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文學作為文學的時候,有人很可能會把它當成擦屁股紙,也有人一輩子不會讀上一本文學作品。
當文學作為政治奉獻給人們的羔羊時,卻成為老幼鹹宜的食品,人人都會争着咬上一口。
男盜女娼、物價上漲、倒賣黃金、小孩尿床、火車誤點、交通擁擠、住房困難、工資不長……無一不是文學的罪惡。
文明古國中一種不可思議的怪誕。
介紹曙光汽車廠廠長陳詠明的報告文學終于問世之後,不僅它的作者葉知秋、賀家彬有幸加入了衆矢之的的光榮行列,連鄭子雲也被卷了進去。
因為他給誣陷陳詠明的宋克回過那樣一封信;因為他對這篇文章表過那樣的态:“發!出了問題我負責。
” 反對這篇文章的人,心裡全都明白,說到底,這是小事一樁。
根本問題在這裡:鄭子雲幾乎在每一個問題的處理上,都有一種讓他們說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勁兒。
别扭勁兒這東西,既不違反憲法,也不觸犯刑律,黨員的十二條準則裡,哪一條也挨不上邊兒。
然而,在人們的意識裡有許多不成文的規則,它們雖不能制人以刑,卻可以像球賽似的把人罰出場外。
按照規定,五次犯規,罰出場外。
鄭子雲卻隻有三次或者四次。
現在的問題是,要給鄭子雲制造繼續犯規的機會。
球場上有這麼一套心照不宣的戰術。
鄭子雲支持這篇文章的做法,雖然和田守誠的本意滿擰,然而,出于這種心理狀态,田守誠非但不動氣,私下裡反倒有幾分高興:鄭子雲分明又把自己放到風口浪尖上去了。
他希望事情鬧大,希望鄭子雲陷得越深、攪和得越狼狽越好。
文章發表的當天,半夜三更,田守誠就給陳詠明打了個電話:“這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 陳詠明回答:“也可以說知道,也可以說不知道。
因為當初我對作者說過,第一,不要宣傳我個人;第二,汽車廠之所以做了些工作,和三中全會以後的政治形勢有關;第三,我那個領導班子,是個好班子。
” “你對這件事持什麼态度呢?” “不介入的态度。
”陳詠明立刻反問田守誠:“您對這件事又是什麼态度呢?” 田守誠沒料到陳詠明會這樣單刀直入地迫使他表态,好厲害。
“我嘛……哈哈,當然是贊成的喽,表揚我們部裡的好人好事嘛。
” 見他的鬼去。
不久田守誠就在宋克的撺掇下派了幹部司的司長,帶了二十多個人到廠裡來,名義上是考察幹部,實際上是來了解文章“出籠”的經過,前前後後在廠裡搞了一百多人次的調查。
一開始陳詠明就對葉知秋和賀家彬說過:“千萬别寫,斷送了我一個人倒沒什麼,可别斷送了汽車廠這點形勢。
” 他們說什麼?“文責自負嘛。
當然,我們會考慮你的意見。
” 誰知道他們怎麼又寫了。
也不知是誰,不知深淺利害地給他們提供了那麼多情況。
賀家彬在廠裡有同學、也有熟人,汽車廠是部裡的直屬廠嘛。
結果怎麼樣?不幸而言中。
“文責自負”!頭腦裡缺政治喲。
當馮效先和宋克找上門讓田守誠表态,這篇文章的發表是否意在對他們進行指責的時候,他閃爍其詞地說:“這個情況我不了解,文章的發表沒有經過部黨組的同意。
” 使馮效先和宋克怒不可遏的是,文章裡寫到曙光汽車廠曆任廠長中,個别人對“四人幫”時期存在的困難,不是激流勇進,而是激流勇退。
其中一位還是部裡主管局的局長,在曙光汽車廠工作沒有做好,回到部裡反倒成了部黨組成員。
了解内情的人一看便知,這說的是宋克。
一派書呆子的胡言亂語!什麼時候胳膊擰得過大腿?那個時期,連政治局都讓“四人幫”攪得不能過正常的政治生活,一個小小的廠長就能解放全人類? 表揚陳詠明,就說陳詠明好了,何必說那麼多呢?這個賀家彬,還在重工業部領工資,還在馮效先手底下混飯吃,也不考慮一下後果,太天真了。
知識分子真是一種讓人不能理解的怪物。
不過文學作品嘛,又不是中央文件,哪能那麼周全。
即便是中央文件,也不一定每一句話都像數學公式那麼嚴密。
對賀家彬,田守誠的态度比較寬容。
一個小人物,能掀多大的浪?也許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頭上,人們也就比較想得開。
但對馮效先和宋克來說,絕不是抹抹稀泥就可以了結的。
批評和自我批評固然是黨的優良傳統,曾幾何時,随着職位的不斷提高,人的屁股也像老虎屁股一樣摸不得了。
林紹同告訴田守誠:“聽說宋克局長已經派人查過賀家彬的檔案了。
”林紹同把那個“人”字說得很重。
這等于提醒田守誠,宋克的老婆是幹部司裡一位專管幹部的處長。
田守誠不贊同地說:“老宋這事辦得太露骨了,傳出去又是麻煩。
現在人們對查檔案的這一套做法很反感,賀家彬不過是個做具體工作的同志嘛。
” 林紹同又說:“聽說有人看見鄭副部長和那個女記者在景山公園外面的街上溜達。
” 田守誠立刻垂下眼睛,好像聽到什麼不願意聽的事情:“這算什麼,又不是看見他們睡在床上。
”憑他和鄭子雲共事多年的了解,他知道鄭子雲不會做這樣的事,可他巴不得鄭子雲做出這樣的事才好。
田守誠知道,再沒有比這種事更能毀人的了。
有時他覺得孔老二比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人物都偉大,那得以跨越二千多年時空的封建意識,之所以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來,直至現在還主宰着很多人的頭腦,靠的就是孔老二這個染色體。
不過田守誠是講求實際的人,他從不把精神耗費在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上。
他對林紹同說:“我看,既然宋克同志他們有這樣的意見,你不妨在部裡搜集一下對這篇文章的反應,适當的時候在黨組會上議一議。
”他沒有說要搜集什麼反應,那是無須說的,林紹同自然清楚。
如同一個精明的管家,來了什麼品位的客人,席間該上幾個冷盤、幾道熱菜,心裡早就有譜。
鄭子雲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風行一時的“興無滅資”口号大唱反調,上面不但沒有微詞,反而在報刊上、内部通訊上,左一篇報道,右一篇轉載。
前不久國務院某領導人準備召集重工業部有關同志研究工作,在田守誠提出的有關人員的名單後面,親筆加上了鄭子雲的名字。
當田守誠按照慣例在前排——通常是各部第一把手的座位——某個座位上落座時,那位國務院領導人高聲地招呼着:“鄭子雲,鄭子雲來了沒有?” 鄭子雲簡單地答道:“來了。
”——聽起來卻躊躇滿志。
打倒“四人幫”以後,他似乎一帆風順。
這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自然啦,“四人幫”那個時期,鄭子雲又不是第一把手,部裡的事情也用不着他出來亮相、表态,那些個亮相、表态真他媽的坑人,一次又一次地讓人自己往自己臉上抹黑。
批鄧的時候,鄭子雲又住了幾個月的醫院,誰知道他真病還是假病。
真是吉星高照,生病也生得是時候。
“生病”真是天才們的偉大發現。
那位國務院領導人就曾經笑眯眯地問過他:“守誠同志,那個時候人們都生病住院,你倒好好的,啊?” 那笑很有點古怪。
那位國務院領導人還招呼着鄭子雲:“來,來,坐到前面來,坐到前面來。
”之後又加了一句“最近你們部的工作很有開展嘛。
” 這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田守誠非常熟悉高級政治生活,每一句話、每一個姿态都是
當文學作為政治奉獻給人們的羔羊時,卻成為老幼鹹宜的食品,人人都會争着咬上一口。
男盜女娼、物價上漲、倒賣黃金、小孩尿床、火車誤點、交通擁擠、住房困難、工資不長……無一不是文學的罪惡。
文明古國中一種不可思議的怪誕。
介紹曙光汽車廠廠長陳詠明的報告文學終于問世之後,不僅它的作者葉知秋、賀家彬有幸加入了衆矢之的的光榮行列,連鄭子雲也被卷了進去。
因為他給誣陷陳詠明的宋克回過那樣一封信;因為他對這篇文章表過那樣的态:“發!出了問題我負責。
” 反對這篇文章的人,心裡全都明白,說到底,這是小事一樁。
根本問題在這裡:鄭子雲幾乎在每一個問題的處理上,都有一種讓他們說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勁兒。
别扭勁兒這東西,既不違反憲法,也不觸犯刑律,黨員的十二條準則裡,哪一條也挨不上邊兒。
然而,在人們的意識裡有許多不成文的規則,它們雖不能制人以刑,卻可以像球賽似的把人罰出場外。
按照規定,五次犯規,罰出場外。
鄭子雲卻隻有三次或者四次。
現在的問題是,要給鄭子雲制造繼續犯規的機會。
球場上有這麼一套心照不宣的戰術。
鄭子雲支持這篇文章的做法,雖然和田守誠的本意滿擰,然而,出于這種心理狀态,田守誠非但不動氣,私下裡反倒有幾分高興:鄭子雲分明又把自己放到風口浪尖上去了。
他希望事情鬧大,希望鄭子雲陷得越深、攪和得越狼狽越好。
文章發表的當天,半夜三更,田守誠就給陳詠明打了個電話:“這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 陳詠明回答:“也可以說知道,也可以說不知道。
因為當初我對作者說過,第一,不要宣傳我個人;第二,汽車廠之所以做了些工作,和三中全會以後的政治形勢有關;第三,我那個領導班子,是個好班子。
” “你對這件事持什麼态度呢?” “不介入的态度。
”陳詠明立刻反問田守誠:“您對這件事又是什麼态度呢?” 田守誠沒料到陳詠明會這樣單刀直入地迫使他表态,好厲害。
“我嘛……哈哈,當然是贊成的喽,表揚我們部裡的好人好事嘛。
” 見他的鬼去。
不久田守誠就在宋克的撺掇下派了幹部司的司長,帶了二十多個人到廠裡來,名義上是考察幹部,實際上是來了解文章“出籠”的經過,前前後後在廠裡搞了一百多人次的調查。
一開始陳詠明就對葉知秋和賀家彬說過:“千萬别寫,斷送了我一個人倒沒什麼,可别斷送了汽車廠這點形勢。
” 他們說什麼?“文責自負嘛。
當然,我們會考慮你的意見。
” 誰知道他們怎麼又寫了。
也不知是誰,不知深淺利害地給他們提供了那麼多情況。
賀家彬在廠裡有同學、也有熟人,汽車廠是部裡的直屬廠嘛。
結果怎麼樣?不幸而言中。
“文責自負”!頭腦裡缺政治喲。
當馮效先和宋克找上門讓田守誠表态,這篇文章的發表是否意在對他們進行指責的時候,他閃爍其詞地說:“這個情況我不了解,文章的發表沒有經過部黨組的同意。
” 使馮效先和宋克怒不可遏的是,文章裡寫到曙光汽車廠曆任廠長中,個别人對“四人幫”時期存在的困難,不是激流勇進,而是激流勇退。
其中一位還是部裡主管局的局長,在曙光汽車廠工作沒有做好,回到部裡反倒成了部黨組成員。
了解内情的人一看便知,這說的是宋克。
一派書呆子的胡言亂語!什麼時候胳膊擰得過大腿?那個時期,連政治局都讓“四人幫”攪得不能過正常的政治生活,一個小小的廠長就能解放全人類? 表揚陳詠明,就說陳詠明好了,何必說那麼多呢?這個賀家彬,還在重工業部領工資,還在馮效先手底下混飯吃,也不考慮一下後果,太天真了。
知識分子真是一種讓人不能理解的怪物。
不過文學作品嘛,又不是中央文件,哪能那麼周全。
即便是中央文件,也不一定每一句話都像數學公式那麼嚴密。
對賀家彬,田守誠的态度比較寬容。
一個小人物,能掀多大的浪?也許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頭上,人們也就比較想得開。
但對馮效先和宋克來說,絕不是抹抹稀泥就可以了結的。
批評和自我批評固然是黨的優良傳統,曾幾何時,随着職位的不斷提高,人的屁股也像老虎屁股一樣摸不得了。
林紹同告訴田守誠:“聽說宋克局長已經派人查過賀家彬的檔案了。
”林紹同把那個“人”字說得很重。
這等于提醒田守誠,宋克的老婆是幹部司裡一位專管幹部的處長。
田守誠不贊同地說:“老宋這事辦得太露骨了,傳出去又是麻煩。
現在人們對查檔案的這一套做法很反感,賀家彬不過是個做具體工作的同志嘛。
” 林紹同又說:“聽說有人看見鄭副部長和那個女記者在景山公園外面的街上溜達。
” 田守誠立刻垂下眼睛,好像聽到什麼不願意聽的事情:“這算什麼,又不是看見他們睡在床上。
”憑他和鄭子雲共事多年的了解,他知道鄭子雲不會做這樣的事,可他巴不得鄭子雲做出這樣的事才好。
田守誠知道,再沒有比這種事更能毀人的了。
有時他覺得孔老二比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人物都偉大,那得以跨越二千多年時空的封建意識,之所以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來,直至現在還主宰着很多人的頭腦,靠的就是孔老二這個染色體。
不過田守誠是講求實際的人,他從不把精神耗費在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上。
他對林紹同說:“我看,既然宋克同志他們有這樣的意見,你不妨在部裡搜集一下對這篇文章的反應,适當的時候在黨組會上議一議。
”他沒有說要搜集什麼反應,那是無須說的,林紹同自然清楚。
如同一個精明的管家,來了什麼品位的客人,席間該上幾個冷盤、幾道熱菜,心裡早就有譜。
鄭子雲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風行一時的“興無滅資”口号大唱反調,上面不但沒有微詞,反而在報刊上、内部通訊上,左一篇報道,右一篇轉載。
前不久國務院某領導人準備召集重工業部有關同志研究工作,在田守誠提出的有關人員的名單後面,親筆加上了鄭子雲的名字。
當田守誠按照慣例在前排——通常是各部第一把手的座位——某個座位上落座時,那位國務院領導人高聲地招呼着:“鄭子雲,鄭子雲來了沒有?” 鄭子雲簡單地答道:“來了。
”——聽起來卻躊躇滿志。
打倒“四人幫”以後,他似乎一帆風順。
這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自然啦,“四人幫”那個時期,鄭子雲又不是第一把手,部裡的事情也用不着他出來亮相、表态,那些個亮相、表态真他媽的坑人,一次又一次地讓人自己往自己臉上抹黑。
批鄧的時候,鄭子雲又住了幾個月的醫院,誰知道他真病還是假病。
真是吉星高照,生病也生得是時候。
“生病”真是天才們的偉大發現。
那位國務院領導人就曾經笑眯眯地問過他:“守誠同志,那個時候人們都生病住院,你倒好好的,啊?” 那笑很有點古怪。
那位國務院領導人還招呼着鄭子雲:“來,來,坐到前面來,坐到前面來。
”之後又加了一句“最近你們部的工作很有開展嘛。
” 這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田守誠非常熟悉高級政治生活,每一句話、每一個姿态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