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商洛山中,大概他們是沖到河南去了。
但這時所有通往伏牛山和崤山一帶的道路都有鄉勇和官兵嚴密把守,盤查很嚴。
他所派出去的人,不管如何化裝,還是有一個被捉去殺掉,有兩個混過去尚未回來。
現在他聽了探子的報告,心頭上産生了更多的希望,隻是他暫時不急于把自己的猜想說出,甚至連一絲欣喜的笑意也不流露。
三天以後,李自成回到了商州以西的老營。
隔了幾天,又有一個探子從潼關城内回來,說那支打着“闖”字旗進襲潼關的部隊曾經突襲靈寶,火焚靈寶東關,又說聽許多人談論,曾有闖王的一股人馬沖到河南,所以潼關的官軍現在确信那進襲潼關和火焚靈寶東關的人馬是李闖王親自率領的。
但這個探子同時帶回一個不幸的消息。
他在潼關聽到紛紛傳說:有人看見李闖王的妻子高桂英确實死在亂軍中了。
并且說她是先受了箭傷,随後見情勢危急,怕被官軍所俘,自刎而死,如今官軍還在各處尋找她的屍首。
關于高夫人的不幸消息,因為說的比過去聽到的都确鑿,大多數的将士們都信以為真了。
尤其是那種臨危不辱、舉劍自刎的死法,同高夫人的平素為人很相合,使人不能不感到可信。
李自成在乍聽到這個謠言時也心中一涼,暗暗悲傷。
但是不過半天,他又不相信了。
他認為,那打着“闖”字大旗進襲潼關并約賀人龍在豫西會戰的,除桂英外不會有第二個人。
一定是桂英得到了賀人龍要進兵商洛山的消息,她為要解救丈夫,用計把官軍引向崤函山中[3]。
隻有她才肯冒這樣風險,隻有她才能夠想出來這種智謀,隻有她才敢打出“闖”字大旗。
可是,盡管闖王自信最知道自己的妻子,還是不能完全解脫心上的擔憂。
臨分手時她曾對他說過,到不得已時她甯拔劍自刎,決不落入官軍之手,獻俘北京。
這句話仍然在他的耳中回蕩,如今可不是和謠傳相符麼?他在心中苦惱地說: “唉,生死吉兇,仍然難說!” 賀人龍奉命向崤函山中追趕那一支“李闖王”的人馬,商洛山中的局勢穩定下來了。
李自成讓劉宗敏幫助他處理全軍的重大事務,好使自己抽出一些時間來讀一些書,想一些問題。
高一功負責收集糧草、兵器、騾馬,以及打造兵器的原料。
李過負責練兵,立下新營規,認真執行,有擾害百姓的重責不饒。
每天三個一起、五個一股回到這裡的潰散弟兄立刻都歸入編制,不許一個人繼續成為散兵遊勇在各處閑蕩。
這些陸續回隊的人們,盡管初回來時大部分帶着各種不健康的精神狀态,但是一入編制,經過幾天,精神就振作起來。
一切有利于重振旗鼓的措施,隻要李自成想到,告訴了劉宗敏,或是宗敏自己想到的,得到了自成同意,都雷厲風行地做。
幾位大将除郝搖旗外都很尊重宗敏,能夠同心協力做事,至于一般将校中即令有不賣勁的,也因為害怕軍令森嚴,都不敢稍有松懈。
每天早晨,劉宗敏總是天不明就起來,有時到别的村子去巡視操練情形,有時自己帶着一起人馬在村外操練。
越是天冷,他越是督促得緊,誰也别想貪戀五更鼓的熱被窩。
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把兵練好,才算是奮發圖強氣象。
在他駐紮的村莊裡搭蓋了一個鐵匠棚子,裡邊有兩盤爐子和幾個懂得打鐵手藝的士兵,還有從杜家寨來的鐵匠師傅包仁。
他把收集到的廢鐵、廢鋼和陳舊兵器毀掉,打造新的兵器。
他常常親自擔任師傅,拿着鉗子和小錘,叮叮當當地幹活,教大家如何看火候,如何把鋼使在鋒刃上,如何把各種兵器打造得又好看又便于使用。
他的熟練的鐵匠技術使包仁驚歎不止。
有時他也掄大錘。
一般的大錘他嫌分量輕,特别打造了一個頂大的錘子,大約有二十斤重。
他揮動大鐵錘,一錘一錘地打着,鐵花迸飛,土地震動,他自己興高采烈地說着,笑着,甚至嚷叫,一點也看不出吃力的模樣。
每當這種時候,周圍的人們再也看不見他的大将威嚴和暴躁脾氣,而是覺得他是一個有趣的、多少有點頑皮的普通弟兄。
李自成在商洛山中仍然隐名埋姓。
附近的老百姓也看出來他是個大頭領,卻不知道他就是李闖王。
他每天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有時同将士一起操練,有時去到劉宗敏的鐵工棚中打造武器,或者到老百姓中間訪問疾苦,同農民們坐在屋檐下曬太陽聊天。
在商洛山中這一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好像天賜良機,使他安心地讀一些有用的書,并把過去的事情回想回想,悟出了許多道理,替他以後轟轟烈烈的活動打定新的基礎。
三四年後,自成讀的書更多了,左右又有許多很有學問的人,他也虛心學會了做詩。
但隻是偶一為之,以抒胸懷。
幾年之後,他還是念念不忘在商洛山中的一段生活,曾于戰争之暇寫過《商洛雜憶》七絕十二首和七古一首。
可惜大順軍失敗之後,凡是大順朝自己的文獻都給統治階級毀滅淨盡,不但這十二首七絕不再存留于天地之間,連那首七古也被埋沒了三百多年,最近才有人因偶然的機會發現半首,餘下的一半也将永難找到了。
這半首七古是否經過左右文人們潤色過,不得而知,現在抄在下邊,作為我們對這位傑出的農民英雄的紀念吧: 收拾殘破費經營, 暫駐商洛苦練兵。
月夜貪看擊劍晚, 星晨風送馬蹄輕。
…… 但是,商洛山中的局面并不是真正平靜的,應該說是充滿了不安和殷憂。
有些問題,李自成看得很清楚,有些卻隻是朦胧地感覺到,還沒引起多大注意。
在闖王和劉宗敏、李過等沒有注意的問題中最重要的是郝搖旗快要拉走了。
近來郝搖旗手下的将士們因見商洛山中的糧草越來越困難,到明春更不好過,而闖王還要雷厲風行地練兵和整饬紀律,所以他們天天勸說郝搖旗趕快離開。
搖旗曾經打算把自己想拉出去的事向闖王說明,但左右的親信将士苦苦勸阻。
他們說,商洛山中風聲緊急那一陣,有十幾個人想逃走,不管主犯或從犯,都給闖王下令斬首了。
闖王的軍令森嚴,倘若搖旗去對闖王說明要拉走,豈不是自己送死麼?不但搖旗會被斬,平日慫恿他拉走的這一群親信将士都不會保住腦袋。
經大家拿這些理由勸阻,郝搖旗盡管心中還在矛盾,還在想着應該對闖王說明,但實際上卻不對闖王提了。
在李自成方面,雖然他也意識到搖旗的部下一向紀律較差,新敗之後的沮喪心情也較重,但他決沒想到他們會打算拉走。
他想,再過一些時候,他們的紀律會好起來,而士氣也會重新振作。
李自成這時覺得最嚴重和操心最多的是另外的幾個問題。
第一,盡管用各種辦法搜羅糧食,但隻能勉勉強強地養活部隊,沒法撥出來多的餘糧赈濟饑民。
現在每天都有老百姓向西安一帶和漢中一帶逃荒。
再有一個月就是年殘歲尾。
年怎麼過?過罷年就是荒春。
許多人都打算在過年後向外逃荒。
如果老百姓逃空了,義軍在商洛山裡怎能呆得下去?第二,目前打糧的辦法隻能對那些較小的山寨和不住在山寨中的富裕戶行得通,可是對那些真正家大業大、有錢有勢的富豪大戶沒有多少辦法。
這些大地主富豪都住在險固的山寨裡,養有衆多鄉勇,請有教師習武,兵仗齊全,寨牆上擺着滾木礌石,擡槍大炮,而且往往幾個鄰寨互訂鄉約,結成聯防。
由于商洛地帶多年來的特殊情形,他們不像潼關附近的大戶那樣公然同農民軍為敵。
他們對待小股農民軍和本地小杆子是對抗的,能夠占便宜就出來打一打,而對那些大股農民軍和大杆子則但願井水不犯河水。
你向他們少要點銀錢糧食,他們可以敷衍;你倘若要的多,他們就一面軟拖,請人說情,一面嚴守山寨,同你硬頂。
那些住在小山寨和不住在寨中的富裕戶見這些大寨堅固,鄉勇多,防守嚴,紛紛逃遷進來。
這樣一來,不但更增加了大山寨的力量,也使農民軍打糧的對象越來越少。
第三,盡管這些大山寨目前沒有公然與義軍作對,可是倘若日後一旦官軍來到,它們就會是義軍的心腹大患。
以目前情形看來,既然新任陝西巡撫丁啟睿已經知道有義軍在商洛山中,他遲早會派大軍前來,很難說這平穩局面能保持多久。
李自成想來想去,也幾次同幾位大将商議,認為要想在商洛山中駐紮下去,非攻破幾個堅固的大山寨不可。
可是先攻哪個山寨呢?今天自己的人馬很少,又無炮火,怎麼能攻得破呢?即令能夠攻開,一定會死傷很多将士。
而今天全軍慘敗之餘,決不應再去攻堅,遭受重大傷亡! 當李自成正在為這些關乎在商洛山中生死存亡的問題操心的當兒,派往湖廣的探子回來了,給他帶回來更令人焦灼不安也更為重大的問題。
在原來陝西起義部隊中,除張獻忠投降外,曹操、惠登相和王光恩等九家也在均州和房縣一帶投降了,射塌天劉國能在河南和湖廣交界地方投降了,而且一心一意地替朝廷出力賣命。
闖塌天李萬慶在内鄉境内投降了,也是翻回手來攻殺義軍。
其餘,在英霍山中革裡眼賀一龍、争世王賀錦等所謂革、左四營,在豫南的老回回馬守應,據說也都在腳蹬兩家船,不斷地有朝廷的官員前去說降,所以他們都按兵不動了。
老十三家中除掉已經被消滅的不算,如今堅不投降的隻剩下由李自成繼承的高迎祥這一家了。
“怎麼辦呢?”李自成在心中問道。
“難道十幾年來的起義竟會這樣風消雲散了麼?” 這天晚上,自成幾乎沒有入睡。
盡管他自己不論困難到什麼地步都要幹下去,決不罷休,更不要說投降朝廷,但是他明白,如果大家都投降了,他的處境會更加困難。
等到清兵退出長城,朝廷還會集中幾省的官軍來對付他,甚至會比洪承疇和孫傳庭曾經糾集到的人馬更多。
如果這樣的日子來到,縱然他不會被徹底消滅,但是想打開局面也将萬難了。
想來想去,惟一的辦法是趕快勸說張獻忠起義。
他斷定張獻忠在谷城投降是為着要得到使人馬休息整頓機會向朝廷玩的花招,正如他在崇祯四年八月間對延綏巡撫洪承疇和總兵杜文煥玩過的假投降花招一樣。
李自成一向反對玩這樣花招,喪失氣節,但張獻忠卻喜歡自己的這種很不光明磊落的狡詐伎倆。
現在自成希望,倘若能夠勸說獻忠在谷城重新起義,不但羅汝才會跟着起義,那些正在觀望風色的人們也會堅定起來,還會重新大幹,而
但這時所有通往伏牛山和崤山一帶的道路都有鄉勇和官兵嚴密把守,盤查很嚴。
他所派出去的人,不管如何化裝,還是有一個被捉去殺掉,有兩個混過去尚未回來。
現在他聽了探子的報告,心頭上産生了更多的希望,隻是他暫時不急于把自己的猜想說出,甚至連一絲欣喜的笑意也不流露。
三天以後,李自成回到了商州以西的老營。
隔了幾天,又有一個探子從潼關城内回來,說那支打着“闖”字旗進襲潼關的部隊曾經突襲靈寶,火焚靈寶東關,又說聽許多人談論,曾有闖王的一股人馬沖到河南,所以潼關的官軍現在确信那進襲潼關和火焚靈寶東關的人馬是李闖王親自率領的。
但這個探子同時帶回一個不幸的消息。
他在潼關聽到紛紛傳說:有人看見李闖王的妻子高桂英确實死在亂軍中了。
并且說她是先受了箭傷,随後見情勢危急,怕被官軍所俘,自刎而死,如今官軍還在各處尋找她的屍首。
關于高夫人的不幸消息,因為說的比過去聽到的都确鑿,大多數的将士們都信以為真了。
尤其是那種臨危不辱、舉劍自刎的死法,同高夫人的平素為人很相合,使人不能不感到可信。
李自成在乍聽到這個謠言時也心中一涼,暗暗悲傷。
但是不過半天,他又不相信了。
他認為,那打着“闖”字大旗進襲潼關并約賀人龍在豫西會戰的,除桂英外不會有第二個人。
一定是桂英得到了賀人龍要進兵商洛山的消息,她為要解救丈夫,用計把官軍引向崤函山中
隻有她才肯冒這樣風險,隻有她才能夠想出來這種智謀,隻有她才敢打出“闖”字大旗。
可是,盡管闖王自信最知道自己的妻子,還是不能完全解脫心上的擔憂。
臨分手時她曾對他說過,到不得已時她甯拔劍自刎,決不落入官軍之手,獻俘北京。
這句話仍然在他的耳中回蕩,如今可不是和謠傳相符麼?他在心中苦惱地說: “唉,生死吉兇,仍然難說!” 賀人龍奉命向崤函山中追趕那一支“李闖王”的人馬,商洛山中的局勢穩定下來了。
李自成讓劉宗敏幫助他處理全軍的重大事務,好使自己抽出一些時間來讀一些書,想一些問題。
高一功負責收集糧草、兵器、騾馬,以及打造兵器的原料。
李過負責練兵,立下新營規,認真執行,有擾害百姓的重責不饒。
每天三個一起、五個一股回到這裡的潰散弟兄立刻都歸入編制,不許一個人繼續成為散兵遊勇在各處閑蕩。
這些陸續回隊的人們,盡管初回來時大部分帶着各種不健康的精神狀态,但是一入編制,經過幾天,精神就振作起來。
一切有利于重振旗鼓的措施,隻要李自成想到,告訴了劉宗敏,或是宗敏自己想到的,得到了自成同意,都雷厲風行地做。
幾位大将除郝搖旗外都很尊重宗敏,能夠同心協力做事,至于一般将校中即令有不賣勁的,也因為害怕軍令森嚴,都不敢稍有松懈。
每天早晨,劉宗敏總是天不明就起來,有時到别的村子去巡視操練情形,有時自己帶着一起人馬在村外操練。
越是天冷,他越是督促得緊,誰也别想貪戀五更鼓的熱被窩。
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把兵練好,才算是奮發圖強氣象。
在他駐紮的村莊裡搭蓋了一個鐵匠棚子,裡邊有兩盤爐子和幾個懂得打鐵手藝的士兵,還有從杜家寨來的鐵匠師傅包仁。
他把收集到的廢鐵、廢鋼和陳舊兵器毀掉,打造新的兵器。
他常常親自擔任師傅,拿着鉗子和小錘,叮叮當當地幹活,教大家如何看火候,如何把鋼使在鋒刃上,如何把各種兵器打造得又好看又便于使用。
他的熟練的鐵匠技術使包仁驚歎不止。
有時他也掄大錘。
一般的大錘他嫌分量輕,特别打造了一個頂大的錘子,大約有二十斤重。
他揮動大鐵錘,一錘一錘地打着,鐵花迸飛,土地震動,他自己興高采烈地說着,笑着,甚至嚷叫,一點也看不出吃力的模樣。
每當這種時候,周圍的人們再也看不見他的大将威嚴和暴躁脾氣,而是覺得他是一個有趣的、多少有點頑皮的普通弟兄。
李自成在商洛山中仍然隐名埋姓。
附近的老百姓也看出來他是個大頭領,卻不知道他就是李闖王。
他每天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有時同将士一起操練,有時去到劉宗敏的鐵工棚中打造武器,或者到老百姓中間訪問疾苦,同農民們坐在屋檐下曬太陽聊天。
在商洛山中這一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好像天賜良機,使他安心地讀一些有用的書,并把過去的事情回想回想,悟出了許多道理,替他以後轟轟烈烈的活動打定新的基礎。
三四年後,自成讀的書更多了,左右又有許多很有學問的人,他也虛心學會了做詩。
但隻是偶一為之,以抒胸懷。
幾年之後,他還是念念不忘在商洛山中的一段生活,曾于戰争之暇寫過《商洛雜憶》七絕十二首和七古一首。
可惜大順軍失敗之後,凡是大順朝自己的文獻都給統治階級毀滅淨盡,不但這十二首七絕不再存留于天地之間,連那首七古也被埋沒了三百多年,最近才有人因偶然的機會發現半首,餘下的一半也将永難找到了。
這半首七古是否經過左右文人們潤色過,不得而知,現在抄在下邊,作為我們對這位傑出的農民英雄的紀念吧: 收拾殘破費經營, 暫駐商洛苦練兵。
月夜貪看擊劍晚, 星晨風送馬蹄輕。
…… 但是,商洛山中的局面并不是真正平靜的,應該說是充滿了不安和殷憂。
有些問題,李自成看得很清楚,有些卻隻是朦胧地感覺到,還沒引起多大注意。
在闖王和劉宗敏、李過等沒有注意的問題中最重要的是郝搖旗快要拉走了。
近來郝搖旗手下的将士們因見商洛山中的糧草越來越困難,到明春更不好過,而闖王還要雷厲風行地練兵和整饬紀律,所以他們天天勸說郝搖旗趕快離開。
搖旗曾經打算把自己想拉出去的事向闖王說明,但左右的親信将士苦苦勸阻。
他們說,商洛山中風聲緊急那一陣,有十幾個人想逃走,不管主犯或從犯,都給闖王下令斬首了。
闖王的軍令森嚴,倘若搖旗去對闖王說明要拉走,豈不是自己送死麼?不但搖旗會被斬,平日慫恿他拉走的這一群親信将士都不會保住腦袋。
經大家拿這些理由勸阻,郝搖旗盡管心中還在矛盾,還在想着應該對闖王說明,但實際上卻不對闖王提了。
在李自成方面,雖然他也意識到搖旗的部下一向紀律較差,新敗之後的沮喪心情也較重,但他決沒想到他們會打算拉走。
他想,再過一些時候,他們的紀律會好起來,而士氣也會重新振作。
李自成這時覺得最嚴重和操心最多的是另外的幾個問題。
第一,盡管用各種辦法搜羅糧食,但隻能勉勉強強地養活部隊,沒法撥出來多的餘糧赈濟饑民。
現在每天都有老百姓向西安一帶和漢中一帶逃荒。
再有一個月就是年殘歲尾。
年怎麼過?過罷年就是荒春。
許多人都打算在過年後向外逃荒。
如果老百姓逃空了,義軍在商洛山裡怎能呆得下去?第二,目前打糧的辦法隻能對那些較小的山寨和不住在山寨中的富裕戶行得通,可是對那些真正家大業大、有錢有勢的富豪大戶沒有多少辦法。
這些大地主富豪都住在險固的山寨裡,養有衆多鄉勇,請有教師習武,兵仗齊全,寨牆上擺着滾木礌石,擡槍大炮,而且往往幾個鄰寨互訂鄉約,結成聯防。
由于商洛地帶多年來的特殊情形,他們不像潼關附近的大戶那樣公然同農民軍為敵。
他們對待小股農民軍和本地小杆子是對抗的,能夠占便宜就出來打一打,而對那些大股農民軍和大杆子則但願井水不犯河水。
你向他們少要點銀錢糧食,他們可以敷衍;你倘若要的多,他們就一面軟拖,請人說情,一面嚴守山寨,同你硬頂。
那些住在小山寨和不住在寨中的富裕戶見這些大寨堅固,鄉勇多,防守嚴,紛紛逃遷進來。
這樣一來,不但更增加了大山寨的力量,也使農民軍打糧的對象越來越少。
第三,盡管這些大山寨目前沒有公然與義軍作對,可是倘若日後一旦官軍來到,它們就會是義軍的心腹大患。
以目前情形看來,既然新任陝西巡撫丁啟睿已經知道有義軍在商洛山中,他遲早會派大軍前來,很難說這平穩局面能保持多久。
李自成想來想去,也幾次同幾位大将商議,認為要想在商洛山中駐紮下去,非攻破幾個堅固的大山寨不可。
可是先攻哪個山寨呢?今天自己的人馬很少,又無炮火,怎麼能攻得破呢?即令能夠攻開,一定會死傷很多将士。
而今天全軍慘敗之餘,決不應再去攻堅,遭受重大傷亡! 當李自成正在為這些關乎在商洛山中生死存亡的問題操心的當兒,派往湖廣的探子回來了,給他帶回來更令人焦灼不安也更為重大的問題。
在原來陝西起義部隊中,除張獻忠投降外,曹操、惠登相和王光恩等九家也在均州和房縣一帶投降了,射塌天劉國能在河南和湖廣交界地方投降了,而且一心一意地替朝廷出力賣命。
闖塌天李萬慶在内鄉境内投降了,也是翻回手來攻殺義軍。
其餘,在英霍山中革裡眼賀一龍、争世王賀錦等所謂革、左四營,在豫南的老回回馬守應,據說也都在腳蹬兩家船,不斷地有朝廷的官員前去說降,所以他們都按兵不動了。
老十三家中除掉已經被消滅的不算,如今堅不投降的隻剩下由李自成繼承的高迎祥這一家了。
“怎麼辦呢?”李自成在心中問道。
“難道十幾年來的起義竟會這樣風消雲散了麼?” 這天晚上,自成幾乎沒有入睡。
盡管他自己不論困難到什麼地步都要幹下去,決不罷休,更不要說投降朝廷,但是他明白,如果大家都投降了,他的處境會更加困難。
等到清兵退出長城,朝廷還會集中幾省的官軍來對付他,甚至會比洪承疇和孫傳庭曾經糾集到的人馬更多。
如果這樣的日子來到,縱然他不會被徹底消滅,但是想打開局面也将萬難了。
想來想去,惟一的辦法是趕快勸說張獻忠起義。
他斷定張獻忠在谷城投降是為着要得到使人馬休息整頓機會向朝廷玩的花招,正如他在崇祯四年八月間對延綏巡撫洪承疇和總兵杜文煥玩過的假投降花招一樣。
李自成一向反對玩這樣花招,喪失氣節,但張獻忠卻喜歡自己的這種很不光明磊落的狡詐伎倆。
現在自成希望,倘若能夠勸說獻忠在谷城重新起義,不但羅汝才會跟着起義,那些正在觀望風色的人們也會堅定起來,還會重新大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