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什麼角色,待他因為過于年邁不能勝任時,那些早已看得爛熟的年輕喇嘛自然便可以挺身接替。

     “那麼,你們明天打算唱哪一個本子呢?”工委書記進一步問道。

     “在這裡,喏!就是這一本。

    ” 呷薩活佛從矮桌上拿起一個又窄又長的木刻戲本給蘇易看。

    活佛熱心地介紹說,這是不輕易出演的、頂好的、頂有名的一本戲。

    随便哪一個西藏人,你跟他談起這本戲,沒有一個不曉得的。

    更達寺自己的經驗也證明,這一本戲誠然在觀衆中享有特别的愛戴,隻是長了些,怕一時唱不到頭,不過可以挑選最精彩的一段來演出。

    因為戲本是用古文體刻寫的,蘇易的藏文程度很難對付,所以他請呷薩活佛簡單叙述一下這戲本中的故事。

     ……很早很早,不知多少年以前,一個相貌不凡的西藏王子轉世來了。

    他的名字叫松贊幹布[1],他即位後,就開始和漢人皇帝以禮交往——這是他以前任何一個西藏王子所沒有過的——而且,松贊幹布還娶了漢人皇帝的女兒做王後。

    親事由他的大臣卻祿東贊[2]受遣前往辦理。

    當卻祿東贊帶着聘禮到漢人皇帝宮殿時,有許多外國使者也正在請婚。

    這就難了!把女兒許給哪家王子呢?于是,皇帝取出一顆珠子來,這珠子上有一個曲曲彎彎的孔洞。

    他說,哪位使臣能用細線從這個洞裡穿過去,就答應跟哪家王子成婚,結果,除了卻祿東贊,随便哪一國的使臣也都束手無策——卻祿東贊是西藏人,再沒有誰能趕上西藏人的聰明呵——他把細線拴在螞蟻腿上,放在洞口,用氣一吹,螞蟻便拖着細線穿過了彎曲的孔洞。

    于是乎,漢人皇帝當下把女兒文成公主[3]許給了西藏王子。

     文成公主乘馬走了整整一年,才到達拉薩。

    松贊幹布親自迎出去三日的路程…… 蘇易對這段史話原是并不生疏的,雖然這和他過去做曆史教師時所讀過的史料不盡相符,但他倒很喜歡這個古老而富有傳奇性的藏族劇目的記述。

    他很高興,在告辭時還一再對活佛說,明天他一定要事先選定一個最好的位置來看喇嘛們表演。

     工委書記的探望使呷薩很快活——他很久很久以來不曾這樣快活過——好大一陣才比較平靜下來,準備重新開始誦經,但剛端起經文,又忽然改變主意,喊他的傭人去找管家來。

     寺廟總管是一個中年喇嘛,他來時,面孔帶着一股顯然的怒氣,看樣子是剛和人吵了架。

    但活佛并未留意管家的神色,隻簡單地吩咐道: “你拿出五封銀子——不!九封,你拿出九封銀子送到宗政府。

    就說是我捐給更達小學蓋房子用的。

    去吧!” 管家對這吩咐感到很突然,很奇怪。

    小學校修房子跟活佛有什麼相幹呢?為什麼要白白送人這麼多銀子呢?不過,既然活佛吩咐,那就沒有什麼話好回,隻管照數送去就是了。

    他施了禮,退出門去。

     “是你講過要買茶葉、鹽巴的嗎?”管家出了門,又返回來問活佛。

     “沒有!我不記得講過這話呀!”活佛納悶地回答。

     原來是這樣的:俄馬登登涅巴一早就到活佛這裡來探病。

    臨走時,他提醒活佛說,目前茶葉和鹽巴的行價很低,寺廟應當抓住時機,大量購買,存放起來,不然,等漲了價,後悔也來不及了。

    俄馬登登也知道,這類事根本不應當找活佛說的,難道他還過問寺廟裡的吃喝不成?可是他卻來找活佛了。

    不出所料,活佛隻冷淡地回答說,你跟總管說去。

    夠了!就這一句,對于俄馬登登已經足夠用了。

    他回頭找到寺廟管家便說,活佛講了,要趁着現在茶葉、鹽巴的好行情,多多買些,積存起來。

    并且,很省事,寺廟也不消費神到市上去采購,隻消把錢交給涅巴,他便會差人把代買的貨物送到寺廟來。

    管家并不是一個外行,這方面的消息并不比俄馬登登閉塞。

    寺廟裡也有幾個會手是專做鹽、茶生意的。

    他一聽就知道,這是俄馬登登來打寺廟的主意了。

    于是他回答說,寺廟積存的茶葉、鹽巴已經夠用十年的,要買也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但涅巴變了臉,說管家過于放肆,竟敢違背活佛的意思辦事。

    管家自然心中不服,但他在和涅巴理論時,未免就有點敢怒而不敢言,因為這是活佛的意思。

    現在呢,證實了!活佛并沒有講過這話。

    于是,管家回去後,差了一個人往宗政府去送銀子,他自己卻擺出理直氣壯的架勢找俄馬登登去了。

     4 格桑拉姆醒來——所說醒來,隻是因為早晨的陽光已經穿過窗幔,射進了她的幽暗的卧室,她不得不作為白天生活的開始而睜開眼睛。

    實際上,昨晚她通宵失眠,根本沒有睡着——格桑拉姆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放在枕邊的一份公文來看,仿佛這是誰剛剛才送來的,其實,這份不超過五行的公文,她昨天就已經讀過不止十遍了。

     格桑拉姆宗本: 明日上午十時于更達壩舉行通車典禮。

    請即通知你宗所屬單位、團體屆時前往參加為荷。

     到會人員應注意下列事項…… 工委會沒有像邀請呷薩和他的喇嘛們那樣登門邀請格桑拉姆,隻發來如上一份書信公文。

    這當然,因為她是宗本。

     格桑拉姆宗本知道,即使沒有她的通知,更達宗所屬單位、團體也不會不去參加盛典。

    但,至于宗本自己是不是要像公文上所寫的那樣屆時前往呢?直到現在她還沒有作出決定。

    格桑拉姆明白,如果去了,她在大會上将處于一種特定的地位。

    就是說,在公衆的觀念中,她将不會是作為一個看熱鬧的人,而将被認定是作為宗本、作為政府人員出席的。

    這對格桑拉姆是絕對不習慣的。

    她從來還不曾以宗本的身份在任何場合出現過,連宗政府成立那天她也不曾到場呢! 然而,格桑拉姆在嚴守習慣的同時,也不能不從另一方面考慮,就是說,從實際的一方面考慮問題。

    這樣,她便不可避免地要想到許多事情。

    當然,這些事也不是今晨才意識到,許久以前便反複地在腦子裡繞來繞去,早都把她擾昏了。

     ……當格桑拉姆正式接到宗本委任書時,她簡直手足無措了。

    她不顧自己的地位,竟到各大涅巴、頭人家中去奔走請教。

    他們的說法是不一的。

    有人對這事極為贊助;而有人則勸她沉着,最好是把這事置之度外。

    他們斷言說,漢人們雖然到更達來了,但是要不了太久就會要走的,像以往所有到西藏來的漢人一樣,在這裡紮不住腳跟。

    他們能舉出上百條理由來證明這一點,其中有一條對格桑拉姆說服力最大:想想看,成千上萬的漢人到這裡來了,可是能帶來的糧食卻很有限。

    要是住久了,吃什麼呢?西藏人沒有多少青稞可以給他們的。

    等肚子餓得不好受的時候,他們就會想起來,該走了。

     可是事情并不像這幾位天真的貴人所設想的那樣。

     格桑拉姆聽見了炮聲。

    遠遠的,但卻震撼着山谷和草地。

     随着開山炮聲的轟鳴,不知有多少人湧到更達來了。

    格桑拉姆從早到晚站在四樓平台上,凝神忘情地向壩子裡觀望。

    差巴們和牛場娃子們也都叫着,唱着,拿了家具前來做工。

    不幾天,壩子裡出現了一條大路,格桑拉姆從來沒有想見過會有這樣筆直的、寬闊的道路。

    于是,一串又一串的龐然大物像穿梭一般在路上來往奔馳了。

    這上邊載着人,載着各種各樣的東西,載得那樣多,那樣滿——難道糧食不能堆在上邊載來嗎? 随後,格桑拉姆很自然地開始去暗自分析近幾個月以來的情形。

    從她出任更達宗本之後,沒有到政府去過一次。

    當然,公事還得要辦的,于是便看見政府裡藏族的、漢族的幹部們絡繹不絕地出入于更達莊院。

    格桑拉姆冷靜地回想了一下,查對了一下。

    應當承認,近幾個月來,更達所發生的值得注意的事,她都得到了有關方面的彙報。

    較為重大的事務,她都參與了商議。

    她清楚地記得,有幾件民事的處理就是因為她的意見而有所變更了的。

    同時,凡目前宗政府所推行的大大小小的措施,也都是經過她的審慮,并且加以簽署的。

    格桑拉姆一想起由她親筆簽署的那些批件,自己都有些驚訝了。

    她忽然省悟道,她的私人客廳實際上早已充作宗本的辦公室了。

     但,反轉來,一想到莊院以内的情形,格桑拉姆立刻就鎖起了雙眉,閉起了眼睛,她有一種奇怪的、痛楚的感覺,覺得自己像一條置身于即将幹涸的死水中的魚。

    自從降澤工布去世後,這種痛楚的感覺沒有一天離開過她。

    她的下屬頭人們,不僅像以前那樣,公然顯露出對土司的怠慢與漠視,而且近來更得寸進尺,甚至并不掩飾他們的雄心。

    前些天,包括三個村莊的很大一片地産,就被一位頭人憑着不足為憑的曆史根據而占有了。

    簡直不敢想象,長此下去,再過若幹年,他們還會給土司留下什麼呢?格桑拉姆滿腹怨恨,歎息了一聲,不想了!想這些太寒心,太可怕。

    …… 似乎是為了擺脫糾纏不清的思想,格桑拉姆從墊子上起來了。

    她無所适從地扶着牆,在她的放大照相前面站了一陣,随後走近衣櫃,随手又以漫不經心的、也可以說是下意識的動作把并排的幾個衣櫃統統打開了。

    衣櫃雖然都從來上着鎖,但靠外邊卻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土——差不多十二年沒有打開過了呀!——裡邊發散出潮濕的黴氣。

    那五顔六色的一疊一疊的衣裙立即吸引住了格桑拉姆。

    她沒有伸手去觸動它們,隻是神往地一件一件認真觀賞。

    每一件衣裙,都足以引起她久遠的、歡悅而親切的回憶。

    而她對每件衣裙的懷念,又都貫注了辛酸悲切的感覺。

    格桑拉姆不自覺地抽出一件在出嫁的前兩天才趕做出來的桃紅色的綢長衫,領圈上一道細細的黑邊,是在母親反對之下她堅持鑲上去的。

    格桑拉姆将她昨夜和身躺卧的布衣脫去,換穿上這件長衫,還是很合身,不過顔色豔了些,現在穿來便欠妥了。

    她照原樣折好放回去,随手又抽出一條以綠色占主要成分的花裙。

    這是丈夫死的那年買的,她不願意再看,立即塞回原處。

    随又換到另一個衣櫃裡去挑揀,幾乎把幾個衣櫃都翻遍了,她差不多覺得穿哪件都好,但又覺得哪件也不合适。

    最後,隻好信手選定一套,穿将起來。

    好在所有的衣裙在制作時都經過再三考究,随便哪一身,都足以表現出主人的新鮮、莊重和富有。

     換好衣服,格桑拉姆便坐到梳妝桌前了。

    雖然這麼些年來她一直懶于裝扮,連辮子也常常是松脫的,但動起手來,仍然可以看到她兩隻手的驚人的熟練,看也不看,一小會兒便梳理已畢,并且精确地安插了每件首飾。

     當格桑拉姆完成了所有的步驟,探身向鏡子裡看去時,她幾乎要叫出聲來。

    這是我嗎?我原來還是這樣年輕的嗎?這一刻,格桑拉姆的心情完全回複到她做江瑪古修的年代了。

    她雙手把大鏡子高高舉起來,帶着驚異,對自己端詳了又端詳,看了又看。

     這時,女傭人在布幔外邊禀告道: “政府裡來了一個人。

    說是給你送薪金來的。

    ” 裡邊沒回答,傭人也沒有重複禀告,隻是在靜候。

    過了一會兒,格桑拉姆才以沉着的聲調隔着布幔答道: “知道了!” 按習慣,隻要女土司說:“知道了!”那就是表明她沒有非議。

    于是,女傭人從來者手裡接過了沉重的錢袋。

     女傭人撩開布幔,不禁愣在當門。

    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這女傭人是前五年才進莊院來的。

    她從未見過土司這樣的裝扮呢! “你是……要出門吧?”女傭人又驚又喜地問。

     格桑拉姆怔住了。

    女傭人的發問是一種提醒。

    她這才明确地意識到,原來她并非無意識地更換了服飾,修整了容貌。

    是的,她是要出門去的。

    于是她對女傭人點了點頭,随即吩咐道: “去!說給下邊,備馬!” 女傭人把錢袋扔下,興緻勃勃地轉身走了。

     格桑拉姆在鏡前對自己作了最後一次審視後,撩開布幔,走出了内室。

    當她通過陽台時,被兒子攔住了。

    丹夏正在玩弄一隻被拴着的小飛蟲,看見母親煥然一新地走出來,高興極了。

    他撲上去急切地問: “你要到哪兒去?到哪兒去?” “我……到外邊去。

    ” “我也去!走吧!我跟你一路去。

    ” “你不要去了。

    我出去走走就回來!” “我要去!我要去!”丹夏就勢往地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