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笑着說:“你帶着全部人馬迎我幾裡路,還不算看得起我麼?哈哈哈哈……” 黑虎星的臉孔一紅,也大笑起來,随即向左右喝道:“媽的,快各回各村去!别排着陣勢叫老子臉紅啦。

    ”他又向總管說:“你愣怔什麼?快去治備酒席!” 李過同黑虎星和他的幾個親信頭目寒暄幾句,招手把留在一裡外的騎兵叫來,一同往黑虎星的老營去。

    一路上說說笑笑,十分親熱。

    到老營以後,剛讓李過坐下去,黑虎星就連連作揖,說他一時糊塗,慫恿手下人做出了對不起闖王的事,求李過回去替他求情,至于牲口、銀錢、糧食和綢緞布匹,馬上就原物歸還。

    李過也說了些客氣話,并說如果他們困難,這些東西留下用也沒什麼。

     “哪裡!哪裡!”黑虎星趕快說。

    “小弟這裡縱然有困難,怎敢留下闖王的東西?原是小弟錯了,可不能一錯再錯!” 李過說:“老弟如此講義氣,講朋友,我隻有感謝,别的話不用再說啦。

    說實在的,闖王派我來,也隻是同你們見見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後大水淹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至于那點東西,原不打算要回的。

    ” 黑虎星久聞李過威名,原以為他是個态度傲慢、脾氣兇暴的人,沒想到竟是這樣言語和善,心地誠懇,不拿架子。

    他又同李過說了陣閑話,就毫不隐瞞地說出他原來很擔心闖王的人馬在商洛山中住久了會對他不利,如今才知道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過見他說出實話,哈哈地大笑起來,把闖王囑咐的話都告訴了他。

    黑虎星越發高興,轉向左右的頭目說: “你們瞧瞧,沒有高山不顯平地,什麼人兒不比不知高低。

    人家李闖王怎會跟咱們許多杆子一樣,上眼皮隻看見下眼皮,也沒有雄心大志,不是你想吃我,便是我想吞你,口裡叫哥哥,背後摸家夥。

    人家闖王……嘿,這才是打江山的氣象!” 到中午擺酒宴的時候,黑虎星望着李過,嘻嘻笑着,似乎想說什麼,卻又不敢出口。

    李過覺得奇怪,卻不理會,隻裝毫無覺察。

    過了片刻,黑虎星突然站起來說: “李大哥,小弟有一句話不知敢說不敢說。

    ” “老弟有什麼話盡管說出來,何必見外?” “我,我想跟大哥燒炷香,磕個頭……這,這可是高攀啦。

    ” 李過叫道:“好!我正想同老弟結拜,你先說出口了!” 立刻就有人用紅紙寫了劉、關、張的神位供在中間,還用黃表紙寫了一道表文,無非照例寫着:“從今後結為異姓兄弟,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如有負心,神鬼不容,天誅地滅。

    ”等等。

    李過親自點燭,焚香,然後拉着黑虎星跪下去對神磕了三個頭,焚化了表文。

    黑虎星的本名叫做馬重喜,才隻有二十六歲,比李過小六歲,所以他又向李過磕了一個頭。

     這天中午,李過在筵席上放開海量,同黑虎星和衆頭目猜枚劃拳,開懷暢飲,直吃到紅日西斜。

    起席後,李過要走,黑虎星苦留不住,就吩咐手下人們把前天奪來的牲口、銀錢、糧食和綢緞布匹,立刻原物送到馬世耀盤的村莊。

    他又叫人牽出來一匹好馬,接過缰繩,親自牽到李過面前,說: “大哥,我沒有好東西孝敬咱闖王叔,這一匹風子[2]倒還騎得,一天能走五百裡。

    你帶回去給咱闖王叔,也算是表一表我的孝心。

    ” 李過推辭不過,隻得收下,趕快從退還的三千多兩銀子中取出來一千兩,以闖王的名義強留下來,算是闖王對衆頭目和全體弟兄賞的酒錢。

    黑虎星率領衆頭目把李過等送出幾裡外,臨别時,他對李過說: “大哥,我本來應該跟着你去,今後随咱闖王叔一道打天下,可是我手下的弟兄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不願意離開故土。

    你們把賀人龍打敗了算罷,萬一吃了他的虧,盡管往咱這方面退。

    ” 他站在高埠上,一直望着李過一行人馬轉過山腳後才回去。

     李過回到馬世耀盤的村莊,卻沒有見到世耀。

    原來世耀因得知李過見黑虎星以後的情形很好,大為放心,午後帶着人馬出外打糧,隻留下二十幾個人看守老營。

    李過剛坐下休息片刻,忽然有本村百姓慌慌張張地跑來禀報,說有六七百官軍從鄖陽往西安開,從此地路過,離村子隻有三裡遠了。

    弟兄們因實力如此懸殊,都很驚慌,要求李過率全體四十餘人立刻撤走,免被包圍殲滅。

    但李過想着,馬世耀好不容易弄到幾十石糧食,倉猝間沒法運走,人馬一撤,官軍進村,這些糧食就完了。

    他決定冒點風險,用計策使官軍不敢進村。

    于是他把世耀的二十多名弟兄布置在村邊的樹林中作為疑兵,自己帶着二十名騎兵到村前一裡外的河灘裡,放馬吃草,将士們坐下休息,随便玩耍,又派人從小路飛馬去告訴黑虎星。

     官軍正要從村邊路過,忽然看見這種情形,不摸底細,隔河停下,不敢前進,怕的是中了埋伏。

    過了很久,一位軍官騎着馬,率領十幾名弟兄,來到河灘中察看情形。

    李過跳上馬,帶着兩三個人奔向前去,一箭射死了騎馬的軍官,又連着射死兩個人。

    這一小隊官軍一哄而逃。

    李過也不追趕,退回原處,下馬休息。

     官軍愈看愈狐疑,黃昏又臨,不敢久留,繞道走了。

    官軍剛走,黑虎星也親率救兵趕到。

    他跳下馬,對李過大聲說: “哥,可惜我來遲一步,讓雜種們逃走了!” 這天夜間,馬世耀打糧回來,恰好李自成也派人騎馬來到,說潼關方面風聲緊急,催李過率馬世耀等星夜趕回。

    李過把運送糧食的事對世耀囑咐幾句,自己在五更時先動身走了。

     賀人龍已經率人馬回到潼關,在金盆坡安營下寨。

    這時潼關道丁啟睿升任了陝西巡撫,駐在潼關指揮軍事。

    潼關原有的人馬隻留下二百人守城,其餘的全數開出城外,駐紮城南通洛川,交賀人龍加緊操練。

    丁啟睿一面征兵補充賀人龍的缺額,一面征集糧草、騾馬、人伕,做好向商洛山進軍的準備。

    城市和村鎮,官路兩旁,到處可以看見陝西巡撫張貼的告示,上邊說:“大軍不日入商洛山中搜剿,務期掃清餘氛,斬草除根,勿遺後患。

    ”他要各地士紳百姓“協助官軍,早竟膚功,不得逃避”。

    商州城和武關方面的官兵也在加緊準備,隻等潼關方面大軍一動,這兩處就跟着動作。

    渭南、藍田、鎮安和山陽等處也都配備重兵駐守,以防農民軍逃竄。

    到了十一月上旬,官軍已準備就緒,向商洛地區大舉“搜剿”已經像箭在弦上。

     李自成現在連傷愈的将士合在一起,大約有六七百人。

    加上眷屬和孩兒兵有千人左右,散駐在商州以西和洛南西南的萬山叢中。

    有少數将士經過潼關南原全軍覆沒之後,還帶着濃重的沮喪情緒,一聽說官軍要大舉進攻,深怕再來次全軍覆沒或被包圍起來,困死在荒山深谷。

    有一個小頭目暗中勾結了一部分士兵,打算逃往山陽和鄖陽交界處做小盜。

    正當李自成要出發禦敵的時候,這一件叛變陰謀被發覺了。

    為首的小頭目和十幾名士兵全被捕獲。

    李自成在校場裡集合全體将士,把這十幾個人拉出來,不管主犯或從犯,一齊當衆斬首。

    然後他派田見秀和郝搖旗率領二百騎兵去防守商州和武關方面,高一功率領中軍一百名将士和陸續回來的幾十名孩兒兵保護老營,他自己率領劉宗敏和李過兩員大将,三百多名挑選的精銳将士去迎擊從潼關來的官軍,派袁宗第率一百多名将士向藍田和渭南方面警戒,設法牽制官軍,有機會就趕快打糧。

    使自成覺得放心的是李過已經同黑虎星馬重喜成了朋友,不但免去了後顧之憂,而且萬不得已時還可以往西撤退。

     依靠當地百姓帶路,李自成和劉宗敏等神不知鬼不覺地率領着隊伍過了洛南,埋伏在華山東麓的深山密林中。

    按照闖王的計劃,從潼關到商洛叢山的沿路都不設防,隻派偏将劉體純率領幾十名騎兵作為疑兵,襲擾官軍的辎重和宿營地,并引誘官軍深入。

    一旦官軍越過洛南繼續前進,他就同劉宗敏和李過率領少數人出金盆坡或通洛川,奇襲潼關城。

    丁啟睿是個庸碌官僚,和孫傳庭不能相比。

    自成料就,潼關一旦受襲,丁啟睿一定驚慌失措,令賀人龍回救潼關。

    賀人龍不知虛實,一聞潼關被襲,必定軍心動搖。

    他怕失守潼關有殺頭之罪,必定星夜回奔,部伍零亂。

    這時,劉體純率領疑兵虛張聲勢,從後追擊,并在官軍的經過處放火燒山,使得官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他同劉宗敏率領的人馬在潼關南原設伏,迎頭截殺,而李過趁着官軍混亂的當兒直取賀人龍的中軍。

     他們到了華山腳下的第二天,賀人龍果然率領着本部人馬和原駐潼關的人馬,共有三千多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但是緩緩地走了一天多,走了不上百裡,忽然掉轉頭,急速地向潼關奔回。

    自成等從埋伏的地方手搭涼棚望了很久,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莫非又有火急文書調賀人龍去勤王麼?大家猜疑一陣,依然猜想不透。

    劉宗敏很想給官軍一個突然襲擊,但被自成阻止。

    自成說: “算啦,捷軒。

    官軍全師退回,隊伍不亂,距離潼關又近。

    咱們人馬太少,還是謹慎為是。

    況且又是大天白日,縱然出其不意占點便宜,也會露了咱們自家的底兒。

    算啦吧,探聽清楚了再說。

    ” 他們派人到潼關城關一打探,更加覺得奇怪了。

    原來在賀人龍率領大軍出發的當天夜裡,約摸三更時候,有一股人馬不知多少,從東邊進攻潼關,并派少數騎兵進入潼關城南金盆坡和董社原以北,南門和水門之外,燒毀了一些房舍。

    據說這支人馬打着“闖”字大旗,還在潼關東門外的一通石碑上貼着闖王給賀人龍的書信,約期在靈寶以東會戰。

    自成、宗敏和衆将在一起議論猜測,都以為這一支人馬可能與高夫人和劉芳亮有關,也可能是豫西一帶的土寇假冒闖王。

    但是,假若是高夫人和劉芳亮率領的人馬,他們突圍出去後已經潰不成軍,所餘無幾,為什麼要冒險進襲潼關?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繼續議論。

    李自成坐在石頭上一邊靜聽,一邊思索。

    自從到了商州西鄉住定下來的時候起,二十天來他派出過三個人往豫西去探聽高桂英等人的下落,因為他一直疑心随高夫人突圍的一隊人馬,一定會有一些跟着她和劉芳亮逃到了什麼地方藏起來。

    除非确實知道桂英和劉芳亮都已陣亡,這樣的推測是十分合乎情理的。

    他還認為,既然桂英和芳亮都沒有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