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和人一樣曉事的戰馬——應時在他身旁卧倒了,并且曲轉脖頸用頭去推扶他。
他明白了,強持身體爬上馬背。
接着,它平地躍起,在敵人密集的射擊和蜂擁追趕中飛奔而去。
現在呢?它要被殺死了!無緣無故地被殺死。
并且連屍骨也将要被大火焚毀。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苗康用他的白淨的手不慌不忙地在馬脖根尋找靜脈血管的所在。
正在這時,葉海趕到了。
他不顧一切,沖到圈子裡邊去——病畜身邊用澆過汽油的幹柴枝圍成了一個圓圈——早已在驚慌不解的馬一見葉海,像找到依仗似地擺了擺尾巴便向他靠攏過來。
他一隻胳膊環抱住馬頭,另一隻手狠狠推開苗康,擺出一副十足的打架姿态,強硬、蠻橫地說: “做什麼!你想做什麼!” 苗康連連往後倒退,護着針管——他覺得葉海要把針管奪去,并且以求助的目光望望站長,還說了兩句什麼話,但聽不清,因為他差不多整個的臉都遮沒在又大又厚的雙層口罩裡。
陳子璜把葉海拉過來,以同情的然而是命令的口吻說: “讓開!這,已經決定了!” “誰決定的?誰?” “我!我決定的!”站長說。
葉海沒再說什麼,臉漲得通紅,脖頸上暴出青筋。
愣了片刻,他猛然背轉身,像被打倒了似地爬到柴堆上去,把頭埋在自己的雙臂中,顯然由于激動和傷心而肩頭微微顫動。
乘這機會,苗康上前兩步,以純熟的動作将針頭插入馬體。
于是,随着針管中石炭酸的漸漸減少,“十五号”的四腿慢慢軟癱,倒下去了! 從始至終站立在旁的倪慧聰沒有立刻離開,也沒有注意人們怎樣無言無語地燃起大火。
她以近似仇視的目光,久久地盯住獸醫的雙手——這雙手,在整個“最後處理”的過程中竟是那樣果決不疑,未曾有過絲毫的虛怯。
9 以往,總是由苗康擔任會議的主席,但今天他在會議上将處于另一種地位。
所以由團支書雷文竹擔任主持人。
這是支部擴大會。
除全體團員參加而外,還吸收了農業站其餘所有的青年同志,剛從衛生院出來的秋枝也應邀列席了。
有許多事項,秋枝是不能對自己作解釋的。
比如:開會以前,那些人為什麼要從口袋裡掏出錢來,集送給某一個人?大約請他代買東西吧?看來不像,當他們把錢交到他手中時,什麼托付的話也沒說——趁着人員齊全,小組長們在收團費呢。
又比如:為什麼女教師領着大家唱一支歌?因為高興嗎?看來不像,當他們唱歌的時候,規規矩矩站着不動呢!——這是青年團員之歌。
她看見許多人都舉起了手,于是自己也趕忙舉起來。
可是旁邊的人立刻對她說,秋枝,你不消舉的!這又是為什麼呢?既然大家都舉了,我也得舉呀——這是在表決是否允許一個候補團員轉正。
但,會議最重大的一個項目秋枝是明了的——給牲畜治病的“門巴”有了過失,人們對他生了氣,一定要他當着衆人的面來認錯。
很遺憾!苗康并沒有像同志們所期望的那樣,知錯認錯。
他在做檢讨時,态度雖然懇切,甚至沉痛,但那長篇大論的發言,讓人印象明确的不是由于他工作浮飄,疏于職守,因而給農業站帶來了什麼損害;相反,從他那婉轉曲折的言語之間,倒可以有系統地了解到他曾對農業站有過一些什麼不可抹煞的建樹。
因之,這番自我批評頓時激起了到會者的責難。
恰如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塊石頭,當即浪花四濺。
幾乎是所有人都同時喊出“報告”,請求發言。
雷文竹準許了那位剛剛成為正式團員的青年人。
“……我有這麼個感覺。
對不對大家說吧!我覺着苗康同志的話有點像吓唬人。
你說修了馬廄,這不假!誰都看得見,馬廄是修了。
可這是你一個人修的嗎?不是!壓根兒不是你一個人修的。
我們支部裡每一個團員都出過一份力。
伐木料的時候,差不多全農業站的人都上了手。
”他望了望大家繼續說,“就看在這兒坐着的人吧!一個挨一個數一數,誰沒有參加過修蓋馬廄呢!還有,你說到飼養管理有次序,說馬匹都編了号……” “提起編号的事——報告——提起編号的事,我對苗康同志還要補充點意見呢!”另一位青年團員插上說,“那天,我見兩匹牡馬在槽頭上幹架呢!又咬又踢。
我就問老飼養員:‘你為什麼不把它們弄開,偏偏要拴在一起呢?’他說了:‘你往它們身上看,一個燙着八号,一個燙着九号,沒法子!獸醫不許把号數弄亂哪!’我真是摸不透。
為什麼甯肯讓牲口打架都不肯錯亂号頭呢?我說完了!” 獸醫剛準備就牲畜編号的重要性作一些解釋,但這時,在對面的葉海卻冷丁向他提出一個看來是不着邊際的發問: “苗康同志!你能不能在支部會上講一講,那天你在河灣做什麼?” 苗康和悅地笑了笑,表示這“戲鬧”是不屑于作答的。
“講吧!”葉海認真地追問,“你就講一講吧!” “你想讓我講什麼呢?”苗康仍舊微笑着,仿佛這問題真的沒有使他難堪,“我們大家各自有事,都應當同樣盡力去工作。
至于完成任務以後,怎麼樣去開銷其餘的時間,那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不是說這個。
我是問,那天我跑去找你的時候,你正在河灣做什麼?” “怎麼的?難道我做了什麼犯罪的事!我說過了,每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開銷……” “行了!不要開銷了吧!再開銷就把農業站的牲口都開銷完了!”葉海氣鼓鼓地嚷道。
随又轉臉對大家說,“那天,小黃(葉海這樣稱呼他的馬)病得要死要活。
我跑到河灣去找他,你們說他在做什麼?釣魚!在釣魚呢!” 釣魚本來是平常事。
但從會場的反映來看,這卻像是聳人聽聞的奇談。
可不是嗎?現在,人們都恨不得把太陽拴死在樹梢上,而他,竟能在短促的、可貴的白天裡找得出這麼多“其餘的”時間。
現在,人們恨不得身上多長出幾雙手來,而他,竟能夠坐到河邊,用兩隻手握着釣竿…… 會場開始紊亂了。
三三兩兩,議論紛紛。
甚至于還有幾個團員不經許可便大聲地向獸醫發出責難。
獸醫本人也在這種哄哄的語聲中要求辯駁。
雷文竹把秩序加以整頓後,應允苗康發言。
“當然!我是獸醫,對于‘十五号’的死亡,我應當承擔責任。
這我方才已經檢讨到了。
不過,有些客觀情況,同志們是不是也需要适當考慮呢?不是推卸,的确!應當注意事實。
我們農業站的醫療設備大家都很清楚。
”他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先不講什麼重要器具吧!就像樟腦酒、松節油這類普通藥品我們也沒有,消毒用品也不全。
老實說,以往做過的幾次手術,都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條件下進行的。
說到鼻疽,也許同志們知道。
這種病在潛伏期是不容易察覺的。
需要使用瑪來因[8]才能檢驗出來。
是的,這不是種什麼貴重藥品,可是我們沒有,一點也沒有啊……” 假若倪慧聰不是坐在牆角裡,人們一定會看見她怎樣由于激憤而滿臉通紅。
僅僅在不多天以前,苗康還親口對她說道:“……至于畜病,用不着太擔心。
我幾乎每天都按時檢查。
一旦發現有什麼不好的征候,我會立時采取行動的!雖說我們農業站醫藥、器具各方面條件都很差……”現在呢!他卻又毫不費力地說出了一整套完全相反的話。
是的!他隻不過是會說,最多也是穿起白罩衣戴起口罩擺擺樣子給人看。
要是真的每天檢查口蹄,就算沒有瑪來因,也該發現點征候呀! 苗康又講了些什麼,倪慧聰根本沒能再聽進去,但她一直注視着他,注視着他的眼睛、神态以及每一個瑣細的動作。
他在講話時忽然咳嗽起來,并且接二連三向腳下吐了幾口痰——苗康素有這種習慣,隻不過倪慧聰是第一次發覺——這些使她感到異常厭惡。
林媛是會議記錄,但她什麼也沒有寫下來。
她費了不少工夫在調理桌上的蠟燭,但總是不能調理好。
燈芯亮了,可是緊跟着一陣“劈啪”作響,冒幾顆火星便又要熄滅。
起先以為是風吹,關了窗子仍然無濟于事。
原來這是一支外表精美而内中有假的、摻了水的蠟燭!于是林媛決然把它摔到一邊,換點了一盞使室内異樣光亮的煤油燈。
“至于葉海同志提到的事,是這樣!”獸醫退後一步,他仿佛不習慣這種過于明亮的燈光,“我不否認,那天下午是在河灣釣過魚。
不過,我并不是真想給自己弄盤煎魚吃。
釣上來幾條我都扔回到河裡去了。
可以告訴大家,我隻是想獨自在野外待待。
那幾天,為了一些私人的事,我自己的心情不太好……” 林媛本來決定一言不發,隻把寫在紙上的建議交給主席,但這時她委實不能忍耐了,于是出人意料地把筆往桌上一丢立起來說: “問題不在于你是不是想吃煎魚。
也不在于你的心情好或是不好,這都無所謂。
我們也不需要知道這些。
問題在于你是用什麼樣的态度去對待你自己應負的責任!剛才你講應當注意事實,這我同意!是應當注意。
事實比任何中聽的話都要可靠。
事實怎麼樣呢?事實證明你是在盡可能地欺騙自己,也欺騙别人。
你總是說沒有這,沒有那,舉手也是困難,擡腳也是困難。
這還用得着嚷?我們的困難是夠多的。
可請問你,一個青年團員,怎麼好意思去利用各種各樣的‘困難’修一道銅牆鐵壁來保護自己呢?”氣象員的神情嚴厲得不像她自己了,“講來講去一句話,你對待工作,對待别的方面也是同樣,你隻會耍花樣。
對不起!我這樣講當然不怎麼好聽。
我覺得,你站到陽光底下都映不出影子來!” “這不是批評!”苗康把頭一偏,以憤懑的語調說,“我希望能夠就事論事。
不希望誰費心編一串俏皮話來教訓人。
” “怎麼是俏皮話?難道這對你不合适?我認為……” “你認為那隻是你認為!”苗康更為憤怒了。
雷文竹擡起雙手制止了這種對口争辯,要求批評者和被批評者都能平心靜氣。
“好吧!如果這是俏皮話,我可以不再往下說。
我也不願意教訓人。
不過……”林媛随手把一張紙條交給主席,“我有這樣一個建議,請支部大會考慮!” 所有人的眼光立即集中到那張小紙條上去了。
雷文竹站起來,以冷靜的、認真的态度講道:“我建議支部大會撤換現任組織委員。
” 10 散會以後,夜已經很深了。
林媛回到氣象台,像剛剛走下火線的士兵那樣筋疲力盡地倒在鋪上。
她緊緊閉住眼睛,希望能夠立時睡去。
但這種努力是徒勞的,怎麼能夠睡着呢?她的心情差不多還像在會場上一樣紛亂、激動。
同時,依照習慣,不寫過日記也是不可能安心就寝的。
于是她爬起來點着燈。
翻開那個用了一年多的黑皮練習本寫道: 今晚的會議,是一個真正的團的會議。
從前我為什麼竟是那樣傻,那樣蠢呀? 他隻愛自己,除了自己他誰也不愛。
過去了的事就讓它像河水一樣流去好了! (林媛的日記從來就是這樣,頂多不超過十來八句話。
别人看來不大容易懂,甚至覺得欠通順。
但無論過後多久,她仍然能根據這些獨立的、不太連貫的句子去重溫曾經體現了自己不同情感的各式各樣的生活。
) 寫完日記,林媛覺得心情平靜多了。
但她仍然不能去睡。
她想起了擺在桌上的一疊學生們的“圖畫作業”。
這是必須今夜批閱的。
父親常跟她講:“當天的工作不應當推到明天!” “圖畫作業”還不算是正課。
前天,學校發給每個學生幾張“比布還厚的紙”和一支“奇怪的鉛筆”——用這一頭寫是紅顔色,用另一頭寫卻是藍顔色——果然,正像所預料的,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為了能領到“比布還要厚的紙”和“奇怪的鉛筆”,已經決定不再“坐闆凳”的孩子們又自動回到學校來了。
全部十九名,不!已經是二十三名了,全部二十三名學生差不多都畫了圖畫。
顯然,他們對于随心所欲地在紙上畫物件比練習寫字要起勁得多。
可是,幾乎全體學生還沒有一個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來——不論是藏文或是漢文——所以,每張畫的作者是誰,教師都不得而知,隻有在發畫卷的時候,要他們各自認取。
第一張是畫了一隻五指分列的手,林媛認為這是一個偷懶學生的作品。
顯而易見,他是把自己的小手按在紙上拓下來的。
不過,女教師還是用紅筆在卷子上打了一個圈。
第二張是畫了一頭四條腿的牲畜。
腦袋上長出兩隻角,滿身長毛。
根據尾巴來判斷,這是羊子而不是牦牛。
第三張畫最使林媛滿意:雖然輪子歪扭四棱沒能畫圓,雖然忘記了畫履帶,但這畢竟是一頭“獅子”。
煙筒裡還在冒着藍煙。
而且,“獅子”上還加了一個人,雖然這人的頭幾乎要占全身的一半,兩根棍子一般的胳臂是從脖頸上長出來的,但這畢竟是人,是雙手掌着輪盤的駕駛者。
林媛忘記了一切,她頗為興奮地、良久地觀賞着這幅畫,帶着驕傲的心情暗自贊許着這學生的天才:也許,若幹年之後,他會成為美術學院的高才生,成為畫家呢!于是她不假思索便打上了三個很大的圓圈。
她已告知學生們:要是我在你的紙上打一個紅圈,那就是你畫得好!打兩個,就是更好,打三個圓圈是頂好。
但林媛立刻又認定這學生不會成為畫家,而會成為很好的拖拉機手。
因為,她發覺駕駛者身旁注了一個字,起初她沒認出來,後來她猜到了,這是一個寫掉了兩筆的“我”字。
作者标明了:這個駕“獅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呀! 忽然有人敲門。
進來的是倪慧聰。
從搬到倉房去住以後,畜牧師幾乎沒有再來過氣象台。
故此,深夜來訪不僅使林媛感到十分意外,而且她自己也感到突然。
所以,一見面兩人都很窘。
“還沒睡嗎?” “沒有呢!我在看學生們的畫!你坐!” “他們可以畫畫嗎?” “還不錯呢!你看!” 于是,她們伏在燈前,開始一張又一張評閱圖畫作業,但誰的注意力也沒有集中在畫紙上。
她們實際上是借了動作的掩飾,在進行一種“無聲的談話”,并且,通過比語言更富表現力的目光的接觸,她們完全知道對方“說”了些什麼,也肯定對方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就這樣,許久以來相互規避的兩位女友挨近在一起“談着”“談着”,深為彼此的無聲的語句所感動。
圖畫看完了,視而不見地看完了。
“林媛,我來是想跟你商量點事呢!”倪慧聰終于說,“在倉房裡住有些不太方便。
隻有一把鑰匙,李月湘帶在身上。
她總是要鎖門,我一天不知得找她多少遍……” “還到我這裡來吧!” “可以嗎?我倒也是這樣想。
” “怎麼會不可以呢!”林媛的語氣不是應允,而是感激。
感激倪慧聰願意和她一起住,“你看,你的鋪我一直沒有拆掉。
我想,你一定還會跟我在一起住呢!一個人住,真把我寂寞死了!來吧!倪慧聰,以後不管到什麼時候,我們倆一直在一起住,要是我們倆一輩子在一起工作,那我們一輩子都在一起住。
好嗎?” “好的!我明天就搬回來。
” “幹嗎要明天?現在搬不好嗎?” “行!就搬!現在就搬!” 真的,她們當下就到庫房裡去,古裡古冬地拾掇着,把畜牧師的行李、用具弄到氣象台來。
鄰近的人多半被鬧醒了,他們驚奇地推開窗子;這兩個姑娘發瘋了嗎?為什麼黑更半夜像碼頭工人一樣搬運起東西來了呢?[1]支烏拉——支應差役。
[2]江古修——太太或貴婦。
[3]英帝國主義曾兩度派兵侵入西藏,第一次在1887年,第二次在1904年。
[4]代本——西藏軍隊編制單位,相當于團。
[5]鳳全——滿清駐藏幫辦大臣,赴拉薩途中為藏民截殺。
[6]巴塘——位于原西康省中南部。
[7]趙爾豐——原為道台,後為川滇邊務大臣,駐藏大臣。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統兵入藏。
返來時辛亥革命爆發,于成都被四川都督尹昌衡處死。
[8]瑪來因——藥液。
滴入牲畜眼中,可驗疾病。
他明白了,強持身體爬上馬背。
接着,它平地躍起,在敵人密集的射擊和蜂擁追趕中飛奔而去。
現在呢?它要被殺死了!無緣無故地被殺死。
并且連屍骨也将要被大火焚毀。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苗康用他的白淨的手不慌不忙地在馬脖根尋找靜脈血管的所在。
正在這時,葉海趕到了。
他不顧一切,沖到圈子裡邊去——病畜身邊用澆過汽油的幹柴枝圍成了一個圓圈——早已在驚慌不解的馬一見葉海,像找到依仗似地擺了擺尾巴便向他靠攏過來。
他一隻胳膊環抱住馬頭,另一隻手狠狠推開苗康,擺出一副十足的打架姿态,強硬、蠻橫地說: “做什麼!你想做什麼!” 苗康連連往後倒退,護着針管——他覺得葉海要把針管奪去,并且以求助的目光望望站長,還說了兩句什麼話,但聽不清,因為他差不多整個的臉都遮沒在又大又厚的雙層口罩裡。
陳子璜把葉海拉過來,以同情的然而是命令的口吻說: “讓開!這,已經決定了!” “誰決定的?誰?” “我!我決定的!”站長說。
葉海沒再說什麼,臉漲得通紅,脖頸上暴出青筋。
愣了片刻,他猛然背轉身,像被打倒了似地爬到柴堆上去,把頭埋在自己的雙臂中,顯然由于激動和傷心而肩頭微微顫動。
乘這機會,苗康上前兩步,以純熟的動作将針頭插入馬體。
于是,随着針管中石炭酸的漸漸減少,“十五号”的四腿慢慢軟癱,倒下去了! 從始至終站立在旁的倪慧聰沒有立刻離開,也沒有注意人們怎樣無言無語地燃起大火。
她以近似仇視的目光,久久地盯住獸醫的雙手——這雙手,在整個“最後處理”的過程中竟是那樣果決不疑,未曾有過絲毫的虛怯。
9 以往,總是由苗康擔任會議的主席,但今天他在會議上将處于另一種地位。
所以由團支書雷文竹擔任主持人。
這是支部擴大會。
除全體團員參加而外,還吸收了農業站其餘所有的青年同志,剛從衛生院出來的秋枝也應邀列席了。
有許多事項,秋枝是不能對自己作解釋的。
比如:開會以前,那些人為什麼要從口袋裡掏出錢來,集送給某一個人?大約請他代買東西吧?看來不像,當他們把錢交到他手中時,什麼托付的話也沒說——趁着人員齊全,小組長們在收團費呢。
又比如:為什麼女教師領着大家唱一支歌?因為高興嗎?看來不像,當他們唱歌的時候,規規矩矩站着不動呢!——這是青年團員之歌。
她看見許多人都舉起了手,于是自己也趕忙舉起來。
可是旁邊的人立刻對她說,秋枝,你不消舉的!這又是為什麼呢?既然大家都舉了,我也得舉呀——這是在表決是否允許一個候補團員轉正。
但,會議最重大的一個項目秋枝是明了的——給牲畜治病的“門巴”有了過失,人們對他生了氣,一定要他當着衆人的面來認錯。
很遺憾!苗康并沒有像同志們所期望的那樣,知錯認錯。
他在做檢讨時,态度雖然懇切,甚至沉痛,但那長篇大論的發言,讓人印象明确的不是由于他工作浮飄,疏于職守,因而給農業站帶來了什麼損害;相反,從他那婉轉曲折的言語之間,倒可以有系統地了解到他曾對農業站有過一些什麼不可抹煞的建樹。
因之,這番自我批評頓時激起了到會者的責難。
恰如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塊石頭,當即浪花四濺。
幾乎是所有人都同時喊出“報告”,請求發言。
雷文竹準許了那位剛剛成為正式團員的青年人。
“……我有這麼個感覺。
對不對大家說吧!我覺着苗康同志的話有點像吓唬人。
你說修了馬廄,這不假!誰都看得見,馬廄是修了。
可這是你一個人修的嗎?不是!壓根兒不是你一個人修的。
我們支部裡每一個團員都出過一份力。
伐木料的時候,差不多全農業站的人都上了手。
”他望了望大家繼續說,“就看在這兒坐着的人吧!一個挨一個數一數,誰沒有參加過修蓋馬廄呢!還有,你說到飼養管理有次序,說馬匹都編了号……” “提起編号的事——報告——提起編号的事,我對苗康同志還要補充點意見呢!”另一位青年團員插上說,“那天,我見兩匹牡馬在槽頭上幹架呢!又咬又踢。
我就問老飼養員:‘你為什麼不把它們弄開,偏偏要拴在一起呢?’他說了:‘你往它們身上看,一個燙着八号,一個燙着九号,沒法子!獸醫不許把号數弄亂哪!’我真是摸不透。
為什麼甯肯讓牲口打架都不肯錯亂号頭呢?我說完了!” 獸醫剛準備就牲畜編号的重要性作一些解釋,但這時,在對面的葉海卻冷丁向他提出一個看來是不着邊際的發問: “苗康同志!你能不能在支部會上講一講,那天你在河灣做什麼?” 苗康和悅地笑了笑,表示這“戲鬧”是不屑于作答的。
“講吧!”葉海認真地追問,“你就講一講吧!” “你想讓我講什麼呢?”苗康仍舊微笑着,仿佛這問題真的沒有使他難堪,“我們大家各自有事,都應當同樣盡力去工作。
至于完成任務以後,怎麼樣去開銷其餘的時間,那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不是說這個。
我是問,那天我跑去找你的時候,你正在河灣做什麼?” “怎麼的?難道我做了什麼犯罪的事!我說過了,每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開銷……” “行了!不要開銷了吧!再開銷就把農業站的牲口都開銷完了!”葉海氣鼓鼓地嚷道。
随又轉臉對大家說,“那天,小黃(葉海這樣稱呼他的馬)病得要死要活。
我跑到河灣去找他,你們說他在做什麼?釣魚!在釣魚呢!” 釣魚本來是平常事。
但從會場的反映來看,這卻像是聳人聽聞的奇談。
可不是嗎?現在,人們都恨不得把太陽拴死在樹梢上,而他,竟能在短促的、可貴的白天裡找得出這麼多“其餘的”時間。
現在,人們恨不得身上多長出幾雙手來,而他,竟能夠坐到河邊,用兩隻手握着釣竿…… 會場開始紊亂了。
三三兩兩,議論紛紛。
甚至于還有幾個團員不經許可便大聲地向獸醫發出責難。
獸醫本人也在這種哄哄的語聲中要求辯駁。
雷文竹把秩序加以整頓後,應允苗康發言。
“當然!我是獸醫,對于‘十五号’的死亡,我應當承擔責任。
這我方才已經檢讨到了。
不過,有些客觀情況,同志們是不是也需要适當考慮呢?不是推卸,的确!應當注意事實。
我們農業站的醫療設備大家都很清楚。
”他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先不講什麼重要器具吧!就像樟腦酒、松節油這類普通藥品我們也沒有,消毒用品也不全。
老實說,以往做過的幾次手術,都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條件下進行的。
說到鼻疽,也許同志們知道。
這種病在潛伏期是不容易察覺的。
需要使用瑪來因
是的,這不是種什麼貴重藥品,可是我們沒有,一點也沒有啊……” 假若倪慧聰不是坐在牆角裡,人們一定會看見她怎樣由于激憤而滿臉通紅。
僅僅在不多天以前,苗康還親口對她說道:“……至于畜病,用不着太擔心。
我幾乎每天都按時檢查。
一旦發現有什麼不好的征候,我會立時采取行動的!雖說我們農業站醫藥、器具各方面條件都很差……”現在呢!他卻又毫不費力地說出了一整套完全相反的話。
是的!他隻不過是會說,最多也是穿起白罩衣戴起口罩擺擺樣子給人看。
要是真的每天檢查口蹄,就算沒有瑪來因,也該發現點征候呀! 苗康又講了些什麼,倪慧聰根本沒能再聽進去,但她一直注視着他,注視着他的眼睛、神态以及每一個瑣細的動作。
他在講話時忽然咳嗽起來,并且接二連三向腳下吐了幾口痰——苗康素有這種習慣,隻不過倪慧聰是第一次發覺——這些使她感到異常厭惡。
林媛是會議記錄,但她什麼也沒有寫下來。
她費了不少工夫在調理桌上的蠟燭,但總是不能調理好。
燈芯亮了,可是緊跟着一陣“劈啪”作響,冒幾顆火星便又要熄滅。
起先以為是風吹,關了窗子仍然無濟于事。
原來這是一支外表精美而内中有假的、摻了水的蠟燭!于是林媛決然把它摔到一邊,換點了一盞使室内異樣光亮的煤油燈。
“至于葉海同志提到的事,是這樣!”獸醫退後一步,他仿佛不習慣這種過于明亮的燈光,“我不否認,那天下午是在河灣釣過魚。
不過,我并不是真想給自己弄盤煎魚吃。
釣上來幾條我都扔回到河裡去了。
可以告訴大家,我隻是想獨自在野外待待。
那幾天,為了一些私人的事,我自己的心情不太好……” 林媛本來決定一言不發,隻把寫在紙上的建議交給主席,但這時她委實不能忍耐了,于是出人意料地把筆往桌上一丢立起來說: “問題不在于你是不是想吃煎魚。
也不在于你的心情好或是不好,這都無所謂。
我們也不需要知道這些。
問題在于你是用什麼樣的态度去對待你自己應負的責任!剛才你講應當注意事實,這我同意!是應當注意。
事實比任何中聽的話都要可靠。
事實怎麼樣呢?事實證明你是在盡可能地欺騙自己,也欺騙别人。
你總是說沒有這,沒有那,舉手也是困難,擡腳也是困難。
這還用得着嚷?我們的困難是夠多的。
可請問你,一個青年團員,怎麼好意思去利用各種各樣的‘困難’修一道銅牆鐵壁來保護自己呢?”氣象員的神情嚴厲得不像她自己了,“講來講去一句話,你對待工作,對待别的方面也是同樣,你隻會耍花樣。
對不起!我這樣講當然不怎麼好聽。
我覺得,你站到陽光底下都映不出影子來!” “這不是批評!”苗康把頭一偏,以憤懑的語調說,“我希望能夠就事論事。
不希望誰費心編一串俏皮話來教訓人。
” “怎麼是俏皮話?難道這對你不合适?我認為……” “你認為那隻是你認為!”苗康更為憤怒了。
雷文竹擡起雙手制止了這種對口争辯,要求批評者和被批評者都能平心靜氣。
“好吧!如果這是俏皮話,我可以不再往下說。
我也不願意教訓人。
不過……”林媛随手把一張紙條交給主席,“我有這樣一個建議,請支部大會考慮!” 所有人的眼光立即集中到那張小紙條上去了。
雷文竹站起來,以冷靜的、認真的态度講道:“我建議支部大會撤換現任組織委員。
” 10 散會以後,夜已經很深了。
林媛回到氣象台,像剛剛走下火線的士兵那樣筋疲力盡地倒在鋪上。
她緊緊閉住眼睛,希望能夠立時睡去。
但這種努力是徒勞的,怎麼能夠睡着呢?她的心情差不多還像在會場上一樣紛亂、激動。
同時,依照習慣,不寫過日記也是不可能安心就寝的。
于是她爬起來點着燈。
翻開那個用了一年多的黑皮練習本寫道: 今晚的會議,是一個真正的團的會議。
從前我為什麼竟是那樣傻,那樣蠢呀? 他隻愛自己,除了自己他誰也不愛。
過去了的事就讓它像河水一樣流去好了! (林媛的日記從來就是這樣,頂多不超過十來八句話。
别人看來不大容易懂,甚至覺得欠通順。
但無論過後多久,她仍然能根據這些獨立的、不太連貫的句子去重溫曾經體現了自己不同情感的各式各樣的生活。
) 寫完日記,林媛覺得心情平靜多了。
但她仍然不能去睡。
她想起了擺在桌上的一疊學生們的“圖畫作業”。
這是必須今夜批閱的。
父親常跟她講:“當天的工作不應當推到明天!” “圖畫作業”還不算是正課。
前天,學校發給每個學生幾張“比布還厚的紙”和一支“奇怪的鉛筆”——用這一頭寫是紅顔色,用另一頭寫卻是藍顔色——果然,正像所預料的,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為了能領到“比布還要厚的紙”和“奇怪的鉛筆”,已經決定不再“坐闆凳”的孩子們又自動回到學校來了。
全部十九名,不!已經是二十三名了,全部二十三名學生差不多都畫了圖畫。
顯然,他們對于随心所欲地在紙上畫物件比練習寫字要起勁得多。
可是,幾乎全體學生還沒有一個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來——不論是藏文或是漢文——所以,每張畫的作者是誰,教師都不得而知,隻有在發畫卷的時候,要他們各自認取。
第一張是畫了一隻五指分列的手,林媛認為這是一個偷懶學生的作品。
顯而易見,他是把自己的小手按在紙上拓下來的。
不過,女教師還是用紅筆在卷子上打了一個圈。
第二張是畫了一頭四條腿的牲畜。
腦袋上長出兩隻角,滿身長毛。
根據尾巴來判斷,這是羊子而不是牦牛。
第三張畫最使林媛滿意:雖然輪子歪扭四棱沒能畫圓,雖然忘記了畫履帶,但這畢竟是一頭“獅子”。
煙筒裡還在冒着藍煙。
而且,“獅子”上還加了一個人,雖然這人的頭幾乎要占全身的一半,兩根棍子一般的胳臂是從脖頸上長出來的,但這畢竟是人,是雙手掌着輪盤的駕駛者。
林媛忘記了一切,她頗為興奮地、良久地觀賞着這幅畫,帶着驕傲的心情暗自贊許着這學生的天才:也許,若幹年之後,他會成為美術學院的高才生,成為畫家呢!于是她不假思索便打上了三個很大的圓圈。
她已告知學生們:要是我在你的紙上打一個紅圈,那就是你畫得好!打兩個,就是更好,打三個圓圈是頂好。
但林媛立刻又認定這學生不會成為畫家,而會成為很好的拖拉機手。
因為,她發覺駕駛者身旁注了一個字,起初她沒認出來,後來她猜到了,這是一個寫掉了兩筆的“我”字。
作者标明了:這個駕“獅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呀! 忽然有人敲門。
進來的是倪慧聰。
從搬到倉房去住以後,畜牧師幾乎沒有再來過氣象台。
故此,深夜來訪不僅使林媛感到十分意外,而且她自己也感到突然。
所以,一見面兩人都很窘。
“還沒睡嗎?” “沒有呢!我在看學生們的畫!你坐!” “他們可以畫畫嗎?” “還不錯呢!你看!” 于是,她們伏在燈前,開始一張又一張評閱圖畫作業,但誰的注意力也沒有集中在畫紙上。
她們實際上是借了動作的掩飾,在進行一種“無聲的談話”,并且,通過比語言更富表現力的目光的接觸,她們完全知道對方“說”了些什麼,也肯定對方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就這樣,許久以來相互規避的兩位女友挨近在一起“談着”“談着”,深為彼此的無聲的語句所感動。
圖畫看完了,視而不見地看完了。
“林媛,我來是想跟你商量點事呢!”倪慧聰終于說,“在倉房裡住有些不太方便。
隻有一把鑰匙,李月湘帶在身上。
她總是要鎖門,我一天不知得找她多少遍……” “還到我這裡來吧!” “可以嗎?我倒也是這樣想。
” “怎麼會不可以呢!”林媛的語氣不是應允,而是感激。
感激倪慧聰願意和她一起住,“你看,你的鋪我一直沒有拆掉。
我想,你一定還會跟我在一起住呢!一個人住,真把我寂寞死了!來吧!倪慧聰,以後不管到什麼時候,我們倆一直在一起住,要是我們倆一輩子在一起工作,那我們一輩子都在一起住。
好嗎?” “好的!我明天就搬回來。
” “幹嗎要明天?現在搬不好嗎?” “行!就搬!現在就搬!” 真的,她們當下就到庫房裡去,古裡古冬地拾掇着,把畜牧師的行李、用具弄到氣象台來。
鄰近的人多半被鬧醒了,他們驚奇地推開窗子;這兩個姑娘發瘋了嗎?為什麼黑更半夜像碼頭工人一樣搬運起東西來了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統兵入藏。
返來時辛亥革命爆發,于成都被四川都督尹昌衡處死。
滴入牲畜眼中,可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