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婚喜日
關燈
小
中
大
梁永生和楊翠花拜堂成親了。
這天,雨過天晴,風和日麗。
莊裡莊鄉,街坊鄰居,七老八少,大男小女,都跑到梁永生家來看新娘子了。
仨一夥,倆一幫,這個出來,那個進去,來來往往不斷溜。
在看熱鬧兒的人群中,婦女占多數。
她們指手畫腳,擠眉弄眼,品頭論足;時而嘁嘁喳喳喁喁私語,時而咭咭呱呱哄堂大笑。
有的笑得拍手打掌喜淚橫流,有的笑得捧着肚子前仰後合,簡直快把那屋頂掀起來了。
俗話真是實話,“三個女人一台戲”,半點不假。
楊翠花新來乍到,人生地疏,拘拘束束、端端正正坐在用花紙裱糊過的炕上,撲閃着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羞答答、怯生生地瞟着她身邊那一張張陌生而熱忱的面孔。
可是,每當她的視線和對方的視線碰了頭的時候,她又趕緊把眼睑一收回避開了。
手腳勤快的雒大娘,手裡拿着尚未緝完口兒的鞋幫子,忙着送迎來道喜的街坊鄰居,得空摸空地攮上兩針。
她剛把好說好笑的尤大嫂送出角門兒,絮絮叨叨的魏大嬸又來了。
尤大嫂一拍巴掌說: “你看俺那老嬸子喲!人家東頭西頭的都看罷了,你這隔一道牆的近鄰,怎麼才來呢?” “唉唉,甭提啦!吃了飯,刷鍋;刷了鍋,又喂豬;喂完豬,正想走,那兩隻蘆花雞又跟在腚後頭咕咕咕地直叫喚——這是叫我喂它呗。
我拌上雞食,剛要邁門檻子,又忽地想起來了,幹糧筐子還沒挂起來,我一走,雞刨鼠咬,貓啃狗叼,還不得給我糟蹋個一塌糊塗呀!……唉,你怎麼笑哇?裡裡外外一把手,一處不到也不行,想早早兒來,可出個門子活像那‘三上轎’,就是拔不出個腿來!” 魏大嬸喋喋不休地說到這裡,又問尤大嫂: “哎,他嫂子,永生娶的那媳婦,人品怎麼樣啊?” “嘿喲!好人兒哩!甭說咱這甯安寨,就連前後兩莊也算着,要論人品呐,她也得算個尖兒了!”尤大嫂眉飛色舞,比手畫腳地說,“身段是個細高挑兒,一行一動滿灑俐;一張瓜子形的赤紅臉兒,黑黪黪兒的,挺受端詳;兩隻火火爆爆的大眼睛,一條又粗又黑的長辮子——我親手給她梳成了像餅盤似的大盤頭……” “啥穿章兒呢?” “上身兒,穿的是她婆婆那件壓櫃底的靛藍色印花土布褂子;下身兒,穿上了我叫人家用小毛驢兒馱進這甯安寨時穿來的那條丹青褲,這麼七拼八湊地一配搭,倒也挺雅緻。
” “天生人家長得受紮挂呗!” “就是嘛!” 魏大嬸咯咯地笑着,走進了角門兒。
她一進院子就朝又在往外送客的雒大娘嚷道: “你可喜呀!我來給你道喜啦!” “大家都喜!”雒大娘滿面春風地說,“你大嬸成天誇咱永生有出息,得給他承攬個好媳婦,如今辦喜事了,你這當嬸子的不也喜嗎?” “喜呀!喜呀!” 魏大嬸說着笑着走進屋去。
這屋間量兒不大,橫着豎着都不過一庹多長。
平素裡,由于家三夥四的不多,再加雒大娘拾掇得挺闆生,所以間量小倒不怎麼顯眼兒。
如今,滿滿當當擠了一屋人,倒是看出窄綽來了。
雒大娘指着魏大嬸向翠花作了介紹。
翠花照例是些微一欠身兒,嫣然一笑,叫了聲“嬸子”。
也許是翠花剛剛死了母親的緣故吧,或是那苦難生活對翠花的心靈摧殘得太厲害了,這時候,不管人們說得多麼有哏,她那平平靜靜的臉上,過好大一陣,才漸漸泛起一層禮貌的笑意。
就是這一閃即逝的笑意,也始終未能掩蓋住她那潛伏着的憂郁的神色。
魏大嬸從懷裡掏出一把紅棗兒,一把栗子,向正然盤腿坐在炕上的翠花遞過去,笑盈盈地說: “他新嫂子呀,一丁點兒厭氣薄禮兒,算是你嬸子的個心意,甭論多少啦,收下吧……” 楊翠花不懂這一帶的風俗,高低不要。
抓緊這個空兒去和面的雒大娘可着了急,她紮撒着兩隻沾滿白面的手,慌忙湊過來向翠花說: “看你這孩子,這事兒哪有不要的?快收下……” 楊翠花表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說道: “俺不吃!” “不是叫你吃的!” “幹啥哩?” “甭問幹啥——聽大娘的沒錯兒!” 翠花無奈,隻好接過去,微微一笑,輕聲說: “謝謝嬸子。
” “揣在懷裡!” “幹啥?” “又問幹啥——叫你揣你就揣呗!當嬸子的還耍笑你?” 楊翠花隻好照辦了。
阖屋的人都笑起來。
人們一笑,翠花以為是在耍她,就
這天,雨過天晴,風和日麗。
莊裡莊鄉,街坊鄰居,七老八少,大男小女,都跑到梁永生家來看新娘子了。
仨一夥,倆一幫,這個出來,那個進去,來來往往不斷溜。
在看熱鬧兒的人群中,婦女占多數。
她們指手畫腳,擠眉弄眼,品頭論足;時而嘁嘁喳喳喁喁私語,時而咭咭呱呱哄堂大笑。
有的笑得拍手打掌喜淚橫流,有的笑得捧着肚子前仰後合,簡直快把那屋頂掀起來了。
俗話真是實話,“三個女人一台戲”,半點不假。
楊翠花新來乍到,人生地疏,拘拘束束、端端正正坐在用花紙裱糊過的炕上,撲閃着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羞答答、怯生生地瞟着她身邊那一張張陌生而熱忱的面孔。
可是,每當她的視線和對方的視線碰了頭的時候,她又趕緊把眼睑一收回避開了。
手腳勤快的雒大娘,手裡拿着尚未緝完口兒的鞋幫子,忙着送迎來道喜的街坊鄰居,得空摸空地攮上兩針。
她剛把好說好笑的尤大嫂送出角門兒,絮絮叨叨的魏大嬸又來了。
尤大嫂一拍巴掌說: “你看俺那老嬸子喲!人家東頭西頭的都看罷了,你這隔一道牆的近鄰,怎麼才來呢?” “唉唉,甭提啦!吃了飯,刷鍋;刷了鍋,又喂豬;喂完豬,正想走,那兩隻蘆花雞又跟在腚後頭咕咕咕地直叫喚——這是叫我喂它呗。
我拌上雞食,剛要邁門檻子,又忽地想起來了,幹糧筐子還沒挂起來,我一走,雞刨鼠咬,貓啃狗叼,還不得給我糟蹋個一塌糊塗呀!……唉,你怎麼笑哇?裡裡外外一把手,一處不到也不行,想早早兒來,可出個門子活像那‘三上轎’,就是拔不出個腿來!” 魏大嬸喋喋不休地說到這裡,又問尤大嫂: “哎,他嫂子,永生娶的那媳婦,人品怎麼樣啊?” “嘿喲!好人兒哩!甭說咱這甯安寨,就連前後兩莊也算着,要論人品呐,她也得算個尖兒了!”尤大嫂眉飛色舞,比手畫腳地說,“身段是個細高挑兒,一行一動滿灑俐;一張瓜子形的赤紅臉兒,黑黪黪兒的,挺受端詳;兩隻火火爆爆的大眼睛,一條又粗又黑的長辮子——我親手給她梳成了像餅盤似的大盤頭……” “啥穿章兒呢?” “上身兒,穿的是她婆婆那件壓櫃底的靛藍色印花土布褂子;下身兒,穿上了我叫人家用小毛驢兒馱進這甯安寨時穿來的那條丹青褲,這麼七拼八湊地一配搭,倒也挺雅緻。
” “天生人家長得受紮挂呗!” “就是嘛!” 魏大嬸咯咯地笑着,走進了角門兒。
她一進院子就朝又在往外送客的雒大娘嚷道: “你可喜呀!我來給你道喜啦!” “大家都喜!”雒大娘滿面春風地說,“你大嬸成天誇咱永生有出息,得給他承攬個好媳婦,如今辦喜事了,你這當嬸子的不也喜嗎?” “喜呀!喜呀!” 魏大嬸說着笑着走進屋去。
這屋間量兒不大,橫着豎着都不過一庹多長。
平素裡,由于家三夥四的不多,再加雒大娘拾掇得挺闆生,所以間量小倒不怎麼顯眼兒。
如今,滿滿當當擠了一屋人,倒是看出窄綽來了。
雒大娘指着魏大嬸向翠花作了介紹。
翠花照例是些微一欠身兒,嫣然一笑,叫了聲“嬸子”。
也許是翠花剛剛死了母親的緣故吧,或是那苦難生活對翠花的心靈摧殘得太厲害了,這時候,不管人們說得多麼有哏,她那平平靜靜的臉上,過好大一陣,才漸漸泛起一層禮貌的笑意。
就是這一閃即逝的笑意,也始終未能掩蓋住她那潛伏着的憂郁的神色。
魏大嬸從懷裡掏出一把紅棗兒,一把栗子,向正然盤腿坐在炕上的翠花遞過去,笑盈盈地說: “他新嫂子呀,一丁點兒厭氣薄禮兒,算是你嬸子的個心意,甭論多少啦,收下吧……” 楊翠花不懂這一帶的風俗,高低不要。
抓緊這個空兒去和面的雒大娘可着了急,她紮撒着兩隻沾滿白面的手,慌忙湊過來向翠花說: “看你這孩子,這事兒哪有不要的?快收下……” 楊翠花表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說道: “俺不吃!” “不是叫你吃的!” “幹啥哩?” “甭問幹啥——聽大娘的沒錯兒!” 翠花無奈,隻好接過去,微微一笑,輕聲說: “謝謝嬸子。
” “揣在懷裡!” “幹啥?” “又問幹啥——叫你揣你就揣呗!當嬸子的還耍笑你?” 楊翠花隻好照辦了。
阖屋的人都笑起來。
人們一笑,翠花以為是在耍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