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授刀傳藝
關燈
小
中
大
隻有火,隻有氣,但沒有一滴淚。
現在,他偎在了這位素不相識的窮老頭子的懷裡,内心又充滿受了委屈的孩子見到母親時的感情,兩眼的淚水止不住地湧出來了…… 一條黃土鋪地、綠草鑲邊的鄉村大道上,兩個披着晚霞的行人正一前一後地走着。
在後邊扛着一棵楊樹栽子的那位少年娃,緊走了幾步,趕上前邊那位挑着锢漏挑子的老人,以祈求的口吻說: “門大爺,我來挑幾步?” “永生啊,你還小哇!”門大爺倒了個肩說,“等你長大了,大爺肩上這副挑子是要交給你的……” 永生望着門大爺那虛弱的身軀正邁着艱辛的步子,心中一陣難過:“門大爺按說到了享受晚輩人供養的歲數了,可是,如今不光沒人供養他,隻因添上我這雙筷子,反倒加重了老人的負擔;現在他的病還沒好利索,又為生活而掙紮了……”永生越想心情越沉重,自己叮囑起自己來:“永生啊,你要好好跟着大爺學手藝,好早點把他肩上這副擔子卸下來!” 梁永生和門大爺來到了黃家鎮。
村頭上有個老君廟,廟台上有夥下棋的。
他們一見門大爺,老遠就招呼:“老門!快來呀,這裡眼看要将死了,等你這把高手來解圍哩!” 門大爺是個棋迷。
一提起下棋,他困也不困了,餓也不餓了,精神頭兒就上來了。
隻要一蹲下,輸了不服輸,赢了還想赢,不到天黑起不來,有啥要緊事也全忘了。
他和雒大娘結婚後,因為下棋耽擱瞎仗工夫,老兩口子也打過唧唧拌過嘴。
有時候,他覺得為下棋惹些氣生,想起來也挺後悔;可是,以後再見到下棋的,還總是要哈下腰扒扒眼兒,扒着扒着就支招兒,三支兩支又蹲到正座兒上了。
可是今天,人家這麼招呼他,他卻搖着頭說:“不來了!不來了!”說着,一步沒停走過去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心裡有了個梁永生。
自從梁永生進了他的家,他打心眼兒裡愛上了這個既聰明伶俐又老實巴交的窮孩子。
永生這孩子,隻要進了家門,放下筢子摸掃帚,又勤快,又颠實。
他跟着門大爺學手藝,給大爺打下手兒,又着真兒,又守攤兒。
眼時下,門大爺的心靈幾乎全被永生這個可心的孩子占領了,他正在用上畢生的精力,像修盆花剪果樹那樣栽培着這個長工的後代。
他們出了黃家鎮,沿着回家的道路走着。
散散落落的紙灰和沒有燒盡的紙錢兒,被風一吹,在道邊上飄飄轉轉,渲染着清明節特有的氣氛。
門大爺望着這種情景,像想起了什麼,他把挑子放在橋頭上,喘了口大氣,掏出别在腰帶上的那根沒安嘴子的煙袋來。
梁永生見大爺要在這裡打個腰站,就把楊樹栽子靠在桃子上,踩着綠茵茵的幼草爬上河堤。
被風吹皺的運河水,把層出不窮的波浪送到岸邊。
河邊的幼樹,經曆了冬日的風雪長得更清新,更茁壯,更可愛了。
永生這棵紮根于苦水的幼苗兒,正像幼樹一樣在生活的風雨中成長着。
過去,他在爹娘跟前的時候,很少考慮事兒。
現在,相隔才兩年,簡直快變成大人了。
一有點閑空,他就悄悄坐在一邊想心事,一想就是老大晌。
你看,今天他耷拉着腿坐在淺草茸茸的河堤上,凝視着一瀉千裡的運河水,心如脫缰之馬,又想起報仇的事來了。
“報仇”這個念頭,在永生的腦海裡已經遊蕩了二年了。
他一想起報仇,肚子裡的氣就滿了膛。
現在他心裡想着,直氣得又捶地皮又砸磚頭,并邊砸邊說: “砸你個白眼狼!砸你個疤瘌四!……” 永生的血淚家史和不幸遭遇,早跟門大爺講過。
今天門大爺在運河邊上歇腳,就是有意勾起永生那血淚的記憶,借以考察考察他報仇的決心。
方才,他見永生望着運河水出神,就猜出他又想起血仇來,便悄悄地來到了永生的身邊。
永生見有個淡淡的身影在晃動,仰頭一望,隻見門大爺正端着煙袋笑眯眯地瞅他。
這時,他又不好意思起來,漲紅着臉憨厚地笑了。
門大爺蹲下身子問永生: “你在想啥?” “想報仇的事!” “唉!算了吧!” “咋?” “仇人全是财主,人家有錢有勢,咱惹得起?” “漫說他是财主,就算他是皇上他二大爺,我也要跟他見個高低!”永生話沒落地,一拳把一塊半頭磚砸了個稀碎。
門大爺再也壓不住内心的高興,他那粗糙的大手落到永生的肩上:“好小子!不愧是咱窮人的後代!” 門大爺一誇獎,永生那彪彪愣愣虎虎勢勢的勁頭兒卻唰地消逝了,他又漲紅起臉低下頭去。
門大爺用從《三國演義》上跟諸葛亮學來的這種“激将法”,探清了永生決心報仇的實底兒,就暗自決定:我要把自己報仇的經驗傳給他。
門大爺本來姓“閏”,原籍是山西太原一帶。
他的爹,是個鐵匠,人窮志剛,好為人主持公道,常替窮人幫腔争理。
有一回,大财主朱玉祥逼死一個佃戶,還要霸占人家的妻子,門大爺的爹聽說後,操起鐵錘闖進朱家,指着朱玉祥憤憤不平地說:“你逼死人不償命,還要霸人家的妻子,該當何罪?你幹的這号傷天害理的缺德事兒,打譜兒怎麼了結?你要不當面向我交代清楚,這鐵錘就是你的對頭!”那狡詐的朱玉祥見閏鐵匠怒火千丈,又鐵錘在手,便恨在心裡,笑在面上,客客氣氣地說:“蒙君提醒,萬分承恩;此等不幸之事,皆乃下人所為;我朱某
現在,他偎在了這位素不相識的窮老頭子的懷裡,内心又充滿受了委屈的孩子見到母親時的感情,兩眼的淚水止不住地湧出來了…… 一條黃土鋪地、綠草鑲邊的鄉村大道上,兩個披着晚霞的行人正一前一後地走着。
在後邊扛着一棵楊樹栽子的那位少年娃,緊走了幾步,趕上前邊那位挑着锢漏挑子的老人,以祈求的口吻說: “門大爺,我來挑幾步?” “永生啊,你還小哇!”門大爺倒了個肩說,“等你長大了,大爺肩上這副挑子是要交給你的……” 永生望着門大爺那虛弱的身軀正邁着艱辛的步子,心中一陣難過:“門大爺按說到了享受晚輩人供養的歲數了,可是,如今不光沒人供養他,隻因添上我這雙筷子,反倒加重了老人的負擔;現在他的病還沒好利索,又為生活而掙紮了……”永生越想心情越沉重,自己叮囑起自己來:“永生啊,你要好好跟着大爺學手藝,好早點把他肩上這副擔子卸下來!” 梁永生和門大爺來到了黃家鎮。
村頭上有個老君廟,廟台上有夥下棋的。
他們一見門大爺,老遠就招呼:“老門!快來呀,這裡眼看要将死了,等你這把高手來解圍哩!” 門大爺是個棋迷。
一提起下棋,他困也不困了,餓也不餓了,精神頭兒就上來了。
隻要一蹲下,輸了不服輸,赢了還想赢,不到天黑起不來,有啥要緊事也全忘了。
他和雒大娘結婚後,因為下棋耽擱瞎仗工夫,老兩口子也打過唧唧拌過嘴。
有時候,他覺得為下棋惹些氣生,想起來也挺後悔;可是,以後再見到下棋的,還總是要哈下腰扒扒眼兒,扒着扒着就支招兒,三支兩支又蹲到正座兒上了。
可是今天,人家這麼招呼他,他卻搖着頭說:“不來了!不來了!”說着,一步沒停走過去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心裡有了個梁永生。
自從梁永生進了他的家,他打心眼兒裡愛上了這個既聰明伶俐又老實巴交的窮孩子。
永生這孩子,隻要進了家門,放下筢子摸掃帚,又勤快,又颠實。
他跟着門大爺學手藝,給大爺打下手兒,又着真兒,又守攤兒。
眼時下,門大爺的心靈幾乎全被永生這個可心的孩子占領了,他正在用上畢生的精力,像修盆花剪果樹那樣栽培着這個長工的後代。
他們出了黃家鎮,沿着回家的道路走着。
散散落落的紙灰和沒有燒盡的紙錢兒,被風一吹,在道邊上飄飄轉轉,渲染着清明節特有的氣氛。
門大爺望着這種情景,像想起了什麼,他把挑子放在橋頭上,喘了口大氣,掏出别在腰帶上的那根沒安嘴子的煙袋來。
梁永生見大爺要在這裡打個腰站,就把楊樹栽子靠在桃子上,踩着綠茵茵的幼草爬上河堤。
被風吹皺的運河水,把層出不窮的波浪送到岸邊。
河邊的幼樹,經曆了冬日的風雪長得更清新,更茁壯,更可愛了。
永生這棵紮根于苦水的幼苗兒,正像幼樹一樣在生活的風雨中成長着。
過去,他在爹娘跟前的時候,很少考慮事兒。
現在,相隔才兩年,簡直快變成大人了。
一有點閑空,他就悄悄坐在一邊想心事,一想就是老大晌。
你看,今天他耷拉着腿坐在淺草茸茸的河堤上,凝視着一瀉千裡的運河水,心如脫缰之馬,又想起報仇的事來了。
“報仇”這個念頭,在永生的腦海裡已經遊蕩了二年了。
他一想起報仇,肚子裡的氣就滿了膛。
現在他心裡想着,直氣得又捶地皮又砸磚頭,并邊砸邊說: “砸你個白眼狼!砸你個疤瘌四!……” 永生的血淚家史和不幸遭遇,早跟門大爺講過。
今天門大爺在運河邊上歇腳,就是有意勾起永生那血淚的記憶,借以考察考察他報仇的決心。
方才,他見永生望着運河水出神,就猜出他又想起血仇來,便悄悄地來到了永生的身邊。
永生見有個淡淡的身影在晃動,仰頭一望,隻見門大爺正端着煙袋笑眯眯地瞅他。
這時,他又不好意思起來,漲紅着臉憨厚地笑了。
門大爺蹲下身子問永生: “你在想啥?” “想報仇的事!” “唉!算了吧!” “咋?” “仇人全是财主,人家有錢有勢,咱惹得起?” “漫說他是财主,就算他是皇上他二大爺,我也要跟他見個高低!”永生話沒落地,一拳把一塊半頭磚砸了個稀碎。
門大爺再也壓不住内心的高興,他那粗糙的大手落到永生的肩上:“好小子!不愧是咱窮人的後代!” 門大爺一誇獎,永生那彪彪愣愣虎虎勢勢的勁頭兒卻唰地消逝了,他又漲紅起臉低下頭去。
門大爺用從《三國演義》上跟諸葛亮學來的這種“激将法”,探清了永生決心報仇的實底兒,就暗自決定:我要把自己報仇的經驗傳給他。
門大爺本來姓“閏”,原籍是山西太原一帶。
他的爹,是個鐵匠,人窮志剛,好為人主持公道,常替窮人幫腔争理。
有一回,大财主朱玉祥逼死一個佃戶,還要霸占人家的妻子,門大爺的爹聽說後,操起鐵錘闖進朱家,指着朱玉祥憤憤不平地說:“你逼死人不償命,還要霸人家的妻子,該當何罪?你幹的這号傷天害理的缺德事兒,打譜兒怎麼了結?你要不當面向我交代清楚,這鐵錘就是你的對頭!”那狡詐的朱玉祥見閏鐵匠怒火千丈,又鐵錘在手,便恨在心裡,笑在面上,客客氣氣地說:“蒙君提醒,萬分承恩;此等不幸之事,皆乃下人所為;我朱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