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對待廠房,還能用什麼更好的态度對待生産。
也就不相信你能生産出好東西來。
” 還聽說,廠子裡蓋了暖房,請了花匠。
開春以後,還要在空地上植草皮。
說是這樣可以不往車間裡帶灰塵,能保證産品質量什麼的。
好倒是好,頂什麼用?能代替拉閘不給電,還是能代替原材料的不足?工廠就是工廠,想看花看草上公園去。
能跟洋人比嗎?他們是資産階級,中國人不看花不看草照樣過日子,照樣出汽車。
莫不是他成心在挑陳詠明的刺兒? 落到看大門的下場,該怪誰呢? 春天,陳詠明在部裡開完整頓企業管理會回來,不知得了什麼令兒,比剛到廠上任的時候更來勁兒了。
什麼擴大企業自主權啦;什麼市場競争啦;什麼整頓企業領導班子啦;什麼自由組閣啦;撤銷大慶辦、政工組和車間專職支部書記啦……真敢幹哪。
别的事,李瑞林不敢說,有幾樣他可實在接受不了。
取消政工組、大慶辦,行嗎? 陳詠明在動員報告裡講過:“……政工組、大慶辦不過是一種形式。
問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質。
隻要我們把工人群衆的疾苦真正地放在心上,認真地去解決,隻要我們千方百計地把生産搞上去,何必一定要挂那個牌子?五十年代,我們的經濟發展得不錯嘛,企業裡并沒有政工組,大家不是很團結嗎?那時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的是各級領導,小組裡還有八大員。
何必另設一套人馬呢?反而讓各級行政幹部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組的事,自己不用管了。
到底是在黨的領導下,大家做人的工作好,還是少數人抓、别人撒手不管好呢?” 自由組閣,這叫什麼詞兒?哪兒寫着了,還是哪位首長說過了?就是部裡頒發的整頓企業十二條措施裡,也沒有自由組閣這一條啊。
“千軍萬馬抓班子。
” 不管誰說什麼,陳詠明心裡有數。
沒有這一條措施,汽車廠的工作别想打開局面。
像保衛處長和董大山那種一味拆台的人,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嗎? 生活福利處的處長,一天到晚不幹工作,還冒領加班費。
誰給他送禮,他就給誰房子。
誰不給他送禮,誰就分不到房子。
群衆敢怒不敢言,誰敢得罪他?他手裡攥着房子。
還有那個勞資處的副處長。
據說她這個副處長,是不分白天黑夜,一把鼻涕、一把淚從宋克那兒哭來的。
陳詠明覺得對于一個人,總應該往前看。
幹部裡女同志又比較少,也該考慮這一方面的代表性。
沒想到他們處的老處長退休,沒有馬上把她提為正職,她就到處大罵廠黨委和陳詠明,躺在家裡不上班,還到部裡找宋克,說廠裡打擊她,不重用她,直鬧到宋克把她調到另一個廠去了事。
臨走之前,陳詠明和她談話:“你給廠黨委和我造了不少輿論。
今天你要走了,咱們應該談談心。
我來廠以後,在幹部大會上做過安民告示:多換思想少換人,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安定團結,才能大幹快上。
對不對?當時群衆對你反映很多,這個情況你也是知道的。
但是廠黨委為你承擔了責任。
為什麼選你當廠黨委委員?也是給你造輿論。
這步棋,你明白嗎?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時候,又選你當了一個委員,也是給你造輿論。
這是不是事實?你們處長退休了,半年沒安排正職。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建議,應該派誰派誰,我們沒派。
這不是給你留的位子嗎?這是不是事實?你半年就等不及了?你到底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當官兒?沒有馬上給你這個官,你就大罵大鬧,哪點兒還像個共産黨員、像個幹部的樣子?這是個考驗。
很遺憾,你沒有經受住這個考驗。
你要求調動工作,可以。
但調走也得把這個賬算清楚,不能這麼稀裡糊塗一走了事……” 她走了也好。
這種幹部,走到哪兒,哪兒倒黴。
宋克怎麼淨選這樣一些人當幹部呢?這樣的幹部,能撲下心來幹工作嗎?“四人幫”的幹擾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汽車廠的工作上不去,宋克能說沒有責任嗎? 陳詠明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刀闊斧地調整了各職能處科室的領導班子。
其速度之快,調整範圍之廣,是建廠以來從來未有的。
首先,廠内各職能處科室的領導,由廠黨委在民意測驗的基礎上委任。
不管這位新委任的領導是不是黨員,責成他組織自己的班子,三天之内交出名單。
由他自己提出,他那一攤兒誰上誰下,誰需要橫調。
然後大家坐下來讨論,你這個班子配得怎麼樣,提拔的、免職的、橫調的理由是什麼,合适不合适…… 要照過去的辦法,先提個想法給組織部門、政治部門。
讓他們去考核、研究,然後再交黨委開會讨論研究。
反反複複、上上下下,好幾個來回。
要想對班子做這麼大的調整,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這說明幹部管理,是可以走群衆路線的。
李瑞林說,這不是給拉山頭、搞宗派留空子嗎。
處科長個人能比黨委正确?客觀?能比組織部門對幹部的了解全面?資産階級的辦法,怎麼能用來組織社會主義企業的領導班子? 二車間,那個叫楊小東的刺兒頭,當時就頂了他:“什麼資産階級的辦法,毛主席批江青的時候就說過,‘……不要由你組閣……’中央發的那幾個揭發‘四人幫’罪行的材料,您沒仔細看過還是怎麼着?” 隻要屁股一挨闆凳,坐下來開會或是學習,李瑞林馬上就會打瞌睡,好像頭天晚上湊巧一宿沒睡。
難得有那麼一兩回不打瞌睡,他便用兩個鎳币摞在一起,專心緻志地夾腮幫子上的胡須。
那胡須挺經拔,二十多年,搞了多少運動,開了多少會,學習了多少文件,愣是不見減少。
李瑞林沒和楊小東論個長短,文件上到底有沒有,他心裡沒底兒,實在記不準了。
現在的年輕人,嘴尖舌快,見多識廣,新名詞、新理論一套一套的,别管真假,一張嘴就能引經據典地來上幾句,把人唬得一愣一愣、張口結舌。
誰知道那些話馬克思、列甯說過沒有?上哪兒查去?遇到這種場合,李瑞林隻好不搭茬兒。
陳詠明的氣兒可粗得很: “有人反映,‘苗卓嶺不是黨員,他有什麼資格組班子?還要不要黨的領導?黨還管不管幹部?’ “你讓他當總工程師,把生産技術大權交給了他,說明你信任他。
不信任他,怎麼能讓他當總工程師呢?生産技術讓他負責,班子不讓他沾邊兒,他手下的人提拔、調動,他都不知道,你讓他怎麼負責,怎麼安排工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你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他對班子就應該有發言權。
何況最後的決定權還在黨委,怎麼叫不要黨的領導?‘黨管幹部’!組織部門那幾個人就代表黨? “再說組閣問題。
哪怕有人組了自己的小舅子、大姨子來也行,隻要把生産搞上去。
有條件卡着嘛,三個月内要取得較好的成績,半年内要有新的突破。
搞不出成績,第一把手就自動讓賢嘛。
怕什麼?何況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人做工作,總要有合得來的幫手,我們要注意合得來這一點,不要怕人家說什麼宗派、山頭。
人都是有個性的嘛,就有個合得來、合不來這一說。
唱那個高調幹什麼?‘我們是馬列主義者,我們是階級兄弟,有什麼合得來、合不來?’李瑞林和申鴻昭同志,是兩位很好的同志,一個是書記,一個是車間主任,卻鬧得天翻地覆,這怎麼工作呢?有隔閡就分開,兩個人都會謝天謝地。
這樣的好事,為什麼不幹?過去人事部門、組織部門派的班子,互相之間常常搭不上手。
還有些人,資格挺老,人也不錯,就是任務承擔不了。
這樣的班子,怎麼能把工作搞好?各部門工作松垮,組織部門應當負一大部分責任。
現在,很多權力下放到科室、車間了,就是要選拔能承擔這麼多權力而又不出毛病的人。
通過民意測驗,說明我們不是沒人,而是有人不懂得使用。
” 根據這套辦法,李瑞林的專職書記不但撤掉了,組閣時,又把個“幹部”給組掉了。
說起來既讓人寒心,又讓人沒法兒相信。
誰也說不出他有什麼大毛病,可就是沒人要他。
就算他李瑞林不行,四車間的主任馮振民怎麼樣?老勞模了,也下來了。
陳詠明不是這樣說的嗎?“為什麼當了勞模就一定要當官兒呢?現在是機械化大生産,需要領導生産的人懂技術,懂生産,還有組織領導這種生産的能力。
老馮人是不錯,哪兒艱苦往哪兒去,為了搶任務,經常加班加點,飯都顧不上吃,餓昏在地上。
可是呢,四車間的生産組織得亂七八糟,生産計劃月月完不成。
廠裡開個調度會,回到車間,他能把一大半要做的事給忘了。
記性不好,能記在本子上也行,到了現在,還是個半文盲。
他呀,還是當勞模好。
按選勞模的标準選車間主任是不夠的,有人能當個挺好的勞模,不一定能當個得力的好幹部。
‘将是将才,帥是帥才’,對不對?” “那也不能怪他,他沒文化呀。
他自小受苦受窮,哪兒有條件學文化?您不能拿我們大老粗和知識分子比。
”說到“大老粗”這三個字,李瑞林覺得脊梁挺了起來。
“大老粗?大老粗怎麼啦?既不是光榮榜又不是獎狀。
就算是光榮榜,它也隻能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
剛解放那會兒,你還可以這麼說,因為我們以前忙着打仗去了。
現在,三十年的和平日子過去了,這三十年你忙什麼去了?打撲克去了?” 打撲克怎麼着?李瑞林不服氣。
他想: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不就是打打撲克嗎?算什麼原則性的問題?該抓的大事不抓,倒提起打撲克的事來了。
“苗卓嶺就行?” “他怎麼不行?” “他家庭出身不好,又有海外關系。
” “你呀,什麼時候了,還是這麼一腦門官司。
這種看法不但把許多好同志整苦了,也把咱們的國家坑苦了。
多少人才,就讓這種偏見給毀了。
結果誰倒黴?國家倒黴。
沒有人才,搞什麼現代化,搞什麼社會主義建設。
咱們隻好在原地踏步走,瞅着别人往前跑。
五十年代,我們和日本的經濟水平差不多,現在你再看看人家,把我們落下至少三十年。
” “我用不着看他們,他們那兒貧民窟裡的耗子有這麼大。
”李瑞林兩手往外一比畫,那耗子大概和貓差不多了。
“你見着啦?” “……報紙上登過。
” “哈!哈!哈!” 陳詠明嘴裡打着哈哈,心裡卻往外冒着苦味兒。
他的眼前浮現出苗卓嶺那老是夾着肩膀、縮着腦袋,以及他在生産會、辦公會或技術會上結結巴巴發言的樣子。
戰戰兢兢、眼睛絕對不敢離開手裡的發言稿,哪怕他要講到的,不過是同意或是不同意修個廁所這樣的問題,他也要照着事先寫好的稿子念。
那發言稿上的每一個字一定翻過來、覆過去地掂量過、檢查過,讓人抓不住一點茬兒。
就是這樣,散會之後,他還要拉着陳詠明和記錄員當場查對記錄。
他怕,怕萬一記錄員把哪個人的錯話記在他的賬上,或是曲解了他的哪句話。
人活在這種心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兒啊。
難道不應該撫平這些心上的皺褶嗎? 一陣
也就不相信你能生産出好東西來。
” 還聽說,廠子裡蓋了暖房,請了花匠。
開春以後,還要在空地上植草皮。
說是這樣可以不往車間裡帶灰塵,能保證産品質量什麼的。
好倒是好,頂什麼用?能代替拉閘不給電,還是能代替原材料的不足?工廠就是工廠,想看花看草上公園去。
能跟洋人比嗎?他們是資産階級,中國人不看花不看草照樣過日子,照樣出汽車。
莫不是他成心在挑陳詠明的刺兒? 落到看大門的下場,該怪誰呢? 春天,陳詠明在部裡開完整頓企業管理會回來,不知得了什麼令兒,比剛到廠上任的時候更來勁兒了。
什麼擴大企業自主權啦;什麼市場競争啦;什麼整頓企業領導班子啦;什麼自由組閣啦;撤銷大慶辦、政工組和車間專職支部書記啦……真敢幹哪。
别的事,李瑞林不敢說,有幾樣他可實在接受不了。
取消政工組、大慶辦,行嗎? 陳詠明在動員報告裡講過:“……政工組、大慶辦不過是一種形式。
問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質。
隻要我們把工人群衆的疾苦真正地放在心上,認真地去解決,隻要我們千方百計地把生産搞上去,何必一定要挂那個牌子?五十年代,我們的經濟發展得不錯嘛,企業裡并沒有政工組,大家不是很團結嗎?那時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的是各級領導,小組裡還有八大員。
何必另設一套人馬呢?反而讓各級行政幹部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組的事,自己不用管了。
到底是在黨的領導下,大家做人的工作好,還是少數人抓、别人撒手不管好呢?” 自由組閣,這叫什麼詞兒?哪兒寫着了,還是哪位首長說過了?就是部裡頒發的整頓企業十二條措施裡,也沒有自由組閣這一條啊。
“千軍萬馬抓班子。
” 不管誰說什麼,陳詠明心裡有數。
沒有這一條措施,汽車廠的工作别想打開局面。
像保衛處長和董大山那種一味拆台的人,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嗎? 生活福利處的處長,一天到晚不幹工作,還冒領加班費。
誰給他送禮,他就給誰房子。
誰不給他送禮,誰就分不到房子。
群衆敢怒不敢言,誰敢得罪他?他手裡攥着房子。
還有那個勞資處的副處長。
據說她這個副處長,是不分白天黑夜,一把鼻涕、一把淚從宋克那兒哭來的。
陳詠明覺得對于一個人,總應該往前看。
幹部裡女同志又比較少,也該考慮這一方面的代表性。
沒想到他們處的老處長退休,沒有馬上把她提為正職,她就到處大罵廠黨委和陳詠明,躺在家裡不上班,還到部裡找宋克,說廠裡打擊她,不重用她,直鬧到宋克把她調到另一個廠去了事。
臨走之前,陳詠明和她談話:“你給廠黨委和我造了不少輿論。
今天你要走了,咱們應該談談心。
我來廠以後,在幹部大會上做過安民告示:多換思想少換人,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安定團結,才能大幹快上。
對不對?當時群衆對你反映很多,這個情況你也是知道的。
但是廠黨委為你承擔了責任。
為什麼選你當廠黨委委員?也是給你造輿論。
這步棋,你明白嗎?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時候,又選你當了一個委員,也是給你造輿論。
這是不是事實?你們處長退休了,半年沒安排正職。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建議,應該派誰派誰,我們沒派。
這不是給你留的位子嗎?這是不是事實?你半年就等不及了?你到底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當官兒?沒有馬上給你這個官,你就大罵大鬧,哪點兒還像個共産黨員、像個幹部的樣子?這是個考驗。
很遺憾,你沒有經受住這個考驗。
你要求調動工作,可以。
但調走也得把這個賬算清楚,不能這麼稀裡糊塗一走了事……” 她走了也好。
這種幹部,走到哪兒,哪兒倒黴。
宋克怎麼淨選這樣一些人當幹部呢?這樣的幹部,能撲下心來幹工作嗎?“四人幫”的幹擾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汽車廠的工作上不去,宋克能說沒有責任嗎? 陳詠明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刀闊斧地調整了各職能處科室的領導班子。
其速度之快,調整範圍之廣,是建廠以來從來未有的。
首先,廠内各職能處科室的領導,由廠黨委在民意測驗的基礎上委任。
不管這位新委任的領導是不是黨員,責成他組織自己的班子,三天之内交出名單。
由他自己提出,他那一攤兒誰上誰下,誰需要橫調。
然後大家坐下來讨論,你這個班子配得怎麼樣,提拔的、免職的、橫調的理由是什麼,合适不合适…… 要照過去的辦法,先提個想法給組織部門、政治部門。
讓他們去考核、研究,然後再交黨委開會讨論研究。
反反複複、上上下下,好幾個來回。
要想對班子做這麼大的調整,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這說明幹部管理,是可以走群衆路線的。
李瑞林說,這不是給拉山頭、搞宗派留空子嗎。
處科長個人能比黨委正确?客觀?能比組織部門對幹部的了解全面?資産階級的辦法,怎麼能用來組織社會主義企業的領導班子? 二車間,那個叫楊小東的刺兒頭,當時就頂了他:“什麼資産階級的辦法,毛主席批江青的時候就說過,‘……不要由你組閣……’中央發的那幾個揭發‘四人幫’罪行的材料,您沒仔細看過還是怎麼着?” 隻要屁股一挨闆凳,坐下來開會或是學習,李瑞林馬上就會打瞌睡,好像頭天晚上湊巧一宿沒睡。
難得有那麼一兩回不打瞌睡,他便用兩個鎳币摞在一起,專心緻志地夾腮幫子上的胡須。
那胡須挺經拔,二十多年,搞了多少運動,開了多少會,學習了多少文件,愣是不見減少。
李瑞林沒和楊小東論個長短,文件上到底有沒有,他心裡沒底兒,實在記不準了。
現在的年輕人,嘴尖舌快,見多識廣,新名詞、新理論一套一套的,别管真假,一張嘴就能引經據典地來上幾句,把人唬得一愣一愣、張口結舌。
誰知道那些話馬克思、列甯說過沒有?上哪兒查去?遇到這種場合,李瑞林隻好不搭茬兒。
陳詠明的氣兒可粗得很: “有人反映,‘苗卓嶺不是黨員,他有什麼資格組班子?還要不要黨的領導?黨還管不管幹部?’ “你讓他當總工程師,把生産技術大權交給了他,說明你信任他。
不信任他,怎麼能讓他當總工程師呢?生産技術讓他負責,班子不讓他沾邊兒,他手下的人提拔、調動,他都不知道,你讓他怎麼負責,怎麼安排工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你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他對班子就應該有發言權。
何況最後的決定權還在黨委,怎麼叫不要黨的領導?‘黨管幹部’!組織部門那幾個人就代表黨? “再說組閣問題。
哪怕有人組了自己的小舅子、大姨子來也行,隻要把生産搞上去。
有條件卡着嘛,三個月内要取得較好的成績,半年内要有新的突破。
搞不出成績,第一把手就自動讓賢嘛。
怕什麼?何況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人做工作,總要有合得來的幫手,我們要注意合得來這一點,不要怕人家說什麼宗派、山頭。
人都是有個性的嘛,就有個合得來、合不來這一說。
唱那個高調幹什麼?‘我們是馬列主義者,我們是階級兄弟,有什麼合得來、合不來?’李瑞林和申鴻昭同志,是兩位很好的同志,一個是書記,一個是車間主任,卻鬧得天翻地覆,這怎麼工作呢?有隔閡就分開,兩個人都會謝天謝地。
這樣的好事,為什麼不幹?過去人事部門、組織部門派的班子,互相之間常常搭不上手。
還有些人,資格挺老,人也不錯,就是任務承擔不了。
這樣的班子,怎麼能把工作搞好?各部門工作松垮,組織部門應當負一大部分責任。
現在,很多權力下放到科室、車間了,就是要選拔能承擔這麼多權力而又不出毛病的人。
通過民意測驗,說明我們不是沒人,而是有人不懂得使用。
” 根據這套辦法,李瑞林的專職書記不但撤掉了,組閣時,又把個“幹部”給組掉了。
說起來既讓人寒心,又讓人沒法兒相信。
誰也說不出他有什麼大毛病,可就是沒人要他。
就算他李瑞林不行,四車間的主任馮振民怎麼樣?老勞模了,也下來了。
陳詠明不是這樣說的嗎?“為什麼當了勞模就一定要當官兒呢?現在是機械化大生産,需要領導生産的人懂技術,懂生産,還有組織領導這種生産的能力。
老馮人是不錯,哪兒艱苦往哪兒去,為了搶任務,經常加班加點,飯都顧不上吃,餓昏在地上。
可是呢,四車間的生産組織得亂七八糟,生産計劃月月完不成。
廠裡開個調度會,回到車間,他能把一大半要做的事給忘了。
記性不好,能記在本子上也行,到了現在,還是個半文盲。
他呀,還是當勞模好。
按選勞模的标準選車間主任是不夠的,有人能當個挺好的勞模,不一定能當個得力的好幹部。
‘将是将才,帥是帥才’,對不對?” “那也不能怪他,他沒文化呀。
他自小受苦受窮,哪兒有條件學文化?您不能拿我們大老粗和知識分子比。
”說到“大老粗”這三個字,李瑞林覺得脊梁挺了起來。
“大老粗?大老粗怎麼啦?既不是光榮榜又不是獎狀。
就算是光榮榜,它也隻能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
剛解放那會兒,你還可以這麼說,因為我們以前忙着打仗去了。
現在,三十年的和平日子過去了,這三十年你忙什麼去了?打撲克去了?” 打撲克怎麼着?李瑞林不服氣。
他想: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不就是打打撲克嗎?算什麼原則性的問題?該抓的大事不抓,倒提起打撲克的事來了。
“苗卓嶺就行?” “他怎麼不行?” “他家庭出身不好,又有海外關系。
” “你呀,什麼時候了,還是這麼一腦門官司。
這種看法不但把許多好同志整苦了,也把咱們的國家坑苦了。
多少人才,就讓這種偏見給毀了。
結果誰倒黴?國家倒黴。
沒有人才,搞什麼現代化,搞什麼社會主義建設。
咱們隻好在原地踏步走,瞅着别人往前跑。
五十年代,我們和日本的經濟水平差不多,現在你再看看人家,把我們落下至少三十年。
” “我用不着看他們,他們那兒貧民窟裡的耗子有這麼大。
”李瑞林兩手往外一比畫,那耗子大概和貓差不多了。
“你見着啦?” “……報紙上登過。
” “哈!哈!哈!” 陳詠明嘴裡打着哈哈,心裡卻往外冒着苦味兒。
他的眼前浮現出苗卓嶺那老是夾着肩膀、縮着腦袋,以及他在生産會、辦公會或技術會上結結巴巴發言的樣子。
戰戰兢兢、眼睛絕對不敢離開手裡的發言稿,哪怕他要講到的,不過是同意或是不同意修個廁所這樣的問題,他也要照着事先寫好的稿子念。
那發言稿上的每一個字一定翻過來、覆過去地掂量過、檢查過,讓人抓不住一點茬兒。
就是這樣,散會之後,他還要拉着陳詠明和記錄員當場查對記錄。
他怕,怕萬一記錄員把哪個人的錯話記在他的賬上,或是曲解了他的哪句話。
人活在這種心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兒啊。
難道不應該撫平這些心上的皺褶嗎? 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