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楊庭輝的八縱從凹凸山拉出去之後,參加了廬苑戰役對蔣文肇集團軍的合圍,此時的蔣文肇已是甕中之鼈。
由于整個内戰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軍顧此失彼,蔣文肇殘部二萬餘兵力被解放軍三個縱隊加上地方武裝近四萬兵力分割圍困在十幾個據點裡。
解放軍廬苑戰役總指揮、某兵團司令員程度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漫天撒網,從容地指揮部隊圍而不攻,步步蠶食,蔣文肇部猶如身上裹了一張濕牛皮,太陽一曬,牛皮收攏,越收越緊。
加之梁必達等部零星潛城襲擊,廬州和苑城地下組織破壞偷襲,蔣軍官兵鬥志喪失殆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官兵肝膽俱寒。
蔣文肇在内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隻好冒險突圍。
解放軍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圍魏救趙者有,引蛇出洞者有,攻點打援者有,裡應外合者有,隻三五天工夫,蔣文肇的部隊就成了細水流沙,奪路而逃的隻有幾千人馬,南下千裡追擊于是又開始了。
大軍過江之後,八縱整編為某某野戰軍第某某軍,楊庭輝和王蘭田分任軍長政委,二旅整編為該軍二師,梁必達和張普景分任師長政委。
在此江山闆蕩之際,蔣軍更是失魂落魄,全部意志隻集中在一個字上,那就是——逃。
風雨蕭蕭,兵車辚辚,散兵遊勇見到追擊的隊伍,争先恐後地舉手投降,即使是建制尚且保留的部隊,隻要被追上,也原地不動,一槍不發,隻消高喊幾聲,成團成營的兵力就喊着口号過來投降了。
當真是兵敗如山倒,一路風卷殘雲所向披靡。
文澤遠和齊格飛就是在福建境内向梁必達的部隊投降的。
受降的先頭部隊是陳墨涵的二團。
老袍澤新對手在這樣的場合裡見面,倒也沒有多少尴尬,從文澤遠的臉上看不出那種淪為階下囚的灰溜溜的神色,而呈現了一種被饑餓和疲憊折磨出來的貪婪的表情。
文澤遠苦笑着對陳墨涵說:“老弟,我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了,當初你的那點動作瞞得了别人瞞不了我。
我放了你一馬,不圖别的,就圖今天狹路相逢你給我換一身幹淨的衣服,給我一頓飽飯吃。
” 齊格飛更是心安理得,還大大咧咧地擺起了老長官的架子,對陳墨涵說:“老弟,你這一手有先見之明啊。
好啊,三十年河東河西,我們成了喪家之犬,你搖身一變又是人家的功臣了。
也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還不趕緊給文長官和齊老哥備酒壓驚,也算是報答華容道沒有對你趕盡殺絕的一念之恩呐。
” 陳墨涵笑道:“這件事情我已經向梁必達和楊、王首長彙報了。
二位老長官放心,你們也是有義舉的,投誠不分先後,殊途同歸隻是個時間問題,我軍自然優厚有加。
” 當天,陳墨涵果然在南平城裡擺了一桌酒宴,并派人接來了師長梁必達和政治委員張普景,大家不談内戰摩擦,隻言抗戰期間攜手合作的曆史,席間也是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之後不久,文澤遠和齊格飛便被護送到南方某省會城市,開始了他們一生的新轉折。
二 陳墨涵同俞真結婚是安雪梅和嶽秀英促成的。
是年陳墨涵三十歲,俞真小他五歲。
二人原先彼此都有好感,心有靈犀,但一直沒有說破,倒是朱預道的妻子嶽秀英看出了眉目,同師裡衛生部長安雪梅一商量,安雪梅也是心領神會,又向梁必達報告。
梁必達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類婆婆媽媽的事情,你們幾個女人一起哄,就辦了。
” 梁必達說得輕巧,但他沒有揣摩出安雪梅的另外一層意思。
安雪梅也是個年逾三十的老姑娘了,由于連年戰争,個人的問題沒有落到實處,近幾年同梁必達在一起工作,相濡以沫,覺得這是個很有魅力的男人,連東方聞音這樣的大家閨秀都被他融化了,那當然不是一般的溫度。
安雪梅對梁必達雖然有意,若是一般情況,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表達,但是梁必達的情況特殊,這個曾經被人指摘為“好色”的男人,實際上卻是一個情重如山的人。
前年大軍進了南方某大城市,一批熱血女青年感戴解放軍英勇善戰,紛紛向解放軍的軍官抛了繡球,就連朱預道這樣的有了家眷的人,也在轟轟烈烈愛的熱潮中亂了陣腳,同一名資本家出身的革命小姐打得火熱,不是朱預道痛哭流涕地忏悔和張普景政委及時趕到,那個青年女學生差點兒就被嶽秀英斃了——雖然最終沒斃,但是嶽秀英還是在那位女學生的腳下開了幾槍,吓得那女學生成了稀泥一攤。
在那樣的擁軍高潮中,青年女學生們對于年齡剛過三十不多,戰功赫赫、年輕有為的師長梁必達,自然更是趨之若鹜,鮮花香粉鋪天蓋地地向梁必達湧了過來。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等好事面前,梁必達卻是旁若無人,命令警衛員,任何年輕學生求見,隻要是女的,一律擋駕,就連王蘭田以組織的名義,親自主持給他介紹的根正苗紅的老地下黨員的女兒、南方某聯合大學校花之一的一位女大學生,也被梁必達婉言謝絕了。
那位“校花”也風聞梁必達的英名,見過其人粗犷但剛毅睿智的風采,不嫌棄其土氣野氣,羞澀地表示“願意同首長接觸”,但是梁必達連面也不給人家見,一口回絕。
如此,安雪梅就更對梁必達多了一層敬重,也多了一層心思。
到陳墨涵在撫宣城裡舉行婚禮的時候,在梁必達的部隊裡,團以上的男性幹部,打光棍的就隻有他一個人了,當真有點刀槍不入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當然,在團以上的女幹部中,也還有一個女單身漢在陪着他,同他若即若離,又無時不在注意他觀望他。
他呢,對她也似乎很敬重,常常跟她談起東方聞音,談到動情處,三十出頭的漢子,人高馬大的男人,麾下有千軍萬馬的首長,竟然淚流滿面。
她于是更有一種滋味說不出,好男人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隻可惜東方聞音幸運地遇上了,卻又早早地離去了。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梁必達,抑或是為了東方聞音,還有為了他們共同的事業,安雪梅都覺得她有責任陪同梁必達從海枯石爛的思戀中解脫出來。
可是,梁必達的思路不往這上面走,她怎麼辦呢?不是十分有把握,那層意思她是絕不會點破的,她可以等,哪怕最後等的是一場空。
三 半年之後,朝鮮戰争爆發。
不久,楊庭輝率部北上,雄赳赳地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第五次戰役。
此時,二師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姜家湖調任三師師長,朱預道升任副師長,一團團長由曲向乾擔任;陳墨涵升任師參謀長,二團團長由餘草金擔任;趙無妨升任師副政治委員,二團政委由馬西平擔任。
嶽秀英和俞真等幾個女同志全部調到師裡,在安雪梅的衛生部工作。
二師在五次戰役的最後階段參加了掩護東線某某某兵團撤退的經津江阻擊戰,具體任務是部署在清化裡一帶二十公裡寬的正面上,抵擋聯合國軍兩個師和南韓丁一權部兩個團的沖擊。
這一次,防禦計劃是陳墨涵制定的。
時間緊迫,任務倉促,但陳墨涵還是把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想到了。
根據對戰場形勢分析和梁必達一貫的用兵習慣,陳墨涵在計劃上将自己的老部隊二團部署在形勢最為嚴峻的所得堪一線,陶三河的三團欠一個營在右翼防守。
這裡相對平坦,身後是一馬平川,漢城至平壤的公路穿插其間,便于機械化行動。
敵人進攻發起後,這一線将是飛機和炮火主要的轟擊目标,二團必須硬着頭皮頂住前幾輪進攻,待主力在二道防線上站穩陣腳,才相機回撤。
陳墨涵計劃以曲向乾的一團加強三團的一個營防守台山枧一帶,這裡是崇山峻嶺,群峰嵯峨,林密勢險,道路岖崎,易守難攻。
其餘直屬部隊作為預備隊随時機動增援。
也就是說,陳墨涵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将自己的老部隊二團置于打光的地位了,而賦予梁必達舊部一團的任務則壓力相對小一些。
陳墨涵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有難言之隐。
前幾年在國内南下攻城和剿匪,在梁必達的指揮下,每次都是一團擔任主攻,二團擔任掃清外圍的任務,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二團的任
由于整個内戰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軍顧此失彼,蔣文肇殘部二萬餘兵力被解放軍三個縱隊加上地方武裝近四萬兵力分割圍困在十幾個據點裡。
解放軍廬苑戰役總指揮、某兵團司令員程度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漫天撒網,從容地指揮部隊圍而不攻,步步蠶食,蔣文肇部猶如身上裹了一張濕牛皮,太陽一曬,牛皮收攏,越收越緊。
加之梁必達等部零星潛城襲擊,廬州和苑城地下組織破壞偷襲,蔣軍官兵鬥志喪失殆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官兵肝膽俱寒。
蔣文肇在内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隻好冒險突圍。
解放軍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圍魏救趙者有,引蛇出洞者有,攻點打援者有,裡應外合者有,隻三五天工夫,蔣文肇的部隊就成了細水流沙,奪路而逃的隻有幾千人馬,南下千裡追擊于是又開始了。
大軍過江之後,八縱整編為某某野戰軍第某某軍,楊庭輝和王蘭田分任軍長政委,二旅整編為該軍二師,梁必達和張普景分任師長政委。
在此江山闆蕩之際,蔣軍更是失魂落魄,全部意志隻集中在一個字上,那就是——逃。
風雨蕭蕭,兵車辚辚,散兵遊勇見到追擊的隊伍,争先恐後地舉手投降,即使是建制尚且保留的部隊,隻要被追上,也原地不動,一槍不發,隻消高喊幾聲,成團成營的兵力就喊着口号過來投降了。
當真是兵敗如山倒,一路風卷殘雲所向披靡。
文澤遠和齊格飛就是在福建境内向梁必達的部隊投降的。
受降的先頭部隊是陳墨涵的二團。
老袍澤新對手在這樣的場合裡見面,倒也沒有多少尴尬,從文澤遠的臉上看不出那種淪為階下囚的灰溜溜的神色,而呈現了一種被饑餓和疲憊折磨出來的貪婪的表情。
文澤遠苦笑着對陳墨涵說:“老弟,我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了,當初你的那點動作瞞得了别人瞞不了我。
我放了你一馬,不圖别的,就圖今天狹路相逢你給我換一身幹淨的衣服,給我一頓飽飯吃。
” 齊格飛更是心安理得,還大大咧咧地擺起了老長官的架子,對陳墨涵說:“老弟,你這一手有先見之明啊。
好啊,三十年河東河西,我們成了喪家之犬,你搖身一變又是人家的功臣了。
也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還不趕緊給文長官和齊老哥備酒壓驚,也算是報答華容道沒有對你趕盡殺絕的一念之恩呐。
” 陳墨涵笑道:“這件事情我已經向梁必達和楊、王首長彙報了。
二位老長官放心,你們也是有義舉的,投誠不分先後,殊途同歸隻是個時間問題,我軍自然優厚有加。
” 當天,陳墨涵果然在南平城裡擺了一桌酒宴,并派人接來了師長梁必達和政治委員張普景,大家不談内戰摩擦,隻言抗戰期間攜手合作的曆史,席間也是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之後不久,文澤遠和齊格飛便被護送到南方某省會城市,開始了他們一生的新轉折。
二 陳墨涵同俞真結婚是安雪梅和嶽秀英促成的。
是年陳墨涵三十歲,俞真小他五歲。
二人原先彼此都有好感,心有靈犀,但一直沒有說破,倒是朱預道的妻子嶽秀英看出了眉目,同師裡衛生部長安雪梅一商量,安雪梅也是心領神會,又向梁必達報告。
梁必達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類婆婆媽媽的事情,你們幾個女人一起哄,就辦了。
” 梁必達說得輕巧,但他沒有揣摩出安雪梅的另外一層意思。
安雪梅也是個年逾三十的老姑娘了,由于連年戰争,個人的問題沒有落到實處,近幾年同梁必達在一起工作,相濡以沫,覺得這是個很有魅力的男人,連東方聞音這樣的大家閨秀都被他融化了,那當然不是一般的溫度。
安雪梅對梁必達雖然有意,若是一般情況,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表達,但是梁必達的情況特殊,這個曾經被人指摘為“好色”的男人,實際上卻是一個情重如山的人。
前年大軍進了南方某大城市,一批熱血女青年感戴解放軍英勇善戰,紛紛向解放軍的軍官抛了繡球,就連朱預道這樣的有了家眷的人,也在轟轟烈烈愛的熱潮中亂了陣腳,同一名資本家出身的革命小姐打得火熱,不是朱預道痛哭流涕地忏悔和張普景政委及時趕到,那個青年女學生差點兒就被嶽秀英斃了——雖然最終沒斃,但是嶽秀英還是在那位女學生的腳下開了幾槍,吓得那女學生成了稀泥一攤。
在那樣的擁軍高潮中,青年女學生們對于年齡剛過三十不多,戰功赫赫、年輕有為的師長梁必達,自然更是趨之若鹜,鮮花香粉鋪天蓋地地向梁必達湧了過來。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等好事面前,梁必達卻是旁若無人,命令警衛員,任何年輕學生求見,隻要是女的,一律擋駕,就連王蘭田以組織的名義,親自主持給他介紹的根正苗紅的老地下黨員的女兒、南方某聯合大學校花之一的一位女大學生,也被梁必達婉言謝絕了。
那位“校花”也風聞梁必達的英名,見過其人粗犷但剛毅睿智的風采,不嫌棄其土氣野氣,羞澀地表示“願意同首長接觸”,但是梁必達連面也不給人家見,一口回絕。
如此,安雪梅就更對梁必達多了一層敬重,也多了一層心思。
到陳墨涵在撫宣城裡舉行婚禮的時候,在梁必達的部隊裡,團以上的男性幹部,打光棍的就隻有他一個人了,當真有點刀槍不入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當然,在團以上的女幹部中,也還有一個女單身漢在陪着他,同他若即若離,又無時不在注意他觀望他。
他呢,對她也似乎很敬重,常常跟她談起東方聞音,談到動情處,三十出頭的漢子,人高馬大的男人,麾下有千軍萬馬的首長,竟然淚流滿面。
她于是更有一種滋味說不出,好男人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隻可惜東方聞音幸運地遇上了,卻又早早地離去了。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梁必達,抑或是為了東方聞音,還有為了他們共同的事業,安雪梅都覺得她有責任陪同梁必達從海枯石爛的思戀中解脫出來。
可是,梁必達的思路不往這上面走,她怎麼辦呢?不是十分有把握,那層意思她是絕不會點破的,她可以等,哪怕最後等的是一場空。
三 半年之後,朝鮮戰争爆發。
不久,楊庭輝率部北上,雄赳赳地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第五次戰役。
此時,二師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姜家湖調任三師師長,朱預道升任副師長,一團團長由曲向乾擔任;陳墨涵升任師參謀長,二團團長由餘草金擔任;趙無妨升任師副政治委員,二團政委由馬西平擔任。
嶽秀英和俞真等幾個女同志全部調到師裡,在安雪梅的衛生部工作。
二師在五次戰役的最後階段參加了掩護東線某某某兵團撤退的經津江阻擊戰,具體任務是部署在清化裡一帶二十公裡寬的正面上,抵擋聯合國軍兩個師和南韓丁一權部兩個團的沖擊。
這一次,防禦計劃是陳墨涵制定的。
時間緊迫,任務倉促,但陳墨涵還是把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想到了。
根據對戰場形勢分析和梁必達一貫的用兵習慣,陳墨涵在計劃上将自己的老部隊二團部署在形勢最為嚴峻的所得堪一線,陶三河的三團欠一個營在右翼防守。
這裡相對平坦,身後是一馬平川,漢城至平壤的公路穿插其間,便于機械化行動。
敵人進攻發起後,這一線将是飛機和炮火主要的轟擊目标,二團必須硬着頭皮頂住前幾輪進攻,待主力在二道防線上站穩陣腳,才相機回撤。
陳墨涵計劃以曲向乾的一團加強三團的一個營防守台山枧一帶,這裡是崇山峻嶺,群峰嵯峨,林密勢險,道路岖崎,易守難攻。
其餘直屬部隊作為預備隊随時機動增援。
也就是說,陳墨涵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将自己的老部隊二團置于打光的地位了,而賦予梁必達舊部一團的任務則壓力相對小一些。
陳墨涵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有難言之隐。
前幾年在國内南下攻城和剿匪,在梁必達的指揮下,每次都是一團擔任主攻,二團擔任掃清外圍的任務,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二團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