忠谷城起義的消息震動了。
[1]社友——明末知識分子結社的風氣很盛,同社人稱為社友,書信中稱做社兄。
阮之钿是複社中人,他的被保舉也得自複社的力量。
[2]孝廉方正——兩漢時候,朝廷取用人才,行的是地方薦舉制度。
孝廉方正是當時薦舉的科目。
阮之钿是薦舉出身,所以他在絕命詩中說“無負孝廉方正”。
[3]天兵——古人稱王師為天兵。
從崇祯十六年起,張獻忠在正式文告中就稱自己的軍隊為天兵。
” 張大經滿臉通紅,不好再看下去,勉強笑一笑,由四名親兵護衛着,向他姨太太住的公館去了,心中暗暗地感激獻忠。
獻忠把筆和賬單子又交給舉人,請他接着往下寫,自己回老營去了。
五丈長的粉壁差不多寫滿了,才把清單抄完。
早有許多老百姓圍了上來,探着頭看。
有識字的人小聲念出來,不識字的人用心靜聽。
念完賬單以後,人們發出來啧啧的驚歎和小聲辱罵。
張獻忠從轅門裡走出來,看看賬單很清楚,也沒遺漏,對王秉真點頭笑笑,又對老百姓說: “你們瞧瞧,上自總理大人,下至地方紳士,都說咱張獻忠是賊,可是他們連賊也不如。
他們是賊身上的虱子。
這一年多,我身上的血可給他們吸了不少。
難道他們比賊高貴些?” 老百姓笑起來,提着那些官紳們的名兒罵。
突然有人在張獻忠的背後問: “敬軒将軍,這些賬是你寫給大家看,還是打算日後讨還呢?” 獻忠回頭一看,抓着方嶽宗的手大聲說:“啊呀,老方,你也在這裡看!”他快活地大笑一陣,接着說:“當然不要了。
不過,俗話說:親雖親,财帛分。
寫出來讓谷城百姓都瞧瞧,免得日後這班官紳老爺們假撇清,昧着良心說他們沒有受賄。
”說到這裡,他忽然轉向王秉真,叫着說:“舉人!舉人!我想起來啦,請你在後邊注上一筆:隻有襄陽道王瑞柟沒有受我張獻忠的賄,隻他一個!” 方嶽宗點點頭說:“對,對,應該加上一句。
像這樣不受賄的官兒,如今是鳳毛麟角了。
” 王秉真寫了一句:“襄陽道王瑞柟,不受獻忠賄者止此人耳。
”獻忠看了,點點頭,又對王秉真擠擠眼睛,表示很滿意,說: “可見咱張獻忠決不冤枉一個居官清白的人!雖說王瑞柟幾次同左良玉定計要殺咱老子,可是人家不受賄,這一點就叫人尊敬。
”他拍一下方嶽宗的肩頭,問:“怎麼,方兄,還不趕快搬出谷城麼?” “已經派人下鄉去叫佃戶們趕快拉牛車來運東西,大概晚半天才能趕來。
舍下人口多,東西多,怕今晚不能出城了。
” “你要早點走,有什麼困難就來找咱。
”獻忠又拉住王秉真,湊近他的耳朵小聲說:“夥計,這照壁上都是你親筆寫的字,想賴也賴不掉。
怎麼,還不肯死心塌地跟俺老張下水麼?” “哪裡,哪裡。
我一定跟随大帥。
”王秉真又出了一身汗。
獻忠對着舉人擠着眼睛笑一笑,匆匆地離開衆人,騎上馬出城布置去了。
雖然左良玉在五月初六日的下午就知道張獻忠已經起事,但是不敢貿然向谷城進攻。
他一面飛禀總理,一面繼續集結隊伍,等待機會。
到第二天,他慢慢向谷城移動,并派出少數部隊向城郊試探。
初七日下午,城裡的居民絕大部分都逃走了,沒有逃的隻是極少數無力遷移的人,或者是舍不得房屋和東西的老年人,還有的是受了主人之命留下來看家的老仆人。
街上看不見行人,顯得空虛而凄涼。
農民軍仍在拆城,為着怕官軍的奸細混進城來,各城門都鎖了。
張獻忠得到報告,知道左良玉和羅岱的人馬已經向谷城移動,但是他并不急着離開,仍在西城上督率着将士拆城。
方嶽宗因昨天佃戶來的牛車不夠,今天上午又叫來兩輛,所以全家老小幾十口直耽誤到今天下午申刻時候才動身出城。
誰知一到西城門,城門落鎖,不能出去。
他同守城門的弟兄們說了許多好話,遭到守城門的弟兄們堅決拒絕。
一個陝西口音的頭目瞪着眼睛說: “不行!沒有大帥的令箭,誰也不能出進!” “我叫方嶽宗,同大帥很熟……” “你同大帥熟有什麼用?這是軍令!”小頭目揮着手說:“站遠!站遠!走開,車輛後退!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獻忠偶一回頭,看見西大街上紮着五六輛牛車,十幾乘小轎,幾匹牲口,車上拉着東西,轎子裡都坐着女人和孩子,另外有許多人跟在車後。
他向城牆下邊問: “是誰家還沒出城?” 方嶽宗聽見是獻忠的聲音,趕快從城門下退到大街上,擡頭一看,喜出望外,大聲說: “敬軒将軍救我!敬軒将軍救我!” “嗨!你還沒有出城麼?” “沒有呀!你看,家裡人多,一直耽擱到現在!” 獻忠吩咐守門的弟兄們快把城門打開,讓方府老小出城,并對方嶽宗說: “再耽誤片刻,我一離開這兒,你就逃不出去啦!” 方嶽宗一家人出城以後,張獻忠又派人在城裡敲鑼叫喊,催居民即速出城,免遭官軍屠戮。
他不放心,親自騎着馬在幾條背街上巡視一趟。
走到一家門外,聽見裡邊有女人和小孩子的哭聲,他停住馬,派一個親兵進去看看。
過了片刻,親兵出來報告說這一家沒有男人,隻有一個寡婦帶着三個小孩子,還有一個年老的婆母,等着親戚從鄉下來接,沒有等到,所以全家抱着哭泣。
獻忠沒有做聲,跳下戰馬,彎腰走進破闆門,一直往茅屋裡走。
婆媳倆知道他是張獻忠,趕快止住哭,慌得不知所措。
獻忠說: “不要怕,不要怕。
你們城外可有親戚?” 老婆婆抽咽着回答說:“大帥,我女婿住在西鄉,離城十八裡,昨兒就托人帶口信兒,原說今兒來接俺們,可是沒來。
你看我們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沒有一個男人,出不去城,隻有等死!”說畢,又哭了起來。
獻忠在三個小孩子的身上打量一眼,又打量一下一些破破爛爛的衣服都已包好,放在床上。
他躊躇片刻,對一個親兵頭目說: “木生,派兩個弟兄牽三匹牲口送她們到親戚家去。
送去後不必轉回城,在去石花街的路上等我。
” 老婦和媳婦始而吃驚,随即跪下磕頭,連說:“感謝大帥恩典,救俺一家老小的命!”獻忠揮一下手,沒有做聲,走出闆門,騎上馬往别處去了。
當天黃昏,張獻忠率領着殿後部隊離開谷城,向石花街進發。
二更以後,他到了設在石花街附近的老營。
石花街是卧佛川和古洋河彙合的地方,也是一個軍事沖要,所以張獻忠打算在這裡停留兩三天,等待從襄陽來的追兵。
從石花街往西去是通向武當山、均州、鄖陽、白河、興安和漢中的要道,往西南通往房縣、興山、歸州和巴東。
獻忠的老營駐紮石花街西南,靠近往房縣的山路旁邊。
他剛進老營寨中,張可旺就向他禀報:王秉真在黃昏後逃走了。
獻忠一怔,瞪大眼睛問: “真是逃了?” 張可旺說:“來到這裡後,他趁着兵荒馬亂,離開老營,帶着一個仆人開小差了。
” 徐以顯用平淡的口吻說:“性一這人,舍不得祖宗家業,又念念不忘他是舉人,原無心追随大帥起義。
我早就料到他遲早會逃,不過沒有想到他逃得這樣快。
” 可旺又說:“孩兒聽說王舉人逃了之後,本想派幾支弟兄追趕,務要把他捉回。
可是軍師說他既然跟咱不是一條心,就讓他滾開拉倒,不主張派人追趕。
父帥,要不要派人将他捉回?” 張獻忠心中很不高興,捋着大胡子思索片刻,忽然臉上露出來輕蔑的笑容,把大胡子一抛,說: “就聽軍師的話,不用追他狗日的啦。
咱們起義,不是拉人赴席。
願意幹的跟老子來。
貪生怕死,留戀家業,或是跟朱家朝廷割不斷恩情的,滾他娘的去。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左良玉害怕中了埋伏,過了兩天才進入谷城,大肆搶劫,殺死了一些沒有逃走的居民報功,放火燒毀了許多房屋。
塘馬帶着關于張獻忠起事的緊急文書,文書上插着羽毛,在五月初六的晚上從襄陽出發,沿途更換,日夜不停,越過新野,越過南陽,越過許昌、開封和大名,直向北京奔去。
半個中國都被張獻忠谷城起義的消息震動了。
阮之钿是複社中人,他的被保舉也得自複社的力量。
孝廉方正是當時薦舉的科目。
阮之钿是薦舉出身,所以他在絕命詩中說“無負孝廉方正”。
從崇祯十六年起,張獻忠在正式文告中就稱自己的軍隊為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