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照相館。
還記得嗎?那次福祿堂事件。
” 杭天醉恍然大悟,原來此人,恰是一年前他從吳升手下救出的羽田。
連忙請他們坐了,羽田卻不坐,介紹他身旁的女孩子說:“她叫葉子,我的獨生女兒。
去年蒙你救命之後,我便回了國,這次,把葉子也帶來了。
今天她是專門來緻謝的,感謝你救了她的父親,她一定要來,我也就遂了她的心願了。
” 葉子看來還不懂漢語,但從大人的交談中明白了意思,她突然跪倒在地,頭額觸在花磚上,嘴裡一連串日語,倒把杭天醉吓了一跳,連忙去扶拉這日本小姑娘。
葉子擡起頭,杭天醉看見了她那張絹人一樣的小臉上,滿是淚水。
她繼續用日語結結巴巴地說着,一會兒快,一會兒又說不下去了。
她的父親在一邊替她翻譯: “葉子說,感謝中國叔叔救了我父親的命,同時也救了我的命。
我的母親很早就死了,父親把我寄養在人家家裡,自己來了中國。
去年我寄養的那戶人家搬遷走了,說好要我父親領了我去的。
如果那一次我父親被打死了,那麼,我也就活不下去了。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連一個親人也沒有。
” 說到這時,羽田的聲音哽咽,熱淚盈眶,腰又深深地曲了下去。
杭天醉本來就是個性情中人,聽了這話,深為感動,連忙請他們坐下,又叫婉羅去找隔壁廂房住着的小茶,讓她把嘉和、嘉平帶了過來。
兩兄弟同父異母同日出生,已經夠戲劇化了,命運又安排在同一個極其特殊的夜晚,讓他們同時相識一位異國的小小女郎。
葉子長得異常清麗細白,又軟又黑的頭發,用一塊絲帕紮了,挂在後腦,小小的和服,看上去十分有趣。
小茶忍不住誇道:“真像一個小絹人。
” 羽田見了杭家的這二位公子,一個沉靜溫和,一個靈敏聰慧。
再一問年齡,他們三個,竟然一般大,算起來,還是葉子小幾個月,感慨了一聲:“真是柳綠花紅啊。
” 杭天醉心弦一動,說:“先生此語,大有禅意。
” 羽田問:“杭先生平日也習禅?” “真茶人者,無有不通禅的。
” 羽田露出笑容:“他鄉遇知音了。
”說完,對葉子說,“好女兒,把你從日本帶來的禮物,恭恭敬敬地獻給父親的救命恩人吧。
” 葉子聽了,趕緊從随身帶的包袱中取出一個小包,打開了,又是紙包,紙包打開了,又是一塊絲綢包着的東西,再把那絲綢也打開了,葉子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隻黑色的敞口笠帽圈足茶盞。
背光處,看不甚清楚,父親羽田拿過了燭台,自上而下,照耀着它。
真是神奇。
那黑色的盞面上,胎厚色黑的釉中,竟然被燭光照耀出了細絲狀的銀色結晶,形如那潔白的兔毫。
杭天醉見了,一激動,連鞋都顧不上拖了,赤着腳連聲招呼:“你們都過來看,你們都過來看。
” 兩個兒子把頭也湊了過來,看着這隻日本小姑娘手裡的黑盞。
“還記得上回爹帶你們在茶樓上見識過的那些茶具,凡那黑色裡頭夾銀絲做的,叫什麼?”杭天醉啟發兒子們。
“我忘了。
”嘉平說,“那麼多,還有那些字畫,我光記住了那個鬼,他也是吃鬼的。
”嘉平坦坦蕩蕩說了那麼多。
嘉和補充說:“那是鐘馗。
” 嘉平對葉子說:“你叫我哥說,他什麼都記得住,爹說什麼他都知道。
” 葉子就笑盈盈地面向嘉和。
這樣的笑,嘉平就有些發酸,為了掩飾發酸,他就更加笑,還催着嘉和:“快說呀!快說呀!” 嘉和看看爹,說:“這是兔毫盞,是福建建窯的。
讓我看看,這盞底有沒有字?” 葉子把盞翻了過來,燭光下照出了刻着的“供禦”二字。
杭天醉一聲“啊呀”,腿都要軟了下去,連連地作揖,說道:“不敢當!不敢當!這是官窯之器,宋徽宗鬥茶用的,這個禮太重了。
” 羽田擺擺手,說:“禮雖重,畢竟依舊是貴國的寶物。
不知前朝哪一代人漂洋過海,帶去日本,如今又帶了回來。
此間的輪回往返,倒也是順乎中國人心目中的天意了吧。
” 說完,他叽裡咕噜地對女兒說了一陣,女兒也皺着小眉頭問了一陣。
羽田又用漢語說:“我女兒想問問先生,她不明白,皇帝為什麼喜歡用這樣的黑色的碗?” 杭天醉一聽,說了一聲你等等,赤着腳就往書房裡跑,小茶拖着一雙鞋跟在他後面轉,連句話都插不上。
一會兒,他拿出一本木刻線裝本。
恰是蔡君谟的《茶錄》,翻開他要的那一頁,便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绀黑紋如黑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 “懂嗎?”他問小姑娘。
葉子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杭天醉大笑。
對嘉平說:“你們兩個,帶妹妹去嘉平屋裡玩去,小茶你照顧着他們,叫婉羅取今年上好的龍井茶二斤,就是少夫人帶去她哥哥家的茶,用錫罐子裝了備好。
我和羽田先生說一會兒話,别吵着我們,啊。
” 等人都走光了,隻剩下杭天醉與羽田二人時,杭天醉才畢恭畢敬,給羽田作了個深揖,說:“羽田兄,如果我不曾弄錯的話,您定是茶道中人了。
” “杭先生不虧事茶世家,鄙人正是茶道中裡千家家元的人,習茶半生。
” “怪不得你有如此貴重的器物世傳。
今日有閑,先生能否為我一解貴國茶道之謎呢?” 想必此時,杭少爺杭天醉早已把起義啊革命啊丢到了身後,滿腦子都是他的玄乎其玄的茶道了。
偏巧杭天醉碰到了這位羽田君和他是一種類型的人物,不過整個家族更為沒落罷了。
明治維新的日本,與新興的暴發戶産生的同時,貴族中依舊有人跌得一落千丈,他們保留着精緻細膩的品位,同時又過着窮愁潦倒的生活,羽田就是其中之一。
深厚的漢學根底和一手拍照的謀生技藝并未給家道帶來中興,漂泊異國他鄉,對這個人到中年的男子,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把祖上遺留的寶物贈予杭氏,除了感激之情以外,還有更深的附托在後。
不曾想到,中國還有一位才情橫溢的青年商人,雖有萬貫家産,卻更向往玄妙的非現實生活。
羽田到中國已有十年了,第一次侃侃而談,向異國的人介紹本國的茶道。
公元815年,在中國,是唐代的憲宗當政,而在日本,則是平安朝的嵯峨天皇臨朝了。
那一年的閏七月二十八日,一位去中國留學兩年後歸來的僧人空海,給天皇上了一份
還記得嗎?那次福祿堂事件。
” 杭天醉恍然大悟,原來此人,恰是一年前他從吳升手下救出的羽田。
連忙請他們坐了,羽田卻不坐,介紹他身旁的女孩子說:“她叫葉子,我的獨生女兒。
去年蒙你救命之後,我便回了國,這次,把葉子也帶來了。
今天她是專門來緻謝的,感謝你救了她的父親,她一定要來,我也就遂了她的心願了。
” 葉子看來還不懂漢語,但從大人的交談中明白了意思,她突然跪倒在地,頭額觸在花磚上,嘴裡一連串日語,倒把杭天醉吓了一跳,連忙去扶拉這日本小姑娘。
葉子擡起頭,杭天醉看見了她那張絹人一樣的小臉上,滿是淚水。
她繼續用日語結結巴巴地說着,一會兒快,一會兒又說不下去了。
她的父親在一邊替她翻譯: “葉子說,感謝中國叔叔救了我父親的命,同時也救了我的命。
我的母親很早就死了,父親把我寄養在人家家裡,自己來了中國。
去年我寄養的那戶人家搬遷走了,說好要我父親領了我去的。
如果那一次我父親被打死了,那麼,我也就活不下去了。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連一個親人也沒有。
” 說到這時,羽田的聲音哽咽,熱淚盈眶,腰又深深地曲了下去。
杭天醉本來就是個性情中人,聽了這話,深為感動,連忙請他們坐下,又叫婉羅去找隔壁廂房住着的小茶,讓她把嘉和、嘉平帶了過來。
兩兄弟同父異母同日出生,已經夠戲劇化了,命運又安排在同一個極其特殊的夜晚,讓他們同時相識一位異國的小小女郎。
葉子長得異常清麗細白,又軟又黑的頭發,用一塊絲帕紮了,挂在後腦,小小的和服,看上去十分有趣。
小茶忍不住誇道:“真像一個小絹人。
” 羽田見了杭家的這二位公子,一個沉靜溫和,一個靈敏聰慧。
再一問年齡,他們三個,竟然一般大,算起來,還是葉子小幾個月,感慨了一聲:“真是柳綠花紅啊。
” 杭天醉心弦一動,說:“先生此語,大有禅意。
” 羽田問:“杭先生平日也習禅?” “真茶人者,無有不通禅的。
” 羽田露出笑容:“他鄉遇知音了。
”說完,對葉子說,“好女兒,把你從日本帶來的禮物,恭恭敬敬地獻給父親的救命恩人吧。
” 葉子聽了,趕緊從随身帶的包袱中取出一個小包,打開了,又是紙包,紙包打開了,又是一塊絲綢包着的東西,再把那絲綢也打開了,葉子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隻黑色的敞口笠帽圈足茶盞。
背光處,看不甚清楚,父親羽田拿過了燭台,自上而下,照耀着它。
真是神奇。
那黑色的盞面上,胎厚色黑的釉中,竟然被燭光照耀出了細絲狀的銀色結晶,形如那潔白的兔毫。
杭天醉見了,一激動,連鞋都顧不上拖了,赤着腳連聲招呼:“你們都過來看,你們都過來看。
” 兩個兒子把頭也湊了過來,看着這隻日本小姑娘手裡的黑盞。
“還記得上回爹帶你們在茶樓上見識過的那些茶具,凡那黑色裡頭夾銀絲做的,叫什麼?”杭天醉啟發兒子們。
“我忘了。
”嘉平說,“那麼多,還有那些字畫,我光記住了那個鬼,他也是吃鬼的。
”嘉平坦坦蕩蕩說了那麼多。
嘉和補充說:“那是鐘馗。
” 嘉平對葉子說:“你叫我哥說,他什麼都記得住,爹說什麼他都知道。
” 葉子就笑盈盈地面向嘉和。
這樣的笑,嘉平就有些發酸,為了掩飾發酸,他就更加笑,還催着嘉和:“快說呀!快說呀!” 嘉和看看爹,說:“這是兔毫盞,是福建建窯的。
讓我看看,這盞底有沒有字?” 葉子把盞翻了過來,燭光下照出了刻着的“供禦”二字。
杭天醉一聲“啊呀”,腿都要軟了下去,連連地作揖,說道:“不敢當!不敢當!這是官窯之器,宋徽宗鬥茶用的,這個禮太重了。
” 羽田擺擺手,說:“禮雖重,畢竟依舊是貴國的寶物。
不知前朝哪一代人漂洋過海,帶去日本,如今又帶了回來。
此間的輪回往返,倒也是順乎中國人心目中的天意了吧。
” 說完,他叽裡咕噜地對女兒說了一陣,女兒也皺着小眉頭問了一陣。
羽田又用漢語說:“我女兒想問問先生,她不明白,皇帝為什麼喜歡用這樣的黑色的碗?” 杭天醉一聽,說了一聲你等等,赤着腳就往書房裡跑,小茶拖着一雙鞋跟在他後面轉,連句話都插不上。
一會兒,他拿出一本木刻線裝本。
恰是蔡君谟的《茶錄》,翻開他要的那一頁,便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绀黑紋如黑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 “懂嗎?”他問小姑娘。
葉子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杭天醉大笑。
對嘉平說:“你們兩個,帶妹妹去嘉平屋裡玩去,小茶你照顧着他們,叫婉羅取今年上好的龍井茶二斤,就是少夫人帶去她哥哥家的茶,用錫罐子裝了備好。
我和羽田先生說一會兒話,别吵着我們,啊。
” 等人都走光了,隻剩下杭天醉與羽田二人時,杭天醉才畢恭畢敬,給羽田作了個深揖,說:“羽田兄,如果我不曾弄錯的話,您定是茶道中人了。
” “杭先生不虧事茶世家,鄙人正是茶道中裡千家家元的人,習茶半生。
” “怪不得你有如此貴重的器物世傳。
今日有閑,先生能否為我一解貴國茶道之謎呢?” 想必此時,杭少爺杭天醉早已把起義啊革命啊丢到了身後,滿腦子都是他的玄乎其玄的茶道了。
偏巧杭天醉碰到了這位羽田君和他是一種類型的人物,不過整個家族更為沒落罷了。
明治維新的日本,與新興的暴發戶産生的同時,貴族中依舊有人跌得一落千丈,他們保留着精緻細膩的品位,同時又過着窮愁潦倒的生活,羽田就是其中之一。
深厚的漢學根底和一手拍照的謀生技藝并未給家道帶來中興,漂泊異國他鄉,對這個人到中年的男子,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把祖上遺留的寶物贈予杭氏,除了感激之情以外,還有更深的附托在後。
不曾想到,中國還有一位才情橫溢的青年商人,雖有萬貫家産,卻更向往玄妙的非現實生活。
羽田到中國已有十年了,第一次侃侃而談,向異國的人介紹本國的茶道。
公元815年,在中國,是唐代的憲宗當政,而在日本,則是平安朝的嵯峨天皇臨朝了。
那一年的閏七月二十八日,一位去中國留學兩年後歸來的僧人空海,給天皇上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