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杭州知府林啟在蒲場巷普慈寺設求是書院之際,離十九世紀的百年終結,隻有三載春秋了。
書院廳堂中,這位福建籍的維新人士,一邊對着那三十名杭州精英訓話——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才,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一邊不無欣慰之意地想:大清國變法,或可有期有望了! 杭逸飄飄然地立在三十名學子之間,細高,長脖,唇紅齒白,眉目清秀。
一身漂白杭紡長衫,外套一件隐紋萬字黑色緞背心,外面别出心裁地披一件黑色絲絨披風。
一根辮子又黑又亮,晃晃悠悠不時擺動。
他身旁立着的青年比他略矮一些,寬肩闊眉,膚色略黑,越發顯得一口白牙。
他是一身的短打模樣,站如青松,油黑發辮略卷。
他略仰的下巴,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兩隻手背在背後,雙腿叉開,綁了褲腿,雙腳呈外八字形,仿佛掌持利器,随時可望出手。
不用說,是趙塵。
那日,林藕初甚為喜悅,擺了幾桌酒席,慶賀兒子入學。
酒宴上沒有吳茶清,他去紹興平水收購珠茶了。
天醉有些失落,說:“我這一讀書,家裡的擔子,又得你們挑下去了,頭緒又那麼多,依我看,出口的珠茶生意就不要做了。
” 杭夫人揮一揮手說:“瞎說什麼,不掙外國人的銀子,茶樓能有錢贖回來嗎?” 忘憂茶莊這十年的發展,一是傳統的龍井内銷茶,其次便是這紹興平水珠茶的出口了。
紹興平水,唐代便是個有了名的茶市,茶酒均在此交易。
平水珠茶,也惟平水方有,團得滾圓,活像一粒粒墨綠色珠子,英文譯名gunpowdergreen,綠色彈藥之意。
喝來,棱棱有金石之氣,殺口得很。
珠茶最初出口被譯為Hgson——貢熙,意為專門進貢康熙皇帝的茶葉。
18世紀中期在倫敦市場上每磅售價高達十先令六便士。
忘憂茶莊做出口珠茶生意,要通過上海的怡和洋行。
前十來年生意好做,全省據說最高年輸出二十萬擔,過了浙江茶葉出口的半數。
這兩年走下坡路了,吳茶清内要對付茶莊事務,外要對付洋商,兩頭辛苦。
筋骨雖好,歲月究竟不饒人,眼見着疏黃的山羊胡子變花白了。
那日夜裡,天醉興奮,站在書房外院落中,嗅那初降的春夜之氣,便看見有紙糊燈籠從圓洞門遊來,幢幢燭光中映一“杭”字。
天醉筋骨一緊,這還是父親在世時一時雅興定做的一批燈籠,不用紅黑墨色寫字,專用綠漆,使喚的年代久了,漸漸破損。
惟有管家茶清的那一盞,小心侍候着,竟也成了他本人的一道風景。
茶清每夜經天醉書房的院落,往後院的老闆娘住處,商議一日經營,已是杭九齋死後多年的規矩。
原來茶界有規矩,女人不得上店堂應酬軋台面,林藕初雖感諸多不便,也是不敢破此行規的,每日的行情,便得賴茶清通報。
忘憂茶莊,前店後場,場後又有側門,本可直通老闆娘去處,但茶清偏要每日往杭天醉處一繞。
杭天醉何等明白之人,那夜在月下見了茶清,叫一聲茶清伯,說:“今日月光甚潔,茶清伯何必再點燈籠?” 茶清看着少爺,慢悠悠撚一把山羊胡子說:“還是點着好。
” 杭天醉背着手,去看養在石槽子裡的幾尾金魚,又說:“以後茶清伯找我母親,直接從邊門進去便是了,不必繞這麼大的彎子。
伯伯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眼睛又不太好……” 杭天醉說這番話時,眼睛一直也不好意思朝茶清看。
茶清腳定在那裡,一隻手拎着燈籠,另一隻手撚着山羊胡子,半晌,說:“還是繞一繞好。
” 吳茶清轉身要走,天醉冒上來一陣沖動,他的背影總讓天醉心潮難平。
“我考上求是書院了。
”天醉說。
茶清回過頭來,朝他看一眼,就停住了腳步。
“讀了書,你要做什麼?”聲音輕輕過來,把杭天醉吓了一跳,他的眼睛一下擡了上來,吃驚地盯着茶清伯。
“我還沒想過。
沒……想、想好。
”他結結巴巴地回答,“總之,國家是要、要變法,要改良的……” 風緊,早春發枯的竹葉瑟瑟地響,月兒躲進了雲層,黑了天,燭光模糊,照得到方寸幾尺。
天醉覺得,茶清伯伯幾乎是完全隐到黑暗中去了。
聲音便從黑暗中襲來,說:“讀了書,要做什麼,想好。
” 他走了,身影飄忽,像一隻暗夜裡的老貓。
杭天醉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母親林藕初從石灰甕裡取出今年最好的明前茶,讓天醉親自送到趙岐黃家——不是這老鐵頭盯住杭天醉,哪裡會有考入書院的那一天。
天醉把那一罐的明前龍井雙手捧置到趙岐黃的紅木案頭時,趙先生撫案感慨:“到底是這樣的人家,行事不流于俗,小小一罐龍井,勝過那大堆小包的人參木耳。
” 天醉垂着雙手,略低頭,說:“母親交代我告訴您,此茶是撮着專從獅峰山收來的‘軟新’,老先生不妨嘗嘗。
” 趙岐黃長歎一聲,道:“難為你母親這番苦心,‘軟新’這個牌子,也隻有忘憂茶莊在做,今日送來的,可是極品中的極品了。
” “母親說了,杭州的龍井,獅、龍、雲、虎,獅是最絕的,要送,自然是送獅字号的。
” 趙寄客正從園中練了棍棒回來,恰恰聽了杭天醉這番理論,便拿腰間束着的帶子拭着汗,笑說:“天醉,我看你也不必再去讀那經史之學、孔孟之道了,徑直就繼承了忘憂茶莊多省事,遲早你還是要當那老闆的。
”
書院廳堂中,這位福建籍的維新人士,一邊對着那三十名杭州精英訓話——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才,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一邊不無欣慰之意地想:大清國變法,或可有期有望了! 杭逸飄飄然地立在三十名學子之間,細高,長脖,唇紅齒白,眉目清秀。
一身漂白杭紡長衫,外套一件隐紋萬字黑色緞背心,外面别出心裁地披一件黑色絲絨披風。
一根辮子又黑又亮,晃晃悠悠不時擺動。
他身旁立着的青年比他略矮一些,寬肩闊眉,膚色略黑,越發顯得一口白牙。
他是一身的短打模樣,站如青松,油黑發辮略卷。
他略仰的下巴,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兩隻手背在背後,雙腿叉開,綁了褲腿,雙腳呈外八字形,仿佛掌持利器,随時可望出手。
不用說,是趙塵。
那日,林藕初甚為喜悅,擺了幾桌酒席,慶賀兒子入學。
酒宴上沒有吳茶清,他去紹興平水收購珠茶了。
天醉有些失落,說:“我這一讀書,家裡的擔子,又得你們挑下去了,頭緒又那麼多,依我看,出口的珠茶生意就不要做了。
” 杭夫人揮一揮手說:“瞎說什麼,不掙外國人的銀子,茶樓能有錢贖回來嗎?” 忘憂茶莊這十年的發展,一是傳統的龍井内銷茶,其次便是這紹興平水珠茶的出口了。
紹興平水,唐代便是個有了名的茶市,茶酒均在此交易。
平水珠茶,也惟平水方有,團得滾圓,活像一粒粒墨綠色珠子,英文譯名gunpowdergreen,綠色彈藥之意。
喝來,棱棱有金石之氣,殺口得很。
珠茶最初出口被譯為Hgson——貢熙,意為專門進貢康熙皇帝的茶葉。
18世紀中期在倫敦市場上每磅售價高達十先令六便士。
忘憂茶莊做出口珠茶生意,要通過上海的怡和洋行。
前十來年生意好做,全省據說最高年輸出二十萬擔,過了浙江茶葉出口的半數。
這兩年走下坡路了,吳茶清内要對付茶莊事務,外要對付洋商,兩頭辛苦。
筋骨雖好,歲月究竟不饒人,眼見着疏黃的山羊胡子變花白了。
那日夜裡,天醉興奮,站在書房外院落中,嗅那初降的春夜之氣,便看見有紙糊燈籠從圓洞門遊來,幢幢燭光中映一“杭”字。
天醉筋骨一緊,這還是父親在世時一時雅興定做的一批燈籠,不用紅黑墨色寫字,專用綠漆,使喚的年代久了,漸漸破損。
惟有管家茶清的那一盞,小心侍候着,竟也成了他本人的一道風景。
茶清每夜經天醉書房的院落,往後院的老闆娘住處,商議一日經營,已是杭九齋死後多年的規矩。
原來茶界有規矩,女人不得上店堂應酬軋台面,林藕初雖感諸多不便,也是不敢破此行規的,每日的行情,便得賴茶清通報。
忘憂茶莊,前店後場,場後又有側門,本可直通老闆娘去處,但茶清偏要每日往杭天醉處一繞。
杭天醉何等明白之人,那夜在月下見了茶清,叫一聲茶清伯,說:“今日月光甚潔,茶清伯何必再點燈籠?” 茶清看着少爺,慢悠悠撚一把山羊胡子說:“還是點着好。
” 杭天醉背着手,去看養在石槽子裡的幾尾金魚,又說:“以後茶清伯找我母親,直接從邊門進去便是了,不必繞這麼大的彎子。
伯伯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眼睛又不太好……” 杭天醉說這番話時,眼睛一直也不好意思朝茶清看。
茶清腳定在那裡,一隻手拎着燈籠,另一隻手撚着山羊胡子,半晌,說:“還是繞一繞好。
” 吳茶清轉身要走,天醉冒上來一陣沖動,他的背影總讓天醉心潮難平。
“我考上求是書院了。
”天醉說。
茶清回過頭來,朝他看一眼,就停住了腳步。
“讀了書,你要做什麼?”聲音輕輕過來,把杭天醉吓了一跳,他的眼睛一下擡了上來,吃驚地盯着茶清伯。
“我還沒想過。
沒……想、想好。
”他結結巴巴地回答,“總之,國家是要、要變法,要改良的……” 風緊,早春發枯的竹葉瑟瑟地響,月兒躲進了雲層,黑了天,燭光模糊,照得到方寸幾尺。
天醉覺得,茶清伯伯幾乎是完全隐到黑暗中去了。
聲音便從黑暗中襲來,說:“讀了書,要做什麼,想好。
” 他走了,身影飄忽,像一隻暗夜裡的老貓。
杭天醉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母親林藕初從石灰甕裡取出今年最好的明前茶,讓天醉親自送到趙岐黃家——不是這老鐵頭盯住杭天醉,哪裡會有考入書院的那一天。
天醉把那一罐的明前龍井雙手捧置到趙岐黃的紅木案頭時,趙先生撫案感慨:“到底是這樣的人家,行事不流于俗,小小一罐龍井,勝過那大堆小包的人參木耳。
” 天醉垂着雙手,略低頭,說:“母親交代我告訴您,此茶是撮着專從獅峰山收來的‘軟新’,老先生不妨嘗嘗。
” 趙岐黃長歎一聲,道:“難為你母親這番苦心,‘軟新’這個牌子,也隻有忘憂茶莊在做,今日送來的,可是極品中的極品了。
” “母親說了,杭州的龍井,獅、龍、雲、虎,獅是最絕的,要送,自然是送獅字号的。
” 趙寄客正從園中練了棍棒回來,恰恰聽了杭天醉這番理論,便拿腰間束着的帶子拭着汗,笑說:“天醉,我看你也不必再去讀那經史之學、孔孟之道了,徑直就繼承了忘憂茶莊多省事,遲早你還是要當那老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