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石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泉第八; 唐州柏岩縣淮水源第九;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遊中零水第十三;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吳淞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杭天醉之水道,根本取法于陸羽,又承繼明人田藝衡、許次纾,這兩個人均為錢塘人士,前者著《煮泉小品》,後者著《茶疏》;前者去官隐居,後者一生布衣,都是杭天醉心裡佩服的人。

     那個田藝衡,原是個歲貢先生,還在徽州當過訓導,後來辭官回了鄉。

    朱衣白發,帶着兩個女郎,坐在西湖的花柳叢中,人來皆以客迎之。

    茶也喝得,酒也喝得,就像個活神仙。

    寫的那部《煮泉小品》,倒是分了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靈水、異泉、江水,井水、緒談十目,尚可玩味。

     比起來,杭天醉更喜歡許次纾。

    此人倒也是個官家子弟,乃父作過廣西布政使,老天爺卻叫他跛了一條腿,從此布衣終身。

    杭天醉感覺這個許次纾和他很投契的。

    《茶疏》中有許多精辟之見,比如杭天醉喜歡許次纾所說的喝茶的環境——一是心手閑适;二是披詠疲倦;三是明窗淨幾;四是風日晴和……他心裡對這等放浪形骸天地間的幽人處士,總是不勝歆慕。

    從前趙寄客在時,一派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每每他想說點老莊,便被他攔腰斬斷,說:“你沒有資格退而結網。

    ”又說:“興中會說功成身退,是先要功成。

    如今你于國于民既無功可言,奢論逍遙遊,豈不笑煞人?”杭天醉想想也是,隻得收了他那風花雪月的攤子,和趙寄客勉強讨論革命。

    如今寄客不在,誰再來管他心裡頭喜歡的東西。

    他倒是蠻想再寫一部茶書呢,題目都想好了,就叫《忘憂茶說》。

     說話間便到了大慈山白鶴峰下。

    進了山門,石闆路直通幽處。

    青山相峙,疊嶂連天,雜樹繁茂,竹影搖空;腳下一根水成銀線,琤琤淙淙與人擦腳而過。

    此時天色大明,野芳發,繁蔭秀,杭天醉空着雙手,提着長袍,撮着肩上扛一隻四耳大罐,等着一會兒汲水用。

     過了二山門,泉聲越發響亮,杭天醉便也更加心切,跑得比撮着更快。

    撮着在後面跟着,一邊思考和琢磨着問題,自言自語地說:“奇怪也是真奇怪。

    哪裡不好用水,偏偏說是這裡的水好,真是老虎跑出來的?” “哪裡真有這樣的事情,”杭天醉興沖沖地往上登,說,“前人說了,西湖之泉,以虎跑為最;西山之茶,以龍井為佳。

    隻是水好了,原本是山的功勞,人們卻要弄些龍啊虎啊仙人啊,來擡舉山水,這就是埋沒了這等好山了。

    ” 杭天醉說得有理,原來這西湖的環山茶區,表土下面,竟有一條透水性甚佳的石英砂岩地帶,雨水滲入,形成那許多的山洞和名泉。

    虎跑的一升水中,氡的含量指數有二十六,比一般礦泉水含氡量高出一倍,用來泡茶,最好。

     說話間到了虎跑寺,寺不大,自成雅趣。

    中心便是虎跑泉。

    這裡一個兩尺見方的泉眼,水從石罅間汩汩湧出,泉後壁刻“虎跑泉”三字,功力深厚,乃西蜀書法家譚道一手迹。

    泉前又鑿有一方池,環以石欄,傍以蒼松,間以花卉;泉池四周,圍有疊翠軒、桂花廳、滴翠軒、羅漢亭、碑屋、鐘樓。

    滴翠軒後面,又有西大殿、觀音殿。

    西側,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還有濟祖塔院和楞岩樓等。

    杭天醉環顧四周山水,歎了一句:“當年野虎閑跑處,留得清泉與世嘗。

    ”便彎下身,以手掬水,飲了一口,口中便甘洌滿溢,忙不疊地就叫:“撮着,我們忘了取水的竹勺子。

    ” 說話間,一隻竹勺便伸到他眼前。

    此時,天色大亮,山光水色清澈明朗,杭天醉接過水勺,抽了一下,水勺不動,他擡頭一看,一缁衣芒鞋的女尼站在他面前,隻是那一頭的長發尚未剃度,看來,是個帶發修行女居士。

     女尼眉眼盈盈,年輕。

    杭天醉連忙從泉邊立起,雙手合掌,對着她欠身一躬,口中便念:“阿彌陀佛,謝居士善心助我。

    ” 說完,再用手去抽那個竹勺,依舊抽不動,杭天醉便奇了。

    擡頭再仔細看,那女居士隐隐約約地帶些澀笑,使他心裡泛起幾絲漣漪。

     “少爺真的不認識我了?” 杭天醉手指對方,驚叫一聲:“你怎麼這副模樣?” 原來,眼前站着的,正是大半年前救下的紅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