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走出了黨委會議室。

     “現在可以表決了吧?”方文煊的臉上,終于有了一些血色。

    他從煙盒裡慢慢地抽出一支煙,點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

     “再研究、研究吧。

    ”馮效先那拖長的聲音,表示着不滿和不甘。

     “不是研究過了嗎。

    ”有位花白頭發實在不耐煩了。

     “思想不是還沒有統一嘛。

    ”馮效先又開始“泡”了。

     “那還有個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嘛。

    ”誰也不想再陪着馮效先“泡”下去。

     方文煊這時才動了感情:“我們都是過來人了。

    想想當初我們加入共産黨的時候是個什麼心情?這是一個人的政治生命啊。

    難道因為一兩個放不到桌面上的原因或一兩個人的反對,就非得等到統一了思想、全數通過才算數?要是他永遠也不打算統一怎麼辦?我們就拖下去,把一些好同志關在黨外?有些事情,可能是長時期統一不了的。

    這不像是買臉盆,你想買花的,我想買白的,大家遷就一下問題就解決了……我提議,現在舉手表決。

    ”于是,方文煊莊嚴地舉起自己的右手…… 通過! 此時電話鈴卻響了起來,方文煊拿起聽筒,他的臉立時變得慘白。

    “醫院裡來電話,萬群同志車禍,恐怕已經無救了。

    ” 馮效先一生也不會忘記,方文煊說這話時望着他的那兩道目光,像兩道铐住罪犯的枷鎖。

    難道他是個殺人犯嗎?為什麼這樣看着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嘛。

     他畢竟不能再心安理得地躺在沙發上,他直起身子,而後又站了起來,憋住正要噴出的一口煙。

    剛剛琢磨出來的、那些準備套住方文煊的連環扣,頓時全從腦子裡飛走了。

    哦,興許他是錯了,然而錯在哪兒呢?好像把一個判十年徒刑的犯人,和一個判死刑的犯人押在一個房間,臨到執刑的時候,卻把那個不該槍斃的犯人槍斃了。

    唉,這該怎麼說。

     馮效先決不相信陰曹地府或因果報應之類的無稽之談,但萬群的影子就像貼在他的視網膜上,怎麼也抹不下去。

    特别是那天,通知她調動工作時的樣子:坐在他的對面,抱着兩個胳膊肘,瘦得像個骷髅。

    臉上的皮緊緊地貼在骨頭上,兩隻眼睛深深地凹下去,半阖着眼,似笑非笑地瞧着他,就像看一個走江湖的,玩雜耍的。

    那笑容挑起他更加對立的情緒。

    他記得他當時心裡還這樣想過:你笑,呆會兒有你哭的。

     她沒哭,隻是不笑了。

    還是那麼固執地看着他,眯着一隻眼睛,像在看顯微鏡下的一個切片。

    好像他連走江湖的、玩雜耍的都不是了,而是能夠引起疾病的一種病原體。

     能這樣地對待黨的領導嗎?能不對她進行一定的教育和挽救嗎?這樣下去她會犯錯誤,到那個時候,可不像調動工作這麼便宜了。

     無論如何有一種想法他擺脫不了:假如沒有調動工作這回事,出事的那個時間,她會坐在辦公室裡,而不是騎着車子竄來竄去買搬家、捆行李的繩子,或是給孩子辦轉學手續……馮效先覺得心裡發悶,好像誰往他的心髒上捶了兩拳。

     方文煊坐在汽車裡,不明白自己是去哪裡,又是去幹什麼。

    車子開得飛快,趕着去幹什麼似的,難道有誰在這快速的後頭等着他?早已沒有人等他、需要他,他也不再盼着什麼。

     曾經有過,那等待。

    在幹校那低矮、潮濕的小屋裡。

    “這地方适合種植蘑菇。

    ”——這是誰說的?想起來了,是賀家彬。

    難道他和她的感情隻能像蘑菇一樣,長在那陰暗的、潮濕的、不見陽光的地方? 他覺得汽車窗外掠過的那些樓房,行人,汽車,都在向他這輛汽車倒過來,或是往他這輛汽車的轱辘底下鑽。

    方文煊拍拍司機的肩:“小嚴,慢點。

    ” 司機放慢了車速。

    心裡想,出了車禍老頭害怕了。

     想起來讓人心裡發疼的人已經遠去。

    幾小時以前方文煊還在想,他們不應該再見了。

    對,這不是再見,而是告别,最後趕去看她一眼。

    邁進另一個世界的那一瞬間,她在想什麼?恨他,還是原諒了他?總以為從生到死是一個長極了的過程,他不是走了幾十年了嗎。

    其實生和死的距離竟是那樣的貼近,一秒鐘不到便已成為隔世,叫也叫不應,聽也聽不見了。

    但他為什麼不在她活着的時候來? “……我們已經将司機拘留起來了。

    ”那穿民警制服的人,在醫院的門廳裡對他說。

    他還說了些什麼?說了出事的地點和經過。

    這一切都已無用,她已經沒有了。

    上哪兒找去?也許那日光燈管,那天花闆,那牆壁知道。

    然而它們沉默地嚴守着秘密,帶着一種懲罰的決心,不肯讓他知道。

    山、川、日、月,風、雨、雷、電,多少年之後,還會造就那麼一個小女人嗎?等到他們相遇,他還會認識她嗎?隻要她還唱那“哈瓦那的鴿子”;穿那條綠色的花裙;歪着頭,睜着一雙那麼願意相信人的眼睛,問着:“是嗎?” 醫生向他講述搶救的經過——實際上送到醫院之前就已經死亡——那麼,誰來搶救他呢?難道那醫生聽不見,他的心正在撕成碎片并且發出哀痛欲絕的呼号嗎?沒有一個人安慰他,誰也不會知道,他失去了多麼珍貴的一切。

    這事情真顯得有些滑稽。

    到了這個份上,他都不能顯得喪失神志,或是放聲恸哭。

    這樣的滑稽戲他不是第一個演出,也不是最後一個。

    要是他現在突然得了心肌梗死才好呢,那他就不必站着,不必點頭,不必說話……天,有那麼一大群人圍着他。

    他們在這裡幹什麼?好像在聽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

     腳步在地下室的樓梯上空空地響着。

    清晰、冷漠、無情。

    醫生領着他走向太平間。

    “太平間”,為什麼會是這麼一個古怪的名字?對了,到了這裡,倒真是永久地太平了。

    對于死者是這樣,那留下的該怎麼辦?未必隻有他一個人落到這個境地,别人一定也經曆過,他們是怎麼熬過去的? 醫生懂事地在門口停住。

     謝謝。

     假如醫生不進去更好。

     但醫生并不知道萬群對他意味着什麼。

     真冷!她不是在這裡冬眠吧? 一塊塊長形的白布。

    每一塊神秘的白布下,都是一個結束了的故事。

    驚濤駭浪後的歇憩。

     25832。

    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号碼。

    這便是她最後的收入。

    不算少。

    這号碼會跟着她火化嗎?不,那裡,火葬場,還會給她一個号碼。

    他甯願變成那個尾數。

     清洗得很潦草。

    這是真正的血肉模糊。

    扁了的腦殼上,頭發一绺绺地被凝了的血漿粘在一起,東一撮、西一撮地矗在那裡。

    這頭發,果真在春風裡飄動過嗎?他看見過,像飛動着的鳥的翅膀。

     被血染污了的腦漿,儲存過痛苦多于歡樂的記憶。

    他真想找到,哪一部分儲藏過關于他的。

    是淌到耳梢的那一些嗎?為什麼它不會說話?方文煊不能相信,這一堆黏糊糊的、正在變成腐質的東西,産生過她的思維和情感,主宰過她的靈魂和肉體。

    雖然到頭來人人都是一樣,然而這畢竟不同,這是她。

     那張臉,像被不耐心的孩子捏過的橡皮泥,不等捏出什麼形狀,便丢在一邊了。

    再找不到眉毛那規整的線條。

    曾經那麼富于表情的嘴唇,竟沒有表現最後的痛苦,卻像孩子一樣任性而賭氣地噘着。

     這裡為什麼連一張椅子也沒有?方文煊覺得站立不住。

     大約從來沒有人坐在她的病床旁邊,悄聲細語地陪伴過她,她過着多麼寂寞的日子啊。

    這窄小的白布單子,白布單子下仿佛縮小了的身體,血肉模糊的頭顱,歪扭了的五官,無一不在替從不說出半個苦字的她,傾訴着命運對她的不公正。

    現在,她去了,卻把無言的譴責留給了他。

     哦,醫生,為什麼你不譴責、你不輕蔑,卻這樣畢恭畢敬耐心地等待着?唉,人們經常看到的,隻是那套虛假的面具。

    再沒有什麼可怕的了,醫生,願你記住這荒誕的故事。

     方文煊真想在那腫脹起來的,帶着血腥味的嘴唇上吻一下,最初的,也是最後的。

    但他沒有那樣做,他覺得,那嘴唇似乎憤怒地扭動了一下。

    不會吧?也許是他眼睛裡飽含的淚水,把眼前的一切變得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