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萬籁俱寂。
凹凸山的秋夜隻剩下夜風在山谷中洞箫一般嗚咽回旋。
梁必達伏在東方聞音的墓前,足足有兩個小時沒有起身。
沒有人能夠看見這個山巒一樣雄壯的漢子是怎樣一副睚劈眦裂的表情,也沒有人知道這個身經百戰的男人在長時間無聲無息的狀态裡,是否傾瀉過滔滔淚雨。
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哭起來會是個什麼樣子。
似乎沒有哭,隻是偶爾從他身下的草地上傳出一聲兩聲輕微的呻吟。
這輕微的呻吟在知情人聽來,又不啻是晴空霹靂山崩地裂之音,令人肝膽俱寒毛骨悚然。
站在梁必達身後十幾公尺開外的,是張普景、姜家湖、朱疆、江古碑、安雪梅、朱預道、曲向乾、陶三河和陳墨涵等人。
安雪梅無聲地飲泣,在場的人當中,除了梁必達,就隻有她最了解東方聞音了。
想當初,東方聞音剛剛進入凹凸山的時候,楊庭輝就把她托付給了安雪梅。
楊庭輝對東方聞音說,小安雖然隻比你大兩歲,但是從我在凹凸山開辟根據地那天起,她就參加了工作,有一定的鬥争經驗,你要好好向她學習。
又對安雪梅說,小梅子,小聞音沒有經過殘酷戰争的磨練,凡事你得幫着她。
從那以後,二人就形同姐妹影形不離,直到後來安雪梅被派到地方工作,這對姐妹才稀疏了聯系。
幾年下來,東方聞音全面地長大了,沒有想到這個玉潔冰清的小妹妹卻先走一步了。
陳墨涵木然而立。
從戰場上撤下來,從他作為一個起義軍官第一次見到梁必達的那一刻起,梁必達就壓根兒沒有拿正眼看過他,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撫摸腰間的手槍。
張普景政委在那當口始終都沒有離開陳墨涵的左右,不斷地提醒:“老梁,人死不能複生,東方聞音同志是為了我們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
你是旅長,不能失态。
” 梁必達對張普景同樣不理不睬,獨自進入一個旁人無法窺探的境界,坐在旅部的作戰室裡,手裡掂着一個國民黨的軍用水壺——那裡面裝的是凹凸山的稻谷酒,過上三五分鐘,便喃喃自語一番:“劉漢英,你等着,有那一天,我活剝了你。
” 張普景見梁必達失常,便讓營以下幹部退出,嚴肅地說:“梁旅長,不要忘記了,你身後有幾千官兵。
我們還要同陳墨涵同志的起義部隊見面,你不能以這樣一副失魂落魄的形象出現在解放部隊的面前。
” 梁必達仰天長歎:“一個團啊,一個小小的白匪團,搭進去我多少血本啊。
陣亡六百,戰傷三百,還有……東方聞音啊,東方聞音啊……陳墨涵,陳三少爺,你的一個團還不值東方聞音的一根手指頭。
” 陳墨涵始終保持立正姿勢,面無表情。
張普景喝道:“梁必達同志,你還是個共産黨員嗎?你還是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幹部嗎?太不像話了。
陳墨涵的部隊已經起義了,就是自己的同志了,你不能這樣侮辱自己的同志。
東方聞音同志九泉有知,也不能原諒你。
” 梁必達突然笑了,爆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狂笑,把手槍往桌子上一拍,揚手把盛酒的水壺砸在對面的牆上:“老子要殺人,老子要殺人。
陳墨涵你這個白匪,你給我說清楚,你為什麼不去挨那一槍,你有什麼資格讓我的東方聞音掩護你?你還有臉見我?摸摸你褲裆裡兜着的是什麼?是猴子尾巴嗎?你為什麼不給我戰死?” 留在作戰室裡的人除了張普景和陳墨涵,還有姜家湖、朱疆、曲向乾、陶三河、江古碑、朱預道等人,大家聽了梁必達這一番不是話的渾話,面面相觑,揪着心替新解放過來的陳墨涵難堪。
陳墨涵始終臉色平常,似乎麻木不仁。
張普景看不下去了,便囑咐姜家湖等人留下來等待梁必達恢複常态,自己帶領陳墨涵去看望起義部隊。
張普景說:“陳墨涵同志,梁必達旅長今天這樣說很不理智,是有害的。
可是……請你諒解,東方聞音同志的犧牲,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很難過,梁必達同志就更是悲痛了。
要知道,不是因為……起義,他們就結婚了。
我替梁必達同志向你道歉,希望你不要把梁必達同志今天在不冷靜狀态下說的這些不負責任的話傳給部隊。
” 陳墨涵淡然一笑:“張政委,請你放心。
我理解梁旅長的心情,對于東方政委的犧牲,我确實有責任,我的沉痛不亞于梁旅長。
他罵了我一通,我的心裡反而好受一些。
” 張普景有點意外地看了陳墨涵一眼,又說:“梁必達同志經過戰争考驗,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指揮員了。
在東方聞音犧牲這件事情上,感情上一時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會度過這一關的。
以後,我們大家都會成為好同志。
我拿人格向你保證,他要向你和三團道歉。
隻是目前,委屈你和三團的同志們了。
” 陳墨涵說:“比起劉漢英對老七十九軍和七十九團的非難,這點擺在桌面上的委屈實在不足挂齒。
我們選擇了起義的道路,也是置生死于不顧的。
個人恩怨算得了什麼?既然選擇了這條光明的道路,就沒有承受不了的磨難。
” 二 安葬東方聞音的儀式很特别。
經過一個下午渾渾噩噩的情感波瀾的反複洗刷,梁必達漸漸從巨大的悲憤中脫出身來。
經同張普景等人商量,決定将東方聞音的遺體送到凹凸山區梅嶺南麓,選擇一片視野遼闊的向陽山坡下葬。
陳墨涵提出來,由新解放過來的三團一百名軍官作為護靈隊伍,由他和幾名團級軍官親自擡柩。
這項提議被梁必達無聲地拒絕了。
梁必達命令朱預道從一團挑選四個戰士,擡着從陳埠縣一個士紳家臨時征來的紫漆楠木棺材,由自己帶着上了梅嶺。
選中位置,梁必達黑着臉,一言不發,徑自拎了一把鐵鍬,旁若無人地挖坑。
張普景見狀,給朱預道和陳墨涵等人遞了個眼色,大家也都上前幫忙。
張普景動手挖土的時候,梁必
凹凸山的秋夜隻剩下夜風在山谷中洞箫一般嗚咽回旋。
梁必達伏在東方聞音的墓前,足足有兩個小時沒有起身。
沒有人能夠看見這個山巒一樣雄壯的漢子是怎樣一副睚劈眦裂的表情,也沒有人知道這個身經百戰的男人在長時間無聲無息的狀态裡,是否傾瀉過滔滔淚雨。
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哭起來會是個什麼樣子。
似乎沒有哭,隻是偶爾從他身下的草地上傳出一聲兩聲輕微的呻吟。
這輕微的呻吟在知情人聽來,又不啻是晴空霹靂山崩地裂之音,令人肝膽俱寒毛骨悚然。
站在梁必達身後十幾公尺開外的,是張普景、姜家湖、朱疆、江古碑、安雪梅、朱預道、曲向乾、陶三河和陳墨涵等人。
安雪梅無聲地飲泣,在場的人當中,除了梁必達,就隻有她最了解東方聞音了。
想當初,東方聞音剛剛進入凹凸山的時候,楊庭輝就把她托付給了安雪梅。
楊庭輝對東方聞音說,小安雖然隻比你大兩歲,但是從我在凹凸山開辟根據地那天起,她就參加了工作,有一定的鬥争經驗,你要好好向她學習。
又對安雪梅說,小梅子,小聞音沒有經過殘酷戰争的磨練,凡事你得幫着她。
從那以後,二人就形同姐妹影形不離,直到後來安雪梅被派到地方工作,這對姐妹才稀疏了聯系。
幾年下來,東方聞音全面地長大了,沒有想到這個玉潔冰清的小妹妹卻先走一步了。
陳墨涵木然而立。
從戰場上撤下來,從他作為一個起義軍官第一次見到梁必達的那一刻起,梁必達就壓根兒沒有拿正眼看過他,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撫摸腰間的手槍。
張普景政委在那當口始終都沒有離開陳墨涵的左右,不斷地提醒:“老梁,人死不能複生,東方聞音同志是為了我們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
你是旅長,不能失态。
” 梁必達對張普景同樣不理不睬,獨自進入一個旁人無法窺探的境界,坐在旅部的作戰室裡,手裡掂着一個國民黨的軍用水壺——那裡面裝的是凹凸山的稻谷酒,過上三五分鐘,便喃喃自語一番:“劉漢英,你等着,有那一天,我活剝了你。
” 張普景見梁必達失常,便讓營以下幹部退出,嚴肅地說:“梁旅長,不要忘記了,你身後有幾千官兵。
我們還要同陳墨涵同志的起義部隊見面,你不能以這樣一副失魂落魄的形象出現在解放部隊的面前。
” 梁必達仰天長歎:“一個團啊,一個小小的白匪團,搭進去我多少血本啊。
陣亡六百,戰傷三百,還有……東方聞音啊,東方聞音啊……陳墨涵,陳三少爺,你的一個團還不值東方聞音的一根手指頭。
” 陳墨涵始終保持立正姿勢,面無表情。
張普景喝道:“梁必達同志,你還是個共産黨員嗎?你還是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幹部嗎?太不像話了。
陳墨涵的部隊已經起義了,就是自己的同志了,你不能這樣侮辱自己的同志。
東方聞音同志九泉有知,也不能原諒你。
” 梁必達突然笑了,爆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狂笑,把手槍往桌子上一拍,揚手把盛酒的水壺砸在對面的牆上:“老子要殺人,老子要殺人。
陳墨涵你這個白匪,你給我說清楚,你為什麼不去挨那一槍,你有什麼資格讓我的東方聞音掩護你?你還有臉見我?摸摸你褲裆裡兜着的是什麼?是猴子尾巴嗎?你為什麼不給我戰死?” 留在作戰室裡的人除了張普景和陳墨涵,還有姜家湖、朱疆、曲向乾、陶三河、江古碑、朱預道等人,大家聽了梁必達這一番不是話的渾話,面面相觑,揪着心替新解放過來的陳墨涵難堪。
陳墨涵始終臉色平常,似乎麻木不仁。
張普景看不下去了,便囑咐姜家湖等人留下來等待梁必達恢複常态,自己帶領陳墨涵去看望起義部隊。
張普景說:“陳墨涵同志,梁必達旅長今天這樣說很不理智,是有害的。
可是……請你諒解,東方聞音同志的犧牲,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很難過,梁必達同志就更是悲痛了。
要知道,不是因為……起義,他們就結婚了。
我替梁必達同志向你道歉,希望你不要把梁必達同志今天在不冷靜狀态下說的這些不負責任的話傳給部隊。
” 陳墨涵淡然一笑:“張政委,請你放心。
我理解梁旅長的心情,對于東方政委的犧牲,我确實有責任,我的沉痛不亞于梁旅長。
他罵了我一通,我的心裡反而好受一些。
” 張普景有點意外地看了陳墨涵一眼,又說:“梁必達同志經過戰争考驗,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指揮員了。
在東方聞音犧牲這件事情上,感情上一時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會度過這一關的。
以後,我們大家都會成為好同志。
我拿人格向你保證,他要向你和三團道歉。
隻是目前,委屈你和三團的同志們了。
” 陳墨涵說:“比起劉漢英對老七十九軍和七十九團的非難,這點擺在桌面上的委屈實在不足挂齒。
我們選擇了起義的道路,也是置生死于不顧的。
個人恩怨算得了什麼?既然選擇了這條光明的道路,就沒有承受不了的磨難。
” 二 安葬東方聞音的儀式很特别。
經過一個下午渾渾噩噩的情感波瀾的反複洗刷,梁必達漸漸從巨大的悲憤中脫出身來。
經同張普景等人商量,決定将東方聞音的遺體送到凹凸山區梅嶺南麓,選擇一片視野遼闊的向陽山坡下葬。
陳墨涵提出來,由新解放過來的三團一百名軍官作為護靈隊伍,由他和幾名團級軍官親自擡柩。
這項提議被梁必達無聲地拒絕了。
梁必達命令朱預道從一團挑選四個戰士,擡着從陳埠縣一個士紳家臨時征來的紫漆楠木棺材,由自己帶着上了梅嶺。
選中位置,梁必達黑着臉,一言不發,徑自拎了一把鐵鍬,旁若無人地挖坑。
張普景見狀,給朱預道和陳墨涵等人遞了個眼色,大家也都上前幫忙。
張普景動手挖土的時候,梁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