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1 從農業站背後土包上,可以隔河望見更達土司的莊院。

    紅色的黃色的平頂樓房,高高低低,一層摞一層。

    四周築着一道不規則的圍牆,好像一座古老的山城。

    而土司本人的住宅卻鶴立雞群一般從“山城”之中突起,下寬上窄,宛如高聳的方形堡壘,下半部全是光光的牆壁,靠頂部才開了不多幾個槍眼似的小窗戶。

    看來,假定有誰企圖前往攻打,即使帶有炮隊也還是難以攻克的。

    這不僅因為“堡壘”的牆壁足有三公尺厚。

    而且,它是修築在陡峭的半坡之上——雖然草原上很容易找到風景秀麗的場地——它,對一面說,緊依着不能登臨的雪山;對其餘三面說,卻都是居高臨下。

    站在平頂上,可以遙望方圓五六十裡以内的河谷、草地、森林、村莊、牧場。

    就近之處,連一隻羊子的走動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

     方形“堡壘”内部,是寬敞的通天大院,正中,有一個三尺見方的“上馬台”。

    靠近樓梯口養了十幾條肥頭大耳的披毛狗。

    如果你想登樓,必須穿過狗群。

    每層樓都有許多小屋子,大半都空着,間或也住着幾個娃子、衛士、信差、背水的、牽馬的、洗羊毛的、做油果子的、殺牛的、熬酥油的或是别的什麼傭人。

    連接每層樓房的是壁陡的木梯和陰暗狹窄的走廊。

    如果兩個胖些的人在走廊裡相遇,須得有一個人回讓,否則便甚為為難了!所以,無論人們有什麼急要的事要見土司,也休想蜂擁而至,隻能排成一串,曲裡拐彎地通過走廊。

    往往由于看不見,還容易迷失路途。

     格桑拉姆住在第四層。

    沖着天井的四壁,全是淡色玻璃門窗,所以室内光線很充足。

    正中是她的客廳,地闆上鋪了薄薄的華麗的英國地毯,放了八張單人沙發。

    靠牆的條桌上,規規正正擺着兩套待客的器皿:如果客人喝酥油茶,便用那套刻紋的白銀杯盤;如果客人喝清茶,便用那套透亮的江西瓷杯盤。

    四根雕花方柱跟前都置有圓幾。

    每張茶幾上又置有一架交直流飛歌收音機。

    這倒不是主人想收聽什麼(根本沒有買幹電池),而是因為這種由印度進口的貨物式樣精巧美觀,更主要的是因為它的價格昂貴,所以才買來擺設的。

     向左進小門便是經堂,本來,裡邊是漆黑一團的。

    但因為點了上百盞的長明燈,所以能夠看見赤金的釋迦牟尼[1]塑像和高大的宗喀巴[2]泥雕,以及别的數目可觀的佛像。

    每尊佛像的肩頭手臂都搭着一條條雪白的哈達[3]…… 和經堂相對,便是挂着布幔的格桑拉姆的内室。

    陳設極為簡單,除去上了鎖的幾個櫥櫃之外,幾乎再沒有什麼大件東西了。

    牆上挂着幾幅彩色的美女畫像。

    格桑拉姆本來很不喜歡這些西洋人的樣子——她們隻在腰間纏了一絲細紗。

    可是,從她住進這個房間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動手去取掉。

    床——不!西藏人是不睡床的——隻是就地鋪了幾層墊子,上邊蓋着一條拉薩花毯。

    這個軟綿綿的舒适的鋪位,設在靠窗子的地方。

    冬天,不消起床,隻伸手拉開黑絨窗簾,早晨的太陽便可以曬到身上來。

     格桑拉姆半坐半躺斜依在墊子上,她的眼睛漫無目的地時而注視這裡時而注視那裡。

    忽然,她看見了挂在床頭的那張當年的放大照片。

    這是一個長睫毛大眼睛的風韻豔麗的青年婦人——她正以一種嘲諷的神氣沖她微笑着——格桑拉姆意識到這就是自己,連忙把眼光從照片上移開了。

    她回過頭,本想把梳妝桌上的鏡子拿起來,但立刻又決定不動它,她不願意看見自己——消瘦,憔悴,兩眼失神,嘴角下拖着,瑣細的皺紋像小蟲子一樣爬滿了眉頭…… 她的裝束也非常樸素,甚至顯得過于簡陋。

    穿一條醬色長布袍,上身披了件藍絨衣。

    兩條夾着紅繩的辮子,敷衍了事地盤在頭上,快要松脫了。

    腳上拖着睡覺前穿的便鞋。

    本來,她完全可以每隔三兩天便更換一套足以顯示自己新鮮和富有的異樣的盛裝。

    但她沒有這樣做。

    早先,由她自己費神置買的各色各樣珍貴的服飾,早已失掉了她的喜愛,十二年以來,她幾乎沒有再用鑰匙去開過靠牆的那些衣櫃了。

     外邊,時起時落地傳來一種遙遠的卻震撼着山谷的聲響,“噗噗嘭嘭……”像一個看不見的巨人,剛從長眠中醒來,連連咳嗽着,打着噴嚏,想要翻身站起來。

    這兩天,總在響着這種神秘的聲音。

    是什麼呢?格桑拉姆想到“堡壘”頂上去望望,但她走到客廳卻又忽然改變了主意,返回卧室,緊緊把門關上,又歪到墊子上去了。

    并不是從今天起,很久之前就是這樣,無論發生什麼事,她都不願意知道,不願意過問,一切聲音她都不願聽見。

    本來,經堂裡專門雇請了兩個有道的喇嘛,長年累月為土司的家人們誦經。

    但格桑拉姆讨厭日夜不息的低沉的哼哼之聲,所以他們被趕到樓下家廟中繼續堅持這種不可從簡的職務去了。

    不僅如此,格桑拉姆時時都在力圖使自己的頭腦停止活動。

    她覺得,最好是能夠沒有知覺地活着,她不願意想起任何事物。

    可是,無論如何做不到,不管她睜着眼或是合上眼,總不可逃避地要這樣想那樣想…… 她最容易帶着依戀的心情回憶自己做江瑪古修[4]的那些年代。

    多麼叫人難忘啊!那時候,她是不知憂慮,無拘無束,歡樂的,傲慢的。

    如果願意,她可以任性,放蕩……許多貴族小姐嫉恨她的容貌,相互串通,跟她疏遠,企圖使她陷于孤立,使她愁苦。

    但她毫不在乎,她故意去跟她們交往,跟她們親熱。

    尤其是當她們的父親們為了什麼而聚會行宴的時候,她總要拉着一幫江瑪古修在公衆面前出現,好把她們比得無地自容。

    不少有體面的男人都膽怯地或是直截了當地跟她靠近。

    但她拒絕和他們眉目傳情。

    她看不起他們,她懷着自得,戲弄着他們…… 忽然,所有這些如夢如醉的憶景在一刻之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

    因為,格桑拉姆頭一偏,隔着玻璃窗看見了丹夏——她的兒子。

    更達土司的惟一真正的繼承者——他趴在陽台欄杆上,用一條長繩拴住自己的小皮靴,然後,牽住繩頭,通過三層樓房直垂到院子裡去騷擾那隻熟睡的老黃狗,使它由于不得安生而狺狺吠叫起來。

     丹夏常常幻想着跑到野外去,跑到莊子裡去,或是跑到牧場上去,尋找和他年紀相當的夥伴,扔石頭,捏泥人,或是打架都好,可是始終不能如意。

    他不可能輕易被準許離開“堡壘”。

    即使他可以随意外出,而人們,哪怕是稍稍懂事的孩子,看見了“贊普”[5]也絕不會近前和他玩耍。

    隻會帶着景仰而畏懼的神情匆匆避去。

    所以,丹夏慢慢也就把那些美妙的幻想打消,而安于這個窄窄的陽台了。

    按說,在這空無一物的地方,他能鑽研出挑逗老黃狗這種有趣的遊戲,不能不算是聰明伶俐。

    但,現在格桑拉姆看見自己的獨生子,照例又生厭起來。

    覺得他是那樣傻,那樣蠢,那樣不中用!不過,她也照例很快又冷靜下來。

    兒子,這是自己的兒子啊!為什麼要恨他?如果要恨他的話,隻能恨他長得太慢了,直到今年他才十四歲…… 孤兒寡婦特有的自憐自惜的感覺又緊緊抓住了格桑拉姆。

    她覺得世上再沒有人比她們母子倆所承擔的痛苦更重了。

    她不由得又怨恨起丈夫降澤工布。

    他不适時宜地升天去了,全然不顧浩大難理的家業、二十六歲的妻子和剛滿兩歲的幼子。

    接着,格桑拉姆又不可避免地追憶起一樁樁使她痛心和惱恨的事來。

    久遠的先不去提它。

    上月,她的壽誕喜慶之日,有幾個涅巴[6]就沒有來,連他們的女人們也沒有來。

    土司的生辰年月他們誰都清清楚楚,可是他們就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先前,降澤工布在位的時候,每隔十天,他們總要到這個客廳來聚集,問問有什麼事務要辦理。

    而且,禮貌周全,毫不疏忽。

    可是現在,他們好像已經記不得土司家的大門是朝哪面開着的了。

    不錯,他們的先人為土司出過力,流過血,甚至是屢立戰功的元老。

    不過,你們自己也想想吧!是誰封給了你們莊園和科巴[7],是誰使你們世世代代身名顯貴呢? 想到這,格桑拉姆心中又在暗暗感激俄馬登登。

    他是涅巴當中惟一沒有故意忘掉土司存在的一個人。

    他像早先一樣熱忱地、忠實地、總是精神百倍地在履行自己的義務。

    十二年以來,他獨當一面,為女土司照料着一切…… 仿佛和格桑拉姆的念頭相呼應,正巧這時候一個娃子在門外低聲通報說: “俄馬登登涅巴要見!” 女土司沒應聲,這就是說,她準予接見。

     俄馬登登矮而肥胖,一件紫咔叽長夾袍,勉強地罩着他那臃腫的身體。

    然而,他的腦袋卻小得過分,所以,當他沉着地從陽台上走來時,很像一口大鐘在移動。

    他的脖頸,不!他沒有脖頸,代替脖頸的是一個鼓鼓的大肉瘤,像是多餘長出來的另一個沒有五官的腦袋。

    當然,人們看來,這未免有失一個涅巴的體面。

    不過,俄馬登登本人卻絲毫沒有這類感覺,這有什麼?它既不妨礙吃飯,又不妨礙喝水,也不影響他合理合法地占有四個姿色非常的女人。

     俄馬登登站在客廳等候接見,可是土司卻在裡邊喚他,他隻好輕輕揭開布幔,走進内室。

    領受賜坐之後,他便殷勤地發出一連串的問候——近幾天覺睡得怎樣?胃口如何?要不要騎馬到樹林裡到河邊去遊遊,附帶也察看察看莊園。

     格桑拉姆覺得對方的話語中帶有憐憫的意味,這使她很不自在。

    站在這樣的地位難道還需要、還能允許别人來對她發慈悲嗎?同時,她看出涅巴也不是專為問候而來的,所以,她幾乎沒有作什麼回答便反問道: “有什麼事?” “沒有什麼緊要的事,你看見‘獅子’了嗎?”涅巴又問——因為匈牙利拖拉機水箱前方畫有一頭彩色的雄獅,所以當地人就把它尊稱為“獅子”了。

     格桑拉姆莫名其妙地擡起眼來。

     “唔!這麼說你是沒看見。

    我可看見了!前天,我從東谷回來路過草壩的時候看見了。

    ”涅巴做着手勢開始講述:“鐵呀!全是鐵鑄成的。

    比駱駝還高,是兩條寬鐵闆,像鍊子一樣拖帶着往前走。

    能自己拐彎,也能倒退。

    隻要一走動就‘空!空空!’地吼叫。

    站在旁邊耳朵都要震得發痛。

    一吼叫,上邊的鐵筒裡就像喘氣一樣往外冒煙……” 格桑拉姆把涅巴所描述的這個“怪物”和自己近兩天聽到的那種震蕩山谷的神秘的聲音聯系起來想象着。

     “有一個當兵的人,坐在‘獅子’上,掌管進退轉彎。

    還有一個當兵的人坐在後邊犁架上,掌管犁刀。

    你知道這‘獅子’有多大的力氣呀!犁架子下邊挂着五把大圓刀。

    一趟犁過去足有這塊地毯這麼寬……” 俄馬登登所說的兩個當兵的人,是機耕隊長朱漢才和他的助手葉海。

    拖拉機的第一次開行,在他們看來是隆重不過的事,所以才特意把妥為保藏着的軍裝穿了出來——雖然他們的軍裝早已是褪了色的。

     俄馬涅巴企圖把自己的見聞詳盡地傳達給女土司,好引起她的重視。

    但由于他當時實際上是站在遠處觀望的,所以還不能逼真地描述出來。

     那天,得知了訊息的山民們差不多全都到壩子來了。

     拖拉機像一艘在陌生海洋中試航的戰艦,沉沉地緩緩地從一望無垠的草原上駛過。

    五铧犁深深地插入從來沒有接觸過犁刀的土地,掀起了黑黑的帶沙的泥土,宛如船艦過後所帶起的波浪。

    這泥土,發散出一股新鮮的、又腥又香的氣息。

    這泥土,把一切雜亂的枯草覆蓋了,掩埋了!成群的烏鴉從空中并翅飛下,在犁溝裡捕啄剛剛被翻出來的不知睡眠了多久的土蟲。

     山民們——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像被一根根看不見的長線牽扯着,跟随在“獅子”背後,走着,跑着,叫着。

    他們鄭重地跪下去,把潮濕的、從來沒有被陽光照曬過的泥土抓到手心裡,然後又讓它慢慢地從指縫間漏下去…… 這一切,俄馬登登是沒有看見的。

    不過另外的一些情形他卻從遠處留意到了。

     “有一個姑娘,許就是那個老斯朗翁堆的小女子吧!她也坐在‘獅子’上。

    就像她也能在那裡做點什麼似的。

    ”俄馬登登繼而陳述道。

    不住地切弄着他手中的一串珠子。

    旋即,他的神情語氣變得越發嚴肅和沉重起來:“還有,今天清早,我看見十幾個差巴[8]都扛着農業站的鐵犁往壩子裡去,還趕着馬。

    見我,都回身往旁邊一拐,就像沒瞧見。

    看樣子,他們一定是,是想給自己開一片養生地呢!” 盡管俄馬涅巴的語勢顯得怎樣嚴重,格桑拉姆依然很淡漠,沒有什麼特别的反應。

    大約,從起始她就心不在焉,要不幹脆是沒聽見。

     格桑拉姆忽然感到一陣昏眩。

    血色從她那本來就沒有血色的臉上退去。

    她隻覺天旋地轉,仿佛她身居的這座高聳堅固的樓房立即就要倒塌了。

    她再也無力支持。

    于是,她閉上眼,癱瘓似地倒在墊子上。

     俄馬涅巴慌忙站起,近前去,十分吃驚地說: “怎麼!你……” 女傭人一邊護理格桑拉姆躺好,一邊對涅巴解釋。

    說這是因