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能苟同;抑或誠如他自己以為的,他的職責範圍僅僅是看守寡婦丈夫的墓地而非替寡婦情人打酒?
沖突是在所難免的。
他終于拒絕替儒生王子淵打酒了。
他甚至索性跑到亡故的主人墳上去大哭了,且哭且訴:“當初主人把我買來,隻是讓我看家,并不是要我為其他什麼野男人酤酒的呀!”尚未入朝做官的王褒氣得要死又不能公開懲罰于他,隻好懷恨在心。
但仇恨入心裡是要發芽的,後備的谏議大夫尚未開始向皇帝提意見,便首先向情人發難了。
情人一聽便生了氣,認為丢了臉面,說:“這個便了,身價一萬五千錢,我把他賣給你算了,看他還敢不敢不給你酤酒。
” 王褒說:“好啊。
我正愁缺個家童呢,我這就寫張契約吧。
” 這份被稱之為《僮約》的契約,雖然是文件不是詩歌,但王褒還是寫得四六骈文洋洋灑灑,從晨到夜,從春到冬,從家事雜務到田間耕作,從執戈巡守到收租納稅,從個人起居飲食到對待鄰居,從手中編織到市上販賣,百般苦役,細細規定,倘不聽話,鞭打百下。
兩千年前風流且不免殘忍的書生,萬萬沒有想到,他為中國茶業和中國茶文化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
後來的茶人們在讀王褒的《僮約》時,肯定不會遺漏下那兩句話,一句叫“烹荼淨具”,另一句叫“武陽買荼”。
武陽,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文字記載的買賣茶葉的市場。
彼時,千山萬水外東海之濱的杭州龍井山中,那奇異的香草尚未發萌,專賣龍井茶的忘憂茶莊更屬子虛烏有。
公元265至316年這段西晉時代,西至河南的洛陽,東至江蘇的江都,茶已成為一種零售飲料,于集市上出現。
而秦漢統一之後,茶的重心方開始向中國的東部和南部轉移并漸次傳播開來。
偉大的盛唐,把生活中的一切推向高潮,故在茶業中,有“茶興于唐而盛于宋”之說。
浮梁茶,賣到了關西和山東;蕲州、鄂州和至德茶,賣到了陳、蔡以北,幽并以南;衡山茶賣到潇湘至五嶺,甚至遠及交趾;福建、建州茶到了江蘇揚州和淮安;而歙州茶、婺州茶,則被商賈所販,數千裡不絕于道路,隻上梁州、宋州、幽州及并州。
一個名叫封演的盛唐文人,寫了一部《封氏聞見記》,說:“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
”這又怎能不讓我們悠然想起那個江州司馬白居易的《琵琶行》:“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一千一百年以後的杭州忘憂茶莊的準老闆杭天醉,每念此詩便拍案叫絕,叫絕之後又捶胸頓足:“這個老闆,怎麼就這樣浮梁買茶去了?把個千古妙人獨獨地扔在船中,無怪白樂天要斥之重利輕别離。
罪過罪過!” 每每及此,他的莫逆兄弟趙寄客就微微一笑,說:“天醉,不是昨夜讀‘紅樓’又讀瘋魔了吧?你隻管上你的浮梁買茶,沒有哪個琵琶女會來替你獨守空船的。
” “此話怎講?”天醉便睜開那雙蒙眬睡眼,問道。
趙寄客侃侃而道:“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甲午戰争,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杭州列為增開商埠之一,杭州劃定日本租界地。
九月,勘定拱宸橋日租界界址。
二十二年八月,杭州正式開埠,拱宸橋日本租界開始使用。
寶石山林麓石塔兒頭設立日本駐杭領事館。
……” 杭天醉打斷趙寄客的話頭:“小弟有一事不解,我論的是白居易,你如何搬出日本人來了?” 趙寄客便冷笑:“君請看,今日之京杭運河,拱宸橋下,琵琶女獨守空船,等的哪裡還是江州司馬,分明是倭寇浪人。
癡蠢如君者,竟還唱‘門前冷落鞍馬稀’!” “照你說來,我須得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才對了?”杭天醉恨恨地問道。
“正是。
” 杭天醉甩着袖子便走,嘴裡喊着:“罷了罷了,偌大一個世界,再沒有我一個清靜地方。
” 他便出了門,可不是像賈寶玉那樣當了和尚。
他上了湧金門三雅園,聽錢順堂的《白蛇傳》去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浮梁,在今日江西景德鎮,江口,乃九江的長江口。
茶商把妻子一人留在九江船上,自己則帶着夥計到景德鎮去收購茶葉。
可知浮梁不愧為唐代東南的最大茶葉集散地;更可推論,中唐晚唐,茶便開始徜徉在長江的中遊和下遊了。
我們又可知,六朝時代,茶開始了偉大的遠征,而後它在被架在馬背上走向雪山草地的同時,也被僧侶們負在肩背上,帶往寒冷的北方。
它又被盛入精美的器具,在宮廷達官貴人們的手中相互傳遞。
封演真實地記錄道:“(唐代開元以來)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
”中國南方的嘉木,就這樣在使者和商人們的傳運下,走向了北方和中國無茶的城鄉。
與此同時,中國南方的茶區茶市,那美麗如緞帶細密如青絲的南方的河流兩岸,茶埠便也如雨後春筍
他終于拒絕替儒生王子淵打酒了。
他甚至索性跑到亡故的主人墳上去大哭了,且哭且訴:“當初主人把我買來,隻是讓我看家,并不是要我為其他什麼野男人酤酒的呀!”尚未入朝做官的王褒氣得要死又不能公開懲罰于他,隻好懷恨在心。
但仇恨入心裡是要發芽的,後備的谏議大夫尚未開始向皇帝提意見,便首先向情人發難了。
情人一聽便生了氣,認為丢了臉面,說:“這個便了,身價一萬五千錢,我把他賣給你算了,看他還敢不敢不給你酤酒。
” 王褒說:“好啊。
我正愁缺個家童呢,我這就寫張契約吧。
” 這份被稱之為《僮約》的契約,雖然是文件不是詩歌,但王褒還是寫得四六骈文洋洋灑灑,從晨到夜,從春到冬,從家事雜務到田間耕作,從執戈巡守到收租納稅,從個人起居飲食到對待鄰居,從手中編織到市上販賣,百般苦役,細細規定,倘不聽話,鞭打百下。
兩千年前風流且不免殘忍的書生,萬萬沒有想到,他為中國茶業和中國茶文化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
後來的茶人們在讀王褒的《僮約》時,肯定不會遺漏下那兩句話,一句叫“烹荼淨具”,另一句叫“武陽買荼”。
武陽,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文字記載的買賣茶葉的市場。
彼時,千山萬水外東海之濱的杭州龍井山中,那奇異的香草尚未發萌,專賣龍井茶的忘憂茶莊更屬子虛烏有。
公元265至316年這段西晉時代,西至河南的洛陽,東至江蘇的江都,茶已成為一種零售飲料,于集市上出現。
而秦漢統一之後,茶的重心方開始向中國的東部和南部轉移并漸次傳播開來。
偉大的盛唐,把生活中的一切推向高潮,故在茶業中,有“茶興于唐而盛于宋”之說。
浮梁茶,賣到了關西和山東;蕲州、鄂州和至德茶,賣到了陳、蔡以北,幽并以南;衡山茶賣到潇湘至五嶺,甚至遠及交趾;福建、建州茶到了江蘇揚州和淮安;而歙州茶、婺州茶,則被商賈所販,數千裡不絕于道路,隻上梁州、宋州、幽州及并州。
一個名叫封演的盛唐文人,寫了一部《封氏聞見記》,說:“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
”這又怎能不讓我們悠然想起那個江州司馬白居易的《琵琶行》:“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一千一百年以後的杭州忘憂茶莊的準老闆杭天醉,每念此詩便拍案叫絕,叫絕之後又捶胸頓足:“這個老闆,怎麼就這樣浮梁買茶去了?把個千古妙人獨獨地扔在船中,無怪白樂天要斥之重利輕别離。
罪過罪過!” 每每及此,他的莫逆兄弟趙寄客就微微一笑,說:“天醉,不是昨夜讀‘紅樓’又讀瘋魔了吧?你隻管上你的浮梁買茶,沒有哪個琵琶女會來替你獨守空船的。
” “此話怎講?”天醉便睜開那雙蒙眬睡眼,問道。
趙寄客侃侃而道:“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甲午戰争,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杭州列為增開商埠之一,杭州劃定日本租界地。
九月,勘定拱宸橋日租界界址。
二十二年八月,杭州正式開埠,拱宸橋日本租界開始使用。
寶石山林麓石塔兒頭設立日本駐杭領事館。
……” 杭天醉打斷趙寄客的話頭:“小弟有一事不解,我論的是白居易,你如何搬出日本人來了?” 趙寄客便冷笑:“君請看,今日之京杭運河,拱宸橋下,琵琶女獨守空船,等的哪裡還是江州司馬,分明是倭寇浪人。
癡蠢如君者,竟還唱‘門前冷落鞍馬稀’!” “照你說來,我須得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才對了?”杭天醉恨恨地問道。
“正是。
” 杭天醉甩着袖子便走,嘴裡喊着:“罷了罷了,偌大一個世界,再沒有我一個清靜地方。
” 他便出了門,可不是像賈寶玉那樣當了和尚。
他上了湧金門三雅園,聽錢順堂的《白蛇傳》去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浮梁,在今日江西景德鎮,江口,乃九江的長江口。
茶商把妻子一人留在九江船上,自己則帶着夥計到景德鎮去收購茶葉。
可知浮梁不愧為唐代東南的最大茶葉集散地;更可推論,中唐晚唐,茶便開始徜徉在長江的中遊和下遊了。
我們又可知,六朝時代,茶開始了偉大的遠征,而後它在被架在馬背上走向雪山草地的同時,也被僧侶們負在肩背上,帶往寒冷的北方。
它又被盛入精美的器具,在宮廷達官貴人們的手中相互傳遞。
封演真實地記錄道:“(唐代開元以來)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
”中國南方的嘉木,就這樣在使者和商人們的傳運下,走向了北方和中國無茶的城鄉。
與此同時,中國南方的茶區茶市,那美麗如緞帶細密如青絲的南方的河流兩岸,茶埠便也如雨後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