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楊柳青投親
關燈
小
中
大
深秋。
風沙騷動的荒野裡,走動着永生一家人。
梁永生背着志勇,抱着志堅,艱辛地蹒跚着。
志勇和志堅兩個小家夥,剛上路時覺着新鮮,一邊走一邊纏住永生問這問那,可是,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連餓加累,如今是一步也走不動了。
雖說他們那十塊錢還沒花完,可那是整個關東路上的盤纏,怎麼輕易舍得花呢?永生因為肚裡沒食,那黑紅色的臉上也沁出一層米粒般的虛汗。
汗水劃破他面頰上的浮土層,順着下巴颏子滴落地上。
飽經風沙襲擊的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紋。
志剛和翠花,被永生拉下了一箭地。
他們母子在風沙中搖晃着疲憊的身子,趔趔趄趄地跋行。
翠花那蓬松的頭發任憑狂風撕扯,嘴角和眼角全沾滿泥土。
志剛的兩條小腿兒連一點勁也沒有了,他死抓住翠花那破爛的衣角兒,每前進一步幾乎全靠娘的拖拽。
他們由羊腸小道又轉上大路。
大路上,逃荒人群迤逦而行,被蹚起的塵土像條撅着尾巴的黃龍。
怒号的秋風停下了。
漫空中的黃沙細塵,向這莽莽荒原撒落着。
扶老攜幼、拖兒帶女的逃難人,三三五五,零零落落,你攙着我,我扶着你,艱難地挪着腳步。
翠花将垂下的一绺頭發撩上去,向丈夫嚷道: “歇歇再走吧!” 永生望望天色,鼓勵妻子說: “你看,前邊那個村子不遠了。
” 他們走着走着,一條宛宛長河橫在前面。
河面上的木橋快要斷了。
斷痕處落着幾隻水鴨子,飛起來又落下去,不時地發出陣陣哀鳴。
橋口旁邊,孤單單地聳立着一個木制的崗樓子。
崗樓子上的哨兵,穿着灰軍裝,荷槍而站,像個木偶。
崗樓下邊,還有兩個遊動的大兵,在橋口來來回回踱着方步。
一夥逃難人正圍着大兵要求過河,這時又來了兩個當兵的。
前邊這個,腦袋上頂着個金箍大檐硬蓋兒帽,肩膀上扛着兩塊亮閃閃的牌子,腳上穿着高腰兒皮靴,走一步咯吱吱,走一步咯吱吱。
他腚後頭那個,像個“馬弁”,穿章兒和站崗的差不離。
站崗的規規矩矩施了個禮:“報告連長!他們要過河——”連長向逃難人群說:“平常裡,隻要繳上過河稅就可過河。
現在上司有令:一律不準過河!” 唉聲歎氣的人群走散了。
永生向窩回的一個人問道: “為啥不讓過河?” “又要有戰事呗!” “這是誰的兵?” “過去是吳佩孚的兵,現在叫‘中央軍’了!” “他媽的!除了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淨折騰老百姓!” “少說閑話吧——免得心不淨!” 永生望着橋口出了一陣神,又領着一家人窩回原路進了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的每個角落,都被從水汪裡爬出來的逃難人塞滿了。
村裡的男人們,為了躲兵災,也都逃出去了。
留下來看家的人們,不知是怕大兵搶劫,還是怕有人偷東西,家家都關門閉戶。
永生一家隻好找了個沒有頂的破房框兒,蜷偎在牆旮旯裡歇了一夜。
次日一早,他又領上老婆孩子,踏着朦胧的晨曦走向河畔。
他們離河還有老遠呢,河沿兒上就傳來了尖聲怪叫:“滾開!不許過河!” “他媽的!”志剛罵了一聲,又說,“爹,給我刀!” 翠花看出了志剛的意思,忙說: “志剛,忍着點兒吧!” “忍,忍,忍!”志剛說,“忍到多咱算個頭兒?” 翠花聽了這話,心中想道:“志剛雖不是永生的親生子,可他爺兒倆的脾氣多麼随奉啊!”翠花記得:當她和永生被人販子囚在藥王廟裡的時候,她也曾用“忍着點兒”勸過永生。
當時永生的回答,幾乎和今天志剛的回答一模一樣。
直到她和永生結婚以後,永生的性子還是比較暴烈的。
那些年,在更深人靜的夜裡,翠花又多次用“忍了吧”勸過丈夫,當時永生聽了這類話,總是這樣回答妻子:“怕啥?大不了就是個死!窮人不怕死;怕死别活着!”為這事兒,兩口子還拌過幾回嘴。
又過了幾年,永生随着年齡的增長,經過生活的磨煉,雖然“怕死别活着”這句話還是常說,可是一行一動卻穩
風沙騷動的荒野裡,走動着永生一家人。
梁永生背着志勇,抱着志堅,艱辛地蹒跚着。
志勇和志堅兩個小家夥,剛上路時覺着新鮮,一邊走一邊纏住永生問這問那,可是,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連餓加累,如今是一步也走不動了。
雖說他們那十塊錢還沒花完,可那是整個關東路上的盤纏,怎麼輕易舍得花呢?永生因為肚裡沒食,那黑紅色的臉上也沁出一層米粒般的虛汗。
汗水劃破他面頰上的浮土層,順着下巴颏子滴落地上。
飽經風沙襲擊的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紋。
志剛和翠花,被永生拉下了一箭地。
他們母子在風沙中搖晃着疲憊的身子,趔趔趄趄地跋行。
翠花那蓬松的頭發任憑狂風撕扯,嘴角和眼角全沾滿泥土。
志剛的兩條小腿兒連一點勁也沒有了,他死抓住翠花那破爛的衣角兒,每前進一步幾乎全靠娘的拖拽。
他們由羊腸小道又轉上大路。
大路上,逃荒人群迤逦而行,被蹚起的塵土像條撅着尾巴的黃龍。
怒号的秋風停下了。
漫空中的黃沙細塵,向這莽莽荒原撒落着。
扶老攜幼、拖兒帶女的逃難人,三三五五,零零落落,你攙着我,我扶着你,艱難地挪着腳步。
翠花将垂下的一绺頭發撩上去,向丈夫嚷道: “歇歇再走吧!” 永生望望天色,鼓勵妻子說: “你看,前邊那個村子不遠了。
” 他們走着走着,一條宛宛長河橫在前面。
河面上的木橋快要斷了。
斷痕處落着幾隻水鴨子,飛起來又落下去,不時地發出陣陣哀鳴。
橋口旁邊,孤單單地聳立着一個木制的崗樓子。
崗樓子上的哨兵,穿着灰軍裝,荷槍而站,像個木偶。
崗樓下邊,還有兩個遊動的大兵,在橋口來來回回踱着方步。
一夥逃難人正圍着大兵要求過河,這時又來了兩個當兵的。
前邊這個,腦袋上頂着個金箍大檐硬蓋兒帽,肩膀上扛着兩塊亮閃閃的牌子,腳上穿着高腰兒皮靴,走一步咯吱吱,走一步咯吱吱。
他腚後頭那個,像個“馬弁”,穿章兒和站崗的差不離。
站崗的規規矩矩施了個禮:“報告連長!他們要過河——”連長向逃難人群說:“平常裡,隻要繳上過河稅就可過河。
現在上司有令:一律不準過河!” 唉聲歎氣的人群走散了。
永生向窩回的一個人問道: “為啥不讓過河?” “又要有戰事呗!” “這是誰的兵?” “過去是吳佩孚的兵,現在叫‘中央軍’了!” “他媽的!除了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淨折騰老百姓!” “少說閑話吧——免得心不淨!” 永生望着橋口出了一陣神,又領着一家人窩回原路進了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的每個角落,都被從水汪裡爬出來的逃難人塞滿了。
村裡的男人們,為了躲兵災,也都逃出去了。
留下來看家的人們,不知是怕大兵搶劫,還是怕有人偷東西,家家都關門閉戶。
永生一家隻好找了個沒有頂的破房框兒,蜷偎在牆旮旯裡歇了一夜。
次日一早,他又領上老婆孩子,踏着朦胧的晨曦走向河畔。
他們離河還有老遠呢,河沿兒上就傳來了尖聲怪叫:“滾開!不許過河!” “他媽的!”志剛罵了一聲,又說,“爹,給我刀!” 翠花看出了志剛的意思,忙說: “志剛,忍着點兒吧!” “忍,忍,忍!”志剛說,“忍到多咱算個頭兒?” 翠花聽了這話,心中想道:“志剛雖不是永生的親生子,可他爺兒倆的脾氣多麼随奉啊!”翠花記得:當她和永生被人販子囚在藥王廟裡的時候,她也曾用“忍着點兒”勸過永生。
當時永生的回答,幾乎和今天志剛的回答一模一樣。
直到她和永生結婚以後,永生的性子還是比較暴烈的。
那些年,在更深人靜的夜裡,翠花又多次用“忍了吧”勸過丈夫,當時永生聽了這類話,總是這樣回答妻子:“怕啥?大不了就是個死!窮人不怕死;怕死别活着!”為這事兒,兩口子還拌過幾回嘴。
又過了幾年,永生随着年齡的增長,經過生活的磨煉,雖然“怕死别活着”這句話還是常說,可是一行一動卻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