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條船
關燈
小
中
大
運河決口了!
這高高隆起的運河大堤,在甯安寨一帶有段險工。
國民黨的所謂“民國”官府,和清朝的官府一樣,隻知道搜刮民财,根本不關心人民的疾苦。
國民黨縣政府的治河官員,不是别人,就是白眼狼的二小子賈立義。
賈立義這隻狼羔子,自從用錢買了官以後,繼承了他老子那套“無本取利”的衣缽,年年打着修河築堤的旗号,向窮百姓征捐要稅。
可是,那些“國稅”“公款”,通過他的手大都流進了白眼狼的腰包。
因而河底的淤泥就像落在百姓頭上的“治河捐”一樣,與日俱增,逐年升高;就在“築堤稅”成倍增加的同時,河堤的塌方也在成倍地擴大着。
這年秋天,暴雨猛降,河水陡漲。
運河的洪峰潰堤而出,甯安寨一帶成了一片汪洋。
号啕聲,呼救聲,大罵國民黨、大罵白眼狼的怒吼聲,和大地上的浪濤聲、漫空中的風雨聲交織摻雜,混在一起。
當時,去繳納治河捐稅的梁永生,正走在回村的路上。
他聽說運河潰堤決了口,大水淹了甯安寨,便迎着紛紛外逃的人流,頂着嗷嗷怪叫的洪峰,泅水前進,趕回村來。
當他奔到村子附近時,隻見村裡村外水滾浪翻,天水相連茫茫一片。
高崖台地水齊腰,一馬平川沒了人。
漂在水面的樹頭,正然搖擺掙紮;隻露着屋脊的房子,一個接一個地倒塌下去,激起了沖天的水柱,發出了轟轟隆隆的響聲,給人一種仿佛馬上就要天崩地裂似的感覺。
梁永生面對着這種情景,心裡想着門大爺,想着雒大娘,想着老婆孩子,想着村裡的窮爺們兒;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艱險抛入九霄,奮力凫水,闖進村内。
當他來到家門口時,家中的房屋已經倒塌,隻有那座盤山磚鹼的門樓子,還在洪水中頑強地挺立着。
黃泡綠沫的水面上,漂浮着笤帚、炊帚、篩子、筢子、小孩帽子、掏火棍子,還有一片片的黃色的谷糠,白色的麸子,黑色的麻餅,紅色的高粱面子……梁永生望着凄涼的慘景,怒火燃胸,氣憤憤地說: “窮百姓吃糠咽菜,撙出錢來繳河捐,不承望落了個叫苦連天的下場!國民黨,白眼狼,淨些坑國害民的野獸!” 一家人都逃到哪裡去了呢?怎麼連個人影兒也看不着?永生焦急不安地想着,向各處張望着,忽見那邊漂着一個笸籮,正在順流而去。
那飄飄蕩蕩、側側晃晃的笸籮裡,坐着兩個一般大小的孩子;那是梁永生的一對雙生子——梁志勇和梁志堅。
梁永生一陣猛紮急遊追上去,抓住了那個已經滲進許多水去的笸籮。
隻見笸籮裡還有一口大刀。
這口大刀,梁永生每天外出總要帶着的。
今天他早起出門時,孩子們要跟爺爺學武術,所以永生把它留下了。
可是,如今志勇和志堅坐在笸籮裡,門大爺哪裡去了?雒大娘和翠花還有志剛、志強……永生正心神不定地想着,忽聽背後有人大聲喊叫: “爹——!爹——!” 永生扭頭一望,隻見他那虛歲才十一的長子梁志剛,乘風破浪遊水而來。
他心裡一陣高興。
待志剛來到近前時,永生就像怕他馬上消逝似的,抓住他急切地問道: “你爺爺和奶奶哪去了?” “我就是來救爺爺和奶奶的呀!” 永生終于明白了:原來是——大堤決口的時候,志剛和翠花正在漫窪裡拔草剜菜。
聰明機靈的志剛見洪水峰高浪急來勢很猛,就把娘推到樹上去。
然後又遊水進村,來救爺爺奶奶和弟弟們。
半路上,碰見魏奶奶站在齊胸深的洪水中,正抱着一棵老榆樹哭天哭地,大罵白眼狼,志剛趕緊過去又把她救上了樹。
因為救魏奶奶耽誤了時間,所以直到這時才趕到家。
永生隻好問志勇和志堅: “你爺爺呐?” “爺爺把俺放進笸籮,又去找奶奶了。
” “奶奶哪去了?” “去漿洗衣裳了。
” “在哪裡?” “南灣崖上。
” “你二哥呢?” “不知道。
” 永生這裡問的那個“二哥”,是指的他的次子梁志強。
志剛見爹心神不安,就說: “爹,二弟會水,不礙事。
” 接着,永生吩咐志剛,遊着水,拖着笸籮,把志勇、志堅救出去;而後,他自己迎着洪峰揮臂斬浪,直奔南灣去了。
當他趕到南灣時,要不是灣崖上那棵歪歪脖子大柳樹,到哪裡去找南灣呀?梁永生踩着立水四下張望一陣,也沒望見門大爺和雒大娘。
于是,他就把身子靠到柳樹上,用手扳着樹枝,放開他那銅鐘般的喉嚨,向着這煙波浩渺的四周急命地呼喊起來: “門——大——爺!” “雒——大——娘!” 回答他的,是那風聲,濤聲,還有從遠方隐約傳來的孩子的哭叫聲。
突然,順流漂來一個煙袋荷包。
永生撈起一看,
國民黨的所謂“民國”官府,和清朝的官府一樣,隻知道搜刮民财,根本不關心人民的疾苦。
國民黨縣政府的治河官員,不是别人,就是白眼狼的二小子賈立義。
賈立義這隻狼羔子,自從用錢買了官以後,繼承了他老子那套“無本取利”的衣缽,年年打着修河築堤的旗号,向窮百姓征捐要稅。
可是,那些“國稅”“公款”,通過他的手大都流進了白眼狼的腰包。
因而河底的淤泥就像落在百姓頭上的“治河捐”一樣,與日俱增,逐年升高;就在“築堤稅”成倍增加的同時,河堤的塌方也在成倍地擴大着。
這年秋天,暴雨猛降,河水陡漲。
運河的洪峰潰堤而出,甯安寨一帶成了一片汪洋。
号啕聲,呼救聲,大罵國民黨、大罵白眼狼的怒吼聲,和大地上的浪濤聲、漫空中的風雨聲交織摻雜,混在一起。
當時,去繳納治河捐稅的梁永生,正走在回村的路上。
他聽說運河潰堤決了口,大水淹了甯安寨,便迎着紛紛外逃的人流,頂着嗷嗷怪叫的洪峰,泅水前進,趕回村來。
當他奔到村子附近時,隻見村裡村外水滾浪翻,天水相連茫茫一片。
高崖台地水齊腰,一馬平川沒了人。
漂在水面的樹頭,正然搖擺掙紮;隻露着屋脊的房子,一個接一個地倒塌下去,激起了沖天的水柱,發出了轟轟隆隆的響聲,給人一種仿佛馬上就要天崩地裂似的感覺。
梁永生面對着這種情景,心裡想着門大爺,想着雒大娘,想着老婆孩子,想着村裡的窮爺們兒;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艱險抛入九霄,奮力凫水,闖進村内。
當他來到家門口時,家中的房屋已經倒塌,隻有那座盤山磚鹼的門樓子,還在洪水中頑強地挺立着。
黃泡綠沫的水面上,漂浮着笤帚、炊帚、篩子、筢子、小孩帽子、掏火棍子,還有一片片的黃色的谷糠,白色的麸子,黑色的麻餅,紅色的高粱面子……梁永生望着凄涼的慘景,怒火燃胸,氣憤憤地說: “窮百姓吃糠咽菜,撙出錢來繳河捐,不承望落了個叫苦連天的下場!國民黨,白眼狼,淨些坑國害民的野獸!” 一家人都逃到哪裡去了呢?怎麼連個人影兒也看不着?永生焦急不安地想着,向各處張望着,忽見那邊漂着一個笸籮,正在順流而去。
那飄飄蕩蕩、側側晃晃的笸籮裡,坐着兩個一般大小的孩子;那是梁永生的一對雙生子——梁志勇和梁志堅。
梁永生一陣猛紮急遊追上去,抓住了那個已經滲進許多水去的笸籮。
隻見笸籮裡還有一口大刀。
這口大刀,梁永生每天外出總要帶着的。
今天他早起出門時,孩子們要跟爺爺學武術,所以永生把它留下了。
可是,如今志勇和志堅坐在笸籮裡,門大爺哪裡去了?雒大娘和翠花還有志剛、志強……永生正心神不定地想着,忽聽背後有人大聲喊叫: “爹——!爹——!” 永生扭頭一望,隻見他那虛歲才十一的長子梁志剛,乘風破浪遊水而來。
他心裡一陣高興。
待志剛來到近前時,永生就像怕他馬上消逝似的,抓住他急切地問道: “你爺爺和奶奶哪去了?” “我就是來救爺爺和奶奶的呀!” 永生終于明白了:原來是——大堤決口的時候,志剛和翠花正在漫窪裡拔草剜菜。
聰明機靈的志剛見洪水峰高浪急來勢很猛,就把娘推到樹上去。
然後又遊水進村,來救爺爺奶奶和弟弟們。
半路上,碰見魏奶奶站在齊胸深的洪水中,正抱着一棵老榆樹哭天哭地,大罵白眼狼,志剛趕緊過去又把她救上了樹。
因為救魏奶奶耽誤了時間,所以直到這時才趕到家。
永生隻好問志勇和志堅: “你爺爺呐?” “爺爺把俺放進笸籮,又去找奶奶了。
” “奶奶哪去了?” “去漿洗衣裳了。
” “在哪裡?” “南灣崖上。
” “你二哥呢?” “不知道。
” 永生這裡問的那個“二哥”,是指的他的次子梁志強。
志剛見爹心神不安,就說: “爹,二弟會水,不礙事。
” 接着,永生吩咐志剛,遊着水,拖着笸籮,把志勇、志堅救出去;而後,他自己迎着洪峰揮臂斬浪,直奔南灣去了。
當他趕到南灣時,要不是灣崖上那棵歪歪脖子大柳樹,到哪裡去找南灣呀?梁永生踩着立水四下張望一陣,也沒望見門大爺和雒大娘。
于是,他就把身子靠到柳樹上,用手扳着樹枝,放開他那銅鐘般的喉嚨,向着這煙波浩渺的四周急命地呼喊起來: “門——大——爺!” “雒——大——娘!” 回答他的,是那風聲,濤聲,還有從遠方隐約傳來的孩子的哭叫聲。
突然,順流漂來一個煙袋荷包。
永生撈起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