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天津街頭
關燈
小
中
大
北方的初冬,已經很冷了。
刮了一夜西北風,大地見了淩碴兒。
梁永生一家人,越過一窪又一窪,穿過一村又一村,忍饑忍寒,苦熬硬挺,取道天津奔向關東。
梁志勇又冷又餓,而且越餓越冷,越冷越餓。
他對娘說:“你聽,我的肚子叫喚呢!”娘說:“哎,勒勒腰,嗆嗆勁,快走吧!” “哎。
” “志勇,你看前邊那煙囪。
” “那是哪裡?” “天津衛。
” “天津衛好嗎?” “好。
” “大嗎?” “大。
” “那裡有雜面湯嗎?” “有。
” “多不多?” “多。
” 天真幼稚的志勇,心裡想着天津衛的雜面湯,臉上泛起飽含希望的笑意,他把眉毛一揚又問:“娘,天津的雜面湯讓咱吃不?”楊翠花怎麼回答孩子呢?說“讓吃”?不!不能欺騙孩子;說“不讓吃”?孩子準像個撒了氣的皮球,奔不上勁了。
因此,隻好不答腔。
志勇仰臉一望,一顆亮晶晶的淚珠兒,正巧落在他那張大了的嘴裡。
志勇向娘說: “娘,我不餓了!” “好孩子!” 翠花說着閃出一絲微笑,可臉上的淚水更多了。
天津,終于來到了。
一家工廠的門口,就像散了戲的劇場一樣,湧出一股人流。
這些下班的工人,帶着屬于他們自己的全部資财——飯盒子和煙鬥,離開工廠,摻雜在馬路兩邊的人流中。
他們那破破爛爛、油污斑斑的衣着,标志着他們那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貧苦的生活環境。
可是,他們那魁梧健壯的體魄,蘊藏着旺盛的火力;他們那一張張閃着紅光的臉上,卻洋溢着堅毅、豪邁的氣勢,樂觀、自信的情緒,而沒有一點悲觀和頹喪。
他們一邊昂首挺胸地走着,一邊向從另一家工廠走出來的工友熱情地打着招呼。
正在這時,一輛插着膏藥旗的日本軍用卡車,從金剛橋邊橫沖直撞地飛馳而來。
一位工人趕緊拉住志勇往道旁一閃,那卡車嗖的一聲擦身而過。
有個老頭兒躲閃不及,被碾進車輪……一個獨耳朵的日本鬼兒,從司機棚裡探出頭來,滿不在乎地朝後看了一眼。
卡車沒有停,繼續向前飛馳。
灰塵飛揚的馬路上,一片怒罵聲。
有些工人忽忽啦啦追上去,他們一面追還一面向前邊路口上的警察揮臂呼喊: “截住!” “截住!” 梁永生望望那輛罩着黃帆布的日本軍用卡車,又望望那個站在路口呆若木雞的警察,憤怒的眼裡要噴出火來。
他将一口唾沫“呸”的一聲吐在河裡,狠狠地罵道: “天津衛是中國人的地面兒,為啥準許日本鬼子這麼橫行霸道?” 兜卷着灰塵的秋風,很快就把車輪的血印吹掉了。
可是,這條仇恨的血印,将永遠印在梁永生的心裡,印在中國人民的心裡。
梁永生正然憤憤不平地嘟嘟囔囔,突然覺着背後有人捅他一把。
他回頭一看,原是個拉洋車的。
永生正想問“捅我幹啥”,車夫搶先開了腔: “老鄉,從鄉下來吧?” “是啊。
” “是不是山東、河北邊上的?” “你咋知道?” “聽口音有點兒像!咱們是老鄉啊——我也是那一帶的人。
” “你的口音變了!” “不變不行啊——說話不随地道,人家說咱是‘佬趕’,處處掐虧兒給咱吃……” 車夫把車子往路旁一靠,又問: “你們想來天津幹啥?” “我們不在天津站下。
” “噢!來投親的?” “不!這麼大的天津衛,我白天認得太陽,晚上認得月亮,除了它倆,再也沒熟人了!”永生說,“打算闖關東去!” “噢!你準是聽說關東養窮人——是不是?”車夫說,“唉,才不是那麼回事哩!我年輕的時候,聽說張作霖的老師在江北開了個大煤窯,又管吃,又管穿,月月都是雙工錢……像我這窮跑腿子的,站起來一個人兒,躺下一個鋪蓋卷兒,走到哪裡不是家?所以我就投奔煤窯去了。
走哇,走哇,一直走了好些天,總算阿彌陀佛——奔到了煤窯上。
你猜怎麼着?登上了号頭兒,住了狗(工)棚子,見天有狗(工)頭兒拿着鞭子催你下洞子,一氣兒十
刮了一夜西北風,大地見了淩碴兒。
梁永生一家人,越過一窪又一窪,穿過一村又一村,忍饑忍寒,苦熬硬挺,取道天津奔向關東。
梁志勇又冷又餓,而且越餓越冷,越冷越餓。
他對娘說:“你聽,我的肚子叫喚呢!”娘說:“哎,勒勒腰,嗆嗆勁,快走吧!” “哎。
” “志勇,你看前邊那煙囪。
” “那是哪裡?” “天津衛。
” “天津衛好嗎?” “好。
” “大嗎?” “大。
” “那裡有雜面湯嗎?” “有。
” “多不多?” “多。
” 天真幼稚的志勇,心裡想着天津衛的雜面湯,臉上泛起飽含希望的笑意,他把眉毛一揚又問:“娘,天津的雜面湯讓咱吃不?”楊翠花怎麼回答孩子呢?說“讓吃”?不!不能欺騙孩子;說“不讓吃”?孩子準像個撒了氣的皮球,奔不上勁了。
因此,隻好不答腔。
志勇仰臉一望,一顆亮晶晶的淚珠兒,正巧落在他那張大了的嘴裡。
志勇向娘說: “娘,我不餓了!” “好孩子!” 翠花說着閃出一絲微笑,可臉上的淚水更多了。
天津,終于來到了。
一家工廠的門口,就像散了戲的劇場一樣,湧出一股人流。
這些下班的工人,帶着屬于他們自己的全部資财——飯盒子和煙鬥,離開工廠,摻雜在馬路兩邊的人流中。
他們那破破爛爛、油污斑斑的衣着,标志着他們那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貧苦的生活環境。
可是,他們那魁梧健壯的體魄,蘊藏着旺盛的火力;他們那一張張閃着紅光的臉上,卻洋溢着堅毅、豪邁的氣勢,樂觀、自信的情緒,而沒有一點悲觀和頹喪。
他們一邊昂首挺胸地走着,一邊向從另一家工廠走出來的工友熱情地打着招呼。
正在這時,一輛插着膏藥旗的日本軍用卡車,從金剛橋邊橫沖直撞地飛馳而來。
一位工人趕緊拉住志勇往道旁一閃,那卡車嗖的一聲擦身而過。
有個老頭兒躲閃不及,被碾進車輪……一個獨耳朵的日本鬼兒,從司機棚裡探出頭來,滿不在乎地朝後看了一眼。
卡車沒有停,繼續向前飛馳。
灰塵飛揚的馬路上,一片怒罵聲。
有些工人忽忽啦啦追上去,他們一面追還一面向前邊路口上的警察揮臂呼喊: “截住!” “截住!” 梁永生望望那輛罩着黃帆布的日本軍用卡車,又望望那個站在路口呆若木雞的警察,憤怒的眼裡要噴出火來。
他将一口唾沫“呸”的一聲吐在河裡,狠狠地罵道: “天津衛是中國人的地面兒,為啥準許日本鬼子這麼橫行霸道?” 兜卷着灰塵的秋風,很快就把車輪的血印吹掉了。
可是,這條仇恨的血印,将永遠印在梁永生的心裡,印在中國人民的心裡。
梁永生正然憤憤不平地嘟嘟囔囔,突然覺着背後有人捅他一把。
他回頭一看,原是個拉洋車的。
永生正想問“捅我幹啥”,車夫搶先開了腔: “老鄉,從鄉下來吧?” “是啊。
” “是不是山東、河北邊上的?” “你咋知道?” “聽口音有點兒像!咱們是老鄉啊——我也是那一帶的人。
” “你的口音變了!” “不變不行啊——說話不随地道,人家說咱是‘佬趕’,處處掐虧兒給咱吃……” 車夫把車子往路旁一靠,又問: “你們想來天津幹啥?” “我們不在天津站下。
” “噢!來投親的?” “不!這麼大的天津衛,我白天認得太陽,晚上認得月亮,除了它倆,再也沒熟人了!”永生說,“打算闖關東去!” “噢!你準是聽說關東養窮人——是不是?”車夫說,“唉,才不是那麼回事哩!我年輕的時候,聽說張作霖的老師在江北開了個大煤窯,又管吃,又管穿,月月都是雙工錢……像我這窮跑腿子的,站起來一個人兒,躺下一個鋪蓋卷兒,走到哪裡不是家?所以我就投奔煤窯去了。
走哇,走哇,一直走了好些天,總算阿彌陀佛——奔到了煤窯上。
你猜怎麼着?登上了号頭兒,住了狗(工)棚子,見天有狗(工)頭兒拿着鞭子催你下洞子,一氣兒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