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老頭接着說:“那一群惡狗原不信我們的班主厲害,硬往前撲。

    領頭的是本寨的教師爺,拿一把明晃晃的大刀,一邊追趕一邊罵着難聽的醜話。

    我們班主說:‘混賬東西,給我老實點兒,放下你的大刀!’他罵得更醜了。

    我們班主一彈打在他的右手上,那把舉着的大刀當啷啷落在地上,吓得他握着手退了回去。

    又一個惡狗更壞,掂着紅纓槍,擠眼歪嘴,十分下流。

    我們的班主說:‘我先打瞎你的左眼!’話剛出口,那家夥左眼中彈,叫聲‘不好!’登時捂住左眼蹲了下去。

    追的人們一齊大驚,不敢走近。

    可是惡霸的鄉勇頭目大叫着‘追呀!追呀!’驅趕衆人向前。

    我們的班主說:‘小心鼻子!’那家夥躲閃不及,鼻子中彈,滿臉開花。

    我們跑到寨門洞時,鄉勇們正在關閉寨門,我們的夥計一繩鞭打倒一個,其餘的兩個鄉勇趕快逃命。

    我們出寨之後,他們仍不罷休。

    隻是我們害怕吃官司,不敢放手打,傷害人命。

    要不,夫人呀,打死他們幾條狗命實在不難。

    我們班主在箭法上也是百發百中。

    他們穿的棉衣不論多厚,也不會擋住利箭。

    我們班主一直忍住,不肯用箭射死他們的人!這一次,我們雖然不肯傷害他們的性命,也叫他們嘗點兒厲害。

    ” 姑娘說:“他們是地頭蛇,一方之霸。

    我們的人太少,又有老弱拖累,要不是得到夫人相救,終究會吃大虧。

    ” 高夫人說:“可惜,你們連老弱在内隻有二十幾個人!” 姑娘說:“俺們的這個班子本來有四五十人,因為掙錢糊口不易,分出一二十個人到城裡去了。

    ” 老人接着說:“我們這位班主,别看是女流之輩,行事卻十分公正義氣。

    掙來的錢,她從不獨吞,總是按份子分給大家。

    有的吃三份,有的吃兩份,有的吃一份,該吃多少是多少。

    因為她做事大公無私,所以夥計們都願意赤心耿耿地跟着她走江湖。

    她師傅在日我們隻有二十八個人,現下快有五十個人啦。

    ” 高夫人笑着将姑娘上下打量一眼,随即說:“你們快走吧。

    趁我們在此休息,寨裡的人們不敢出來追你們。

    等你們走遠了,我們再走。

    ” 老頭子和姑娘又說了幾句謝恩的話,趕快拜别高夫人和劉芳亮,率領衆人起程。

    但是他們剛走幾步,高夫人叫住走在最後的老頭子,笑着問: “日後咱們說不定還有相遇的時候,你們班主貴姓?” 老頭子連忙回答說:“不敢,不敢。

    小人的班主姓邢,閨名紅娘,藝名紅娘子。

    在豫東、豫北、畿南和魯西一帶,你倘若遇到江湖賣藝的,問到走繩子的紅娘子,無人不知。

    ” 高夫人笑着點點頭,目送着這一群跑馬賣解的向北而去。

    她自言自語說:“紅娘子,紅娘子,這個姑娘的藝名兒倒很别緻。

    ”随即她也上了馬,帶着人馬趕路。

    走了一陣,她仍然忘不了那個跑馬賣解的姑娘,在馬上對劉芳亮笑着說: “明遠,剛才這個姑娘,别的武藝不知怎樣,我看她的彈弓倒是百發百中。

    ” 劉芳亮笑一笑,但沒做聲。

     高夫人又贊歎說:“一個女子會幾手武藝不難,難的是她是一個尚未出閣的大姑娘,能夠帶領一班人在江湖上闖南走北,得到自己手下人齊心擁戴,江湖上也都敬服。

    少見,少見!” 賀人龍趕回潼關以後,因為欠饷,并對李自成有些畏懼,借口他是陝西部隊,不負擔去河南的“剿賊”任務,逗留在潼關不動。

    直到半月以後,經河南巡撫李仙風與新任陝西巡撫丁啟睿公文協商,以洛陽藩封重地,不可有失,才調他出關去“追剿闖賊”。

    但高夫人決定不同他交戰,隻在幾百裡大山中神出鬼沒地同他兜圈子。

    當時從陝州到鄭州,黃河以南各縣,一股一股大大小小的杆子和白蓮教起義,遍地皆是。

    這情形很有利于高夫人的活動。

     高夫人率領着人馬在永甯境的大山中停留了十天,邊休息邊收集糧草。

    後來聽說賀人龍率大軍到了靈寶,她為要引官軍繼續東來,突然從永甯向北,攻克了陝州東邊的茅鎮,然後向東,穿過渑池城西北的仰韶村,穿過許多大山,到了一個叫做馬蹄窩的黃河渡口。

    從進擾潼關到現在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人馬擴充了一倍。

     這是一個萬裡無雲的下午,人馬都在馬蹄窩的小街裡宿了營。

    高夫人帶着十來個男女親兵,登上一座山頭,立馬在夕陽中,遙望對面山西平陸縣境内的中條山脈,童山秃秃,重重疊疊,雪峰上接青天。

    向着夕陽處,銀光與金光互相閃爍,真是奇景。

    俯視黃河,夾在兩邊高山中間,像曲曲折折的帶子一般。

    河水已經封凍,冰上有雪。

    時有行人在冰上來往,踏成一條大路。

    河身,向陽處銀光耀眼,背陰處暗森森的,已經被暮色籠罩。

    馬蹄窩雖有幾家茅屋,卻斷絕袅袅炊煙。

    一群從野地歸來的寒鴉在暮色中盤旋,紛紛地落下樹梢。

    “闖”字大旗豎在黃河岸邊,在西風中卷着夕陽。

    高夫人望望大旗,仿佛能夠聽見大旗在呼啦啦地響。

    對着雄偉的自然風光,玉花骢昂首揚尾,蕭蕭長嘶,随後不住地用蹄子蹬着岩石。

    高夫人也在心中喚起來一串回憶。

    崇祯七年十一月間,她随着叔父高迎祥領導的起義大軍就從這裡踏冰過河,進入河南。

    到次年正月間,十三家七十二營大會于荥陽,從此使戰争的局面來個大變…… 她繼續立馬高山,把眼光轉向東北。

    幾天來她不斷得到消息,說清兵繼續深入,快到畿南。

    如果不是怕崤山中的老營有失,她真想從這裡渡過黃河,往北去看看情形! “唉,鞑子兵要進到什麼地方為止呢?” 她向東北凝望很久,滿心疑團,直到山頭上煙岚浮動,暮色漸濃,才率領親兵們下山回營。

     [1]起——出發,起身。

     [2]場——音cháng,河南人對打麥場的簡稱。

     [3]河南府——洛陽。

    崇祯帝的叔父朱常洵封在洛陽,稱為福王。

     [4]故兵……謂之神——語見《孫子·虛實篇》。

     [5]熊耳山——我國有幾處熊耳山,都是因雙峰對峙,勢如熊耳而得名。

    本處的熊耳山是在河南永甯縣(今洛甯縣)東南,為伏牛山脈的主峰之一。

    後文的熊耳山是在商洛山中,不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