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輕步走近教室,倚在門旁望着整個課堂。
學生們,有一些是坐得端端正正的,挺着胸脯,倒背着手,看來滿有一種軍人的尚武精神。
而另外一些則是斜七扭八地趴在不夠結實的小木桌上。
猛一看,課堂裡異常肅穆,沒有一點動亂現象。
可是,你留意桌子下邊吧!那裡并不平靜,不是這隻腳在踩踏那隻腳,就是那條腿在踢蹬這條腿。
就像浮遊在水面的一群小鴨子,表面上都是那麼穩重老實,但水下面的雙腳卻忙得厲害呢。
林媛背着身正在向黑闆上寫字。
俨然是一個莊重的教師啊!她高高擡起右臂,緊捏着自制的又粗又長的粉筆,為了讓學生能夠看清筆畫,她寫得很大很慢。
但,一個字還沒寫完,隻聽有人高聲叫道: “江古修!”[2]
所有的學生都向教室後角轉過臉來。
喊聲是降嘎發出的。
這是一個胖得幾乎眉眼不分的孩子。
他已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肮裡肮髒的臉上帶着冤屈和憤怒的神色。
林媛回過頭,望了望降嘎,随後十分不悅地向他走去。
看來她一定要給這學生什麼教訓了,但她到了降嘎跟前,卻臨時換了和氣的語調說: “你剛才怎麼喊來着?重來。
” 降嘎一愣,側目望了望同學們。
這時,他才想起林媛不知多少次鄭重其事地對學生們講過,誰也不許喊她“江古修”——真奇怪,對女人來說,這是最尊貴的稱呼,可是為什麼她聽見就像挨罵一樣不高興呢?——而現在,他又重複了這種錯誤。
于是他立刻用手背擦抹了一下拖出的鼻涕改正說: “老師!” 各處随即響起了吃吃的哄笑。
“好的,這才對!”女教師點點頭說,“你有什麼事?” “你瞧!”降嘎伸出一個血淋淋的指頭,一面告發和他共坐一條闆凳的小姑娘,“她把我的手割破了!” 林媛有些吃驚。
不過,見這孩子并沒有因為受傷而嚎哭,便很快恢複了鎮靜。
她沒說什麼,拉住他的手腕便到黑闆後邊去了。
那裡擺着一張小桌子。
林媛拉開抽屜,取出一個小鑷子,夾着藥棉,蘸了紅汞,在傷口上塗抹了一番,敷了磺胺粉,随後用一條紗布把受傷者的手指裹起來。
蘇易從旁望着這一切,他不禁暗暗對自己說:“她比我要難多了,我做教師的時候隻是教書。
可她現在還得兼做護士。
”的确,林媛是十分重視這種護士工作的。
因為她的學生們常常不是跌傷、碰傷,便是相互用什麼“武器”割刺得流血不止。
包紮完畢,女教師便轉來究問那個小姑娘。
這女孩子看來有八九歲,長得很好看——她那俊俏的小臉盤上又生了那麼一對令人見愛的、水靈靈的大眼睛——在所有學生當中,林媛頂喜歡這小姑娘(雖然她常常暗自忠告自己應當毫無分别地喜歡每個孩子)。
從做學生的第一天起,她便依照老師所說的,總是把臉洗得幹幹淨淨,衣服穿得齊齊整整。
并且,差不多天天都是她第一個到校。
每當林媛東跑西跑到各處去“拉”那些遲遲不來的學生時,這女孩子早已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可是,現在她忽然做了“兇手”。
林媛不能不以十分嚴厲的态度對她說: “你講講吧!為什麼你要用小刀割别人的手?” “不是!我沒有割他的手。
”小姑娘站起來——她沒有忘記跟老師講話的時候應當站起來——閃動着她那長長的、微微向上彎曲的睫毛申辯,“我沒有割,我的小刀在我的口袋裡裝着。
這個,就是裝在這個口袋裡。
他伸進手來,想把小刀掏走。
怎麼行呀!我削鉛筆得使喚小刀呢。
我不要他掏,他就奪。
我捉着刀把兒,他捉着刀刃。
一奪一奪……他的手就……就破了!” 林媛斷定,這女學生的話是實在的。
因為“原告”已經把頭耷拉下去,顯然沒有再作什麼辯駁的意思。
于是又轉臉問他: “是這樣不是?” 他不應聲,好像不是問他。
課堂裡起了一陣悄聲議論。
前排一個最小的男學生跪在凳子上高聲說: “是這樣。
老師!準是這樣!他總是拿别人的東西!” 女教師當即感到降嘎是那麼讨人厭。
她甚至要鄙棄地對他說:“你不是學生,你是小偷!”但她終于沒有講出口來。
孩子們還沒有聽說過“小偷”這個新鮮的詞兒。
如果做老師的這麼講了,學生們便會記在心裡,并且,會忘記這胖孩子姓甚名誰,而常常帶着滿意的語調喊他“小偷”的。
“幸虧沒有那樣講呀!”林媛自責自譴地想,一面挨近降嘎,微微彎下腰,以柔聲但又包含了應有的斥責口吻說: “往後可不許再這樣了!啊!你知道嗎?不作聲拿别人東西是最丢臉的!要是我這樣拿了人家的東西我就羞得不敢再見人了。
幹嗎要把手伸到别人口袋裡去呢!你要用小刀,可以好好地跟人借呀!‘讓我用一用你的小刀吧!’她一定會借給你的。
你說!”林媛轉身對小姑娘說,“他要借你的小刀使一陣兒,你借給他不?” “借給!” “你聽!她說借給你。
你也不用掏,也不用奪。
接過來就用,用過了就還給她!‘給,還你的小刀!’這樣,下一回你要用,還可以再跟她借。
你說呢!我講的對不對?” “……” “同學們!我講的可對?” “對!” “聽見沒有?大家都說對!”林媛托起降嘎的下巴,使他仰起臉來,“你說,‘我往後再也不拿别人的東西了!’好嗎?怎麼不出聲!你跟大家說,‘我往後再也不拿别人的東西了!哪怕一丁點小東西也不拿’……你說呀!” 為了滿足老師和同學們的要求,降嘎本來可以随口應承下來的,可是,他不會說謊。
就是說,在保證不拿别人一丁點小東西這件事上,他不完全相信自己,而他又明明知道,對于這種問題,是不能做否定回答的。
因此,他隻好頑強地保持着沉默。
然而老師卻一定要他回答,他開始感到不可開交地狼狽起來了。
就像是得到了信息一般,正巧這時降嘎的母親來了,“解救”了她的兒子。
這是一個和她兒子體格适得其反的、瘦高的女人。
她撩起圍裙,習慣地擦弄着雙手,以匆忙的步子從蘇易身邊閃過,走進教室。
她一進門便氣高聲厲地對兒子嚷道: “該死!你跑到這兒來做什麼?回去!” 降嘎看了看女教師,看了看同學們,把受傷的手抽回到袖筒裡去,帶着被“逮捕”的神情,順從地向母親走去。
“等一等!”林媛一壁說,一壁趕過去,“大嫂!你知道,降嘎是來念書的呀!你看,這麼多孩子,不都是來念書的嗎?” “念書?唔!念吧!叫他們念吧。
他可得回去!”女人把孩子拉過去,“他爸爸有病,躺在墊子上半個多月了!不錯,農業站是幫我們翻了地。
可我得照應病人,沒人弄水,沒人撿幹糞。
再說,牦牛也得要人去放呀!” “那……這麼吧!再過一會讓他回去,你沒看,”林媛指指黑闆,“正在上課呢!” 女人沒有弄明白林媛的話,因為她無法了解“上課”是什麼意思。
所以推着孩子的肩膀就要走,林媛着急地伸出兩臂。
“我說了,不能走!” “怎麼啦?”女人立即光火了,“這是誰的孩子?我的!是我的孩子。
我可不讓他吃了糌粑任什麼事都不做。
走!” “不!我是說,要等一等。
等一小會兒就讓他回去……”女教師一半生氣一半央求說。
“讓他走吧!”蘇易終于從門旁站了出來,“讓他走吧!” 林媛放開攔在當門的手臂,那女人拉着自己的兒子理直氣壯地走了。
随後又有幾個學生乘機從教師身旁溜了出去…… 4 怎樣才能使家長們不再從教室裡把學生奪走呢?蘇易沒有立即找到滿意的答案。
他和幾乎被氣哭了的女教師約定今晚在一起認真研究,現在他要到校舍建築工地去。
校舍是在一所建築物的廢墟上重新修蓋的。
當地老年人全都知道,這座建築物最早以前是清兵蓋起來的營盤,後來,國民黨軍隊又稍加修補做了自己的兵營。
為了趕工,在風雨中支撐了幾十年的殘牆斷壁現在又都被充分利用起來了。
所以,整個校舍的院牆顯著地分成了兩半:下一半是古舊的,上一半則是嶄新的。
建築者們都在忙碌:挑土,和泥,截闆,砌牆,打夯——勞動和着歌調的節拍進行——西藏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是不能不唱歌的。
工人當中,有一個顯然已經不适于再做這類活計的老頭子。
他深深向前探着肩,彎曲的兩腿吃力地支架着身體,但他雙手的動作卻并不比别人緩慢,這便是前幾天倒在陳子璜門口的那個老乞丐洛珠。
蘇易到這裡來主要就是為了看看他,跟他聊聊。
因為,老者被證明是一位四五十年以前享有過盛名的騎士,這就使曾作過曆史教師的蘇易更加注意。
書記用藏語和山民們打過招呼,随後,他一邊卷起袖子開始砌牆,(山民們頗為詫異,一個大“本布”為什麼能像真正的泥瓦匠一樣會幹活兒呢?)一邊和老人攀談起來。
老頭子雖然不斷地漲粗了脖頸幹咳,像牛一樣呼噜呼噜地喘氣,但他的耳朵卻沒有失效。
并且,他竟像說書的人那樣健談呢——倘若不是如此,便不會有人知道這個四處漫遊的老乞丐有過怎樣平常而又不凡的經曆了! “……跟英國人打仗嗎?嗯!打過的,這我記得很清楚。
我九歲的那一年,我父親就跟英國人打過仗。
等到我二十六歲的那一年[3]英國人又來了。
”老人不慌不忙道,“聽說英國離我們這地方很遠。
中間隔着很大很大的海,走十年都走不到呢!可是他們忽然間就來了!帶着槍,帶着炮。
就像野豬闖進林卡一樣……” 就是老人說到的這些不速之客們,宣稱他們是世界上頂頂“文明”的人。
他們要西藏人不必自驚自擾,盡管站在門口、路旁迎接他們好了!是的,西藏人“迎接”了他們,按照自己的風俗“迎接”了他們——從茂密的森林裡用不會落空的槍彈“迎接”他們;從陡立的峭壁上用無法躲閃的滾石“迎接”他們;從平壩草地上用捕獸的陷阱“迎接”他們;或者,幹脆訣别了自己的親人,拔出腰刀,像“貴賓們”希望的那樣:站在門口,站在路旁,去“迎接”他們…… 那時候,這位二十六歲的強壯的士兵,不僅在他們代本[4]裡盡人皆知,甚至在整個後藏都是聞名的。
他常常同了夥伴們橫槍躍馬去訪問英國兵的帳幕。
據說,有一夜,他不住氣刺死了整整一百個英國兵。
這數目,顯然是人們根據願望逐漸添加而成的。
實際上,當夜他隻完成了這個數目的十分之一。
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是因為來不及: “不行啊!我們不能在英國人的棚子裡停久。
要弄得很快,很利索。
我從來不用刀尖去刺他們,我總是這樣!”老乞丐把并住五指的右手在空中劈将下來,“可是,你知道,切斷一根脖頸多少得用點功夫。
他不是那麼心甘情願,不能讓你一下子就了事!” 雖然像這樣的獵手到處都有,雖然西藏人勇于付出性命——在後藏的一次戰役中,曾有四千多幾乎是赤手空拳的男女奮戰而死——但是,勝利者終于還是那些到别人土地上來的、裝備精良而富有戰争經驗的“文明人”。
他們既然戰勝了,當然就要取得戰勝者所要攫奪的一切,于是,許多重要的西藏城鎮“有憑有據”地變成了他們的商埠;于是,緊跟在軍隊後面的一串串的商業家、“探險家”們,大模大樣地在各處施展起他們的本領來了。
“可是,不管怎麼樣,”老人的昏花的兩眼異樣地閃爍着,仿佛又回到了他的當年,“我們西藏人沒有饒過他們,我們着着實實地打了他們!這誰都知道,連英國人也知道我的名字。
” 正因為英國人知道了他的名字,所以,洛珠不得不以“兇犯”的身份遠離家鄉,逃到西康來,在一所紅教寺廟裡做了喇嘛。
但是,沒過多久,已經削發的洛珠又不得不重新拿起了他的長槍和腰刀。
“……是我樂意跟别人使槍動刀?不是!可有什麼法子呢?事情總是這樣,逼得人沒有路走。
就是跟英國人打仗的第二年,滿清皇帝差了邊官鳳全[5]要到拉薩去。
他不騎馬,坐在轎子裡要人擡着走。
走到巴塘[6]忽然讓人殺了。
說是牛場上的人殺的。
你想,這怎能了結呢!皇帝當下就點派了一個本布,領着很多很多的兵來了。
這個大本布的名字叫趙爾豐[7],我們西藏人到什麼時候也忘記不了他。
要是小孩子哭得哄不住,你隻消說:‘趙爾豐來了!’他就乖乖地閉住嘴不敢再作聲。
” 關于趙爾豐怎樣借故發兵進藏,怎樣駭人聽聞地殺戮“番民”……所有這一切,蘇易在做曆史教師的時候已經知道了。
但書本給人的印象究竟是遙遠的。
現在,聽這位身經其事的老人的叙述,覺得格外真切。
洛珠講道:他所在的寺廟居高,并且築有很厚實的圍牆,所以人們都聚集到這裡來堅守。
滿清皇帝的兵雖多,還動用了五門大炮,但整整兩個半月都沒有能夠稱手。
為這事,趙爾豐的胡須和頭發全都變白了。
後來,因為水源長久地被斷絕,人們陷入了幹渴、昏迷的困境,幾乎無力再移動自己的身體,寺廟被攻破了…… “到底寺廟是什麼時候攻破的,我不知道。
”洛珠說,“我受了傷,死過去了。
等我醒過來的時候,見月亮很明,這是當天黑夜還是第二天黑夜我也弄不清。
四外,除了老鴉亂飛亂叫,什麼聲音也沒有。
地下滿是一片一片的水,哪裡是水,血!血呀!我就在血灘上爬着,翻開一個一個屍首去看:有差巴們,也有土司,頭人,也有喇嘛;有男人、女人,也有孩子。
我知道了,除了我,凡是守在寺廟上的人再沒有一個活着的了……” 洛珠一步一個血印爬到莊子上去。
别人用麝香給他治傷。
半年以後,傷好了,身體依然很強壯,但他卻變成了一個跛子,完全失掉了從前那種英俊的騎士的儀态。
他為了活下去,試着做過各種各樣的事,總是很難維持住一個人的起碼的生活。
以後,又到商隊裡去給人家牽駱駝。
走遍了前藏、後藏,也到過加爾各答,但他始終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漢。
後來,洛珠又流浪到西康來了。
這回他很走運,遇見一個有着羊群和十幾頭母牛的寡婦。
從各方面說,這無親無後的寡婦都很需要他。
雖然他已經不年輕,雖然他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但他畢竟是一個強壯的男人。
起先,她雇他做活。
沒幾天,他便搬進了她的帳篷。
過了不到三年——他四十四歲的時候——他們養了兒子,一個結實得像父親一樣的兒子。
“那麼,你的兒子呢?”蘇易問。
提到兒子,洛珠仿佛受了無形的一擊。
臉色立時陰暗下來,現出悲愁、痛苦的神情。
由于這種悲愁、痛苦的感覺,又引起一陣經久的、難堪的幹咳。
命運使這流浪漢變成了一個有家有業的牧人。
更重要的,他有了兒子。
不用說,他本來可以依靠親生兒子的奉養,舒心适意地度過晚年,用家庭的溫暖來補償幾十年來在艱難曆程中所受到的創傷。
但是,他沒想到,正在這過于衰邁了的晚年,他又變成了一個孤苦的流浪漢。
“前年年底,國民黨二十四軍從這裡退走。
他們搶啊!搶啊!不要命地搶啊!”老乞丐停住了工作,把拿在手裡的一塊舊磚頭摔到地上去,怒氣十足地說,“要不是我已經上了七十,我還要打他們,像打英國人一樣,像打趙爾豐一樣,着着實實打他們!明明是搶人,可他們還滿有理呢!說是要把往年拖欠的捐款一次收清。
你是曉得的,山裡人,要是讓人把積攢的一點錢搜去,把青稞、糌粑拿去,把馬和牦牛拉去,他們還能指靠什麼過下去!多少人家,就這麼眼瞧着給踢踏了!走散的走散,讨乞的讨乞。
我呢,也沒能脫過去。
裡裡外外,凡是值幾文錢的東西全給拿走了!他們搶完了就走也算。
不!他們不走。
走不了啊!你想想,他們弄了多少東西,連喇嘛廟的金頂也‘買’下來了。
他們到處抓烏拉去運送。
年輕人鑽山入洞地躲呀!藏呀!可你能全都躲得開嗎?我兒子就讓他們給拖走了……到今天,已經是二十五個月零九天了。
我總在找,找!總想能找見他,哪怕隻是看他一眼呢!可是,唔!别說什麼犯忌的話吧……不!我不怕,我不在乎這個。
我想,他多半是不在世上了,跟他阿媽一樣,‘走’到我前邊去喽!”…… 5 洛珠再不是一個孤老頭子了。
根據蘇易的建議,他已經正式被農業站收留。
自然,留下這樣過于衰邁的人,等于讓他在這裡養老。
可是,倘若農業站不肯收留他,讓他繼續流浪,那麼,這個曾經着着實實打過英國兵、打過趙爾豐的老騎士便很難再拖延多少時日了。
然而,
學生們,有一些是坐得端端正正的,挺着胸脯,倒背着手,看來滿有一種軍人的尚武精神。
而另外一些則是斜七扭八地趴在不夠結實的小木桌上。
猛一看,課堂裡異常肅穆,沒有一點動亂現象。
可是,你留意桌子下邊吧!那裡并不平靜,不是這隻腳在踩踏那隻腳,就是那條腿在踢蹬這條腿。
就像浮遊在水面的一群小鴨子,表面上都是那麼穩重老實,但水下面的雙腳卻忙得厲害呢。
林媛背着身正在向黑闆上寫字。
俨然是一個莊重的教師啊!她高高擡起右臂,緊捏着自制的又粗又長的粉筆,為了讓學生能夠看清筆畫,她寫得很大很慢。
但,一個字還沒寫完,隻聽有人高聲叫道: “江古修!”
喊聲是降嘎發出的。
這是一個胖得幾乎眉眼不分的孩子。
他已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肮裡肮髒的臉上帶着冤屈和憤怒的神色。
林媛回過頭,望了望降嘎,随後十分不悅地向他走去。
看來她一定要給這學生什麼教訓了,但她到了降嘎跟前,卻臨時換了和氣的語調說: “你剛才怎麼喊來着?重來。
” 降嘎一愣,側目望了望同學們。
這時,他才想起林媛不知多少次鄭重其事地對學生們講過,誰也不許喊她“江古修”——真奇怪,對女人來說,這是最尊貴的稱呼,可是為什麼她聽見就像挨罵一樣不高興呢?——而現在,他又重複了這種錯誤。
于是他立刻用手背擦抹了一下拖出的鼻涕改正說: “老師!” 各處随即響起了吃吃的哄笑。
“好的,這才對!”女教師點點頭說,“你有什麼事?” “你瞧!”降嘎伸出一個血淋淋的指頭,一面告發和他共坐一條闆凳的小姑娘,“她把我的手割破了!” 林媛有些吃驚。
不過,見這孩子并沒有因為受傷而嚎哭,便很快恢複了鎮靜。
她沒說什麼,拉住他的手腕便到黑闆後邊去了。
那裡擺着一張小桌子。
林媛拉開抽屜,取出一個小鑷子,夾着藥棉,蘸了紅汞,在傷口上塗抹了一番,敷了磺胺粉,随後用一條紗布把受傷者的手指裹起來。
蘇易從旁望着這一切,他不禁暗暗對自己說:“她比我要難多了,我做教師的時候隻是教書。
可她現在還得兼做護士。
”的确,林媛是十分重視這種護士工作的。
因為她的學生們常常不是跌傷、碰傷,便是相互用什麼“武器”割刺得流血不止。
包紮完畢,女教師便轉來究問那個小姑娘。
這女孩子看來有八九歲,長得很好看——她那俊俏的小臉盤上又生了那麼一對令人見愛的、水靈靈的大眼睛——在所有學生當中,林媛頂喜歡這小姑娘(雖然她常常暗自忠告自己應當毫無分别地喜歡每個孩子)。
從做學生的第一天起,她便依照老師所說的,總是把臉洗得幹幹淨淨,衣服穿得齊齊整整。
并且,差不多天天都是她第一個到校。
每當林媛東跑西跑到各處去“拉”那些遲遲不來的學生時,這女孩子早已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可是,現在她忽然做了“兇手”。
林媛不能不以十分嚴厲的态度對她說: “你講講吧!為什麼你要用小刀割别人的手?” “不是!我沒有割他的手。
”小姑娘站起來——她沒有忘記跟老師講話的時候應當站起來——閃動着她那長長的、微微向上彎曲的睫毛申辯,“我沒有割,我的小刀在我的口袋裡裝着。
這個,就是裝在這個口袋裡。
他伸進手來,想把小刀掏走。
怎麼行呀!我削鉛筆得使喚小刀呢。
我不要他掏,他就奪。
我捉着刀把兒,他捉着刀刃。
一奪一奪……他的手就……就破了!” 林媛斷定,這女學生的話是實在的。
因為“原告”已經把頭耷拉下去,顯然沒有再作什麼辯駁的意思。
于是又轉臉問他: “是這樣不是?” 他不應聲,好像不是問他。
課堂裡起了一陣悄聲議論。
前排一個最小的男學生跪在凳子上高聲說: “是這樣。
老師!準是這樣!他總是拿别人的東西!” 女教師當即感到降嘎是那麼讨人厭。
她甚至要鄙棄地對他說:“你不是學生,你是小偷!”但她終于沒有講出口來。
孩子們還沒有聽說過“小偷”這個新鮮的詞兒。
如果做老師的這麼講了,學生們便會記在心裡,并且,會忘記這胖孩子姓甚名誰,而常常帶着滿意的語調喊他“小偷”的。
“幸虧沒有那樣講呀!”林媛自責自譴地想,一面挨近降嘎,微微彎下腰,以柔聲但又包含了應有的斥責口吻說: “往後可不許再這樣了!啊!你知道嗎?不作聲拿别人東西是最丢臉的!要是我這樣拿了人家的東西我就羞得不敢再見人了。
幹嗎要把手伸到别人口袋裡去呢!你要用小刀,可以好好地跟人借呀!‘讓我用一用你的小刀吧!’她一定會借給你的。
你說!”林媛轉身對小姑娘說,“他要借你的小刀使一陣兒,你借給他不?” “借給!” “你聽!她說借給你。
你也不用掏,也不用奪。
接過來就用,用過了就還給她!‘給,還你的小刀!’這樣,下一回你要用,還可以再跟她借。
你說呢!我講的對不對?” “……” “同學們!我講的可對?” “對!” “聽見沒有?大家都說對!”林媛托起降嘎的下巴,使他仰起臉來,“你說,‘我往後再也不拿别人的東西了!’好嗎?怎麼不出聲!你跟大家說,‘我往後再也不拿别人的東西了!哪怕一丁點小東西也不拿’……你說呀!” 為了滿足老師和同學們的要求,降嘎本來可以随口應承下來的,可是,他不會說謊。
就是說,在保證不拿别人一丁點小東西這件事上,他不完全相信自己,而他又明明知道,對于這種問題,是不能做否定回答的。
因此,他隻好頑強地保持着沉默。
然而老師卻一定要他回答,他開始感到不可開交地狼狽起來了。
就像是得到了信息一般,正巧這時降嘎的母親來了,“解救”了她的兒子。
這是一個和她兒子體格适得其反的、瘦高的女人。
她撩起圍裙,習慣地擦弄着雙手,以匆忙的步子從蘇易身邊閃過,走進教室。
她一進門便氣高聲厲地對兒子嚷道: “該死!你跑到這兒來做什麼?回去!” 降嘎看了看女教師,看了看同學們,把受傷的手抽回到袖筒裡去,帶着被“逮捕”的神情,順從地向母親走去。
“等一等!”林媛一壁說,一壁趕過去,“大嫂!你知道,降嘎是來念書的呀!你看,這麼多孩子,不都是來念書的嗎?” “念書?唔!念吧!叫他們念吧。
他可得回去!”女人把孩子拉過去,“他爸爸有病,躺在墊子上半個多月了!不錯,農業站是幫我們翻了地。
可我得照應病人,沒人弄水,沒人撿幹糞。
再說,牦牛也得要人去放呀!” “那……這麼吧!再過一會讓他回去,你沒看,”林媛指指黑闆,“正在上課呢!” 女人沒有弄明白林媛的話,因為她無法了解“上課”是什麼意思。
所以推着孩子的肩膀就要走,林媛着急地伸出兩臂。
“我說了,不能走!” “怎麼啦?”女人立即光火了,“這是誰的孩子?我的!是我的孩子。
我可不讓他吃了糌粑任什麼事都不做。
走!” “不!我是說,要等一等。
等一小會兒就讓他回去……”女教師一半生氣一半央求說。
“讓他走吧!”蘇易終于從門旁站了出來,“讓他走吧!” 林媛放開攔在當門的手臂,那女人拉着自己的兒子理直氣壯地走了。
随後又有幾個學生乘機從教師身旁溜了出去…… 4 怎樣才能使家長們不再從教室裡把學生奪走呢?蘇易沒有立即找到滿意的答案。
他和幾乎被氣哭了的女教師約定今晚在一起認真研究,現在他要到校舍建築工地去。
校舍是在一所建築物的廢墟上重新修蓋的。
當地老年人全都知道,這座建築物最早以前是清兵蓋起來的營盤,後來,國民黨軍隊又稍加修補做了自己的兵營。
為了趕工,在風雨中支撐了幾十年的殘牆斷壁現在又都被充分利用起來了。
所以,整個校舍的院牆顯著地分成了兩半:下一半是古舊的,上一半則是嶄新的。
建築者們都在忙碌:挑土,和泥,截闆,砌牆,打夯——勞動和着歌調的節拍進行——西藏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是不能不唱歌的。
工人當中,有一個顯然已經不适于再做這類活計的老頭子。
他深深向前探着肩,彎曲的兩腿吃力地支架着身體,但他雙手的動作卻并不比别人緩慢,這便是前幾天倒在陳子璜門口的那個老乞丐洛珠。
蘇易到這裡來主要就是為了看看他,跟他聊聊。
因為,老者被證明是一位四五十年以前享有過盛名的騎士,這就使曾作過曆史教師的蘇易更加注意。
書記用藏語和山民們打過招呼,随後,他一邊卷起袖子開始砌牆,(山民們頗為詫異,一個大“本布”為什麼能像真正的泥瓦匠一樣會幹活兒呢?)一邊和老人攀談起來。
老頭子雖然不斷地漲粗了脖頸幹咳,像牛一樣呼噜呼噜地喘氣,但他的耳朵卻沒有失效。
并且,他竟像說書的人那樣健談呢——倘若不是如此,便不會有人知道這個四處漫遊的老乞丐有過怎樣平常而又不凡的經曆了! “……跟英國人打仗嗎?嗯!打過的,這我記得很清楚。
我九歲的那一年,我父親就跟英國人打過仗。
等到我二十六歲的那一年
”老人不慌不忙道,“聽說英國離我們這地方很遠。
中間隔着很大很大的海,走十年都走不到呢!可是他們忽然間就來了!帶着槍,帶着炮。
就像野豬闖進林卡一樣……” 就是老人說到的這些不速之客們,宣稱他們是世界上頂頂“文明”的人。
他們要西藏人不必自驚自擾,盡管站在門口、路旁迎接他們好了!是的,西藏人“迎接”了他們,按照自己的風俗“迎接”了他們——從茂密的森林裡用不會落空的槍彈“迎接”他們;從陡立的峭壁上用無法躲閃的滾石“迎接”他們;從平壩草地上用捕獸的陷阱“迎接”他們;或者,幹脆訣别了自己的親人,拔出腰刀,像“貴賓們”希望的那樣:站在門口,站在路旁,去“迎接”他們…… 那時候,這位二十六歲的強壯的士兵,不僅在他們代本
他常常同了夥伴們橫槍躍馬去訪問英國兵的帳幕。
據說,有一夜,他不住氣刺死了整整一百個英國兵。
這數目,顯然是人們根據願望逐漸添加而成的。
實際上,當夜他隻完成了這個數目的十分之一。
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是因為來不及: “不行啊!我們不能在英國人的棚子裡停久。
要弄得很快,很利索。
我從來不用刀尖去刺他們,我總是這樣!”老乞丐把并住五指的右手在空中劈将下來,“可是,你知道,切斷一根脖頸多少得用點功夫。
他不是那麼心甘情願,不能讓你一下子就了事!” 雖然像這樣的獵手到處都有,雖然西藏人勇于付出性命——在後藏的一次戰役中,曾有四千多幾乎是赤手空拳的男女奮戰而死——但是,勝利者終于還是那些到别人土地上來的、裝備精良而富有戰争經驗的“文明人”。
他們既然戰勝了,當然就要取得戰勝者所要攫奪的一切,于是,許多重要的西藏城鎮“有憑有據”地變成了他們的商埠;于是,緊跟在軍隊後面的一串串的商業家、“探險家”們,大模大樣地在各處施展起他們的本領來了。
“可是,不管怎麼樣,”老人的昏花的兩眼異樣地閃爍着,仿佛又回到了他的當年,“我們西藏人沒有饒過他們,我們着着實實地打了他們!這誰都知道,連英國人也知道我的名字。
” 正因為英國人知道了他的名字,所以,洛珠不得不以“兇犯”的身份遠離家鄉,逃到西康來,在一所紅教寺廟裡做了喇嘛。
但是,沒過多久,已經削發的洛珠又不得不重新拿起了他的長槍和腰刀。
“……是我樂意跟别人使槍動刀?不是!可有什麼法子呢?事情總是這樣,逼得人沒有路走。
就是跟英國人打仗的第二年,滿清皇帝差了邊官鳳全
他不騎馬,坐在轎子裡要人擡着走。
走到巴塘
說是牛場上的人殺的。
你想,這怎能了結呢!皇帝當下就點派了一個本布,領着很多很多的兵來了。
這個大本布的名字叫趙爾豐
要是小孩子哭得哄不住,你隻消說:‘趙爾豐來了!’他就乖乖地閉住嘴不敢再作聲。
” 關于趙爾豐怎樣借故發兵進藏,怎樣駭人聽聞地殺戮“番民”……所有這一切,蘇易在做曆史教師的時候已經知道了。
但書本給人的印象究竟是遙遠的。
現在,聽這位身經其事的老人的叙述,覺得格外真切。
洛珠講道:他所在的寺廟居高,并且築有很厚實的圍牆,所以人們都聚集到這裡來堅守。
滿清皇帝的兵雖多,還動用了五門大炮,但整整兩個半月都沒有能夠稱手。
為這事,趙爾豐的胡須和頭發全都變白了。
後來,因為水源長久地被斷絕,人們陷入了幹渴、昏迷的困境,幾乎無力再移動自己的身體,寺廟被攻破了…… “到底寺廟是什麼時候攻破的,我不知道。
”洛珠說,“我受了傷,死過去了。
等我醒過來的時候,見月亮很明,這是當天黑夜還是第二天黑夜我也弄不清。
四外,除了老鴉亂飛亂叫,什麼聲音也沒有。
地下滿是一片一片的水,哪裡是水,血!血呀!我就在血灘上爬着,翻開一個一個屍首去看:有差巴們,也有土司,頭人,也有喇嘛;有男人、女人,也有孩子。
我知道了,除了我,凡是守在寺廟上的人再沒有一個活着的了……” 洛珠一步一個血印爬到莊子上去。
别人用麝香給他治傷。
半年以後,傷好了,身體依然很強壯,但他卻變成了一個跛子,完全失掉了從前那種英俊的騎士的儀态。
他為了活下去,試着做過各種各樣的事,總是很難維持住一個人的起碼的生活。
以後,又到商隊裡去給人家牽駱駝。
走遍了前藏、後藏,也到過加爾各答,但他始終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漢。
後來,洛珠又流浪到西康來了。
這回他很走運,遇見一個有着羊群和十幾頭母牛的寡婦。
從各方面說,這無親無後的寡婦都很需要他。
雖然他已經不年輕,雖然他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但他畢竟是一個強壯的男人。
起先,她雇他做活。
沒幾天,他便搬進了她的帳篷。
過了不到三年——他四十四歲的時候——他們養了兒子,一個結實得像父親一樣的兒子。
“那麼,你的兒子呢?”蘇易問。
提到兒子,洛珠仿佛受了無形的一擊。
臉色立時陰暗下來,現出悲愁、痛苦的神情。
由于這種悲愁、痛苦的感覺,又引起一陣經久的、難堪的幹咳。
命運使這流浪漢變成了一個有家有業的牧人。
更重要的,他有了兒子。
不用說,他本來可以依靠親生兒子的奉養,舒心适意地度過晚年,用家庭的溫暖來補償幾十年來在艱難曆程中所受到的創傷。
但是,他沒想到,正在這過于衰邁了的晚年,他又變成了一個孤苦的流浪漢。
“前年年底,國民黨二十四軍從這裡退走。
他們搶啊!搶啊!不要命地搶啊!”老乞丐停住了工作,把拿在手裡的一塊舊磚頭摔到地上去,怒氣十足地說,“要不是我已經上了七十,我還要打他們,像打英國人一樣,像打趙爾豐一樣,着着實實打他們!明明是搶人,可他們還滿有理呢!說是要把往年拖欠的捐款一次收清。
你是曉得的,山裡人,要是讓人把積攢的一點錢搜去,把青稞、糌粑拿去,把馬和牦牛拉去,他們還能指靠什麼過下去!多少人家,就這麼眼瞧着給踢踏了!走散的走散,讨乞的讨乞。
我呢,也沒能脫過去。
裡裡外外,凡是值幾文錢的東西全給拿走了!他們搶完了就走也算。
不!他們不走。
走不了啊!你想想,他們弄了多少東西,連喇嘛廟的金頂也‘買’下來了。
他們到處抓烏拉去運送。
年輕人鑽山入洞地躲呀!藏呀!可你能全都躲得開嗎?我兒子就讓他們給拖走了……到今天,已經是二十五個月零九天了。
我總在找,找!總想能找見他,哪怕隻是看他一眼呢!可是,唔!别說什麼犯忌的話吧……不!我不怕,我不在乎這個。
我想,他多半是不在世上了,跟他阿媽一樣,‘走’到我前邊去喽!”…… 5 洛珠再不是一個孤老頭子了。
根據蘇易的建議,他已經正式被農業站收留。
自然,留下這樣過于衰邁的人,等于讓他在這裡養老。
可是,倘若農業站不肯收留他,讓他繼續流浪,那麼,這個曾經着着實實打過英國兵、打過趙爾豐的老騎士便很難再拖延多少時日了。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