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姓“窮”的人們
關燈
小
中
大
兒的心情進了院子,朝屋裡一望,見鍋台角上坐着一位肩挎獵槍的男人。
那人懷裡抱着個孩子,身後背着個孩子,身邊還站着個孩子。
雒大娘正幫助他解背孩子的帶子,顯然是想把那孩子解下來,好讓背孩子的人輕松輕松。
正在用搌布擦桌子的門大爺,見永生又領進三個逃難人,忙迎上來:“快,屋裡暖和暖和。
” 雒大娘也滿懷歉意地向這新來的客人打招呼: “快裡邊坐。
你看,俺這小房窄屋的,又這麼邋遢,你們别笑話,遷就着點吧!” 雒大娘說着,拿過雞毛撢子撢着闆凳上的浮土,又親切而熱情地說: “快坐下。
都跑蹅一天了,準累得夠嗆!” 這些逃難人,如今又冷又餓又渴又累,也都沒有精神說什麼客氣話了,隻說了句“打擾你了”,便各自坐下來。
梁永生一進屋,就注意上了那位抱孩子的背槍人。
經過一陣親親熱熱的攀談,永生才知道這位大哥叫秦海城,是泰安人。
那一帶因為大旱不雨,又鬧兵荒,所以才逼得這麼多的窮苦百姓離鄉背井去闖關東。
在攀談中,梁永生也把自己的苦難生涯告訴給秦大哥。
這麼一來,他倆談得更親熱了。
永生問: “秦大哥,你譜着到關東去幹啥營生?” “行圍打獵呗!旁的咱會幹啥?” “會這兩下子就不含糊!” “唉,一百下子咱九十八下子不會!要再不會這兩下子,指着啥吃飯哩?” 梁永生忽然看見秦大哥腳上的棉鞋已經很破了,心裡想:“闖關東這麼遠的路程,全仗憑兩隻腳呢!要是把腳凍壞了,怎麼趕路呀?”他想到這裡,就把翠花剛給他做上的那雙新棉鞋從腳上脫下來,向秦大哥說: “來,咱哥兒倆換一換!” “那哪行?” “能行!我看好了——咱倆的腳大小差不離。
” “不!我這鞋換不過……” “咋換過換不過呀!”永生一邊說一邊硬脫秦大哥的破棉鞋,“我不走遠路,咋着也好湊合;你要下關東,凍壞了腳了不得……”永生說到這裡時,已經把秦大哥的鞋穿在自己的腳上,又說:“秦大哥,你看,跗面不高不低,正合适兒!”說罷,又幫助秦大哥往腳上穿他的新棉鞋。
秦大哥那雙凍腫了的腳,乍穿上這雙新棉鞋,覺着連身上都暖煦煦的。
他直瞪着兩隻汪滿淚水的大眼,凝視着這雙可腳的新鞋,意味深長地說: “剛才用它換個窩頭都換不來,想不到倒換了雙新鞋!” “換窩頭?” “是這麼回事——”坐在小闆床子上的門大爺,跷起腳尖磕着煙灰,“方才,我到西頭去,正巧見他脫下棉鞋換窩頭。
喬福增舉起文明棍兒一撥拉,把棉鞋撥拉出老遠,惡狠狠地說:‘這破爛兒,白給也不要!’……” 門大爺說到這裡,梁永生又生氣,又擔心。
他擔心要出是非。
因為永生知道門大爺的脾氣——不論對啥事兒,也不管對方是啥人,他總是該着咋說就咋說,丁就是丁,卯就是卯,一口咬斷鐵釘子,話語從不留兩手。
因此,永生想:“這種場合叫門大爺趕上了,他準得要插話,要是一插話……”他想到這裡,忙問道:“以後怎麼樣了?” “門大叔一看急了。
”秦大哥接過來說,“他老人家湊上來,半急半惱連諷帶刺兒地說:‘俺那喬大老爺!你敢跟一個逃難的外鄉人耍脾氣,可給咱甯安寨增光不小哇!’看來那個喬财主也怵大叔這耿直脾氣兒,他假惺惺地笑着,佯裝沒聽出來。
然後,門大叔又刺了他一頓,就把我領到家來了。
” “這也怨你!”永生說,“怎麼能脫下棉鞋來換窩頭呢?” “唉,有啥法子!”秦大哥說,“除了它,還有啥?” “你用鞋換了窩頭,穿啥?” “唉,我又不傻不苶的,能為嘴不要腳嗎?”秦大哥說,“咱這大人,渴點餓點,怎麼也能忍能挨。
何況咱還是挨着三分餓長大的呢?”秦大哥指着正趴在他的懷裡吃餅子的孩子說,“可是他,啥也不知道,一餓了就知道哭,哭得我活像刀子剮心一樣……” 秦大哥說着,兩眼又汪滿了淚水。
梁永生望着正在吃餅子的孩子,心裡猛地一動,便悄默無聲地挾上一條口袋去借糧了。
梁永生跨出家門,在街上急急忙忙地走着。
可是,當他快要走到要去借糧的那個古槐下的院門口時,心裡又猶豫了。
他想:“咱和人家素無來往,今天猛孤丁地去向人家借糧,怎麼跟人家說呢?人家要是萬一說出個‘沒有’,那多沒意思?”他越想越怵頭,腳步慢下來。
當他走到門口時,望着那隻
那人懷裡抱着個孩子,身後背着個孩子,身邊還站着個孩子。
雒大娘正幫助他解背孩子的帶子,顯然是想把那孩子解下來,好讓背孩子的人輕松輕松。
正在用搌布擦桌子的門大爺,見永生又領進三個逃難人,忙迎上來:“快,屋裡暖和暖和。
” 雒大娘也滿懷歉意地向這新來的客人打招呼: “快裡邊坐。
你看,俺這小房窄屋的,又這麼邋遢,你們别笑話,遷就着點吧!” 雒大娘說着,拿過雞毛撢子撢着闆凳上的浮土,又親切而熱情地說: “快坐下。
都跑蹅一天了,準累得夠嗆!” 這些逃難人,如今又冷又餓又渴又累,也都沒有精神說什麼客氣話了,隻說了句“打擾你了”,便各自坐下來。
梁永生一進屋,就注意上了那位抱孩子的背槍人。
經過一陣親親熱熱的攀談,永生才知道這位大哥叫秦海城,是泰安人。
那一帶因為大旱不雨,又鬧兵荒,所以才逼得這麼多的窮苦百姓離鄉背井去闖關東。
在攀談中,梁永生也把自己的苦難生涯告訴給秦大哥。
這麼一來,他倆談得更親熱了。
永生問: “秦大哥,你譜着到關東去幹啥營生?” “行圍打獵呗!旁的咱會幹啥?” “會這兩下子就不含糊!” “唉,一百下子咱九十八下子不會!要再不會這兩下子,指着啥吃飯哩?” 梁永生忽然看見秦大哥腳上的棉鞋已經很破了,心裡想:“闖關東這麼遠的路程,全仗憑兩隻腳呢!要是把腳凍壞了,怎麼趕路呀?”他想到這裡,就把翠花剛給他做上的那雙新棉鞋從腳上脫下來,向秦大哥說: “來,咱哥兒倆換一換!” “那哪行?” “能行!我看好了——咱倆的腳大小差不離。
” “不!我這鞋換不過……” “咋換過換不過呀!”永生一邊說一邊硬脫秦大哥的破棉鞋,“我不走遠路,咋着也好湊合;你要下關東,凍壞了腳了不得……”永生說到這裡時,已經把秦大哥的鞋穿在自己的腳上,又說:“秦大哥,你看,跗面不高不低,正合适兒!”說罷,又幫助秦大哥往腳上穿他的新棉鞋。
秦大哥那雙凍腫了的腳,乍穿上這雙新棉鞋,覺着連身上都暖煦煦的。
他直瞪着兩隻汪滿淚水的大眼,凝視着這雙可腳的新鞋,意味深長地說: “剛才用它換個窩頭都換不來,想不到倒換了雙新鞋!” “換窩頭?” “是這麼回事——”坐在小闆床子上的門大爺,跷起腳尖磕着煙灰,“方才,我到西頭去,正巧見他脫下棉鞋換窩頭。
喬福增舉起文明棍兒一撥拉,把棉鞋撥拉出老遠,惡狠狠地說:‘這破爛兒,白給也不要!’……” 門大爺說到這裡,梁永生又生氣,又擔心。
他擔心要出是非。
因為永生知道門大爺的脾氣——不論對啥事兒,也不管對方是啥人,他總是該着咋說就咋說,丁就是丁,卯就是卯,一口咬斷鐵釘子,話語從不留兩手。
因此,永生想:“這種場合叫門大爺趕上了,他準得要插話,要是一插話……”他想到這裡,忙問道:“以後怎麼樣了?” “門大叔一看急了。
”秦大哥接過來說,“他老人家湊上來,半急半惱連諷帶刺兒地說:‘俺那喬大老爺!你敢跟一個逃難的外鄉人耍脾氣,可給咱甯安寨增光不小哇!’看來那個喬财主也怵大叔這耿直脾氣兒,他假惺惺地笑着,佯裝沒聽出來。
然後,門大叔又刺了他一頓,就把我領到家來了。
” “這也怨你!”永生說,“怎麼能脫下棉鞋來換窩頭呢?” “唉,有啥法子!”秦大哥說,“除了它,還有啥?” “你用鞋換了窩頭,穿啥?” “唉,我又不傻不苶的,能為嘴不要腳嗎?”秦大哥說,“咱這大人,渴點餓點,怎麼也能忍能挨。
何況咱還是挨着三分餓長大的呢?”秦大哥指着正趴在他的懷裡吃餅子的孩子說,“可是他,啥也不知道,一餓了就知道哭,哭得我活像刀子剮心一樣……” 秦大哥說着,兩眼又汪滿了淚水。
梁永生望着正在吃餅子的孩子,心裡猛地一動,便悄默無聲地挾上一條口袋去借糧了。
梁永生跨出家門,在街上急急忙忙地走着。
可是,當他快要走到要去借糧的那個古槐下的院門口時,心裡又猶豫了。
他想:“咱和人家素無來往,今天猛孤丁地去向人家借糧,怎麼跟人家說呢?人家要是萬一說出個‘沒有’,那多沒意思?”他越想越怵頭,腳步慢下來。
當他走到門口時,望着那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