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開便是忘憂樓府的右側山牆,此刻,沿着山牆,尚有一輛輛黃包車接着挨着排着隊,沿着黃包車向前,左轉彎,依舊是車,一直往前,直到茶莊大門口旁停下。
杭天醉說:“看見了嗎?” 兒子們答:“看見了。
” 杭天醉說:“都是幹什麼的?” 兒子們答:“是到我家茶莊排隊買春茶的。
” 杭天醉說:“我好意思關門嗎?” 嘉和張了張嘴,有些不好回答,便不吭聲了。
嘉平卻奇怪地反問父親:“為什麼不好意思關門——是喝春茶要緊還是還我青島要緊?” 父親終于不耐煩,咆哮了起來:“你跟他們說這些大道理去!看你說不說得通!不要以為天下都是你們這批人在噴血,我也是過來人。
你遊你的行,他喝他的茶,老百姓永遠是一樣的。
吃飯、睡覺、喝茶,樣樣少不了。
不要雞蛋亂碰青石闆,不相信現開銷!” “現開銷就現開銷!”嘉平一點都不買爹的賬,騰騰地幾步就跑了上去。
大哥嘉和看了一眼爹,便顧不着他了,也匆匆地跟了上去。
嘉平這個初生的牛犢,一個箭步就跨上了茶莊門口停着的一輛黃包車上。
他總算有了個機會,可以和北大的那些學生一樣,大聲疾呼了。
所有那些正耐心排隊,準備品嘗龍井新茶的市民們,都被一個穿黑色學生裝戴學生帽、脖子上挂一條格子圍巾的年輕人的一聲振臂高呼,叫得個頂頭呆。
隻見他呼嘯一聲,黃包車旁邊一個穿長衫的瘦削小夥子就跟着應和一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外争國權,内懲國賊!” “外争國權,内懲國賊!” “罷市罷工,抵制日貨!” “罷市罷工,抵制日貨!” 兩個人,此起彼伏地喊了一陣,市民們倒也不再覺得突兀了。
因為這一向,學生們在拱宸橋、武林門、湖濱等地四處發表演說,又有“勸用國貨會”和“日貨檢查會”在街上走動。
市民們也是愛國的,每日在看報紙,曉得有人在賣國,大家要聲讨。
所以,口号喊到後來,便也有人跟着舉手了。
嘉平站在黃包車上,見來來去去那麼多人盯着他看,自我感覺就好極了。
他放開喉嚨,便開了講:“同胞們,各位已經曉得,山東省的主要港口和1897年以來德國的海軍基地青島,已經被賣國政府答應了移交給日本,而且法國、英國和日本之間也已經對此作了秘密協定。
眼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卻要由人家拿把刀來,想割哪一塊,就割哪一塊,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政府不但不為老百姓說話,不但不敢保護自己的疆土,還要和日本人秘密照會,私下裡割了肉送了上去,我們中國人活得還像個中國人嗎?同胞們,同胞們,中國存亡,就在此舉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說着說着,嘉平血氣沖頭,聲淚俱下,在下面當聽衆的嘉和,也不由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他本是個内秀的不好張揚的少年,此時卻忘乎所以地步着大弟的後塵,一個箭步也擠上這臨時的演講台,大聲道:“同胞們,學生讀書,工人做工,商人買賣,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三前摘翠,春來品茗,也是我們杭州人古往今來的習俗。
可是事到如今,忘憂茶莊隻好以大失小,罷市而聲援青島,以盡匹夫之責了。
敬請各位父老鄉親諒解。
民一日無茶可,一日無祖國則不可!” 聽了這半天,排隊買賣的人方知,原來是要關門,不讓他們進貨了。
大多數人倒還是曉得國難當頭新茶吃不吃小事一樁的,但也有人不服,說:“你們這兩個潮潮鴨兒是誰,倒還來作忘憂茶莊的主!” 兩個小夥子卻已經七手八腳地關了大門上大鎖了。
又有人說:“不知道啊,這是杭老闆的兩個少爺啊!” 人家便吐舌頭:“這戶人家了不得,有這樣兩個呼風喚雨的寶貝兒子!” 那被關在裡頭的撮着從後門出來進夾巷,再進綠愛的小院,對着太太就喊:“不好了,兩位少爺把茶莊門關了,說是要罷市呢!” 綠愛一聽,頭就嗡了一下,首先便想到,天醉不知會怎麼樣。
急急忙忙地朝天醉的書房趕,婉羅卻說朝後門去了,再尋聲問去,果然見那杭天醉,站在山牆折角,斜着身子,拿一把舒蓮記扇子遮着陽光。
綠愛再順着他的目光望去,遠遠的茶莊門口,杭天醉的那兩個無法無天的寶貝兒子,還在黃包車上上蹿下跳,一聲聲地叫着同胞們呢。
綠愛是個性急的人,一個箭步便要沖上去,被天醉拉住了,說:“随他們去吧,遲早的事情。
” 綠愛生氣得很,直罵自己生的那一個:“一回來就惹事,要罷市我們自己不會罷,要他當什麼出頭椽子?” “你不用罵嘉平,嘉和是孤掌難鳴,他早就想這麼幹了。
” “這兩個人碰在一道,就野了心肝。
”綠愛無可奈何地說,“那麼些新茶都訂好了的,怎麼辦?賣不出去,就變陳了,可惜!” 杭天醉依舊若有所思地望着他那兩個兒子,說:“中國都可惜不過來,還可惜這點茶?” “那你怎麼……” 杭天醉淡淡地瞥了妻子一眼,說:“可惜的是你白辛苦啊。
” 綠愛一怔,眼圈便紅了。
那邊茶莊門口,杭氏兩兄弟同胞長同胞短地叫了一陣,同胞們見茶不能買了,便通通散了去,惟有一個白衣黑裙的短發少女站在這兩兄弟面前,笑着不走。
嘉平揮揮手說:“你笑也沒用,反正我們是不賣茶了。
” “我已經買了。
”少女指指她懷中那個布拎包,“我是最後一個。
” “那你怎麼還不走?”嘉和站在黃包車上驚奇地問。
“你們說呢?”少女笑着,反問他們。
這位小姐倒是落落大方,沒有一般杭州市井裡巷中人的
杭天醉說:“看見了嗎?” 兒子們答:“看見了。
” 杭天醉說:“都是幹什麼的?” 兒子們答:“是到我家茶莊排隊買春茶的。
” 杭天醉說:“我好意思關門嗎?” 嘉和張了張嘴,有些不好回答,便不吭聲了。
嘉平卻奇怪地反問父親:“為什麼不好意思關門——是喝春茶要緊還是還我青島要緊?” 父親終于不耐煩,咆哮了起來:“你跟他們說這些大道理去!看你說不說得通!不要以為天下都是你們這批人在噴血,我也是過來人。
你遊你的行,他喝他的茶,老百姓永遠是一樣的。
吃飯、睡覺、喝茶,樣樣少不了。
不要雞蛋亂碰青石闆,不相信現開銷!” “現開銷就現開銷!”嘉平一點都不買爹的賬,騰騰地幾步就跑了上去。
大哥嘉和看了一眼爹,便顧不着他了,也匆匆地跟了上去。
嘉平這個初生的牛犢,一個箭步就跨上了茶莊門口停着的一輛黃包車上。
他總算有了個機會,可以和北大的那些學生一樣,大聲疾呼了。
所有那些正耐心排隊,準備品嘗龍井新茶的市民們,都被一個穿黑色學生裝戴學生帽、脖子上挂一條格子圍巾的年輕人的一聲振臂高呼,叫得個頂頭呆。
隻見他呼嘯一聲,黃包車旁邊一個穿長衫的瘦削小夥子就跟着應和一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外争國權,内懲國賊!” “外争國權,内懲國賊!” “罷市罷工,抵制日貨!” “罷市罷工,抵制日貨!” 兩個人,此起彼伏地喊了一陣,市民們倒也不再覺得突兀了。
因為這一向,學生們在拱宸橋、武林門、湖濱等地四處發表演說,又有“勸用國貨會”和“日貨檢查會”在街上走動。
市民們也是愛國的,每日在看報紙,曉得有人在賣國,大家要聲讨。
所以,口号喊到後來,便也有人跟着舉手了。
嘉平站在黃包車上,見來來去去那麼多人盯着他看,自我感覺就好極了。
他放開喉嚨,便開了講:“同胞們,各位已經曉得,山東省的主要港口和1897年以來德國的海軍基地青島,已經被賣國政府答應了移交給日本,而且法國、英國和日本之間也已經對此作了秘密協定。
眼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卻要由人家拿把刀來,想割哪一塊,就割哪一塊,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政府不但不為老百姓說話,不但不敢保護自己的疆土,還要和日本人秘密照會,私下裡割了肉送了上去,我們中國人活得還像個中國人嗎?同胞們,同胞們,中國存亡,就在此舉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說着說着,嘉平血氣沖頭,聲淚俱下,在下面當聽衆的嘉和,也不由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他本是個内秀的不好張揚的少年,此時卻忘乎所以地步着大弟的後塵,一個箭步也擠上這臨時的演講台,大聲道:“同胞們,學生讀書,工人做工,商人買賣,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三前摘翠,春來品茗,也是我們杭州人古往今來的習俗。
可是事到如今,忘憂茶莊隻好以大失小,罷市而聲援青島,以盡匹夫之責了。
敬請各位父老鄉親諒解。
民一日無茶可,一日無祖國則不可!” 聽了這半天,排隊買賣的人方知,原來是要關門,不讓他們進貨了。
大多數人倒還是曉得國難當頭新茶吃不吃小事一樁的,但也有人不服,說:“你們這兩個潮潮鴨兒是誰,倒還來作忘憂茶莊的主!” 兩個小夥子卻已經七手八腳地關了大門上大鎖了。
又有人說:“不知道啊,這是杭老闆的兩個少爺啊!” 人家便吐舌頭:“這戶人家了不得,有這樣兩個呼風喚雨的寶貝兒子!” 那被關在裡頭的撮着從後門出來進夾巷,再進綠愛的小院,對着太太就喊:“不好了,兩位少爺把茶莊門關了,說是要罷市呢!” 綠愛一聽,頭就嗡了一下,首先便想到,天醉不知會怎麼樣。
急急忙忙地朝天醉的書房趕,婉羅卻說朝後門去了,再尋聲問去,果然見那杭天醉,站在山牆折角,斜着身子,拿一把舒蓮記扇子遮着陽光。
綠愛再順着他的目光望去,遠遠的茶莊門口,杭天醉的那兩個無法無天的寶貝兒子,還在黃包車上上蹿下跳,一聲聲地叫着同胞們呢。
綠愛是個性急的人,一個箭步便要沖上去,被天醉拉住了,說:“随他們去吧,遲早的事情。
” 綠愛生氣得很,直罵自己生的那一個:“一回來就惹事,要罷市我們自己不會罷,要他當什麼出頭椽子?” “你不用罵嘉平,嘉和是孤掌難鳴,他早就想這麼幹了。
” “這兩個人碰在一道,就野了心肝。
”綠愛無可奈何地說,“那麼些新茶都訂好了的,怎麼辦?賣不出去,就變陳了,可惜!” 杭天醉依舊若有所思地望着他那兩個兒子,說:“中國都可惜不過來,還可惜這點茶?” “那你怎麼……” 杭天醉淡淡地瞥了妻子一眼,說:“可惜的是你白辛苦啊。
” 綠愛一怔,眼圈便紅了。
那邊茶莊門口,杭氏兩兄弟同胞長同胞短地叫了一陣,同胞們見茶不能買了,便通通散了去,惟有一個白衣黑裙的短發少女站在這兩兄弟面前,笑着不走。
嘉平揮揮手說:“你笑也沒用,反正我們是不賣茶了。
” “我已經買了。
”少女指指她懷中那個布拎包,“我是最後一個。
” “那你怎麼還不走?”嘉和站在黃包車上驚奇地問。
“你們說呢?”少女笑着,反問他們。
這位小姐倒是落落大方,沒有一般杭州市井裡巷中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