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要從韓城那裡過黃河,北上勤王。
孫傳庭還在潼關,可是聽說也有一部分人馬暗中從風陵渡過黃河啦。
” 自成從火邊霍地站起來,瞪着有點兒激動的大眼睛盯着陌生人,問: “鞑子是什麼時候進來的?” “聽說是上月。
” “皇上調洪承疇去勤王的話可是真的?” “皇上叫洪承疇和孫傳庭快去勤王,洪承疇已經離了西安,都是千真萬确的。
官軍已經有很多過了黃河的話,我隻是聽到紛紛傳言,真假不知。
” “曹帥怎麼知道我這時到了此地,他決定十七日進攻潼關?”自成又突然問,眼光像兩把利劍一樣直逼着對方,使對方一陣心跳。
“他,他,他原不知道你恰好在這時來到這裡,隻是叫我在這一帶等候着你。
” “那,他既然不知道我今日來到這裡,怎麼會決定明天進攻潼關?那不是要孤軍對敵麼?” “曹帥是怎麼決定的,我是他手下的小頭目,人微位卑,如何得知?不過據我看,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我們曹帥人馬很多,不懼官軍。
為着朋友義氣,要解救你李闖王打出陝西,他不管你現在在哪裡,先攻潼關,把官軍引往東邊,對你李闖王就有幫助。
”他仍然坐在火邊不動,冷笑一下,又說,“闖王,曹帥一心要救你,你怎麼這樣多疑?” “我不是疑曹帥,我是疑你!” 陌生人的正在烤火的兩隻手顫一下,禁不住臉色一變。
但是他竭力保持鎮定,慢慢地從火邊站起來,笑一笑,說: “闖王,我雖然沒有在你的手下混過,可是我常聽人們談到你是‘膽大如鬥,心細如發’。
要不是這樣,你闖王也不會成這麼大的氣候。
今日你對我有疑心,完全應該。
要是我處在你闖王地位,也會犯疑。
平日咱們義軍常常派細作到官軍裡邊,官軍也派細作到咱們義軍裡來,花樣多端,防不勝防。
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把人都教能啦。
你處在今日這樣局面,自然要加倍小心。
何況咱們往日沒見過面,對面不相識,你怎麼能夠放心?來的時候,我也同曹帥說到這一點,料到你非犯疑不可。
可是,闖王,請你放心吧。
我來到這裡,見到你,呈了密書,不再走啦。
随着你打出潼關,我再回曹營銷差。
日後倘若你看我果有可疑,任你李闖王亂箭射死,五馬分屍,随你闖王高興。
可是眼下大敵當前,後有追兵,你可千萬不要三心二意,遲疑不決,誤了大事!”說完這段話,陌生人立刻避開了闖王的銳利目光,轉向高夫人,拿出滿不在乎的神氣,說:“夫人,我已經餓了一天多,請你吩咐哪位弟兄替我弄點東西吃吃吧。
” 不等高夫人說話,闖王哈哈地冷笑幾聲,向站在門口的一群親兵一點頭,說:“來,把這個奸細推出去斬了!” 登時走進幾個人,抓住陌生人就向外推。
陌生人并不求饒,也不申辯,一邊走一邊慨歎一聲,說: “我随着曹帥起義幾年,沒想到死在自家人手裡!唉,算啦,死就死吧,不用說啦。
” 一個弟兄在他的背上打了一拳,罵道:“少說廢話,砍掉你王八蛋的吃飯家夥已經夠便宜你了!” 陌生人說:“老弟,要殺就殺,何必罵人?” 當陌生人被推出門檻以後,闖王向門口走了一步,喝問:“你還有什麼話說?快說!” 陌生人回頭望着闖王,回答說:“事到如今,我還有屁話可說?我奉曹帥之命前來下書,書已下到,死而無憾。
不過請闖王萬不要誤了大事。
曹帥明日要從東邊進攻潼關哩!”随即他一扭頭向外走去,對弟兄們說:“走,砍頭去吧。
講義氣的,請把活做幹淨點兒,免得我多受罪。
” 高夫人看見自成對她使了一個眼色。
她趕快向院中說道:“你們把他暫且看起來,等明日五更動身時再用他的腦袋祭旗。
” 院中幾個人一聲“遵令!”把陌生人擁出大門外了。
自成向雙喜望一眼,說:“去,叫弟兄們弄一點東西給他吃,小心看着他,别讓他逃走了。
” 自成在屋裡走來走去,低頭不語。
高夫人望望他的神色,小聲問:“你斷定他是奸細麼?” “十成也隻能斷定七成。
像這樣事,既無憑證,怎麼能完全斷定?”他苦笑一下,又說,“不管他是不是奸細,咱們從他的嘴裡也知道了兩個重要消息。
” “你指的是滿鞑子包圍北京,崇祯調洪承疇和孫傳庭去勤王麼?還有一個什麼消息?” “還有一個消息是洪承疇已經離開西安。
我看,這個消息也是真的。
” “不過,洪承疇到底離開西安去勤王還是來潼關,咱們并不知道。
” “正是這話!要是能夠弄清楚就好啦。
” 剛從院裡回來的雙喜插嘴說:“爸爸,狠狠地打他一頓,還怕他不說實話?” 自成搖搖頭:“這個人是打不出實話來的。
我用砍頭吓他,他并不害怕。
他分明是一個久闖江湖的亡命之徒,在孫傳庭的重賞之下豁出一條性命,來做奸細。
你把他打急了,他亂說一通,也不會老實招供。
再說,我也沒有十成把握斷定他确是奸細。
今晚且不打他,叫看他的弟兄們處處留心就是。
” “你怎麼七成斷定他是孫傳庭派來的奸細?”高桂英問,“是因為進攻潼關的日期太巧麼?” 自成笑一笑,在火邊重新坐下,說:“不光是日期太巧。
你想,曹操為人十分圓滑,既然他不知道咱們的确實行蹤,他肯貿然向潼關進兵麼?今日與往年不同。
今日官軍處處占上風,曹操決不肯沒有十分把握就進攻潼關。
退一步說,縱然他決定十七這一天進攻潼關,他也隻會帶口信給我,決不會寫在書子裡。
難道他不會想,倘若這蠟丸書在路上給官軍查出來,豈不要吃大虧?他若是這麼老實,就不會綽号曹操!” 高夫人也笑着點頭,接着說:“何況,曹操那裡有很多人同咱們相熟,忽然派一個毫不相識的人來,也叫咱們不能不犯疑。
” 可是盡管他們談論着這些重大的可疑之點,同時也認為曹操仗恃自己的人馬多,真的要在明天進攻潼關,并且一時粗心,把進攻日期寫在密書裡,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不派一個熟人來,那也許是因為一時找不到适當的人,倒不如派一個靈寶土著人容易混過官軍和鄉勇的盤查。
他們相對無言,各自反複地思索着許多問題。
更使他們擔心的是:洪承疇到底在哪裡?曹操到底在哪裡?明天能夠從潼關附近順利地沖到河南麼?……這一串問題重重地壓在他們的心上。
直到親兵們把晚飯端來時,闖王才對左右人說了一句話: “快去催幾位大将來老營議事!”[1]中軍——古代的所謂中軍有兩種意義:一種是軍隊中官職,其職掌類似近代軍隊中的副官長,有時兼管傳宣軍令。
另一種是指軍隊番号,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而言。
周山所擔任的中軍屬于前者。
本書中寫高一功為中軍主将則屬于後者。
[2]西番地——如今的青海東部。
[3]亮牌子——叫出名字,這是從前北方的江湖話。
[4]老營——當時習慣,把總部叫做老營,官軍和農民軍都是如此。
這種習慣延續到清朝末年,在北方有些地方甚至延續到民國初年。
[5]八大王——張獻忠的綽号。
[6]窩——隐藏的意思,或說成窩藏,原是黑話中的詞彙。
孫傳庭還在潼關,可是聽說也有一部分人馬暗中從風陵渡過黃河啦。
” 自成從火邊霍地站起來,瞪着有點兒激動的大眼睛盯着陌生人,問: “鞑子是什麼時候進來的?” “聽說是上月。
” “皇上調洪承疇去勤王的話可是真的?” “皇上叫洪承疇和孫傳庭快去勤王,洪承疇已經離了西安,都是千真萬确的。
官軍已經有很多過了黃河的話,我隻是聽到紛紛傳言,真假不知。
” “曹帥怎麼知道我這時到了此地,他決定十七日進攻潼關?”自成又突然問,眼光像兩把利劍一樣直逼着對方,使對方一陣心跳。
“他,他,他原不知道你恰好在這時來到這裡,隻是叫我在這一帶等候着你。
” “那,他既然不知道我今日來到這裡,怎麼會決定明天進攻潼關?那不是要孤軍對敵麼?” “曹帥是怎麼決定的,我是他手下的小頭目,人微位卑,如何得知?不過據我看,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我們曹帥人馬很多,不懼官軍。
為着朋友義氣,要解救你李闖王打出陝西,他不管你現在在哪裡,先攻潼關,把官軍引往東邊,對你李闖王就有幫助。
”他仍然坐在火邊不動,冷笑一下,又說,“闖王,曹帥一心要救你,你怎麼這樣多疑?” “我不是疑曹帥,我是疑你!” 陌生人的正在烤火的兩隻手顫一下,禁不住臉色一變。
但是他竭力保持鎮定,慢慢地從火邊站起來,笑一笑,說: “闖王,我雖然沒有在你的手下混過,可是我常聽人們談到你是‘膽大如鬥,心細如發’。
要不是這樣,你闖王也不會成這麼大的氣候。
今日你對我有疑心,完全應該。
要是我處在你闖王地位,也會犯疑。
平日咱們義軍常常派細作到官軍裡邊,官軍也派細作到咱們義軍裡來,花樣多端,防不勝防。
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把人都教能啦。
你處在今日這樣局面,自然要加倍小心。
何況咱們往日沒見過面,對面不相識,你怎麼能夠放心?來的時候,我也同曹帥說到這一點,料到你非犯疑不可。
可是,闖王,請你放心吧。
我來到這裡,見到你,呈了密書,不再走啦。
随着你打出潼關,我再回曹營銷差。
日後倘若你看我果有可疑,任你李闖王亂箭射死,五馬分屍,随你闖王高興。
可是眼下大敵當前,後有追兵,你可千萬不要三心二意,遲疑不決,誤了大事!”說完這段話,陌生人立刻避開了闖王的銳利目光,轉向高夫人,拿出滿不在乎的神氣,說:“夫人,我已經餓了一天多,請你吩咐哪位弟兄替我弄點東西吃吃吧。
” 不等高夫人說話,闖王哈哈地冷笑幾聲,向站在門口的一群親兵一點頭,說:“來,把這個奸細推出去斬了!” 登時走進幾個人,抓住陌生人就向外推。
陌生人并不求饒,也不申辯,一邊走一邊慨歎一聲,說: “我随着曹帥起義幾年,沒想到死在自家人手裡!唉,算啦,死就死吧,不用說啦。
” 一個弟兄在他的背上打了一拳,罵道:“少說廢話,砍掉你王八蛋的吃飯家夥已經夠便宜你了!” 陌生人說:“老弟,要殺就殺,何必罵人?” 當陌生人被推出門檻以後,闖王向門口走了一步,喝問:“你還有什麼話說?快說!” 陌生人回頭望着闖王,回答說:“事到如今,我還有屁話可說?我奉曹帥之命前來下書,書已下到,死而無憾。
不過請闖王萬不要誤了大事。
曹帥明日要從東邊進攻潼關哩!”随即他一扭頭向外走去,對弟兄們說:“走,砍頭去吧。
講義氣的,請把活做幹淨點兒,免得我多受罪。
” 高夫人看見自成對她使了一個眼色。
她趕快向院中說道:“你們把他暫且看起來,等明日五更動身時再用他的腦袋祭旗。
” 院中幾個人一聲“遵令!”把陌生人擁出大門外了。
自成向雙喜望一眼,說:“去,叫弟兄們弄一點東西給他吃,小心看着他,别讓他逃走了。
” 自成在屋裡走來走去,低頭不語。
高夫人望望他的神色,小聲問:“你斷定他是奸細麼?” “十成也隻能斷定七成。
像這樣事,既無憑證,怎麼能完全斷定?”他苦笑一下,又說,“不管他是不是奸細,咱們從他的嘴裡也知道了兩個重要消息。
” “你指的是滿鞑子包圍北京,崇祯調洪承疇和孫傳庭去勤王麼?還有一個什麼消息?” “還有一個消息是洪承疇已經離開西安。
我看,這個消息也是真的。
” “不過,洪承疇到底離開西安去勤王還是來潼關,咱們并不知道。
” “正是這話!要是能夠弄清楚就好啦。
” 剛從院裡回來的雙喜插嘴說:“爸爸,狠狠地打他一頓,還怕他不說實話?” 自成搖搖頭:“這個人是打不出實話來的。
我用砍頭吓他,他并不害怕。
他分明是一個久闖江湖的亡命之徒,在孫傳庭的重賞之下豁出一條性命,來做奸細。
你把他打急了,他亂說一通,也不會老實招供。
再說,我也沒有十成把握斷定他确是奸細。
今晚且不打他,叫看他的弟兄們處處留心就是。
” “你怎麼七成斷定他是孫傳庭派來的奸細?”高桂英問,“是因為進攻潼關的日期太巧麼?” 自成笑一笑,在火邊重新坐下,說:“不光是日期太巧。
你想,曹操為人十分圓滑,既然他不知道咱們的确實行蹤,他肯貿然向潼關進兵麼?今日與往年不同。
今日官軍處處占上風,曹操決不肯沒有十分把握就進攻潼關。
退一步說,縱然他決定十七這一天進攻潼關,他也隻會帶口信給我,決不會寫在書子裡。
難道他不會想,倘若這蠟丸書在路上給官軍查出來,豈不要吃大虧?他若是這麼老實,就不會綽号曹操!” 高夫人也笑着點頭,接着說:“何況,曹操那裡有很多人同咱們相熟,忽然派一個毫不相識的人來,也叫咱們不能不犯疑。
” 可是盡管他們談論着這些重大的可疑之點,同時也認為曹操仗恃自己的人馬多,真的要在明天進攻潼關,并且一時粗心,把進攻日期寫在密書裡,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不派一個熟人來,那也許是因為一時找不到适當的人,倒不如派一個靈寶土著人容易混過官軍和鄉勇的盤查。
他們相對無言,各自反複地思索着許多問題。
更使他們擔心的是:洪承疇到底在哪裡?曹操到底在哪裡?明天能夠從潼關附近順利地沖到河南麼?……這一串問題重重地壓在他們的心上。
直到親兵們把晚飯端來時,闖王才對左右人說了一句話: “快去催幾位大将來老營議事!”
另一種是指軍隊番号,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而言。
周山所擔任的中軍屬于前者。
本書中寫高一功為中軍主将則屬于後者。
這種習慣延續到清朝末年,在北方有些地方甚至延續到民國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