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握:“當然認識。

    ”并且回過頭去,朝球場上吹了一聲口哨,那夥人立刻跑了過來。

    原來都是在“新風飯店”吃飯時見過的。

     陳詠明奇怪:“你們認識?” 鄭子雲簡單地說了個大概。

    然後對楊小東說:“正好,我要找你。

    ” “找我?”楊小東根本不明白他和鄭子雲之間有什麼聯系的必要。

     “對,找你。

    過些日子,部裡準備開一個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我想請你參加,談談你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體會。

    ” 陳詠明大笑:“你真找對人了。

    ” 楊小東誠惶誠恐:“您别開玩笑了。

    我連黨員都不是,還談什麼做思想政治工作。

    您還是找我們的車間主任吳國棟去吧。

    ” “就是你們背地裡罵的那個車間主任?” 吳賓說:“對,開會就得找那号主兒。

    部裡召開第一批工業學大慶先進單位大會的時候,他就參加了。

    還在首都體育館作過報告,講過學習體會。

    四菜一湯吃了,高級賓館住了,中央領導同志也接見了,廠裡給他吹了個夠。

    他一張嘴就是現成的,還保險不會給您捅婁子。

    ” 鄭子雲對陳詠明說:“你聽聽,這是批評你呢。

    ” 陳詠明也不相讓:“不也是批評部裡嗎?” 楊小東說:“再說,我都不知道說些什麼。

    ” 鄭子雲說:“就把你們那天在飯桌上說的事,再說一遍就行。

    吳國棟同志嘛,也請他參加。

    ”他轉向陳詠明,“采各家之長嘛。

    ” 鄭子雲說罷,便朝停着一排新汽車的停車場走去。

    楊小東一夥人不由得跟着他向前走。

    鄭子雲對他們已不陌生,在“新風飯店”的邂逅,彼此留下的好感,超越了地位、等級的界限。

     鄭子雲随手拉開第一輛汽車的車門,用手指頭抹了一下司機的座位,車座上立刻現出一條清晰的指痕。

    “密封性還不大好啊。

    耗油量多大?”他問陳詠明。

     “一百公裡耗油十五到十六公升。

    ” “日本同樣型号的車一百公裡耗油量是十二到十三公升。

    ”鄭子雲不是提出批評,他隻是信口比較一下。

    他知道,這不一定是陳詠明廠裡的問題。

    一輛汽車,許多部件的配套産品是由協作廠供應的,并非所有的部件都由本廠生産。

    現在各廠的情況是長短不一,協作廠不一定都能按你的質量要求提供配件。

     鄭子雲這句話,引得陳詠明又一次升起那個欲望——成立一個聯合汽車公司,把所有的協作廠組織起來,大家在管理上取長補短,統一管理、組織生産,使散兵遊勇式的生産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競争力。

    也許,我們會超過日本。

    為什麼不能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呢? 鄭子雲坐進駕駛室,問道:“誰要不怕死,就上來跟我兜一圈。

    ” 陳詠明并不阻攔鄭子雲。

    他聽說過,鄭子雲會開汽車,有時在偏遠的山區,交通警查得不太嚴的地方,還和司機輪換開車。

     吳賓跳了上去。

    他喜歡鄭子雲,覺得他通情達理、實實在在,大概不隻坐在辦公室裡劃圈。

    吳賓心裡,還有一絲自譴:他過去對部長們下的定義未免絕對了一點。

    同時他想,萬一老頭不行,可以幫他一把。

     吳賓斜眼瞟着,鄭子雲那隻穿着棕色襪子,千層底布鞋的腳,沉着地踏下去了。

    啟動了。

    “行!老頭子還真有兩下。

    ”吳賓看着鄭子雲轉動方向盤,倒車,拐彎,駛出停車場,沿着工廠裡的柏油馬路兜圈子。

     “那個姓呂的小夥子怎麼沒見着?”鄭子雲問吳賓。

     “蓋房子的時候摔傷了,現在還在醫院裡住着呢。

    ” 鄭子雲顯然受了震動,把車子停在路邊。

    側過頭來,嚴肅地盯着吳賓的眼睛。

    氣氛顯得緊張起來。

     “情況怎麼樣?危險嗎?” “肝破裂。

    危險期已經過去了。

    ” “會留下殘疾嗎?” “醫生說不會。

    ” 鄭子雲緩緩地轉過頭去,看着前方。

    “為什麼?安全措施不夠,還是安全教育不夠?” “工程快完了,大概心裡有點急。

    ” 鄭子雲說:“這種事總是有征候的。

    八成事先應該看出來,工程快完的時候,每班班前講話要特别強調安全,加強檢查。

    ” “廠長一直盯在醫院裡,到小呂脫離危險期才走開。

    ” “這件事,群衆有什麼反應嗎?”鄭子雲這才把車子重新啟動起來。

     吳賓警覺地看了鄭子雲一眼,有一會兒工夫沒說話。

    鄭子雲立刻感到一種疏遠的氣氛從吳賓那兒冒出來,并且在他們之中漫開來。

    他微笑了,他感到吳賓很愛護他們的廠長。

    即使吳賓不說什麼,鄭子雲也明白了群衆對這件事的态度。

     “不一樣。

    有幸災樂禍的,這多半是幾個帶點官銜的人。

    一般群衆都能諒解。

    ”吳賓還是照實說了。

     “這車,加速過程還是太長。

    ”鄭子雲轉了話題。

     直到亮起燈盞的時分,陳詠明才送鄭子雲回城。

    兩個人都累了,誰也不再說什麼,車子裡,氣氛顯得很沉悶。

    陳詠明随手打開了放在右手座位上的錄音機,音樂響起來了。

     鄭子雲随口說出:“肖邦的《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 陳詠明也不回頭,眼睛盯着黑黝黝的前方,悠悠地說:“念中學的時候,我拉提琴拉得廢寝忘食。

    我愛音樂,它是藝術王冠上的寶石,我也曾想過當物理學博士……可是我卻當了廠長。

    ”接着,他輕輕地笑了笑,那種有點苦澀的回味的笑。

     鄭子雲默然。

     他的一生,也像閃電一般在記憶裡迅速地閃過……不知怎麼,想起了精衛填海的故事。

     陳詠明忽然把車子打到馬路邊停下,打開車門。

    空氣裡,彌漫着一種大地複蘇的氣息,讓人想到,樹枝上,芽苞正在拱出表皮;青草正在冒出地面;小蟲子從冬眠的洞穴裡伸出自己的觸須……很快就會有雷聲和雨點。

     陳詠明和鄭子雲走出汽車,兩人一言不發地看着遠方的天空。

    沒有月亮,夜是漆黑的。

     陳詠明說:“冬天,星星好像離我們遠一些,而夏天,星星就顯得近得多,也亮得多。

    有月亮的時候,就看不見星星,有星星的時候,就看不見月亮。

    ” “你喜歡星星還是月亮呢?” “月光下,即使窮兇極惡的東西也顯得溫柔了,而且還有一種朦胧的神秘感,而星空卻給人一種孤獨感。

    你會生出一種奇異的感覺,你和那無垠的蒼穹是相通的。

    ” 鄭子雲體味得到,人所害怕的不是受到傷害,而是受傷之後的荒涼孤寂之感。

    他自己呢,有多少次也是這樣仰望過寒冷而寂寞的星空啊。

     陳詠明的語氣裡,帶着冷峻的固執:“有人要查我的賬,說我膽子太大了,一定是扣了應該上交的利潤給工人蓋房子、蓋養雞場、挖魚塘。

    我沒底兒的話,膽子大得起來嗎?汽車廠過去的賬亂透了,幾任廠長,沒有一個查過賬。

    我一本本地查了,三項基金根本就沒有動用過。

    這個底兒,沒有一任領導知道,連财務也不知道。

    現在,國家不是允許三項基金捆起來用嗎?退一步說,就算我用二百萬元錢給大家蓋房子,算得了什麼?有些項目上下馬一浪費就是幾個億,誰也不負經濟責任。

    要打官司就打吧,我不相信我打不過。

    就算我攤入了成本又怎麼樣,現在哪個廠不這麼幹?要查大家都查。

    如果不讓這麼辦,國家就拿出個解決的辦法來。

    我給國家上交的利潤一個不少,還超額了呢,能犯多大的法?在現行體制下,采取一些‘變通’辦法,解決廠裡的主要矛盾,有什麼不可以呢?” 鄭子雲并不答腔。

    他知道,像陳詠明這樣的人,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憐憫,而是理解和支持。

    為這樣的人擔心是多餘的,對他能不能堅持下去,不應該懷疑。

     “您還記得我進廠之前,您和我的那次談話嗎?” “記得,當然記得。

    ” “當時廠子裡的情況,您比我清楚。

    剛來頭一個月,我收到幾百封群衆來信。

    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呼籲廠領導給職工解決生活問題,百分之二十是其他問題。

    有關生産方面的隻有百分之十……這不能怪群衆,生活問題不解決,他能有多少心思用在生産上?誰能一撲心思跟你走,你算老幾?你再有能耐生産也上不去。

    生産上不去,工人生活安排不好,企業管理不好,我這個廠長要負責任的呀!” “群衆來信你都看嗎?”鄭子雲插問。

     “當然看。

    因為你可以從這些信裡看出群衆在想什麼。

    一個廠長,不知道自己的工人想什麼,怎麼能管好工人,又怎麼能管好自己的工廠呢?” 鄭子雲微微地怔了一下。

    這樣認真對待群衆來信的領導有多少呢?雖然鄭子雲并不一定贊成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