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床頭櫃上的小鬧鐘,指向六點十分,實在該起床了。

    可以聽得見大街上越來越熱鬧的市聲。

    也許因為她是汽車制造廠廠長的妻子,在這紛沓的市聲中,她對汽車的聲音尤其敏感。

    現在,她幾乎能從汽車的喇叭聲,行駛時的隆隆聲,分辨出載重汽車、翻鬥汽車、吉普車、小卧車。

     她準備給陳詠明做一頓豐盛的午餐。

    難得他有一天在家休息,陪她一塊吃飯。

    想到這裡,她微笑了一下。

    她在笑自己:一個以丈夫為中心的傻女人。

    一樣的飯菜,但有他在,仿佛連味道都不一樣了。

    一樣的房間,但有他在,仿佛連溫度都升高了幾度。

     可是,郁麗文依然一動不動地躺着,她怕驚醒了睡在身邊的丈夫。

    她輕輕地從枕頭上側過頭去,端詳着陳詠明那張瘦削的臉。

     他累了。

    睡得真死,攤手攤腳的,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眼睛深深地凹進去。

    五十多歲的人,頭發幾乎全白了,又挺長,多久沒理發了?胡子也沒刮。

    昨天晚上,當她把臉頰貼在他臉頰上的時候,那胡茬子刺得她好疼。

    她問:“你多久沒刮胡子了?” 他隻是心不在焉地笑笑,沒有回答,不知在想些什麼。

     她拍拍他的臉頰:“想什麼呢?” “說不清楚,好像沒想什麼。

    ”說着,特别經心地親親她的額角。

    那親吻,隻是一種疼愛而不是熱情。

    唉,難道她還是那個沒和他結婚的小姑娘,需要他來哄着的嗎?好像有個沉重的、無形的東西壓在他的心上,使他不再對其他事情發生興趣,哪怕是擁在他懷抱裡的,他其實是那麼疼愛的她。

     他們結婚很晚。

    要不是一九六二年他得急性肝炎住進了醫院,他大概永遠抽不出時間去談戀愛、結婚。

    這樣的事情,現在的青年人已經不理解了,也不相信有人這樣生活過。

    那年,他三十七歲;她呢,二十三歲,剛從醫科大學畢業的實習醫生。

     每天,他躺在病床上,巴巴地看着病房的門,看得他眼睛發酸。

    為的是看一眼那個穿白大褂的身影,在門前一閃而過,或是笑盈盈地走來。

     他這才發現,除了産量、産值、固定資産、流動資金、國家計劃、企業利潤……之外,世上竟還有可以占據他的精神、力量和情感的東西。

     那雙疏淡的、分得開開的眉,尖尖的嘴角,溫和的眼睛,娴靜的舉止,像一個可以栖息的窩,坐落在一樹濃蔭裡。

     他談戀愛,也像他做工作一樣,疾風暴雨地、不顧一切地猛打猛沖。

     一見傾心。

    有人責怪他。

     一見傾心又有什麼不可以?如果我們真誠相愛。

     她不是共産黨員。

    有人提醒他慎重。

     不是共産黨員難道是一種過錯?被成見關在門外的,一定就比門裡的不好嗎?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擺脫形而上學的觀點而學會從本質上認識事物呢? 她那雙溫和的眼睛惶惑了:“我配嗎?我會使你幸福嗎?” 他把她摟進自己寬闊的懷抱:“小姑娘,你是為我而生的。

    ” 可是,那是怎樣的戀愛啊。

     急急地脫下白大褂,飯也顧不上吃,趕到約會地點。

    餓着肚子,靠在他的臂彎裡,花前月下地走來走去。

    “啊,你沒吃飯嗎?”好像他不知道她也像一般人一樣,需要吃飯才能活着。

    “我真該打。

    打我吧。

    ”他拿起她的小手,執意要她打他。

    然後,東奔西跑找個可以吃飯的地方。

    她呢,又舍不得時間,光吃一頓飯,就會占去他們二分之一的相會時間。

    而他給她的時間又少得那麼可憐。

     或是,她在公園的長椅上,白白地等上一兩個小時,他才怒氣沖沖地趕來。

    不知是朝她發脾氣,還是朝她求婚:“我們結婚吧,我們還要談多久戀愛?我沒有時間。

    ” 或是,一個電話:“對不起,我不能離開。

    原諒我,親你。

    ” “……” “為什麼不說話?”他開始提高嗓音。

     “……” “唉,好吧,也許,十點鐘我可以有半個小時的空閑,到我的辦公室裡來好嗎?” 于是,在一個夏季的下午,她任憑着他緊攥着她那隻白皙的小手,到街道辦事處辦理了登記手續。

     慌亂的心情和炎熱的太陽,幾乎使她昏厥。

     他們曾站在一棵槐樹下。

    許多“吊死鬼”懸着長絲,從枝葉上垂落下來,有一條還直落到她的脖子上。

    她發出一聲有氣無力的呻吟,把頭靠在他寬闊的肩上,眼睛潮濕了。

    陳詠明從口袋裡掏出那皺得不成樣子的大手帕,為她揩去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