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楊柳青投親

關燈
重老練多了。

    一遇上生氣的事兒,凡是能忍下的,他全忍下,把火氣埋在心裡,等有人逼到頭上來的時候,他這才像座爆發的火山似的,将那滿腔怒焰一齊噴發出來。

    翠花回想着永生十幾年來在性格上的發展變化,又從永生想到志剛,心裡說:“一個人的禀性,看來不是骨血遺傳的。

    要不,志剛對永生為啥随奉得這麼貼?” 永生領着老婆孩子順着河沿向西走去。

    走了二三裡路,望見一夥人正在淺地方蹚水過河。

    他走近一看,也大都是逃難人。

    還有幾個人,正在河沿兒上歇着,七嘴八舌地罵守橋的大兵。

    一位滿腿筋疙瘩的老漢歎了口氣說: “當兵的主了啥?全在他上頭那些軍閥們!” 人們點點頭,又罵起軍閥來。

    他們從袁世凱、張作霖、張宗昌、吳佩孚一直罵到蔣介石。

     過了河,風更硬了。

    風卷塵沙,半空吼叫,好像千軍萬馬正在頭頂上沖鋒交陣。

    衣衫褴褛的逃難人,緊抱着肩膀,在寒風中掙紮着。

    這條通往關東的大道上,橫三豎四躺着佝偻的死難者。

    逃難人每當見到這種慘景,都毛發悚然,為之一震,因為那死者的形态,已經預示出他們明天的命運。

    于是,他們極力地加快腳步,小心翼翼地從死者身邊繞過去,并把頭扭向一邊,回避開這不堪入目的慘狀。

     過半晌。

    永生一家奔到一個大鎮。

     永生見一個買賣人迎面走來,湊過去拱手問道: “借光先生,這叫個啥鎮店?” “楊柳青。

    ” “楊柳青?” 翠花一聽,喜出望外,插嘴又問: “這就是那個出年畫兒的楊柳青嗎?” “對呀!” 那人走了。

    永生問翠花: “你問這個幹啥?” “我有個表哥,在這裡開鋪子。

    ” “噢!” “咱是不是去找他求求幫?” “你知道他住的地方嗎?” “我很小的時候跟娘來過,記不得是啥街道了,隻記得他開的鋪子叫‘福聚小店’。

    ” “那倒好說——這又不是大都市,有數的幾條街,許能打聽到。

    ”永生說,“還記得你表哥的名字不?” “記得。

    ” “叫啥?” “餘山懷。

    ” “咱去找找看。

    ” 永生一邊沿街而行,一邊撒打着街道兩邊鋪面的字号。

     一條街走下來了。

     又一條街走下來了。

     在梁永生的眼裡,一直沒有出現“福聚小店”四個字。

    永生有點二乎了。

    他又問翠花: “你記得他是個啥樣的門市?” “就是三間破平房,也是賃的人家的。

    ” “是個小買賣兒?” “可不是呗!那時節,裡裡外外就他一把手。

    ”翠花說,“以後聽到個荒信兒——說他發财了。

    誰知真假呀!” 他們随說随走,随走随問,又來到另一條街上。

     突然,翠花捅了丈夫一把,悄聲說: “哎?我覺着這個門面很眼熟。

    ” 永生望望招牌上的字号,搖着頭說: “這是個鹹菜小鋪呀!” “反正有點兒像。

    ” “好。

    那就去問一下兒。

    ” 永生說罷,來到鹹菜鋪的櫃台前。

    站櫃台的老漢沒等永生張口先開了腔: “先生,要點兒什麼菜——醬腌蘿蔔,蝦油辣椒,五香小菜兒,香椿幹兒,臭豆腐,鹵豆腐……樣樣俱全。

    ” 掌櫃的笑容可掬地介紹着菜名,梁永生也不好意思攔腰打斷人家的話弦。

    直等他說完了,永生這才滿臉歉意地一拱手,說道: “掌櫃的,對不起,我要麻煩你——” “什麼事兒?” “打聽個地方。

    ” “哪裡?” “福聚小店。

    ” “噢?你找誰?” “餘山懷。

    ” “噢——!”掌櫃的恍然大悟了,“這個門市,原來叫‘福聚小店’。

    如今,‘福聚’家的掌櫃的已經搬家了。

    ” “搬到哪去啦?” “來,我指給你——”掌櫃的走出櫃台朝西一指,“你走到那棵電線杆那裡,往北拐;再見路口,向西拐……” 永生連聲道謝,拱手相辭。

     “記住,”掌櫃的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