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簡直像裡根在作總統競選演說。
為什麼開這個會,為什麼說這套假話,騙别人可以,騙不了汪方亮。
上一個回合下來,是八百八十七比四百零六,鄭子雲當選為重工業部十二大代表。
聽田守誠講話真是膩味透了,還不如回辦公室裡去批文件,或是看小說。
可是田守誠剛剛開講,汪方亮一時還不便開溜。
汪方亮開始一個個地研究台下那些人的臉,省得自己犯困。
坐在犄角上那個胖乎乎的女同志打了一個哈欠。
據說打哈欠這東西傳染,真的,她旁邊的人也打了。
他趕緊捂上自己的嘴,不看他們,再往别人的臉上看去。
房管處那位會吹喇叭、擡轎子的處長,就坐在第一排的正當中。
又是往小本上記,又是頻頻地點頭,一臉的虔誠,像聽皇上的聖谕,隻差沒跪下去領旨。
汪方亮早就玩過這套把戲。
凡是聽到他不愛聽的牛皮經,他也是這麼裝模作樣地點着頭,裝模作樣地往小本子上記。
其實呢,他不過在推敲本子上他寫的詩句。
幸好那時還沒人敢翻他的筆記本,若有人翻了,沒準那時候就得蹲笆籬子,用不着等到“文化大革命”。
比如他還記得這樣的兩首: 光陰一逝如流水,歲歲西樓。
今又西樓,鼠嘯蟲吟幾度秋。
小窗遙望中天月,盡是閑愁。
豈是閑愁,落葉西風正滿頭。
又如: 湖中峙一樓,四望景物收。
山水淡墨染,蚱蜢鏡中遊。
古塔浮雲接,層巒星鬥留。
晚煙四處起,回步憶春秋。
勾踐亡吳後,歸來不用謀。
西施随範蠡,寂寞五湖舟。
千古舊江山,奸枭同一籌。
有詩題不得,揮筆畫吳鈎。
當年在延安的時候,每每中央領導作報告,江青不就是坐在第一排,一邊頻頻地點頭,一邊往小本上記着嗎?汪方亮和江青在延安黨校學習的時候,竟有坐過一條凳子,共用過一張桌子的榮幸。
那時候,拉她唱段小曲,她就得唱一段。
“文化大革命”當中,為了幾十年前聽過的那幾段小曲,汪方亮坐過十年的牢。
這叫無毒不丈夫。
田守誠也愛講這句話:無毒不丈夫。
這回又來了:無毒不丈夫。
田守誠十二大代表的資格,早已劃歸G省名額确定下來。
這種辦法科學嗎?G省的黨員認識他的有幾個?就算他在那裡出生,又在某市、某縣工作過,接觸過那裡的一些黨員,但那數量又占G省全體黨員的幾分之幾?恐怕好些人連他是不是黨員都未必知道。
他卻要代表G省的全體黨員去參加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他們去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他知道G省黨員心裡想的是什麼、盼的是什麼?他們又知不知道他是個見風使舵的風派人物?他心裡究竟有多大一塊地盤,裝的是人民群衆,黨的事業,國家的繁榮昌盛,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發展……而不是個人的升遷之道。
現在田守誠正想盡一切辦法,把鄭子雲十二大代表的資格弄下來。
這絕不僅僅是狹隘的個人之争,而是目前黨内僵化保守和改革前進兩種力量之間的一種較量。
上鄭子雲,無疑等于給改革派增加了一個亡命徒。
田守誠今天的講話,一掃過去那種嗯嗯啊啊的官腔,甚至還顯出一些結結巴巴的樣子,活像一個循規蹈矩的模範兒童,因為趕着看一部新電影,沒有給瞎眼的老爺爺帶路所發出的忏悔一樣的沉痛。
想不到田守誠還有這一手。
“……‘文化大革命’以後,新黨員發展了不少,其中有些是不夠标準的。
老黨員中有些原來是夠标準的,現在也不那麼夠标準了,我就是一個嘛。
” 台下的人立刻嗡嗡起來。
汪方亮看見,房管處的處長感動得幾乎淚飛涕零,不斷地向左右鄰座,發出啧啧的歎賞,像舊戲園子裡“玩票的”角兒,花錢雇來的捧場。
“我的工作沒有做好,思想跟不上形勢,生活上搞特殊化……群衆意見很大。
我已經向中央領導同志寫了報告,向有關部門寫了檢查,現在,我向全體同志檢查,我一定立即改正,付諸行動。
” 說得痛心疾首,幾乎聲淚俱下。
房管處處長,竟帶頭鼓起掌來,跟着就是海潮般卷過全場的掌聲,那掌聲裡,透着真誠的感動。
多麼善良、多麼寬容的群衆啊,那麼容易糊弄。
就在開會之前,田守誠還對林紹同憤憤地說:“讓我搬家?沒那麼容易,房子不合适我還不搬呢。
我也不能睡到馬路上去。
批評我?咱們挨着個兒往上數,誰的房子不比我大、不比我多,現在拿我開刀。
” 田守誠越想越窩火。
根據他多年的經驗,事情的起端決不是房子,而是房子後頭的什麼。
他感到一種巨大的威脅,正慢慢地向他包抄。
這讓他想起夏日裡飄忽的雲,眼看着它慢慢地遮住太陽,那欣欣向榮的景象便在它無聲無息的影子下,變得暗淡起來,失去了生氣。
從小田守誠對雲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恐懼,他曾多次在那雲影的追逐下奔逃,總以為可以賽過它去,可是它慢悠悠地,毫不費力地就把他罩在陰影裡了。
這種預感,決不是毫無緣由的神經過敏。
三中全會以後,他感到頭上像是張了一個口袋,而且那口袋慢慢地,日益地縮緊了。
他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他的的确确感到時代變了,再照過去那套辦法混日子難了。
過去隻要得到一個人的寵信,便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現在靠耍弄權術,耍嘴皮子不行了,而要取信于黨,取信于民,撲下身子真正地幹。
他做過的那些事,真像别人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 真有點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味道。
現在人們都不念舊情了,隻講“四人幫”時期的表現。
“四人幫”剛粉碎的時候,田守誠确實慌亂過一陣子。
他的一個老戰友和某副總理關系較熟,每次看到那位同志,田守誠都要對他說:“老闆對我們重工業部有什麼說法,請給通個消息。
” 過了一陣,好像沒有什麼動靜,于是他代表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在全部職工大會上宣布:“我們重工業部,沒有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
” 不久以後,各方面對一位副部長議論很多,那是田守誠當初為了表示支持造反派越級提拔的,實際上那個人和“四人幫”沒多少牽連,不過言論中随大流的時候多了一些。
還有一些事,是田守誠有意把他推出去出頭露面打頭陣,因此在群衆中造成一個印象,他是積極跟随“四人幫”的。
揪出這個人等于把田守誠也抖摟出來,雖然他心裡清楚自己不能算是上了賊船,但眉來眼去,賣身投靠還是沾得上的。
田守誠不能不保他,因為很多事都和自己有牽連,但不拿一個出來批,又好像自己對清查運動不積極。
經反複斟酌,還是決定先給上上下下造成一個積極參加清查的印象。
批判會名義上開了五十多次,實際上是指定一兩個人念念批判稿。
田守誠還多次在批判會上說:“他是部長,和下面接觸不多,處長以上揭發一下就可以了,因為職務關系,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國家機密,因此不要擴大,要保密。
” 還說:“隻要說清楚就行了,部長照樣當。
不是有些人省委書記照樣當,中央委員也照樣當嘛。
” 那位副部長,竟一點不體諒田守誠的苦情。
本來嘛,他很謹慎,事事都請示了田守誠。
清查運動一開始,田守誠還同他秘密協商過,要他出面把一位主要的副部長抛出去,一來可以解決清查對象的問題,又可以搞掉自己的一個對手。
後來田守誠看看上面的态度不是那麼回事,又同這個人商議,暫時不要發動。
現在他不明白,怎麼一下又弄到他的頭上,田守誠反而什麼事也沒有了呢?因此,每每批判會結束時,他都要指着念批判稿的人,大罵一聲:“胡說八道!” 最滑稽的是清查小組的成員,還是那幾個“三朝元老”。
一九七六年初挂的是“批鄧辦公室”的牌子;“四人幫”揪
為什麼開這個會,為什麼說這套假話,騙别人可以,騙不了汪方亮。
上一個回合下來,是八百八十七比四百零六,鄭子雲當選為重工業部十二大代表。
聽田守誠講話真是膩味透了,還不如回辦公室裡去批文件,或是看小說。
可是田守誠剛剛開講,汪方亮一時還不便開溜。
汪方亮開始一個個地研究台下那些人的臉,省得自己犯困。
坐在犄角上那個胖乎乎的女同志打了一個哈欠。
據說打哈欠這東西傳染,真的,她旁邊的人也打了。
他趕緊捂上自己的嘴,不看他們,再往别人的臉上看去。
房管處那位會吹喇叭、擡轎子的處長,就坐在第一排的正當中。
又是往小本上記,又是頻頻地點頭,一臉的虔誠,像聽皇上的聖谕,隻差沒跪下去領旨。
汪方亮早就玩過這套把戲。
凡是聽到他不愛聽的牛皮經,他也是這麼裝模作樣地點着頭,裝模作樣地往小本子上記。
其實呢,他不過在推敲本子上他寫的詩句。
幸好那時還沒人敢翻他的筆記本,若有人翻了,沒準那時候就得蹲笆籬子,用不着等到“文化大革命”。
比如他還記得這樣的兩首: 光陰一逝如流水,歲歲西樓。
今又西樓,鼠嘯蟲吟幾度秋。
小窗遙望中天月,盡是閑愁。
豈是閑愁,落葉西風正滿頭。
又如: 湖中峙一樓,四望景物收。
山水淡墨染,蚱蜢鏡中遊。
古塔浮雲接,層巒星鬥留。
晚煙四處起,回步憶春秋。
勾踐亡吳後,歸來不用謀。
西施随範蠡,寂寞五湖舟。
千古舊江山,奸枭同一籌。
有詩題不得,揮筆畫吳鈎。
當年在延安的時候,每每中央領導作報告,江青不就是坐在第一排,一邊頻頻地點頭,一邊往小本上記着嗎?汪方亮和江青在延安黨校學習的時候,竟有坐過一條凳子,共用過一張桌子的榮幸。
那時候,拉她唱段小曲,她就得唱一段。
“文化大革命”當中,為了幾十年前聽過的那幾段小曲,汪方亮坐過十年的牢。
這叫無毒不丈夫。
田守誠也愛講這句話:無毒不丈夫。
這回又來了:無毒不丈夫。
田守誠十二大代表的資格,早已劃歸G省名額确定下來。
這種辦法科學嗎?G省的黨員認識他的有幾個?就算他在那裡出生,又在某市、某縣工作過,接觸過那裡的一些黨員,但那數量又占G省全體黨員的幾分之幾?恐怕好些人連他是不是黨員都未必知道。
他卻要代表G省的全體黨員去參加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他們去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他知道G省黨員心裡想的是什麼、盼的是什麼?他們又知不知道他是個見風使舵的風派人物?他心裡究竟有多大一塊地盤,裝的是人民群衆,黨的事業,國家的繁榮昌盛,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發展……而不是個人的升遷之道。
現在田守誠正想盡一切辦法,把鄭子雲十二大代表的資格弄下來。
這絕不僅僅是狹隘的個人之争,而是目前黨内僵化保守和改革前進兩種力量之間的一種較量。
上鄭子雲,無疑等于給改革派增加了一個亡命徒。
田守誠今天的講話,一掃過去那種嗯嗯啊啊的官腔,甚至還顯出一些結結巴巴的樣子,活像一個循規蹈矩的模範兒童,因為趕着看一部新電影,沒有給瞎眼的老爺爺帶路所發出的忏悔一樣的沉痛。
想不到田守誠還有這一手。
“……‘文化大革命’以後,新黨員發展了不少,其中有些是不夠标準的。
老黨員中有些原來是夠标準的,現在也不那麼夠标準了,我就是一個嘛。
” 台下的人立刻嗡嗡起來。
汪方亮看見,房管處的處長感動得幾乎淚飛涕零,不斷地向左右鄰座,發出啧啧的歎賞,像舊戲園子裡“玩票的”角兒,花錢雇來的捧場。
“我的工作沒有做好,思想跟不上形勢,生活上搞特殊化……群衆意見很大。
我已經向中央領導同志寫了報告,向有關部門寫了檢查,現在,我向全體同志檢查,我一定立即改正,付諸行動。
” 說得痛心疾首,幾乎聲淚俱下。
房管處處長,竟帶頭鼓起掌來,跟着就是海潮般卷過全場的掌聲,那掌聲裡,透着真誠的感動。
多麼善良、多麼寬容的群衆啊,那麼容易糊弄。
就在開會之前,田守誠還對林紹同憤憤地說:“讓我搬家?沒那麼容易,房子不合适我還不搬呢。
我也不能睡到馬路上去。
批評我?咱們挨着個兒往上數,誰的房子不比我大、不比我多,現在拿我開刀。
” 田守誠越想越窩火。
根據他多年的經驗,事情的起端決不是房子,而是房子後頭的什麼。
他感到一種巨大的威脅,正慢慢地向他包抄。
這讓他想起夏日裡飄忽的雲,眼看着它慢慢地遮住太陽,那欣欣向榮的景象便在它無聲無息的影子下,變得暗淡起來,失去了生氣。
從小田守誠對雲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恐懼,他曾多次在那雲影的追逐下奔逃,總以為可以賽過它去,可是它慢悠悠地,毫不費力地就把他罩在陰影裡了。
這種預感,決不是毫無緣由的神經過敏。
三中全會以後,他感到頭上像是張了一個口袋,而且那口袋慢慢地,日益地縮緊了。
他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他的的确确感到時代變了,再照過去那套辦法混日子難了。
過去隻要得到一個人的寵信,便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現在靠耍弄權術,耍嘴皮子不行了,而要取信于黨,取信于民,撲下身子真正地幹。
他做過的那些事,真像别人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 真有點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味道。
現在人們都不念舊情了,隻講“四人幫”時期的表現。
“四人幫”剛粉碎的時候,田守誠确實慌亂過一陣子。
他的一個老戰友和某副總理關系較熟,每次看到那位同志,田守誠都要對他說:“老闆對我們重工業部有什麼說法,請給通個消息。
” 過了一陣,好像沒有什麼動靜,于是他代表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在全部職工大會上宣布:“我們重工業部,沒有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
” 不久以後,各方面對一位副部長議論很多,那是田守誠當初為了表示支持造反派越級提拔的,實際上那個人和“四人幫”沒多少牽連,不過言論中随大流的時候多了一些。
還有一些事,是田守誠有意把他推出去出頭露面打頭陣,因此在群衆中造成一個印象,他是積極跟随“四人幫”的。
揪出這個人等于把田守誠也抖摟出來,雖然他心裡清楚自己不能算是上了賊船,但眉來眼去,賣身投靠還是沾得上的。
田守誠不能不保他,因為很多事都和自己有牽連,但不拿一個出來批,又好像自己對清查運動不積極。
經反複斟酌,還是決定先給上上下下造成一個積極參加清查的印象。
批判會名義上開了五十多次,實際上是指定一兩個人念念批判稿。
田守誠還多次在批判會上說:“他是部長,和下面接觸不多,處長以上揭發一下就可以了,因為職務關系,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國家機密,因此不要擴大,要保密。
” 還說:“隻要說清楚就行了,部長照樣當。
不是有些人省委書記照樣當,中央委員也照樣當嘛。
” 那位副部長,竟一點不體諒田守誠的苦情。
本來嘛,他很謹慎,事事都請示了田守誠。
清查運動一開始,田守誠還同他秘密協商過,要他出面把一位主要的副部長抛出去,一來可以解決清查對象的問題,又可以搞掉自己的一個對手。
後來田守誠看看上面的态度不是那麼回事,又同這個人商議,暫時不要發動。
現在他不明白,怎麼一下又弄到他的頭上,田守誠反而什麼事也沒有了呢?因此,每每批判會結束時,他都要指着念批判稿的人,大罵一聲:“胡說八道!” 最滑稽的是清查小組的成員,還是那幾個“三朝元老”。
一九七六年初挂的是“批鄧辦公室”的牌子;“四人幫”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