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許多人隻是因為吃纣王俸祿,不肯說纣王無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 “你對楊贊畫怎麼說?” “我對他說:自天啟末年以來,各地百姓造反,勢如狂瀾,緻使目今朝廷焦頭爛額,國步十分艱難。
但推究原因,罪在官而不在民。
” “他怎麼說?” “他一陣疼痛呻吟,也就不再談了。
” 牛金星又問:“後來談到盧總督殉國的事麼?” “後來,他疼痛稍輕,又同我閑談起來,自然談到了盧總督的殉國上去。
我也沒多說别的,隻說盧總督處此時勢,實在不得不死,但論其平生,也算死得其所。
” 金星笑一笑,說:“盧九台曾任剿賊總理,為朝廷立過汗馬功勞,所以皇上原來也是很看重他的。
不料朝廷有意對東虜主和,這就使盧公隻能一死殉國。
你在楊伯祥面前談論盧公之死,似乎對他的平生含有貶意。
楊伯祥可說什麼?” “他不明白我的意思,就問:何謂‘論其平生,也算死得其所’?我對他說:盧公前幾年帶兵剿‘賊’,實亦無大功效。
戰場上奏報不實,虛飾戰功,久成風氣,雖盧公亦非例外。
至于殺良冒功,擾害百姓,所有官軍皆然,盧公對他的麾下将士也隻能睜隻眼,合隻眼。
倘若盧公繼續做剿‘賊’總理,日子久了,‘流賊’難滅,未必有好的結局,徒令小百姓多遭兵殃,背後恨罵而已。
所以抵禦虜騎入犯,為國捐軀,正是他死得其所。
我不怕冒昧,說出這番話來,楊贊畫似有不愉之色,就不再談下去了。
” 金星笑着搖搖頭,說:“老兄年逾不惑,說話反而比年輕時還要直爽。
在楊公面前,你何必如此評論盧九台,惹他心中不快?” 尚炯不在乎地笑着說:“常言道,‘無欲志則剛’。
弟在人前一不求官,二不求名,三不求利,何必違背自己良心,說些假話?” 金星說:“此是辇毂之下,縱然不說違背良心的話,也要小心會因一時言語不慎,惹出禍來。
” 醫生說:“我想,楊翰林雖然不喜我的直爽之言,也斷不會有害我之心。
最可怕的是東廠和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這樣人大概不會在他的病榻前邊竊聽。
我何懼哉?” 老朋友二人舉杯相望,同時笑了起來。
他們都明白剛才所談的都是些題外的話,需要趕快轉入正題。
醫生喝下去半杯酒,望着金星問道: “啟翁,你的官司到底如何?究竟為了何事?” “談起來話長,先吃酒吧。
”又敬了一杯酒,金星用筷子往一盤肥肉片上點着說:“請,請。
這是缸瓦市砂鍋居的白肉,近幾年在京城裡也算有名。
肉雖然很肥,可是吃到嘴裡不膩。
請嘗嘗。
” “好,好。
”尚炯見金星故意不談官司,愈想快點知道,遂停住筷子說:“啟翁,自從我聽說你來北京打官司,心中就常常奇怪:像你這樣襟懷開朗的人,怎麼會與人官司糾纏?你既不會倚勢欺人,難道還有誰欺負到你舉人頭上?” 金星笑一笑,端起酒杯來自飲一杯,又替朋友把杯子斟滿,說: “你别慌問我的事,弟倒要先問問兄的近況。
這幾年,風聞你一直跟着十八子,可甚得意?”他的聲音很低,停住筷子,不轉眼珠地望着對方臉孔,等待回答。
尚炯笑着點點頭:“一不怕官府緝拿,二不怕仇家陷害。
以天地為心,以四海為家。
雖不能讀萬卷書,卻行了萬裡路。
” “何謂‘以天地為心’?” “所作所為,上合天理,下順輿情,就是以天地為心。
” “你可是指的打富濟貧?” “對。
殺貪官,除豪強,拯危濟困,救死扶傷,難道不都是以天地為心?當今朝廷無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十八子奉天倡義,救民水火,矢志打倒明朝,重建清平世界。
至于……” 金星目瞪口呆,伸着舌頭,心頭怦怦亂跳,擺擺手不讓尚炯再往下說。
他走到門口,輕輕推開風門,向院中左右張望,看見确實無人,然後走回,重新坐下,心中波濤激蕩,沉默片刻,猛然舉起酒杯說: “說得好,再幹一杯!” 幾杯熱酒下肚,牛金星聽尚炯又談了幾句話,句句慷慨磊落,為他平生聞所未聞,想不曾想,胸中感到又是激動又是暢快,并且很羨慕尚炯的奇特遭遇和英雄生涯。
他按捺着胸中的複雜感情,用着關心的口吻打聽: “常兄,聽說你們在潼關附近全軍覆沒,究竟如何?” “吃虧不小是真,但并未全軍覆沒。
目前十八子正在集合人馬,加緊操練,時機一到就會重整旗鼓,石破天驚。
” “這裡曾傳聞他已經陣亡,近來又傳聞他或在崤函山中,或在商洛山中。
到底現在何處?” “啟翁,咱們是自己人,我用不着對你隐瞞。
十八子的部隊有一部分由他的夫人率領,在崤函山中,他本人卻是在商洛山中。
” “你們如今還有多少人馬?” “這話看怎麼說。
要說現有人馬,我不怕對你亮底,崤函山中的不算,單說闖王身邊的還不到一千。
” “嘿!隻剩下千把人了?” 尚炯坦然地點頭微笑,說:“可是義軍與官兵不同。
官兵一千人隻是一千人,動不動還要逃跑一些。
我們的人,今日你看隻有一千,明日一招呼,說不定就變成十萬、八萬。
弟在義軍數年,深知此中奧妙。
目前商洛山中兵燹之餘,加上天災,糧食困難。
十八子一則不願加重百姓負擔,二則要埋頭休息整頓,不惹朝廷注意,故暫不急于集合多的人馬。
現有人馬,也是分駐在幾個地方。
這是我們常用的化整為零,分散就食之策。
” “此話甚有道理。
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隻要有人振臂一呼,誰不揭竿而起?” 仆人端進來一個暖鍋,放在方桌中間。
金星把酒壺放在酒铛上熱一熱,連敬了兩杯酒。
他看着尚炯雖然身在“賊夥”,卻揚眉吐氣,不禁暗自感慨,給自己斟了滿滿一杯酒一飲而盡。
“啟翁,請談談老兄的近況,使愚弟略知一二。
”尚炯說,他從老朋友的眼睛裡覺察出有一股憤懑和郁悒情緒。
牛金星搖搖頭說:“我實在不願多談。
處此無道之世,夫複何言?惟有搔首問天而已!” “難道還有人欺負你舉人老爺?” “不但受人欺負,連我的功名也革了!” 尚炯大吃一驚,問:“竟有此事?” “不惟革去功名,且被投入囹圄,幾死于墨吏、豪紳、衙蠹、獄卒之手!” 醫生見他氣得臉色發紫,脖頸上一條血管直跳,便不再急着催他往下說,陪着他慢慢地飲了幾杯熱酒。
“我自己也有毛病,”金星歎口氣說,“一生就吃虧在‘使酒負氣’這四個字上。
足下不知,弟同寶豐王舉人原是很要好的朋友,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
他的第二個姑娘嫁到寒舍……” 尚炯忙問:“可是同堯仙結婚?” “正是佺兒。
” “既是愛好作親,又是門當戶對,豈不甚佳?” “哼,親戚變成了仇人!” “此話怎講?” “近幾年,王舉人閑居在家,勾結官府,又與祥符[7]進士王士俊聯了宗,成為一方惡霸,魚肉桑梓。
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過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王士俊同弟也是熟人。
此人頗有閨門之醜,穢聲四聞。
前年弟因事住在汴梁,有一天王士俊請吃飯。
也怨弟多喝了幾杯酒,在酒宴上當着滿座賓客罵他扒灰,使王士俊不能下台,十分惱恨。
這就種下了一個禍根。
來,對飲一杯!” 飲了一杯酒,尚神仙笑了笑,說:“這就是你過于‘使酒負氣’了。
我們在年輕時都有此毛病,不想兄至今仍未改變。
” “豈止未改,更有甚焉。
去年春天,弟在鄉下走親戚,恰遇縣吏催糧,如狼似虎。
弟一時看不下去,乘着一股酒勁,叫人們把他們捆起來各打幾十鞭子。
此事不惟觸怒縣令,且為一班奸貪胥吏所切齒。
幸有朋友出面奔走,鄉闾百姓共為申訴,知縣未即深究。
不久,舍媳暴病死去,王舉人就控弟虐待緻死。
王進士又慫恿知縣張人龍百般羅織,捏造罪款,上禀巡方禦史。
按院根據片面之詞,上疏彈劾,将弟革去舉人,下入獄中。
弟負屈含冤,百口莫辯。
” “後來如何出獄的?” “幸虧一位好友周拔貢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約着幾位公正士紳代弟說情。
張知縣亦自知做得太過,輿論頗為不服,向周拔貢賣個人情,叫周拔貢出具保狀,将弟保了出來。
但隻是‘因病保釋’,随傳随到,官司并不算了。
”牛金星喝了半杯酒,苦笑一下,接着說:“弟為此事來京找蘭陽[8]梁禦史幫忙……”
“是梁雲構梁禦史麼?”
“正是梁雲構,弟同他是鄉試[9]同年。
” “他可幫忙?” “哼,俗話說得好:‘官官相衛。
’弟未到京,他已接王進士一封書子,豈肯幫我這個已革舉人的忙?” 尚炯把右手攥成拳頭,照左掌上狠狠一捶,歎口氣說:“沒想到兄台滿腹經綸,抱負不凡,遭遇竟然如此不佳!今後如何打算?” “回去。
已擇定日内就動身回去!” “日内就走?” “走。
決計離京!” “官司未了,回去豈不吃虧?” “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回去,我看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 “請千萬不要急着動身。
俗話說:‘光棍不吃眼前虧。
’以兄台正在壯年,處此亂世,倘遇機緣,不難一展所學,建功立業,使萬人刮目相看。
如何可以再受這班小人欺淩?難道還想重對刀筆吏乎?” “弟有家室之累,如何能不回去?且弟是靠保出獄,萬一衙門問周拔貢要人怎麼好?決計回去,到寶豐後看情形再作道理。
” “你能否稍留幾天?” “弟已定十七動身,實實不能再留。
” 尚炯感到惘然,說:“咱弟兄多年不見,還沒有深談哩!” 他的話剛落地,有兩位客人進來。
他們都是河南同鄉,一位是不入流[10]的小京官,一位是上一科會試落第的舉人,在西城兵馬司王老爺家中坐館[11],等候下次會試。
他們因金星幾天内就要離京,特來話别。
尚炯怕在同鄉中露出馬腳,同來客随便應酬幾句,推說另有約會,匆匆告辭而去。
牛金星也不敢挽留,把他送出大門。
臨别時候,尚炯低聲說: “明天早飯後我要到楊公館看病,随後來尊寓與兄細談,務請稍候。
” 牛金星很擔心别人知道他同尚炯來往,但又願意同這位熱腸的、遭際不凡的老朋友多見一面,趕快說: “我這裡來往人多,明日弟到尊寓奉訪吧。
” “敝寓也不清靜。
兄可知道,有沒有清靜的吃酒地方?” “有。
西長安街有一家梁苑春,是開封鼓樓街梁苑春的分号。
那裡有單房間,談話方便。
” “好。
我做東道,明日望早光臨,以便深談!” “一定不誤!” 在尚炯同金星談話時候,金星曾說了一句話:“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使醫生的心裡一動。
他想到素來不事生産、也非素豐之家的牛金星,既出了喪事,又遭到官司糾纏,手頭一定很是拮據。
回到下處以後,醫生立刻取出來三十兩紋銀,寫了一封短簡,請梁掌櫃派夥計送往牛金星處。
這天下午和晚上,他不斷地想着他同金星的會面,感到欣幸,又感到遺憾。
遺憾的是,牛金星不肯在京多留,幾天内就要走了。
他又想時機未至,像牛啟東這樣有些田産又有身份的人物定不肯輕易下水。
同尚炯晤面之後,在牛金星的心上也久久地翻騰着不小的波浪。
兩位同鄉走後,他獨坐在火盆邊胡思亂想。
他想着自己這樣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卻遭逢末世,不得揚眉吐氣,反受貪官豪強欺淩,身入囹圄,過年節也不能一家團圓,困在京城,倒不如尚炯做了名教叛徒,草莽英雄,活得舒暢。
正在他越想越感慨萬端的當兒,仁壽堂的夥計把銀子送到。
金星看了醫生的信上寫得十分誠懇,也不怎麼推辭,把銀子收下。
為着籌措回去的路費,他前天忍痛賣去了他所心愛的宋版《史記》。
但是因為在北京住得太久,拖了些債,回家的路費仍不寬裕。
尚炯的銀子正像是雪裡送炭,來得恰是時候。
他是一個看慣了世态炎涼的人,到北京這幾個月更覺得人情比紙還薄。
尚炯的慷慨相助,使他不但十分感激,也使他覺得還是江湖上的朋友講究義氣。
理智上他覺得自己同尚炯不是一道人,感情上卻喜歡像尚炯這樣的人,并喜歡所有的草莽英雄。
第二天上午,尚炯先來到梁苑春,叫堂倌找一個雅靜房間,坐下等候。
過不多久,金星來了。
一見面,他首先提到那三十兩銀子,剛要說感謝的話,就被醫生攔住,說: “自古朋友有通财之義。
區區微數,何足挂齒!兄肯笑納,足見對弟尚不見外。
說一個感謝的字,就顯得俗氣了。
不知這一點銀子是否夠用?” “夠用,夠用。
蒙兄慷慨相助,弟卻之不恭,受之有愧;為着免俗,弟隻好暫不說感激的話,以俟相報于異日。
” 堂倌走來,報出來十幾樣菜。
他們商量着點了四樣熱菜和一個拼盤吃酒,别的菜以後再要,并要他快點把拼盤端來。
堂倌走後,金星問: “楊贊畫的病情如何?” 醫生笑着說:“已有起色。
今日弟始敢大膽說句話:用不着再為他的性命擔憂了。
” 金星也大為高興,說:“果然是妙手回春!幸而遇到你這樣高手,使忠臣得以不死,為朝廷保存一點正氣!” “不過,朝廷如此無道,别說留得一個楊伯祥,即令有十個楊伯祥,有何作為?何況他也隻是在反對與滿鞑子議和這一點上較有骨頭,在其他軍國大事上未必是一個心地清楚的人。
目前國勢一天比一天……” 金星趕快站起來,走到門口,先向院裡聽聽,随即又揭開簾子一邊向院裡望望,見小院中空無一人,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 “到處是東廠的打事件番子,說話務必留神。
” “我看這個地方還清靜,不大有人進來。
” “不管如何,小心為妙。
”金星重新坐下,低聲問:“昨天不曾來得及叩問:你來到北京有何要務?” “弟是奉十八子之命,前來看一看朝廷動靜。
” “已經看清楚了?” “尚不清楚。
我是初次來
許多人隻是因為吃纣王俸祿,不肯說纣王無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 “你對楊贊畫怎麼說?” “我對他說:自天啟末年以來,各地百姓造反,勢如狂瀾,緻使目今朝廷焦頭爛額,國步十分艱難。
但推究原因,罪在官而不在民。
” “他怎麼說?” “他一陣疼痛呻吟,也就不再談了。
” 牛金星又問:“後來談到盧總督殉國的事麼?” “後來,他疼痛稍輕,又同我閑談起來,自然談到了盧總督的殉國上去。
我也沒多說别的,隻說盧總督處此時勢,實在不得不死,但論其平生,也算死得其所。
” 金星笑一笑,說:“盧九台曾任剿賊總理,為朝廷立過汗馬功勞,所以皇上原來也是很看重他的。
不料朝廷有意對東虜主和,這就使盧公隻能一死殉國。
你在楊伯祥面前談論盧公之死,似乎對他的平生含有貶意。
楊伯祥可說什麼?” “他不明白我的意思,就問:何謂‘論其平生,也算死得其所’?我對他說:盧公前幾年帶兵剿‘賊’,實亦無大功效。
戰場上奏報不實,虛飾戰功,久成風氣,雖盧公亦非例外。
至于殺良冒功,擾害百姓,所有官軍皆然,盧公對他的麾下将士也隻能睜隻眼,合隻眼。
倘若盧公繼續做剿‘賊’總理,日子久了,‘流賊’難滅,未必有好的結局,徒令小百姓多遭兵殃,背後恨罵而已。
所以抵禦虜騎入犯,為國捐軀,正是他死得其所。
我不怕冒昧,說出這番話來,楊贊畫似有不愉之色,就不再談下去了。
” 金星笑着搖搖頭,說:“老兄年逾不惑,說話反而比年輕時還要直爽。
在楊公面前,你何必如此評論盧九台,惹他心中不快?” 尚炯不在乎地笑着說:“常言道,‘無欲志則剛’。
弟在人前一不求官,二不求名,三不求利,何必違背自己良心,說些假話?” 金星說:“此是辇毂之下,縱然不說違背良心的話,也要小心會因一時言語不慎,惹出禍來。
” 醫生說:“我想,楊翰林雖然不喜我的直爽之言,也斷不會有害我之心。
最可怕的是東廠和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這樣人大概不會在他的病榻前邊竊聽。
我何懼哉?” 老朋友二人舉杯相望,同時笑了起來。
他們都明白剛才所談的都是些題外的話,需要趕快轉入正題。
醫生喝下去半杯酒,望着金星問道: “啟翁,你的官司到底如何?究竟為了何事?” “談起來話長,先吃酒吧。
”又敬了一杯酒,金星用筷子往一盤肥肉片上點着說:“請,請。
這是缸瓦市砂鍋居的白肉,近幾年在京城裡也算有名。
肉雖然很肥,可是吃到嘴裡不膩。
請嘗嘗。
” “好,好。
”尚炯見金星故意不談官司,愈想快點知道,遂停住筷子說:“啟翁,自從我聽說你來北京打官司,心中就常常奇怪:像你這樣襟懷開朗的人,怎麼會與人官司糾纏?你既不會倚勢欺人,難道還有誰欺負到你舉人頭上?” 金星笑一笑,端起酒杯來自飲一杯,又替朋友把杯子斟滿,說: “你别慌問我的事,弟倒要先問問兄的近況。
這幾年,風聞你一直跟着十八子,可甚得意?”他的聲音很低,停住筷子,不轉眼珠地望着對方臉孔,等待回答。
尚炯笑着點點頭:“一不怕官府緝拿,二不怕仇家陷害。
以天地為心,以四海為家。
雖不能讀萬卷書,卻行了萬裡路。
” “何謂‘以天地為心’?” “所作所為,上合天理,下順輿情,就是以天地為心。
” “你可是指的打富濟貧?” “對。
殺貪官,除豪強,拯危濟困,救死扶傷,難道不都是以天地為心?當今朝廷無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十八子奉天倡義,救民水火,矢志打倒明朝,重建清平世界。
至于……” 金星目瞪口呆,伸着舌頭,心頭怦怦亂跳,擺擺手不讓尚炯再往下說。
他走到門口,輕輕推開風門,向院中左右張望,看見确實無人,然後走回,重新坐下,心中波濤激蕩,沉默片刻,猛然舉起酒杯說: “說得好,再幹一杯!” 幾杯熱酒下肚,牛金星聽尚炯又談了幾句話,句句慷慨磊落,為他平生聞所未聞,想不曾想,胸中感到又是激動又是暢快,并且很羨慕尚炯的奇特遭遇和英雄生涯。
他按捺着胸中的複雜感情,用着關心的口吻打聽: “常兄,聽說你們在潼關附近全軍覆沒,究竟如何?” “吃虧不小是真,但并未全軍覆沒。
目前十八子正在集合人馬,加緊操練,時機一到就會重整旗鼓,石破天驚。
” “這裡曾傳聞他已經陣亡,近來又傳聞他或在崤函山中,或在商洛山中。
到底現在何處?” “啟翁,咱們是自己人,我用不着對你隐瞞。
十八子的部隊有一部分由他的夫人率領,在崤函山中,他本人卻是在商洛山中。
” “你們如今還有多少人馬?” “這話看怎麼說。
要說現有人馬,我不怕對你亮底,崤函山中的不算,單說闖王身邊的還不到一千。
” “嘿!隻剩下千把人了?” 尚炯坦然地點頭微笑,說:“可是義軍與官兵不同。
官兵一千人隻是一千人,動不動還要逃跑一些。
我們的人,今日你看隻有一千,明日一招呼,說不定就變成十萬、八萬。
弟在義軍數年,深知此中奧妙。
目前商洛山中兵燹之餘,加上天災,糧食困難。
十八子一則不願加重百姓負擔,二則要埋頭休息整頓,不惹朝廷注意,故暫不急于集合多的人馬。
現有人馬,也是分駐在幾個地方。
這是我們常用的化整為零,分散就食之策。
” “此話甚有道理。
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隻要有人振臂一呼,誰不揭竿而起?” 仆人端進來一個暖鍋,放在方桌中間。
金星把酒壺放在酒铛上熱一熱,連敬了兩杯酒。
他看着尚炯雖然身在“賊夥”,卻揚眉吐氣,不禁暗自感慨,給自己斟了滿滿一杯酒一飲而盡。
“啟翁,請談談老兄的近況,使愚弟略知一二。
”尚炯說,他從老朋友的眼睛裡覺察出有一股憤懑和郁悒情緒。
牛金星搖搖頭說:“我實在不願多談。
處此無道之世,夫複何言?惟有搔首問天而已!” “難道還有人欺負你舉人老爺?” “不但受人欺負,連我的功名也革了!” 尚炯大吃一驚,問:“竟有此事?” “不惟革去功名,且被投入囹圄,幾死于墨吏、豪紳、衙蠹、獄卒之手!” 醫生見他氣得臉色發紫,脖頸上一條血管直跳,便不再急着催他往下說,陪着他慢慢地飲了幾杯熱酒。
“我自己也有毛病,”金星歎口氣說,“一生就吃虧在‘使酒負氣’這四個字上。
足下不知,弟同寶豐王舉人原是很要好的朋友,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
他的第二個姑娘嫁到寒舍……” 尚炯忙問:“可是同堯仙結婚?” “正是佺兒。
” “既是愛好作親,又是門當戶對,豈不甚佳?” “哼,親戚變成了仇人!” “此話怎講?” “近幾年,王舉人閑居在家,勾結官府,又與祥符
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過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王士俊同弟也是熟人。
此人頗有閨門之醜,穢聲四聞。
前年弟因事住在汴梁,有一天王士俊請吃飯。
也怨弟多喝了幾杯酒,在酒宴上當着滿座賓客罵他扒灰,使王士俊不能下台,十分惱恨。
這就種下了一個禍根。
來,對飲一杯!” 飲了一杯酒,尚神仙笑了笑,說:“這就是你過于‘使酒負氣’了。
我們在年輕時都有此毛病,不想兄至今仍未改變。
” “豈止未改,更有甚焉。
去年春天,弟在鄉下走親戚,恰遇縣吏催糧,如狼似虎。
弟一時看不下去,乘着一股酒勁,叫人們把他們捆起來各打幾十鞭子。
此事不惟觸怒縣令,且為一班奸貪胥吏所切齒。
幸有朋友出面奔走,鄉闾百姓共為申訴,知縣未即深究。
不久,舍媳暴病死去,王舉人就控弟虐待緻死。
王進士又慫恿知縣張人龍百般羅織,捏造罪款,上禀巡方禦史。
按院根據片面之詞,上疏彈劾,将弟革去舉人,下入獄中。
弟負屈含冤,百口莫辯。
” “後來如何出獄的?” “幸虧一位好友周拔貢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約着幾位公正士紳代弟說情。
張知縣亦自知做得太過,輿論頗為不服,向周拔貢賣個人情,叫周拔貢出具保狀,将弟保了出來。
但隻是‘因病保釋’,随傳随到,官司并不算了。
”牛金星喝了半杯酒,苦笑一下,接着說:“弟為此事來京找蘭陽
” “他可幫忙?” “哼,俗話說得好:‘官官相衛。
’弟未到京,他已接王進士一封書子,豈肯幫我這個已革舉人的忙?” 尚炯把右手攥成拳頭,照左掌上狠狠一捶,歎口氣說:“沒想到兄台滿腹經綸,抱負不凡,遭遇竟然如此不佳!今後如何打算?” “回去。
已擇定日内就動身回去!” “日内就走?” “走。
決計離京!” “官司未了,回去豈不吃虧?” “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回去,我看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 “請千萬不要急着動身。
俗話說:‘光棍不吃眼前虧。
’以兄台正在壯年,處此亂世,倘遇機緣,不難一展所學,建功立業,使萬人刮目相看。
如何可以再受這班小人欺淩?難道還想重對刀筆吏乎?” “弟有家室之累,如何能不回去?且弟是靠保出獄,萬一衙門問周拔貢要人怎麼好?決計回去,到寶豐後看情形再作道理。
” “你能否稍留幾天?” “弟已定十七動身,實實不能再留。
” 尚炯感到惘然,說:“咱弟兄多年不見,還沒有深談哩!” 他的話剛落地,有兩位客人進來。
他們都是河南同鄉,一位是不入流
他們因金星幾天内就要離京,特來話别。
尚炯怕在同鄉中露出馬腳,同來客随便應酬幾句,推說另有約會,匆匆告辭而去。
牛金星也不敢挽留,把他送出大門。
臨别時候,尚炯低聲說: “明天早飯後我要到楊公館看病,随後來尊寓與兄細談,務請稍候。
” 牛金星很擔心别人知道他同尚炯來往,但又願意同這位熱腸的、遭際不凡的老朋友多見一面,趕快說: “我這裡來往人多,明日弟到尊寓奉訪吧。
” “敝寓也不清靜。
兄可知道,有沒有清靜的吃酒地方?” “有。
西長安街有一家梁苑春,是開封鼓樓街梁苑春的分号。
那裡有單房間,談話方便。
” “好。
我做東道,明日望早光臨,以便深談!” “一定不誤!” 在尚炯同金星談話時候,金星曾說了一句話:“長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使醫生的心裡一動。
他想到素來不事生産、也非素豐之家的牛金星,既出了喪事,又遭到官司糾纏,手頭一定很是拮據。
回到下處以後,醫生立刻取出來三十兩紋銀,寫了一封短簡,請梁掌櫃派夥計送往牛金星處。
這天下午和晚上,他不斷地想着他同金星的會面,感到欣幸,又感到遺憾。
遺憾的是,牛金星不肯在京多留,幾天内就要走了。
他又想時機未至,像牛啟東這樣有些田産又有身份的人物定不肯輕易下水。
同尚炯晤面之後,在牛金星的心上也久久地翻騰着不小的波浪。
兩位同鄉走後,他獨坐在火盆邊胡思亂想。
他想着自己這樣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卻遭逢末世,不得揚眉吐氣,反受貪官豪強欺淩,身入囹圄,過年節也不能一家團圓,困在京城,倒不如尚炯做了名教叛徒,草莽英雄,活得舒暢。
正在他越想越感慨萬端的當兒,仁壽堂的夥計把銀子送到。
金星看了醫生的信上寫得十分誠懇,也不怎麼推辭,把銀子收下。
為着籌措回去的路費,他前天忍痛賣去了他所心愛的宋版《史記》。
但是因為在北京住得太久,拖了些債,回家的路費仍不寬裕。
尚炯的銀子正像是雪裡送炭,來得恰是時候。
他是一個看慣了世态炎涼的人,到北京這幾個月更覺得人情比紙還薄。
尚炯的慷慨相助,使他不但十分感激,也使他覺得還是江湖上的朋友講究義氣。
理智上他覺得自己同尚炯不是一道人,感情上卻喜歡像尚炯這樣的人,并喜歡所有的草莽英雄。
第二天上午,尚炯先來到梁苑春,叫堂倌找一個雅靜房間,坐下等候。
過不多久,金星來了。
一見面,他首先提到那三十兩銀子,剛要說感謝的話,就被醫生攔住,說: “自古朋友有通财之義。
區區微數,何足挂齒!兄肯笑納,足見對弟尚不見外。
說一個感謝的字,就顯得俗氣了。
不知這一點銀子是否夠用?” “夠用,夠用。
蒙兄慷慨相助,弟卻之不恭,受之有愧;為着免俗,弟隻好暫不說感激的話,以俟相報于異日。
” 堂倌走來,報出來十幾樣菜。
他們商量着點了四樣熱菜和一個拼盤吃酒,别的菜以後再要,并要他快點把拼盤端來。
堂倌走後,金星問: “楊贊畫的病情如何?” 醫生笑着說:“已有起色。
今日弟始敢大膽說句話:用不着再為他的性命擔憂了。
” 金星也大為高興,說:“果然是妙手回春!幸而遇到你這樣高手,使忠臣得以不死,為朝廷保存一點正氣!” “不過,朝廷如此無道,别說留得一個楊伯祥,即令有十個楊伯祥,有何作為?何況他也隻是在反對與滿鞑子議和這一點上較有骨頭,在其他軍國大事上未必是一個心地清楚的人。
目前國勢一天比一天……” 金星趕快站起來,走到門口,先向院裡聽聽,随即又揭開簾子一邊向院裡望望,見小院中空無一人,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 “到處是東廠的打事件番子,說話務必留神。
” “我看這個地方還清靜,不大有人進來。
” “不管如何,小心為妙。
”金星重新坐下,低聲問:“昨天不曾來得及叩問:你來到北京有何要務?” “弟是奉十八子之命,前來看一看朝廷動靜。
” “已經看清楚了?” “尚不清楚。
我是初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