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五月初旬的晚上,熊耳山上的氣候溫和宜人。
纖纖新月,溫柔而多情地窺探着一座被松林掩蔽的山村。
一片茅庵草舍和一座四合頭磚瓦小院靜靜地藏在山窩裡,一半有月光照射,一半卻給黑沉沉的山峰的陰影籠罩。
這一片房屋的前邊聳立着一棵幾百年的、高大的白果樹。
前邊有一片平台,緊接懸崖;崖下是深澗。
崖邊全被雜樹、野草和茂密的、芬芳的野玫瑰遮蔽起來,所以倘若不是澗裡淙淙地響着流水,你站在平台上很難看清楚幾丈外竟是壁立數十丈的懸崖和澗谷。
尤其是在晚上,月色朦胧得像淡淡的輕煙,而輕煙又和着月色,在林間不停地悄悄流動,使你更難看清。
這一片房屋隻是這個山村的最靠裡邊的一小部分,向着山坳出口的方面,這一團,那一團,還有幾十戶人家,點綴在青山腰中,另外在比較平坦的地方還有許多白色的帳篷散布在綠樹與白雲中間。
不過,這一切,在晚上都是沒法看清楚的。
小平台是這一片農家公用的打麥場,上邊堆着幾堆新麥稭,有的已經打過,有的還沒有打。
從麥稭堆上散發出一股清新的、使人感到愉快的氣味,說它是芳香,卻不同于任何花香。
這是新割下的、幹了的莊稼所特有的香味。
在麥稭堆附近,一棵小榆樹上拴着一頭小黃牛。
它已經用剛打過的新鮮麥稭喂飽,卧在地上,安閑地倒沫,偶爾用尾巴趕一下讨厭的牛虻。
近來山裡邊發現牛瘟,主人特意為它帶一挂用生麻做成的、用蘇木水染得鮮紅的長胡子,把鼻子和嘴唇全遮起來。
不時,随着它的頭輕輕一動,挂在脖子下邊的大銅鈴就發出丁冬響聲。
也許是因為這個銅鈴太古老了,發出的聲音和村中許多牛鈴聲不同,它有一般大銅鈴的清韻,卻似乎另外帶點蒼涼。
四合頭宅子的左邊有幾棵高大的松樹,下邊拴着十幾匹戰馬。
這裡完全被壁立的山峰的陰影遮住,隻能聽見馬匹在吃草,偶然踏動蹄子,缰繩上的鐵環碰着木槽。
慧梅坐在打麥用的石磙上,手裡拿着心愛的笛子。
她大概在這裡已經坐了很久,偶然用手指掠一掠垂下來的鬓發,感到柔軟的頭發已經給露水打濕。
原來在白果樹下坐着的兩個馬夫和兩個農民在小聲說閑話,如今不知他們是因為瞌睡,還是話已說盡,語聲停了,隻偶爾聽見啪的一聲,分明是有人用巴掌輕輕打死一個落在臉上的蚊子或草蟲。
随即她聽見白果樹上有稀疏的滴答聲,像是雨點落在樹葉上,不由地望望天空,卻是繁星滿天,纖月仍在,隻有一片薄雲從月上飄過,好像在雲中徘徊。
她恍然明白,原來是露水在高處樹葉上積得多了,經微風一搖,滾落到下層樹葉上,發出響聲。
她向着西南方的一顆明星望去,在心中問道: “是不是闖王他們就在那星星下邊?” 近幾天來,她的心緒很不安甯。
高夫人早就準備着率人馬奔往商洛山中同闖王會師,卻因為要等候闖王的軍令,沒有動身。
聽說闖王快在商洛山中樹起大旗了,可是為什麼還不來命令叫高夫人趕去會師呢?她希望馬上會師,也懷着神秘而激動的心情,巴不得馬上能看見張鼐。
在潼關突圍之後,她有許多天擔心他陣亡或負了重傷。
後來知道他平安無恙,她的心才快活起來。
如今她愈是渴盼同張鼐見面,愈覺得在豫西一帶的大山中度日如年。
半個時辰前,她因為心中煩悶,就拿着笛子從高夫人的身邊蹓了出來。
但是她坐在石磙上卻沉入缥缈的幻想中,并沒有吹笛子。
其實這支笛子早已成了她的愛物,每逢閑暇時候,不管吹不吹,她都要帶在身邊,不忍離開。
想着想着,她認為不要多久就要同闖王會師的,一縷愁雲從心上散開了。
于是她從石磙上站起來,走近懸崖,飽聞一陣花香,然後繞過麥稭堆,在一棵石榴樹下立了片刻,摘了一朵剛開的石榴花,插在鬓邊,含着微笑,不聲不響地走進院裡。
高夫人帶着女兒蘭芝和女兵們住在堂屋,廂房和對廳住着男親兵們和馬夫們。
三月中旬,因為賀人龍已經從潼關調往别處,而河南巡撫李仙風的部隊也調往豫東同起事的白蓮教和其他小股義軍作戰,無暇照顧豫西,高夫人就把人馬拉進熊耳山來駐紮休息,進行操練,隻派劉芳亮或偏将們時常出外打糧和收羅騾馬。
到這裡駐下以後,因為不打仗,又同丈夫不在一起,她不僅常常思念丈夫,也常常引起鄉思。
谷雨那天,她特意按照延安府一帶的民間風俗,叫人用朱砂在黃紙上寫一道“壓蠍符”貼在牆上,符上的咒語是:“谷雨日,谷雨時,奉請谷雨大将軍。
茶三盞,酒四巡,送蠍千裡化為塵。
”四角又寫上“叭”、“吐”、“喴”、“”四字。
其實,她從來不信這道符咒能鎮壓蠍子,這不過是她思念故鄉,尤其是思念闖王的心情借機流露罷了。
可不是麼?幾年前她同自成率大軍打回米脂,回到雙泉堡李繼遷寨,還看見自成少年時住的窯洞的牆壁上貼着一道“壓蠍符”,因為年深月久,黃紙已經變成了古銅色。
她當時看了這道符,還不由地望着自成笑了一笑。
如今高夫人的身邊增加了五個姑娘,其中兩個是富豪大戶的丫頭,義軍破了寨子後,高夫人見她們生得身材有力,聰明伶俐,把她們收下。
一個頂小的隻有十五歲,是一家小戶人家的童養媳,極受虐待,曾經投過井,被鄰居救活。
高夫人知道她的可憐身世,也把她收下了。
高夫人按着慧字排行重新給她們起了名兒,大一點的叫慧瓊,次的叫慧珠,小的叫慧芬。
另外兩個都是本村獵戶的女兒,跟父兄略微學過一點武藝,父母都亡故了,哥哥逃荒出外,沒有親人依靠,懇求高夫人收作女兵。
高夫人替她們一個起名慧雲,一個起名慧竹。
兩三個月來,她們都已經成了騎馬的内行,并且跟着慧英和慧梅學會了簡單的武藝。
隻要駐下來,她們總是天不明就起床,刻苦練習。
慧梅進了堂屋,看見姊妹們都坐在當間的燈下做針線活,有的是替自己做鞋子,有的是替男親兵們縫補衣服和鞋襪。
蘭芝已經做完功課,一個人坐在裡間床上,滿有興緻地玩抓子兒[1]。
她有五顆從河灘裡挑揀的小石子兒,有雪白發光的,也有紅雞冠石的,行軍時裝在口袋裡,閑的時候就拿出來玩。
高夫人坐在裡間靠窗的桌邊,把拆開的野玫瑰的粉紅花瓣放在桌上,數了又數。
她數得很專心,有時嘴角和眼角禁不住露出微笑,有時細長的眉毛上忽然挂出一絲疑問,沉吟地望望燈上結的彩,又望着桌上的那些
纖纖新月,溫柔而多情地窺探着一座被松林掩蔽的山村。
一片茅庵草舍和一座四合頭磚瓦小院靜靜地藏在山窩裡,一半有月光照射,一半卻給黑沉沉的山峰的陰影籠罩。
這一片房屋的前邊聳立着一棵幾百年的、高大的白果樹。
前邊有一片平台,緊接懸崖;崖下是深澗。
崖邊全被雜樹、野草和茂密的、芬芳的野玫瑰遮蔽起來,所以倘若不是澗裡淙淙地響着流水,你站在平台上很難看清楚幾丈外竟是壁立數十丈的懸崖和澗谷。
尤其是在晚上,月色朦胧得像淡淡的輕煙,而輕煙又和着月色,在林間不停地悄悄流動,使你更難看清。
這一片房屋隻是這個山村的最靠裡邊的一小部分,向着山坳出口的方面,這一團,那一團,還有幾十戶人家,點綴在青山腰中,另外在比較平坦的地方還有許多白色的帳篷散布在綠樹與白雲中間。
不過,這一切,在晚上都是沒法看清楚的。
小平台是這一片農家公用的打麥場,上邊堆着幾堆新麥稭,有的已經打過,有的還沒有打。
從麥稭堆上散發出一股清新的、使人感到愉快的氣味,說它是芳香,卻不同于任何花香。
這是新割下的、幹了的莊稼所特有的香味。
在麥稭堆附近,一棵小榆樹上拴着一頭小黃牛。
它已經用剛打過的新鮮麥稭喂飽,卧在地上,安閑地倒沫,偶爾用尾巴趕一下讨厭的牛虻。
近來山裡邊發現牛瘟,主人特意為它帶一挂用生麻做成的、用蘇木水染得鮮紅的長胡子,把鼻子和嘴唇全遮起來。
不時,随着它的頭輕輕一動,挂在脖子下邊的大銅鈴就發出丁冬響聲。
也許是因為這個銅鈴太古老了,發出的聲音和村中許多牛鈴聲不同,它有一般大銅鈴的清韻,卻似乎另外帶點蒼涼。
四合頭宅子的左邊有幾棵高大的松樹,下邊拴着十幾匹戰馬。
這裡完全被壁立的山峰的陰影遮住,隻能聽見馬匹在吃草,偶然踏動蹄子,缰繩上的鐵環碰着木槽。
慧梅坐在打麥用的石磙上,手裡拿着心愛的笛子。
她大概在這裡已經坐了很久,偶然用手指掠一掠垂下來的鬓發,感到柔軟的頭發已經給露水打濕。
原來在白果樹下坐着的兩個馬夫和兩個農民在小聲說閑話,如今不知他們是因為瞌睡,還是話已說盡,語聲停了,隻偶爾聽見啪的一聲,分明是有人用巴掌輕輕打死一個落在臉上的蚊子或草蟲。
随即她聽見白果樹上有稀疏的滴答聲,像是雨點落在樹葉上,不由地望望天空,卻是繁星滿天,纖月仍在,隻有一片薄雲從月上飄過,好像在雲中徘徊。
她恍然明白,原來是露水在高處樹葉上積得多了,經微風一搖,滾落到下層樹葉上,發出響聲。
她向着西南方的一顆明星望去,在心中問道: “是不是闖王他們就在那星星下邊?” 近幾天來,她的心緒很不安甯。
高夫人早就準備着率人馬奔往商洛山中同闖王會師,卻因為要等候闖王的軍令,沒有動身。
聽說闖王快在商洛山中樹起大旗了,可是為什麼還不來命令叫高夫人趕去會師呢?她希望馬上會師,也懷着神秘而激動的心情,巴不得馬上能看見張鼐。
在潼關突圍之後,她有許多天擔心他陣亡或負了重傷。
後來知道他平安無恙,她的心才快活起來。
如今她愈是渴盼同張鼐見面,愈覺得在豫西一帶的大山中度日如年。
半個時辰前,她因為心中煩悶,就拿着笛子從高夫人的身邊蹓了出來。
但是她坐在石磙上卻沉入缥缈的幻想中,并沒有吹笛子。
其實這支笛子早已成了她的愛物,每逢閑暇時候,不管吹不吹,她都要帶在身邊,不忍離開。
想着想着,她認為不要多久就要同闖王會師的,一縷愁雲從心上散開了。
于是她從石磙上站起來,走近懸崖,飽聞一陣花香,然後繞過麥稭堆,在一棵石榴樹下立了片刻,摘了一朵剛開的石榴花,插在鬓邊,含着微笑,不聲不響地走進院裡。
高夫人帶着女兒蘭芝和女兵們住在堂屋,廂房和對廳住着男親兵們和馬夫們。
三月中旬,因為賀人龍已經從潼關調往别處,而河南巡撫李仙風的部隊也調往豫東同起事的白蓮教和其他小股義軍作戰,無暇照顧豫西,高夫人就把人馬拉進熊耳山來駐紮休息,進行操練,隻派劉芳亮或偏将們時常出外打糧和收羅騾馬。
到這裡駐下以後,因為不打仗,又同丈夫不在一起,她不僅常常思念丈夫,也常常引起鄉思。
谷雨那天,她特意按照延安府一帶的民間風俗,叫人用朱砂在黃紙上寫一道“壓蠍符”貼在牆上,符上的咒語是:“谷雨日,谷雨時,奉請谷雨大将軍。
茶三盞,酒四巡,送蠍千裡化為塵。
”四角又寫上“叭”、“吐”、“喴”、“”四字。
其實,她從來不信這道符咒能鎮壓蠍子,這不過是她思念故鄉,尤其是思念闖王的心情借機流露罷了。
可不是麼?幾年前她同自成率大軍打回米脂,回到雙泉堡李繼遷寨,還看見自成少年時住的窯洞的牆壁上貼着一道“壓蠍符”,因為年深月久,黃紙已經變成了古銅色。
她當時看了這道符,還不由地望着自成笑了一笑。
如今高夫人的身邊增加了五個姑娘,其中兩個是富豪大戶的丫頭,義軍破了寨子後,高夫人見她們生得身材有力,聰明伶俐,把她們收下。
一個頂小的隻有十五歲,是一家小戶人家的童養媳,極受虐待,曾經投過井,被鄰居救活。
高夫人知道她的可憐身世,也把她收下了。
高夫人按着慧字排行重新給她們起了名兒,大一點的叫慧瓊,次的叫慧珠,小的叫慧芬。
另外兩個都是本村獵戶的女兒,跟父兄略微學過一點武藝,父母都亡故了,哥哥逃荒出外,沒有親人依靠,懇求高夫人收作女兵。
高夫人替她們一個起名慧雲,一個起名慧竹。
兩三個月來,她們都已經成了騎馬的内行,并且跟着慧英和慧梅學會了簡單的武藝。
隻要駐下來,她們總是天不明就起床,刻苦練習。
慧梅進了堂屋,看見姊妹們都坐在當間的燈下做針線活,有的是替自己做鞋子,有的是替男親兵們縫補衣服和鞋襪。
蘭芝已經做完功課,一個人坐在裡間床上,滿有興緻地玩抓子兒
她有五顆從河灘裡挑揀的小石子兒,有雪白發光的,也有紅雞冠石的,行軍時裝在口袋裡,閑的時候就拿出來玩。
高夫人坐在裡間靠窗的桌邊,把拆開的野玫瑰的粉紅花瓣放在桌上,數了又數。
她數得很專心,有時嘴角和眼角禁不住露出微笑,有時細長的眉毛上忽然挂出一絲疑問,沉吟地望望燈上結的彩,又望着桌上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