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蠢貨!你懂什麼?以為這茶是随便喝得的?”趙先生撚着花白長須,教導着說,“陸子《茶經》中如何評說的——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

    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 趙寄客卻是不那麼以為然:“陸羽,中唐一隐士耳。

    精行儉德,亦無非自在山中,于世畢竟無所大補的。

    ” 天醉便駁斥朋友:“如你所說,這世間就不要那高風亮節、不甘同流合污的高士了?” 趙寄客大笑:“什麼高士?翩然一隻雲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罷了。

    不見生靈塗炭,隻圖明哲保身,又要日後清名,趙寄客一生不為也。

    ” 趙老先生便皺起眉頭喝道:“少年狂妄如此,将來一事無成。

    ” “非少年狂妄,實乃少年壯志。

    我今當着這天地間第一絕品的龍井茶預言,二十年之内,天下必大亂——” “胡說八道!”趙岐黃拍起桌子來,“大亂對國對民有什麼好處?”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亂方能大治,大治方能開盛世之和平——” “寄客兄,想來您是惟恐天下不亂了?”天醉笑問。

     “正是。

    ”趙寄客倒爽氣。

     趙岐黃連連搖頭,痛心疾首地對杭天醉說:“我一生,就壞在嘴上,不料幾個兒子中就偏寄客承了我這禀性。

    豈不知無論亂世治世,書生狂言,都必遭大禍。

    倘不及早防心防口,滅頂之災速速臨頭矣。

    ” 天醉一看,這父子兩個真的拗起口來,連忙打圓場說:“不管世道如何變幻,白雲也罷,蒼狗也罷,茶還是要喝,病還是要治,忘憂茶莊和懸壺堂還是廢不了,這就叫萬變不離其宗吧。

    ” “兄弟你倒樂開,”趙寄客可不給天醉打圓場,偏往死裡殺口,“真的天下大亂起來,忘憂茶莊和懸壺堂的牌子,還不曉得往哪裡挂呢?” 天醉一邊給寄客使眼色,一邊說:“既然說得如此凄惶,倒也不妨今朝有酒今朝醉了。

    先嘗嘗這罐茶,放下那些治世之理,以後評說吧。

    ”一邊便要去開那隻四方瓷罐的蓋子。

     趙岐黃見這隻青花纏枝牡丹紋的茶罐,造型大氣,穩重精美,其上牡丹俯仰向背,聚散飄逸,一看就是件貴重的古董,便說:“看這圖案似與不似的意蘊,怕是前朝的器物吧?” 天醉一聽便眉飛色舞起來,算是說到心坎子裡了,這才真正打開了話匣子,說:“正是元朝的遺物,老先生真是慧眼,元朝青花裝飾,最妙之處,便在這似與不似之間……” 趙寄客手裡拿着本《龔定庵文集》,湊過身來,左看右觀那青花瓷罐,說:“妙在何處?我怎麼隻看見那麼幾朵牡丹花,并無振聾發聩耳目一新之感呢?” 天醉愈發得意,全然聽不出趙寄客的譏諷,或者說他對這年長倆月的大兄的譏諷早就刀槍不入無動于衷,隻管興緻勃勃地闡述自己的高論:“妙者,細微之處之精神也。

    如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般便無可稱妙。

    你細細看這牡丹,或綠葉擁簇,孤花獨放;或側轉反顧,羞羞答答;或妖娆端莊,大大方方;果然如舒元輿《牡丹賦》所詠:向者如迎,背者如訣,訴者如語,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悅,哀者如舞,側者如跌,亞者如醉,慘者如别,或飕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帶風如吟,或泫露如悲……” 他搖頭晃腦地閉着眼睛,隻管抒發自己的感情,直到發現聽者鴉雀無聲才睜眼,見趙氏父子都有些異樣地盯着他,便問:“怎麼,我說得不對?” 寄客說:“你這是請我們品茶,還是請我們品茶罐?” 天醉說:“癡人,連我家撮着都曉得,品茶者,品水也,器也,境也,心也。

    宋人尚有‘五不點茶’,水不清,不點;器不精,不點……罷罷罷,我說這個,你哪裡曉得,不提也罷了。

    ” 趙岐黃坐在太師椅上,凝神注視着這位老友的遺孤。

    這父子兩個做人,要算是父親荒唐多了。

    如今兒子入了求是學院,也算是家道振興,否極泰來。

    但這父子倆,依舊有命運相襲之處。

    美則美矣,憂則憂矣。

    趙老先生心生感慨,長歎一聲,仿佛這錦心繡口的美少年,韶華易逝,絢爛易滅一般。

     那麼,他自己的小兒子趙寄客呢?唉,心兇命硬,必遭飛來橫禍,這一對少年,還不知今後如何在世道上奔走呢?想到此,不由咳嗽數聲,說:“寄客,天醉性情中人,你長他倆月,入學之後,要多多照應于他。

    ” “父親所言極是。

    ”趙寄客親昵地拍拍杭天醉的肩膀,“有我杭州城裡大名鼎鼎的趙四公子在,盡管放心。

    ” 趙岐黃卻說:“又吐狂言。

    我隻是擔心你,自以為可保護天醉,不知柔能克剛,或者哪一天,是要天醉護你的性命呢!” 杭天醉果然性情中人,頓時便被這父子倆的一番話,激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已,說:“若是哪一天我有機會來庇護寄客兄,便是造化了。

    實話告訴老先生,這個世道間,我最崇拜的便是寄客兄這樣有英雄豪傑之氣的人物,祛邪扶正,拯民水火。

    天醉不才,救世無能為力,幸虧有寄客兄這樣的國之棟梁……” 趙老先生連連搖手:“此言過了過了。

    要說棟梁,将來或有一日,你們都是……” “……天醉是必定成不了棟梁的,”杭天醉攤攤手,“天醉有幸成為梁棟雕镌之畫,此生足矣。

    ” 說到此,他拿起茶罐,一使勁,擰開了蠟封的罐蓋,一股噴香的茶氣,撲鼻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