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天津街頭

關燈
二個鐘頭不叫歇着。

    到了月頭兒算賬時,大經理、二掌櫃,人人都要上你的稅;那個狗(工)頭兒心更狠,胡他媽地說:‘老子天天侍候你,還要工錢?活着給我幹活兒,死了上“萬人坑”跟閻老五要錢去!’我受不了那号罪,也咽不下那種窩囊氣,一跺腳,不幹了!又跑到黑河去淘金。

    唉,那金子甭管澄多少,咱連個金星兒也得不着,全入了掌櫃的保險櫃了。

    ”車夫緩了口氣,又說,“還幹過啥?還在興安嶺打過獵,長白山挖過參,也開過荒,伐過木頭……幹了這些行當,都是從屎窩兒挪到尿窩兒,哪裡也不是咱窮人的‘安樂窩兒’。

    這不,又跑到天津來拉上了這輛‘臭膠皮’。

    ” 翠花聽了這一套,心裡怵了頭,就向丈夫說: “咱甭下關東啦。

    ” 永生隻顧抽煙不吱聲。

    車夫拽拽永生的衣角又說: “你撅着這個小棉襖兒就下關東?” “咋的?” “不行呗!你們走一步冷一步,走一天冷一天。

    腳下關外早下大雪了。

    你們這身衣祿,一出山海關還不凍成肉幹兒?” 梁永生覺得這位好心的車夫說得滿對。

    可不去怎麼行啊,這天津連個落腳的地方也沒有哇!因此,隻好說: “我們是‘逼上梁山’——沒法子呀!” “你們是不是在衛裡偎個冬?要去明春再走。

    ”車夫說,“那樣,走一天暖和一天,路上還好混點兒。

    ” “大哥,你的意思我明白。

    你的心我也承情。

    ”永生說,“可是,俺一家五口子,都是兩隻肩膀扛着個嘴,指啥在衛裡偎冬?” “你會手藝不?” “會锔鍋。

    ” “不好辦!那一行,要不在行會,在天津走不開。

    ”車夫慢慢地試探着說,“哎,幹我這一行——行不行?” “拉洋車?可是沒幹過!” “拉洋車是個苦差事,有力氣就行——這營生兒沒有三天的力巴。

    ”車夫說,“要幹我給你找個車保……” “那敢是好!這件事就讓大哥你費心吧!” 車夫從腰裡掏出一把鑰匙,遞給永生說:“我有個窮哥們兒,也是賣大力的。

    前幾天,鎖上門回老家了,他那間房子我代管着,你們先到那裡住下吧。

    以後他回來的時候,咱再另想法子。

    ”車夫說罷,又告訴永生地址——南門外,海光寺,沿河五号。

    讓永生領着家眷先自己去,他又拉着洋車去攬座兒了。

    臨分手時,他還抱歉地說:“按理說,我該送你們去。

    可是,咱是螞蚱打食緊供嘴,住了辘轳便幹畦;一天掙不着錢,肚子就歇工。

    拉洋車不同别的,全仗着個窮力氣;肚子一歇工,明天也就沒法子幹了!”他說完要走,永生問他: “大哥,你叫啥名字?” “看,你不問,我倒忘了!”車夫笑着說,“我叫周義林。

    ” 梁永生一家,雜在馬路兩邊的人流中走着。

    渾濁的空氣裡,充滿了汽油味兒、煤油味兒。

    他們扯大拉小,東打聽,西打聽,轉了老半天,才找到“沿河五号”。

    永生掏出鑰匙,捅開門鎖,摘下門铞兒,進屋一瞅,鍋、碗、盆、勺樣樣有,高興極了。

    不大工夫,周義林大哥來了。

    他拿來一些吃的燒的,滿懷熱情而又深含歉意地說:“都餓急了吧?快做飯!” “坐下。

    ” “疊不的。

    ” “忙啥?” “我給你找車保去。

    ” 周大哥用這一句結束了他們的談話,一轉身又出門去了。

     永生感動得心潮翻滾。

    翠花感動得熱淚盈眶。

    志剛驚奇地問道:“咦?這個人待咱咋這麼好呀?” 正做飯的翠花說:“因為是老鄉呗!” 永生劈着柈子說:“照你這麼說——老鄉要比親戚強了?” 永生一點,翠花想起楊柳青投親的傷心事,又改嘴說: “因為咱是窮人,他也是個窮人。

    ” 晚飯後。

    周大哥又來了。

    他除了告訴永生車保已經找妥而外,又說:“我還順便給孩子們找了個學徒的鋪子——” “啥鋪子?” “鞋鋪。

    ” “太好啦!” “我摟算着,你一家五口,光靠你拉車怕是不夠嚼用的。

    ” “我也正愁這碼事。

    ”永生向孩子們說,“你周大爺給你們找着飯碗啦——誰去呀?”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